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龙威壮我行》由丰顺摄协主席吕海宁提供)</h3> <h3>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每年的正月十五晚,都会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农历新年民俗祈福活动——烧火龙。在仅有四、五万人的埔寨镇,每年吸引了来自潮汕地区、珠三角地区、福建、江西以及香港等地七、八万名观众前来观赏。其场面之大,人数之多,实属罕见。</h3> <h3>2008年,埔寨火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h3> <h3>埔寨为何要烧火龙呢?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儿子叫浊龙,被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现今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群众忍无可忍,只好向老龙王告状,于是龙王命其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往南粤。一日,清凤趁浊龙醉酒如泥时杀死了他,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然后带回斩下的龙头向父王禀报。</h3> <h3>留下其余三段,“龙身”变成现今埔寨每年烧火龙的广场——龙身岽,“龙尾”在揭阳,“龙颈”在揭西(与埔寨交界处)。后来每天晚上村寨人都听到浊龙的呻吟声、哭啼声,很是凄凉,村中的年轻人就将龙尾、龙颈,搬回埔寨的龙身岽,凑在一起,并制作了草龙头,为其奉香、祭拜。时值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金光四射,草龙变成一条火龙,原来是玉帝念他无意犯错,让他变回龙的前身,继续为这一带的人们谋福利。</h3> <h3>清乾隆六年,先辈们为了凝聚族人,约定每年的正月十五各个祠堂都要聚在一起舞火龙,延续至今已有270多年历史。</h3> <h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火龙也逐渐成为埔寨族人彰显宗族实力的象征。火龙烧得好,承办的宗族就有光彩,子孙就能得平安。从年初四开始,当地村民便以祠堂为单位承接火龙制作,由村中技艺娴熟的老师傅带着十几个人分工合作,整个制作过程严密、精湛,须经过近十天紧锣密鼓的战斗才能够完成。在埔寨九个村落里,最多的时候烧七、八条火龙,最少时也有三、四条。</h3> <h3>做龙得先做龙骨,挑选干燥的竹子,削成竹篾,再用铁丝固定结扎,用自制的香糊,将白纸糊在龙骨上,裱面,凉晒后再绘上艳丽的色彩。而火龙的“火”,就是装置在龙身上的烟花、炮竹、火箭,数量多达数千枚,师傅们将所有的引线拧在一起,只要点燃其中一根引线,烟火就能自动而有序地燃放20分钟之久。</h3> <h3>除了龙,村民还制作鳌鱼、鲤鱼以及当年的属相为祥龙助威。</h3> <h3></h3> <h3></h3> <h3>由于埔寨制作火龙的能手多为年近古稀的老艺人,而中、青年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多,火龙的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h3> <h3>每条龙和与之相配套的小虾、绣球、鲤鱼、鳌鱼等制作成本约十几万元,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竞拍的形式募集。所谓竞标,自古就是埔寨人筹集火龙制作经费的一种特殊方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龙头和龙尾,龙尾从2500元起标,一般龙头的中标高达五、六万元,其它部分则分别以500至5000元不等进行竞标。擎龙头,寓意着“独占龙头”,很多埔寨人都愿意出钱出力,特别是出门在外的生意人,希望沾到龙气,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财源广进。</h3> <h3>下午的三、四点钟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前往舞龙现场龙身岽广场</h3> <h3>活动前夕,现场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h3> <h3>除了烧火龙,还有烧禹门,烧禹门是整个活动起始部分,是整个活动的新亮点。禹门也叫“鲤鱼跃龙门”,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建,禹门高6米,宽10米,形状似牌坊门,禹门身上暗藏烟花。晚上八时许,随着禹门和鞭炮燃起,烧禹门正式开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随之绽放。</h3> <h3>鲤鱼跃龙门</h3> <h3>每年烧龙的队伍是按抓阄的顺序出场的,秩序很好,不会混乱。每条龙的前面都有五、六个少年赤膊上路,鸣锣开道,以此通知街邻乡亲,火龙就要来了。乡亲们纷纷放鞭炮迎送火龙,宗族有名望的人在前带路,鼓乐队、火缆队、喜炮队、龙灯队、火龙队紧随其后,多达百人。</h3> <h3>队伍的周围有近百名的青年手握火把,为火龙保驾护航,护送火龙平安顺利地前往龙身岽。</h3> <h3>随着致敬天、地、人的火龙进场,龙眼光芒四射,全身金光闪闪。紧接着火龙摇头摆尾,绕场三周,向观众致意,火龙在火海中翻腾飞舞,气势磅礴。</h3> <h3>不少民众跟随着火龙奔跑,他们相信沾到龙气会给他们带来吉祥。</h3> <h3>元宵节天气特别冷,擎龙的汉子们只穿着一条短裤,赤裸上身,火花纷纷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不惧怕,也不躲闪。传说有一年有一个人被火烧了很多疱,(“疱”和人民币的“票”谐音)那年那人赚了很多的钱。</h3> <h3>自此以后,人们烧火龙时都不穿衣服了,任由火烫,“疱”越多越发达,埔寨人在赤膊拥抱烟火时体会到的是一个群体的力量和智慧,一个民族的乐观与勇敢。</h3> <h3>几十名壮汉赤膊上场,举着烟火四起的鲤鱼时而盘旋,时面前行,鲤鱼在火海中翻腾游走,光彩夺目,动人心弦。</h3> <h3>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纵情狂欢,彰显了埔寨人的胸怀和骄傲。火龙之于埔寨人是一种精神图腾,世代相传的火龙文化,激励着他们勤劳勇敢、强悍坚毅。</h3> <h3>整个活动从晚上8点开始至10点多结束,历时两个多小时,活动在激烈而危险的气氛中落下帏幕,村民们带着吉祥的祝福和新年的好运纷纷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年复一年,烧火龙的活动从未间断过。</h3> <h3>作者简介:</h3><h3></h3><h3>罗利光,网名阿山,毕业于汕头大学美术系,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2007年度十佳摄影师,《车坛影协》摄影网管理员,梅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梅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学美术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客家题材的研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