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战斗在老挝热带雨林的中国女兵

来自彩云之南

<h3></h3> <h1>  今天,写写我们自己。一群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国部队女兵的故事。女兵、出国、参战、热带雨林,这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写作题材。</h1><h1>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女兵。我们大都出身在大大小小的军内外干部家庭,城市小妞。虽然不是娇生惯养,但是也没吃过什么苦。</h1><h1> 这一当兵,生活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个个被分到生产班、炊事班,当上了整天铲猪粪,到处去拉潲水来煮猪食的军中小猪倌。或者当上了整天系个脏兮兮围腰,拿了一个硕大的铁锹当锅铲炒菜的军中火头军,现实的军营生活和理想中的军营生活落差巨大,小女兵们真有点受不了了!</h1> <h1>  但是,更大的考验还等着她们呢,一次千里野营拉练开始了!小女兵们全副武装,在云南的大山里行走着,脚上的血泡、爬山时的气憋、下山时的腿抖,全身的疼痛和难以忍受的疲劳,让小女兵不争气的眼泪哗哗地流!</h1> <h3></h3> <h3></h3> <h3></h3> <h1>  然而,这些,只是前序,主题在这呢!</h1><h1> 1971年9月,小女兵们所在的143野战医院要出国了。出国去干什么?就是到老挝去帮助老挝修公路,抗击美帝!这是一个现在已经进入军史的解放军援助老挝的军事行动,简称:援老抗美。此时,已有十几万部队在老挝执行援老抗美筑路任务,医院是执行出国部队医疗保障任务的。</h1> <h3></h3> <h1>  开大会,宣读上级领导机关的出国作战命令,写请战书,写血书,写遗书,写决心书,群情激奋,慷慨激,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h1><h1> 然后,换上出国服,每个人还发了一杆枪,哈哈,这是真枪哦!</h1><h1> 接下来,就是照相,全所的合影、全科的合影、全小组的合影、一批兵的合影、女兵的合影,个人的持枪照等等,有一种“风萧萧兮水易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烈的感觉!</h1> <h3></h3> <h1>  坐在汽车团的大卡车里,颠颠簸簸差不多走了近一周才到了老挝,怎么出的国境线?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或者,那时的中国老挝国境线设施肯定特别简陋,车是一晃而过,我一点印象也没有。</h1><h1> 到了老挝,一下车,愣住了,哇!这就是传说中的热带雨林啊!</h1> <h1>  热带雨林,看似郁郁葱葱,藤缠树树缠藤,处处显示着大自然的原始美!但是,热带雨林美丽的背后,却处处危机四伏,蕴藏着巨大的危险。</h1><h1> 首先,美帝的飞机还会时不时来轰炸,地面上,也有敌人的特务袭击。所以,领导一再要求我们,在热带雨林,女兵一定不要单独行动,不管去哪,都要成群结队,都要握好手中枪。 </h1> <h3></h3> <h3></h3> <h3></h3> <h3></h3> <h1>  看似一个清澈美丽的小溪,让你时时有一种想脱鞋下河的冲动!但是,不能,因为可能会染上一种叫钩端螺旋体的病让你痛苦不堪。</h1><h1> 到这种热带雨林,你一定要扎紧裤管,并涂上防护药。否则,你会不期而遇这些宝贝。</h1><h1> 蚂蟥,一种在热带雨林水草边常见的软体动物,湿漉漉的。嘴里会分泌一种麻醉药,所以它袭击人时,让人没有任何感觉,人们只是发现身体某处鲜血直流才知道它的光临,此时,它已经吸饱了血走了,如果,它要是耍点小脾气,驻在你的身体里不走了,那就麻烦大了!</h1><h1> 毒蚂蚁,这里的蚂蚁体型硕大,颜色是黄的,它咬人很疼,并且分泌一种毒素,让人们被咬的地方红、肿、热、痛,最后流黄水,发生溃烂,在老挝,天气闷热,一旦发生皮肤溃烂,很难痊愈。所以,被毒蚂蚁叮咬,注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h1><h1> 这地方的一种小动物,你绝对不能小看它。它是我们那时最可怕的敌人!它就是蚊子!蚊子是疟疾的传播者,而疟疾中最凶险的脑型疟,是当时夺人性命的最凶险的疾病!在老挝,我亲眼看见脑型疟夺去了许多人的性命,而医生当时对它束手无策!</h1><h1> 这老挝的热带雨林,还有一样东西,让女兵们想起来就打冷噤!这就是“蛇”!这个滑滑的、软软的、冷冷的、嘴巴吐着信子,瞪着三角眼的软体动物,显然比上述的那些动物大几百倍,视觉效果比较震撼。女兵们见到它们除了惊叫还是惊叫。大概这些密林里的蛇,平时很少见到人,一听到我们的惊叫,眨眼就跑得没影了。女兵们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不是我们怕蛇,而是蛇怕我们!</h1><h1> 老挝热带雨林到处是危险,神秘又可怕!