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园幼儿园美术教研活动 走进美术教育专家张蕙芷家——

夏夏

<h3>珍珠园美术教研活动</h3><h3> 走进美术教育专家张蕙芷家……</h3> <h3>初秋的阳台,一切都在不经意间……</h3> <h3>珍珠园幼儿园小、中班的老师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张蕙芷老师家参加美术教研活动,只见大家准备好摄像机🎥,拿出了纸笔,开始了求学之路……</h3> <h3>张蕙芷老师指出:做事需要家长的支持</h3><h3> 张蕙芷老师有幸邀请到她的好朋友——郭翠华,中国作协会员,马鞍山市作协主席,发表作品数十万字,有多篇散文被选入《中国散文精选》中,出版的有散文集《紫色的夜》《指尖流水》《我们这代人》《世界经典电影笔记》等。</h3><h3> 郭翠华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且优雅的女士,她的爱女曾三十多年前也是张蕙芷老师的学生,现在也是一位学高八斗的年轻妈妈,当年的学生们彼此都保持联系,传递友谊地久天长,郭翠华老师的孙女易楚然小朋友现就读于珍珠园幼儿园,祖孙三代同时牵连着教育的千丝万缕……</h3><h3> 张蕙芷老师曾和郭翠华老师合作,拍过的片子获得全国的二等奖,张蕙芷老师也邀请郭翠华老师一起商量,把珍珠园幼儿园一直在做的幼儿美术启蒙走进家庭推广出去,我们静候佳音——</h3> <h3><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小班教研</b></h3><h3>1、张蕙芷老师提问:小班绘画中,你会带孩子怎么画?</h3><h3>一句话总结:在玩中画,是玩出来的。</h3><h3>2、小班最近怎么做的?</h3><h3>张蕙芷老师说:小班老师首先要把孩子怎么玩的拍下来?课程是什么拍下来?通过拍照、视频、语言记录全部记下来,教研时拿给张老师分享。</h3><h3><br /></h3><h3><br /></h3> <h3>👐🏻张老师介绍撕纸课程(小班、中班都受用)</h3><h3><br /></h3><h3><font color="#ed2308"><b>以下材料的提供分类,无形的常规建立,让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b></font></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提供材料:纸(彩色的纸,报纸,包花纸等,便于幼儿撕的纸都可以)</h3><h3><br /></h3> <h3>提供材料:筐(同时准备几个,便于幼儿颜色分类)</h3><h3><br /></h3> <h3>提供材料:纸篓(便于幼儿在撕的过程中将垃圾丢入纸篓)</h3><h3><br /></h3> <h3>撕纸前的活动过程:将纸放入统一筐内,将撕好的纸条按照颜色分类分别摆放到其他筐内,将颜色分开。(刚开始接触撕纸的时候,颜色不要过多,三种即可)</h3> <h3>在撕的过程中要边撕边说:大纸变小纸,撕好的纸不能随意丢,一会儿我们会用它做游戏。(老师可以将班级的桌子拼成长桌,材料放在大桌上,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撕,感受撕的纸的快乐)</h3> <h3>撕纸课程:《大树和小花》</h3><h3>张蕙芷老师说:(语言要轻柔)大树要长出来了,长得好高好高啊,小班幼儿可以使用浆糊涂抹,然后请全体幼儿粘贴树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班幼儿刚入园,这里是让他们学会群体意识,学会贴)</b>上面长了很多叶子,有的纸翘起来后老师要学会编儿歌(儿歌不能瞎编,要适宜)旁边放上抹布,幼儿随时擦手,贴好的大树下面可以撕些小点的纸片当小花(可以贴,可以画)不追求像,只追求幼儿心中的感觉……</h3> <h3>撕纸课程(二)盖高楼</h3><h3>……过几天可以玩盖楼房,拿出两种颜色的彩纸,撕出高楼的外形,大楼盖好后,再请幼儿观察,大楼还应该有窗户,有门,有门才能进去。这时候门就撕出小块(大楼和门,大和小对比)粘贴,大楼和门颜色对比(如:紫色的大楼粉色的小门,粉色的大楼紫色的小门),最后张蕙芷老师再次强调:画画不能教,一定是玩出来的……</h3> <h3>郭翠华老师拿出了易楚然小朋友的画稿,让张蕙芷老师帮助点评,张老师说到:&quot;易楚然是女孩子喜欢画小汽车,而且特别喜欢画,性格像男孩子一样豪爽&quot;</h3> <h3><font color="#ff8a00"><b>中班教研</b></font></h3><h3><font color="#ff8a00">平面与立体(同时结合)</font></h3><h3><br /></h3> <h3>张蕙芷老师提出:请家长收集大、小不同的盒子,做一个沙盘,把盒子全部插入沙盘内(盖高楼),请幼儿捡树枝插入(种树),用废旧的物品,毛绳,纸盘装饰成各种环境,这样平面与立体同时进行。</h3> <h3>张蕙芷老师介绍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随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quot;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quot;</h3><h3>马蒂斯是一个善于吸取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点的人,他研究东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发展成一种对现代设计有巨大影响的风格。