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湾往事》

乐高

<h3>1969年七连在大庙前的留影</h3> <h3> 《大庙》</h3><div> 大庙是当年战友们对我团新团部的戏称,大约峻工于一九六八年初。是由我团徐正达带领木工排的木工和一连的泥瓦工合作建成。称其为大庙,是因为它的造型、结构有别于团里的其他房屋。大庙约两层楼高,面积又大,上房梁、制门窗、打土坯、垒大墙……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心血,那时战友们刚来不久,经验少、条件差,工具简陋,能盖出这样的大房子真的很不容易。大庙的地基高出地面半米以上,进房内需踏几级台阶;南面是正门,门的前面是一个起舞台作用的高台,大约有40平米左右,东西两面是侧门;大庙内,中间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两旁各有十多间房子。朝阳的房子是办公用房,有团长办公室,各科室的办公室,广播室等等;阴面房部分是宿舍、库房。在当时,这座大房子可是农场有史以来唯一的、独特的、新颖的建筑,是战友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曾是我们团场的标志。我连队在大庙前留下了许多难忘的镜头,現在看甚是珍贵了;又因曾在大庙呆过一段时间,对其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感,时常会想起大庙。看到战友们刚发过来的照片,大庙己经没有了,仅剩下一处门框,门框中存储着垛草,十多名重访农场的战友分别在大庙门框前留影,心中百感交集。只希望大庙的遗址能好好保留下来。(2017.9.22)</div> <h3>大庙的遗址 白杨树 沙枣树 遍地芨芨草(2017.9月六连战友拍摄)</h3> <h3>大庙仅剩下的门框</h3> <h3>《边湾的小河》</h3><div> 我团场处酒泉戈壁滩上,戈壁滩常年干旱缺水,可是边湾不一样,应是戈壁上的一块小绿州。‘‘湾’’即有水,那时有的战友曾在住房内或住房前挖个半米深的小坑,便能解决洗涮用水。每年一到早春的返浆期,土层里的水份会返出地面,脚一踩就会出现一个水汪汪的脚印;过了返浆期,地面水干了,便又会泛出大片白花花的盐碱,盐碱地上生长着独特的植物。边湾除了海子之外,还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小河,这条小河就在七连营房的背后。小河贯穿团场东西,河水自西向东流,水源来自祁连山的雪水及地下泉水。</div><div> 小河的水很浅,河床上铺满经河水冲刷后晶莹剔透的鹅卵石,有白色的、赭红色的、青绿色的……五光十色,很漂亮。小河中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泉眼,突突地住上冒水,用双手捧上一捧水再吸入口中,清凉甘爽,有战友称其为泉水河。首次探亲时,装上满满的一壶水,带回津让家人品尝,赞叹不已;在小河中捡了许多各式样各颜色的鹅卵石,装满小布袋珍藏至今。小河的水中还有许多小鱼,收工后,战友们喜欢到小河中洗涤玩耍,有捉小鱼的、有打水仗的、有洗衣服的,洗后直接就将衣服晾晒在河边的草丛上。</div><div> 小河将团里的连队分隔为南北两部分,二连 三连 九连 十一连 卫生队等都在小河的北面,其余连队在小河的南面。我连在小河的南面,小河南面的河沿上边是高坡,高坡上有一条从连队通往团部的小土路;高坡下边是河沿边宽宽的草地。每逢休息日,战友们便会三五成群地去老团部买东西,大都是沿着小土路或小河边走,边走边玩,边说边唱,忘记了平曰所有的苦和累,小河装载着我们许许多多的欢乐。每每提及小河便会想起战友,每逢思念战友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条小河。</div><div> 听说小河现在已经没有了,干涸了,很怀念,希望能重見小河~那条甘甜清澈的泉水河。(2017.9.22)</div> <h3>边湾界内的小河及长城(2006年战友拍摄)河水泛黄了</h3> <h3>边湾界内的长城(2017.9月战友拍摄)</h3> <h3>边湾农场地界内的长城也是东西走向,长城以南是农场,以北则是大片的荒草地。十一连自连队成立就驻在长城下,后来整个连队迁到石棉矿;七连则是后来从小河的南面搬到小河以北的长城脚下。这次战友重访边湾拍摄了农场界内的长城。</h3> <h3>边湾房屋旧址(2017.9月六连战友拍摄)</h3> <h3>2017.9月七连战友拍摄</h3> <h3>喜見边湾沙枣树(2017.9六连战友拍)</h3> <h3>沙枣</h3> <h3>边湾农场场部,比我们那时强多了,願边湾越来越好!(2017.9月战友拍摄)</h3> <h3>《九.二三》是七连的生日。1966年9月23日七连战友们乘西行列车从天津出发,9.26曰到达甘肃酒泉边湾。近年来一到这个时候战友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聚会,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本篇采用的照片均系战友拍摄,制此美篇以纪念我连战友支边五十一周年,并借此对摄影者表示感谢。(2017.9.2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