</h1> <h1>  我们到老挝来,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我们准备在这里盖一个医疗所。</h1><h1> 我们住到了临时帐篷里。安顿好了以后,就开始入寮后的第一项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医疗所的营建工作。首先是发放武器。我们此时的新武器是:砍刀、绳索、锄头、铁锹。当然老武器枪还是要随身背着。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后,我们就上山了。在进入密林以前,必须扎紧袖口、裤脚,然后,在鞋子涂上防蚂蟥药,就可以进入密林了。密林本来没有路,在最前面的同志就要挥刀开路,就是用刀砍出一条路。老挝山里的树和竹子真多啊!材质非常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建材!我们抡起砍刀就砍起树来。说实在的,我们女兵们以前没有用过砍刀,所以,才砍了一小会儿,手上就起了血泡,树还是没有砍倒。天气又非常炎热,衬衣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这种情况用挥汗如雨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后来,砍伐的时间长了,渐渐总结出一点砍伐经验。比如砍树吧,先是刀和树呈90度环绕树砍一圈,然后刀与树呈45度再砍,在树未倒之前,用绳子把树栓起来,让人来拉,边拉边砍,用这样的方法来控制树倒下的方向,避免砸伤人。随着树轰然倒地声音,我们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当太阳夕下时。我们捆紧我们的胜利果实,扛在肩上,满心喜悦地返回临时营地。此时,我们已经疲惫不堪,衣服满是白白的汗渍。</h1><h1>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我们的建材终于备好了。我们就拿起锄头、铁锹、砍刀,开始准备房屋的地基。步骤是,先用砍刀把疯长的飞机草砍倒,然后把它们集中在一起烧掉,然后用锄头铁锹开辟一块平地,最后把地夯实刮平就可以做地基了。</h1> <h1>  以上工作做好以后,就开始做木匠活了。我们使用传统的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床、斧子、锤子等等,用木料做出了盖房所需的梁、柱、门、窗等等。把柱子立好,加固,然后上梁。这些活主要由男兵来完成。我们这些城市女兵学会了许多木工知识,如什么是木榫结构,如何推刨锯木头等等。</h1> <h1>  房子的框架盖好以后,我们女兵就用砍刀削竹条,竹条编成篱笆做墙,油毛毡做顶,这样,一座很漂亮的房子就盖好了。这样的房子,虽然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经常有蛇出没,但是,我们很喜欢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杰作!</h1> <h3></h3> <h1>  我们的这一段经历很苦,很累!白天干了一天的重活,晚上还要站岗,有时因为来了病人,还被安排去上夜班,连续20多小时不得休息。天气很炎热,又要干重活,我们整天都是大汗淋漓。那时,我们都是十多岁的小女兵,我本人经常累得躲在被子里哭。</h1> <h1>  但是,这一段在老挝热带雨林盖房子的经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正是有了这一段经历,我们经历了从一般野战部队的女兵向特种野战部队的女兵的转变,就是从一个一般的女兵转变成了一个能在热带雨林复杂环境下生存战斗的女兵了。</h1> <h3></h3> <h3></h3> <h3></h3> <h3></h3> <h1>  医疗所盖好以后,就开始了收治病人的工作。这时,作为卫生员的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为了防止老挝的雨季,房子被淹,我们的病房盖在了山顶,而我们的井却挖在了山脚,这就意味着伤病员和医务人员的用水全部要靠我们挑上山去。</h1><h1> 这可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城市小姑娘,很少甚至没有挑过东西,更没有挑过这近三十公斤的东西上山。但是,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任务,军人执行任务,不干行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挑水。我们就循序渐进,慢慢地来。一开始,扁担一上肩,老是放不稳,一走就往下掉,我们走的是踉踉跄跄,像是喝醉了酒。我们就半桶半桶挑,逐步增加水量。挑不动,就中途休息一会,再接着挑。最艰难的遇到老挝的雨季,下雨路滑,挑水上山愈加困难,若是在挑水中不慎摔倒,那就是泪水、雨水和泥水一块流。就这样,天天挑,天天练,一直挑了两年另八个月,我们个个练成了“铁肩膀”,在回国以后医院的营建工作时,我一次扛了两袋水泥竟疾走如飞。</h1><h1> 开始收治病人以后,我们医疗所迎来了大量的援老抗美部队伤病员。