</h3><h3>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抚慰,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h3> <h3>张蕙芷老师介绍了马帝斯的剪纸艺术,让老师们找出合适的,做出PPT供孩子欣赏,让孩子从小接受艺术熏陶,接受好的事物。让孩子知道,撕纸、贴纸可以画出这么好看的。空间概念都是这么玩出来的。</h3> <h3>拿出纸筐,选出三种颜色,颜色不要超过三种,撕贴出完整的画,注意颜色搭配,把撕好的画放入纸筐内呈现画面感。</h3><h3><br /></h3> <h3>如:小动物</h3><h3>小兔喜欢胡萝卜🥕,撕好的小兔,在拿出超轻黏土做出胡萝卜粘贴。</h3><h3>撕纸——粘贴——泥工(相结合)</h3> <h3><font color="#167efb"><b>家长工作</b></font></h3><h3>张蕙芷老师指出:和家长如何传递,具体怎么做,怎样配合老师工作?</h3><h3>可以和家长说:最近我们正在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眼、手、脑的协调力,学会与同伴交流,享受集体的快乐!(和家长传递我们做的目的及对孩子教育的发展)</h3> <h3>佟晓梅老师在教研中提点老师们:张老师所说的课程中全部体现出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通过佟老师的提点,老师们恍然大悟,非常受益!</h3> <h3> 张蕙芷老师又提出《下雨了》这节课程,说:不管到哪里听课,都是画下雨了,老师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到老师心里了,接下来张老师又提出:雨(点的认知),小雨轻轻的,细细的,蒙蒙的,落在手里痒痒的,接下来乌云来了,大雨来了……哗啦啦哗啦啦,这是有力度的线是有力量的。突然狂风暴雨,树吹飞起来了,沙卷起来了……这都是体现对自然界风声,雨声的敏感,老师一定要传递到位。</h3><h3> 张蕙芷老师提出:小朋友画的不是画,全部是自己的感受。课程更好地标准,让孩子在成长中间受益,不是热闹,不是喧哗,获取教育的本质不能丢掉,老师要沉下心,家长的心沉下来,最后,孩子的心才能沉下来。</h3><h3> <font color="#ed2308"><b>最后,张老师说,有的家长被社会污染的很私立,老师做好自己,找好自己的定位!培养共同体,好的东西一起分享,不好的东西大家一起解决!</b></font></h3> <h3>拖班陈薇老师像老师提出疑惑:小拖班幼儿握笔问题,张蕙芷老师分享了自己编写的课程《笔宝宝跳舞》,提出的用笔的常规。张老师也建议,小托班幼儿握笔时间不宜过长,握笔姿势不讲究,随意!</h3> <h3>张蕙芷老师问道:中班最近做什么课程?</h3><h3>中班的老师答道:最近做《我爱我家》《我的家人》等主题活动。</h3><h3>佟晓老师说道:下周老师们要做中秋节的主题活动,请张老师帮我们集思广义</h3> <h3>张蕙芷老师在帮我们研讨中秋主题活动课程时,说:"首先看一下有位小朋友的画稿,整体画稿上,没有自己的东西,没有成长的轨迹,完全给开发商做推广",当时大家都看傻眼了,画面很美,色彩鲜艳,材料华丽,失去了孩子本质的东西,全是商业的堆积!</h3> <h3>张蕙芷老师给我们拿出了孩子们写生狗尾巴草的画稿,与二者形成对比,我们惊奇的发现,每一张狗尾巴草的形态都是不同,灵活的画面吸引着我们的眼球,画面真实生动。老师们看后会然一笑,老师们通过张老师的画稿对比,明白了这才是孩子发展的需求!</h3> <h3>放松的时刻又到了:分享秋季的水果</h3> <h3>中秋节主题活动课程</h3><h3>张蕙芷老师提出:画人要有具体的情节感,挖掘人什么时候最高兴?挖掘人什么时候最伤心?</h3><h3>中秋节最高兴的事:吃东西的时候最开心(和家人做一次团圆饭),可以挖掘四次课程</h3> <h3>中秋节课程(一)买菜</h3><h3> 张蕙芷老师说:"爸爸妈妈带孩子去菜场买一次菜,买只鸭子🦆,买些毛豆,买些玉米🌽,买些芋头"(鸭子画的时候会比较生动,玉米也比较形象,还有剥开的毛豆,芋头上的一道道横线,横线上的短胡须)都是绘画的关键。</h3><h3><br /></h3> <h3>中秋节课程(二)月饼摆盘</h3><h3> 还可以拿出盘子,把毛豆,芋头,板栗摆盘,让幼儿通过观察画出月饼。</h3> <h3>中秋节课程(三)厨房里</h3><h3> 让幼儿参与烧菜的过程,剥毛豆,打鸡蛋,炒菜,感受做饭的快乐,知道食材变美食的过程。幼儿观察厨房的结构和环境。在绘画过程中把人夸大,画出做饭人的样子。</h3><h3> </h3> <h3>中秋课程(四) 中秋团圆饭</h3><h3> 请家长和孩子们在家里吃一顿团圆饭,形成家的气氛,买瓶饮料或者红酒,喝酒干杯,家庭活动氛围温馨。让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家人的笑脸!</h3> <h3>张蕙芷老师提出:通过这四节课程的设计,老师在课堂上和孩子讨论时要掀起高潮,老师不要说的太多太夸张,在画的过程中先不要画环节和背景,把人夸大。</h3><h3> 让幼儿叙说和爸爸妈妈做什么?用画面、语言记录下来,作品以主题呈现,提现家的温暖,让孩子得到成长的快乐,经过涂鸦的方式进行表达(标准不是像不像,而是表达内心的想法)</h3><h3> 下次课程延伸:小兔的延伸</h3> <h3>感谢张蕙芷老师在金秋十月馈赠的&quot;宝物&quot;…………</h3><h3>感恩有你……</h3><h3>愿与你一路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