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家嘴祖辈的血脉

骆驼刺

<h3>为了展现魅力大美凉山,近期,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带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凉山旅游文化顾问钱文忠教授开启神奇香格里拉之旅,推介凉山香格里拉钻石旅游线路和景区,其间来到利家嘴,并到了杜基家考察。</h3> <h3>这是钱文忠教授在观看研究杜基家的壁画,一行人在杜基家逗留了4、5个小时拍照考察,杜基在一旁听侯。</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面图片取自上列网页。</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r /></span></h3><h3><font color="#167efb">为帮助推广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更新后再次发表。</font></h3> <h3>头天我走过这里,就觉得这房子气势不凡,不仅仅是因为它三层的特别结构,还看到房前摆放的花卉。我思忖何人能有如此闲情逸致。</h3> <h3>今天路过,见有二人正在干活,他们招呼我进去玩。我就翻过约有一米五六高的插板门,进去与他们搭讪,想要看看这个建筑。他们刚要休息吃饭,就邀请我到后面老屋先吃饭再参观。</h3> <h3>进门迎面的经堂就古朴厚重颇有气势。我急着照相,他说不慌,还有好东西,饭后再照不迟。</h3> <h3>进了侧面老屋,与其他家庭的老屋结构相同,却是干净整洁。请我在上火塘上座落座,女主人端上满满一碗米饭,一碗猪肉蔬菜汤,这碗汤虽然与其他人家一样,但味道不同,蔬菜颜色更绿,肉味更合我口味。一碗自酿米酒也更醇香。显然高于村里其他家庭的生活品味。他说他家原来是地主,几辈传下这经堂和老屋。经堂里还有壁画。文革时他们用泥浆灰粉把壁画涂抹上,又把经堂改成仓库才保留下来。</h3> <h3>壁画在经堂楼的二楼外廊两侧,约一米五宽,两米高。用麻布遮挡着。</h3> <h3>掀开麻布,我惊呆了。</h3> <h3>故事内容经杜基讲得有些零乱我记不住,希望专家解惑.</h3> <h3>经堂大门</h3> <h3>内墙壁画,因光线太黑,似无外廊壁画精美。</h3> <h3>老古董,敬佛添清水用的。</h3> <h3>一位蒙古族客人送的。</h3> <h3>这张利家嘴部分村民合影如果我没记错好像是一位青岛的摄影师盖明生在当年来这里时拍摄的。他因病持巨款到日本看病,却用看病的钱买了大画幅相机,回来后就孤独行走偏远地区拍摄采风,出书记传,后来病也奇迹般的好了。</h3> <h3>男主人阿扎杜基。他说,"别的都不重要,只有这些传统我要好好保护,还有就是不要像我一样没有文化,我的孩子一定都要让他们上学。" 我觉得,他才是真有文化呢。他还说,云南就重视发扬宣传传统文化,丽江的研究机构从这里挖走很多文物,现在陈列在泸沽湖大水洛博物馆。这里百姓也不懂,给点钱就卖出去了。</h3> <h3>杜基说,这些靠墙的旧窗户是原来经堂的外窗,被当时以为好看的玻璃窗换下来,现在他要把这些老窗户换回去,原始的才是最好的,原来不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杜基真是个有文化的有心人。</h3> <h3>猪膘肉,已经有7、8年了。</h3> <h3>房子的设计师是这位,不怎么会说普通话,更是沉默寡言。没有文化,不会写字,然而这楼房是他设计的,更奇的是没有一张图纸,全凭自己的记忆和现场指导完成。</h3> <h3>他使用的工具。</h3> <h3>三楼大厅</h3> <h3>从这被斗争的地主的后代如今建造的三楼推窗远望,念时空之悠悠,独慨然而当下:木里藏族自治县这么好的没怎么被破坏的自然基础,这么独特的文化遗存,真正的植物王国,还有洛克早年探险故事的国际影响,这些都不是一般地区可以比拟的,从我上次与州旅游局一同作旅游开发田野调查,十几年过去了,除了县旅游局在村里定点了几个找不到的客栈,其他几乎依然如故,阿扎杜基以及土著设计师这样的典型也得不到扶持,不禁令人唏嘘怆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