</h1> <h3></h3> <h1>  在老挝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修筑公路,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工程靠人工来完成。工程兵战士非常辛苦,有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一天,工程兵部队送来了一位脑出血的战士,说是施工时被塌方的石头砸伤。这位战士送来时已经昏迷,生命垂危!医生们对他进行了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其他的一系列治疗,最终没能挽救他宝贵的生命!工程兵战士中,因积劳成疾的发病率很高,如腰肌劳损、施工引起的外伤、因餐风露宿引起的慢性疾病如胃炎、关节炎、风湿病等等。在老挝的公路上,布满了中国军人和民工的汗水和热血。</h1><h1>&nbsp; 热带病也是严重威胁援老人员的一大恶魔!在老挝,热带病主要有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等。在热带病中,对指战员生命威胁最大的是脑型疟。普通疟疾就是人们俗称的“打摆子”,人一会儿冷的不行,盖上几床被子还冷得像筛糠一样的激烈抖动。一会儿,又发起高烧。把人折磨的非常难受。这种型的疟疾可以治好的。而脑型疟的定义是这样的:脑型疟疾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就是说,它侵犯的是人的生命中枢!所以,这个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治愈率很低,死亡率极高。刚入寮不久,我们就收到一名工程兵部队的脑型疟患者,他病情危重,已经昏迷了。医生迅速进行了抢救,他被报了病危,我们对他进行了特级护理。医生用尽了当时能用的药,想尽了当时能想的治疗方法,可是,这位年轻战士却再也没有醒过来,直到最后生命火花熄灭……。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他大概身高1.8米,很健壮,他如果不感染上这可怕的疾病,他一定会和我们一样,回国—娶妻生子—享受生活—颐养天年…。可他却永远地留在了老挝!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和军人的职责,他贡献了年轻的生命。</h1><h1> 我为他料理后事。这是我第一次料理尸体,没有害怕,有的只是悲痛和无奈!当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死如灯灭”这句话的含义!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思考人生。我此时深深体会到,&nbsp;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自己对社会无限的贡献,这样的人生才过的有意义。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变的格外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做自己觉得对社会有益的事情。</h1><h1> 除了在医疗所收治部队伤病员以外,我们还到部队去巡诊或者驻扎在部队,为指战员服务。</h1> <h3></h3> <h1>  开始收治病人以后,大量的老挝病人也进入我们医疗所求医。</h1><h1> 一天的深夜,在三所,收治了一名患出血热的11岁老挝男孩。孩子的病情非常危重,急需输血。我们医疗所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没有血库的。可是,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怎么办!此时,我们的马跃贞、白爱云战友挺身而出给孩子献血。两位战友当时才16~17岁,还不到可以输血的年龄段。但是,为了救老挝小孩,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几百毫升A型血缓缓地滴入孩子的血管,为进一步抢救孩子的生命赢得了时间。虽然孩子最终因病情过重而离开了人世,两位中国“摩雅”(医生)献血救人的动人事迹却永远留在了老挝百姓的心里。&nbsp;&nbsp;</h1> <h1>  一位得脑型疟的中年妇女被送到了医院的一所,这位妇女病情危重,已经昏迷!她的家人把她送到病房后就走了,再也没来过.这位患者已经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生命靠鼻饲和输液来维持。我们每天都要给她处理大小便,输液治疗和打鼻饲,擦洗身体,翻身按摩。就这样维持了一个多月,这位妇女还是病故了。笔者为她料理了后事,她被护理的很好,卧床这么久却没有长一个褥疮!她被家人抛弃了,却在中国“摩雅”这里获得人道主义的关怀!&nbsp;&nbsp;</h1> <h1>  有一天,送来一个早产的小嬰儿,满脸是胎毛,称体重只有1.9公斤,真象个小猴子,爸爸13岁,妈妈15岁,这样的父母怎么可能生出健康嬰儿!