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周琦

<h1> <b>匆 匆</b></h1><h3><br></h3><h3> 下午,又一次品读朱自清的《匆匆》,掩卷闭目,天气凉快,额头却是汗涔涔了。</h3><div> 先生写这篇文章时,应该是二十三四岁,正是青春年华,却感慨时光的流逝,感慨人生的无奈:</div><div>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有徘徊之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div><div><br></div> <h3> 而现在的我已经是两倍于先生当时的年龄了,一万六千多个日日夜夜已经从洗手的指缝、从茫然的脚步、从黑夜无眠的眼前流走了, 蓦然回首,惊觉人生已半,不知不觉中,曾经的青春与梦想,激情和执着,已在岁月里渐行渐远,而留下了什么呢?有意思、有趣味的过程,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能回忆回味的又有哪些呢?</h3><div> 四十不惑,而我却是逾发地惶惑了,人生的意义抑或乐趣是什么呢?就这样凭着惯性一直走下去,走到另一个不可知的世界吗?不仅仅是疑惑,而且尚有许多的不甘,就像先生自问的: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呢?</div><div><br></div> <h3>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一遭,谁能回答?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或许就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甚至会有人说,这是一个无聊的问题,但却是多少人扪心自问,而苦闷无解的斯芬克斯之迷。</h3><div> 曾经,有人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给我指认说成“糊涂是福”,呵呵,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这个道理,活得明白清楚了,势必就会痛苦难受,“智障儿童快乐多”,心无挂碍,糊涂一些,幸福感自然强烈,傻人有傻福嘛 。</div><div><br></div> <h3>  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糊涂或智障的,清醒并迷茫着,痛并快乐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与状态。生命的前半段,处于向上攀登的状态,辛苦劳累而激情澎湃,是无暇思考这个问题的。而过了四十,处在人生精力阅历仕途经济各方面巅峰或平台,也可能处在人生的瓶颈甚至走下坡路时,感慨人生意义的斯芬克斯问题就从心中涌出了(朱自清先生属于早慧,二十多岁就发此感慨了)。</h3><div> 人生若比作爬山,上半段有攀登进取的兴奋和动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下半段虽然少了山巅目标的向往,但多了轻松自如与洒脱,景致随心性也是另一番美妙。人生本来就是起伏的曲线,有上升有回落,终是要回归坐标轴的。而回落的长度与高度,与上升是一样的,但方向与轨迹却不一样。价值与意义,快乐与舒适,这取决于心态,更取决于如何规划,也许就像张泉灵一样,精彩或源于华丽的转身。</div> <h3>  已经不是新闻了,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辞职了。张泉灵下决心辞职起源于虚惊一场,年初天天咳血,医生怀疑她得了肺癌。排除之后,倒促成了她换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这里我并不遗憾,那么如果它还可以延续一倍的话,我应该用什么来填充它。我的好奇心应该投向哪里。”</h3><div> 芸芸众生,许多人的一生就像温水煮青蛙,久了便习惯了,就这样吧,浑浑然终其一生。像张泉灵这样跳出来的,还真不多,虽然她是事出有因, 但跳出体制内,跳出自己习惯的环境,跳出自己擅长的事情,从职业到情感,从人生规划到思维模式,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与胆识。</div><div><br></div> <h3>  这事情在我心里激起了些许涟漪,就这样混下去吗?温水中的青蛙,跳不出去又不心甘。张泉灵比我小几岁,42岁,人到中年了, 我不太熟悉她,但她的辞职感悟,却引起了我的共鸣,还能再活四十多岁吗?后半段人生怎样去过,的确也需要思考,因为我不是智障儿童,也不想糊里糊涂去度过一生,那临离开这个世界时,是闭不上眼的。</h3><div> 人生如白马过隙,太匆匆,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的质量了,相信张泉灵不是个例。对于四十多岁的你我,生命的后半段,是得考虑如何度过了。当然,咱没有张泉灵的才气与底气,不见得非要辞职,但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这是必须的。把握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喧嚣的恋恋红尘之中,固守自己心中的伊甸园。超脱地站在灵魂的高度,做自己人生的旁观者, 就会安静地体验,甚至是享受生命的苦乐年华。</div><div> 张泉灵是因为疾病虚惊而醒悟,而许多人就并没有这么幸运,小病真的就确诊为绝症了,不给虚惊的机会,不容有回旋的余地。想想那些曾经一起经历欢笑和哭泣的人,熟悉的鲜活的生命,忽然就永远地离去了,我就觉得痛苦万分,不由产生悲观的情绪,甚至觉得人生了无意义。</div><div> </div> <h3>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把生命中的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也许就是绝症给人的启示,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在临近生命终点时,才会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地活着,活着并无意义,活着的唯一和全部意义,就是好好地活着本身。</h3><div> 而为什么就不能老早醒悟呢?非要等大病临头或是灾难到来,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是当局者迷吧,都陷在功名利禄的追逐之中,疲于奔命,哪里有时间思考呢?</div><div> 其实,一切还来得及。张泉灵的醒悟,是有借鉴作用的。对前半生回顾反刍,心态会趋于冷静平和, 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加,对人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也会对后半段人生提出新的设想。</div><div> </div> <h3>  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是真心话,每个人关注的都是自己,谁有闲心研究别人的快乐与苦恼。百岁杨绛已然修炼成仙,她的话可以用来参悟,尊重并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吧,无需顾及他人,你的路需要你迈腿。现在的自己,需要的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平静地接受命运的洗礼,无论风雨,还是彩虹 。</h3><div> 知足知止,知生知死,才可以不加思索地好好活着。人生匆匆,且行且珍惜。</div><div> 现在就是最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