走在思与行的路上

北雁南飞

<h3>  学习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想着可以目睹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的情怀;想着可以在自古以来就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一一南昌住上两天,心里更是多了几分向往。</h3> <h3>  此次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思与行一一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叠山路的南师附小举行。到会的名师有北京市名师、特级教师张立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著名班主任宋运来,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张学伟以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凤华。参会的老师只有几百人,规模算不上宏大,但是每一节课都特别朴实,每一场报告都极其精彩。</h3><h3><br></h3><h3> </h3> <h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br></h3><h3> 在张立军老师的课堂上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被称为哲学家;会思考的学生被称为思想家;能领会作者意图的被称为心理学家;读书掷地有声的张老师说他将成为以后的名人。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个个孩子都是可以成名成家的。</h3> <h3>  张立军老师的课堂没有反反复复的朗读,没有逐字逐句的推敲、探讨,整节课看上去就像和学生在聊天。《送别诗三首》只有张老师的老朋友老李要出国了,与朋友话别这一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拉近了古诗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言,真正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h3><h3><br></h3> <h3> 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关于情境教学,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h3><h3> 宋运来老师执教童漫习作《愁女的故事》就把情境教学演绎得淋漓尽致。</h3> <h3>  创设情境:愁女面对一张考了零分的考卷,在学校、在回家路上、在家里的情景。把学生带入愁女被爸爸妈妈打,扮演老师给愁女家长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愁女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有话要说,有文要写。</h3> <h3>  宋运来老师执教仿写作文《多吃少吃》,从说好“最爱”句到分享一篇老故事;从小改一下老故事到创编一个新故事;最后讲好一个新故事,先易后难,先说后写,既从多角度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又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h3> <h3>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h3><h3> 张学伟老师在他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很精彩地诠释了这一点。</h3> <h3>  课堂上,张学伟老师抓住重点词句段,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读出父亲冲向学校的急切,挖掘的苦累;父子重逢的喜悦。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中理解,感受,体会父子在废墟上写下的爱。</h3> <h3>  张学伟老师的报告,没有讲稿,没有课件,潇洒地顺手拈来。幽默的话语引得会场笑声一阵又一阵,活脱脱的例子生动又有趣,让人听了还想听。</h3> <h3>  在来凤华老师执教的《蜜蜂》课堂上,三年级的孩子们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在法布尔的试验中飞来飞去,有趣极了!</h3> <h3>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漫漫的长途,短短的两天学习将激励我努力前行!</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