当时,16岁的我对这个小嬰儿很是爱怜,我们用一个纸箱,放入装有热水的密封的瓶子,做了一个温室,让他躺在里面,给他取了个名字叫:“9公两”。他母亲的奶不够吃,我们就定时定量的给他喂牛奶,我们还给他换尿布,洗澡等等。9公两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长胖许多,最后健康的出院了。9公两如果能活到现在,也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衷心祝愿他幸福。</h1> <h1>抢救老挝车祸危重伤员。</h1> <h1>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我们经常去老挝村寨巡诊。</h1> <h3></h3> <h1>  在老挝,没有电,我们用的是煤油灯,我们叫马灯。上夜班时,我们一个人提着个小马灯,在山上的病区巡查,发现病人病情变化,马上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夜间,有时也会送来危重病人,我们就要在马灯下抢救危重病人。有时,如果病人在夜间病逝,我们也会一个人在马灯下为死者料理后事。就这样,二年另八个月的夜晚在马灯下度过,我们对马灯有很深的感情。</h1><h1> 为伤病员洗被服、洗敷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工作。</h1> <h1>  种菜也是我们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刚入寮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边境农村用汽车拉菜来吃。因为老挝天气比较热,运来的蔬菜常常腐烂,损失大半。我们就在驻地周围开垦荒地种菜。老挝的土地是黑油油的,非常肥沃。不用化肥,不用杀虫剂,雨水非常充沛,只要把种子播下,除草松土,等待,就可以收获蔬菜了。蔬菜长的个头大,郁郁葱葱,是完完全全的绿色食品。我们自己种菜,基本上实现蔬菜自给。</h1> <h1>  我们的学习。</h1><h1> 我们每天中午以后,除了值班的人员外都要参加政治学习。学习内容是马列毛主席著作,上级的文件,时事政策,报纸等等。学习的方法是,先通读,后精读,然后展开讨论。有的内容还要求大家写心得体会文章或者写批判文章。由于经常写这样的文章,我们个个都很擅长写这一类文章。我们还订阅了《红旗》杂志和其它杂志。定期出黑板报,发表我们和部队伤病员写的各类文章。如政论文、诗歌﹑文学作品等等,此时,我们医院出现了许多军中才子和才女。我们每天晚上,我们会全体集中起来听国内新闻广播,这样,国内发生了什么事,都可以在最快的时间知道。援老军人始终和祖国心连心。</h1> <h1>  我们的生活。</h1><h1> 我们战士都要轮流的炊事班去工作。炊事班的工作还是比较艰苦。最难忘得是上早班。我们一般是头天晚上备好柴,然后把小闹钟带回宿舍,把它的闹铃上到早上5:30分。然后,我们会一晚上睡不踏实,唯恐睡过了头。闹钟响了。我们迅速起床,摸黑穿好衣服,一个人提着小马灯沿着漆黑小路走到炊事班。此时,我们仍是睡眼朦胧的,找了个柴火,沾了点汽油,点着了朝灶坑里扔进去。谁知,这一扔不要紧,却把在灶里睡觉的一群野猫惊醒了!猫们惊慌的飞速地从灶里飞窜出来,这一下,把我们的瞌睡也吓醒了。定定神,就开始工作了。第一步,先把火点着,这在旱季很容易,但要是在雨季这还是麻烦的事。首先,柴一定要烘干,还要准备一点明子(含松香油比较多的木头),这样,才能成功点火。等到大锅里的水快开了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装有头天蒸好的早点蒸笼放到锅上去蒸热。蒸笼放到一人多高的时候,就去踩上一个小凳子,双手高举过头顶,把蒸笼摞上去。我们早上的工作还要烧开水。水是我们用桶提的,然后把桶举高没过头顶才可以把水灌入锅炉。这样,一桶又一桶,很累。这样的一幅画面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出现,40年前的热带雨林的军营里的炊事班里,一位小女兵踩着个小凳子,又是抬蒸笼,又是抬水往锅炉里灌水,汗水浸湿了她的头发,一直忙到起床号吹响,小女兵看着她为大家准备好的早饭和开水,脸上露出稚气的微笑。</h1> <h1>  在炊事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养猪。在老挝,猪饲料不用愁。芭蕉杆就是猪最爱吃的美食。这种植物在老挝遍山都是,只要去砍了扛回来就可以。我们的猪吃点芭蕉杆和剩饭菜,长的膘肥体壮。但是,猪的幸福生活也是有烦恼的。有一天深夜,猪凄厉的惨叫声划破长空,我们的哨兵迅速跑到猪圈查看,奇怪的是,当人赶到时,什么也没有看到,猪也不叫了,只好离开。但是过一会儿,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那时,我们刚入寮不久,比较紧张,经过分析,认为可能是“特务”在搞破坏。领导就让警卫排的战士潜伏在猪圈周围,暗中观察。后来终于真相大白了,战士们报告的情况是这样的,“特务”是竹鼠!这些坏家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咬我们可怜的猪,我们的猪除了惨叫是别无他法。我们的猪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它们是医院的猪,它们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此时,作为饲养员的我们又多了一项任务,给猪打针换药,后来,伤口虽然好了,“药物猪”肉的味道比正常猪的味道差好多。</h1> <h1>  炊事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就是做年夜饭了。此时,我们的驻地是张灯结彩,人人都喜气洋洋,各个科室都要派出人员帮厨。有烹调手艺的同志,有家庭祖传私房菜的同志此时可以大显身手。我们小女兵只能当下手。年夜饭很丰盛,通常是十菜一汤,很美味。在团圆饭中,领导先念新年贺词和祝酒词,然后大家可以畅开肚皮,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划拳、发酒疯,闹腾的不亦乐乎。然后,就去看我们自己组办的迎春文艺晚会。</h1> <h1>  我们的体育文化生活。</h1><h1> &nbsp;在老挝艰苦的环境里。活跃的体育文化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强健了大家的体魄。融洽了大家的关系。我们经常组织球类比赛。特点是,以科室为单位,全体总动员,人人都上场,进行对抗赛。我们内科战斗力偏弱,因为,成员年龄老老小小,球技欠佳,我们就会“借”来援兵参加比赛。我们打起球来,拉人、打手、抱球走路真可谓是频频发生,裁判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h1> <h1>  有时,组织拔河比赛。此时,我们的球场会非常热闹,工作人员、伤病员,老挝人等等都来看热闹和助威。拔河也以科室为单位,组织精兵强将参赛。拔河时,人员搭配非常重要,一般是这样的,最“墩”的即体重最重的那位要站在最后压轴,这位要把绳子绕在腰上,必要时可坐或躺在地上“坐桩”。大力士通常被安排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威慑住对方,让自己的队伍占上风。拔河进行时,球场一片欢腾,笑声,加油声、欢语声鼎沸。最后的结果,胜方是欢呼雀跃,失败方坐地耍赖,气氛很欢快!</h1> <h1>  在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时,我们通常都要组织文艺演出。在我们医院里,有不少文艺能人,他们的身份是医务人员,却能编写出很好的剧本和舞蹈,如丁瑞明医生、华素芳医生等等,也有许多军中百灵鸟,能唱出专业级水平的歌曲,如女中音张藻衡医生,女高音赵凤英护士长等等。我们年轻的男女兵们一般是充当舞蹈演员。我们的演出服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看看我们的藏族演出服吧,外面的白大褂是我们的工作衣,彩条围裙是用旧被单和彩纸做的,头饰是用彩染的旧绷带做的,脚上的靴子是我们在老挝常穿的水靴。做的过程也很快乐。姑娘们围坐在一起,积思广益,嘻嘻哈哈的商量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不用花钱,就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演出服。我们的文艺晚会非常热闹,看看我们的英姿吧!</h1> <h1>  在援老抗美的二年另八个月的日日夜夜。我们这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女兵,整天挥汗如雨地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我们很苦很累。但是,在这里,我们却收获了很真很纯的战友情。我们那时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炊事班一定会给做病号饭,做好的病号饭,战友们一定会给你端到床边,婉言劝你吃下。当我们有思想问题,不开心的时候,领导和战友都会来和你促膝谈心,帮你解决思想问题。我们在一起互传家书,我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我们在一起打球拔河,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h1> <h3></h3> <h1>  我开办了博客、播客、美篇和微信公众号,结识了许多战友和朋友,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夸我很能干!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就会明白我能干的原因。事实上,我的战友都很能干,因为我们是援老抗美女兵!</h1>

我们

老挝

女兵

热带雨林

炊事班

脑型

生命

等等

此时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