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i>人不去看世界,哪来的世界观?</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引 子</i></b></p> <p class="ql-block">今年九月初,我有幸走进这个令世人所瞩目,遥远,神奇、神秘,又神圣的国度。 </p> <p class="ql-block">纵观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和哪一个国家像她一样,与一本书有如此紧密的血脉关系;或者,换一种方式说,没有这本书便没有这个民族,也就不会有这个国家 —— 而这个民族就是犹太,这个国家就是以色列,这本书就是《圣经》。 </p><p class="ql-block">神(上帝)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是契约关系,犹太民族几次悖逆神便遭到几次神谴和流散,几次悔改并通过先知与神和好便得几次救赎与复国,《圣经·旧约》所叙述的就是这些聚散的事迹;《圣经·新约》则讲述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弥赛亚,即救世主)降生,传讲福音,遍行神迹,被犹太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嫉恨并弃绝,又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三天后复活又升天,以及使徒传播基督教义的事迹。而上述所有这些大都发生在这片古老而日新的土地上——迦南,也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圣经· 新约》里所讲述的,岸边摇曳着棕榈的那片海吗?</p><p class="ql-block">今天,我终于来了,手捧中文袖珍版《圣经》,<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眼印证你!</span></p><p class="ql-block">——摄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海</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国土南北狭长,西邻蔚蓝的地中海,东隔清澈的约旦河与约旦相望。</p><p class="ql-block">《创世纪》说,希伯来人祖先世居美索不达米亚迦勒底的吾珥(在今伊拉克南部“两河”下游),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p><p class="ql-block">是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子孙到千里之外的迦南美地(从罗马帝国开始,这片土地被称作巴勒斯坦-Palestine)去,那是一个流着奶与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应许之地位于「世界的十字路口」。「迦南地」位于各大文明古国的中间,周围陆续崛起的帝国包括东方的亚述、巴比伦、波斯,南方的埃及,北方的亚兰、赫人,西方的希腊、罗马。「迦南地」既是世界各国文化、商业、交通的枢纽,也是各大帝国争霸的必经之地。神把这样一个「世界的十字路口」赐给亚伯兰作应许之地,实在是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亚伯拉罕的后裔需要在此向全世界作祭司国度的见证,也需要在此完全仰望神的保守和供应,否则完全不可能在古往今来的列强夹缝中得以生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色列北部加利利</p> <p class="ql-block">这块土地面积并不大,仅及我国宝岛台湾36000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二,在中国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袖珍之地。</p><p class="ql-block">然而,别看她地方不大,既然是神的应许,天生便具有非凡的意义和独特气质: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结合部或曰走廊地带,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此孕育或升华;多少帝国——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十字军、蒙古、马穆鲁克、奥斯曼、大英帝国曾在此刻上自己的印记,埋下仇恨的种子又离去。</p><p class="ql-block">如今,全球新闻媒体无时无刻不将焦点对准在这里,是因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历史的记忆和宿怨所引发的冲突无一不牵动这个星球上数十亿虔诚信仰者的神经。</p><p class="ql-block">——摄于东耶路撒冷老城</p> <p class="ql-block">1919年,耶路撒冷街道拱门(手工上色)</p> <p class="ql-block">“巴比伦之囚”《圣经·旧约·历代志》</p> <p class="ql-block">在1967年6月5-10日的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站在哭墙旁边的以色列伞兵。犹太人被驱离耶路撒冷之后1832年,以色列人终于从约旦手中收复了耶路撒冷旧城,回到了圣殿山。</p> <p class="ql-block">“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一个太宏阔也太沉重的话题,就不在这里深说了。</p><p class="ql-block">还是请你跟随我时疾时徐的脚步,以一个东方人,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去欣赏这片应许之地美丽迷人的风光,去印证在这片土地上《圣经》中所讲述的事迹,去观察这个自1948年复国以来与邻国发生过四次战争,始终未解除战争状态却在不断奋进中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国家的人们当下生活,去感受这个对神无比虔诚国度的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谊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谧的约旦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19年,约旦河(手工上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一、到访戈兰高地</i></b></p> <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东侧,居高临下俯瞰着以色列加利利谷地,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而且只有短短60公里的路程。它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属于叙利亚。</p><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加利利海,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以色列、约旦这两个极度缺水国家的天然水库,有“中东水塔”之称。</p><p class="ql-block">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这里发生过二战以来最大的坦克战,2000辆坦克在此冲撞绞杀,以色列获胜后占去它三分之二的面积(1200平方公里)至今,联合国在此设置缓冲区。</p><p class="ql-block">我要告诉你的是,戈兰高地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增加战略缓冲区和国土纵深,这对以色列人来说生死攸关,是一个打死也不想归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站在戈兰高地当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工事掩体上向西南望去,苍翠的加利利谷地在霭霭薄雾中尽收眼底。 </p><p class="ql-block">以色列,一个拼打出来的国家,一个浴火重生的国家,一个时刻处在战争状态的国家……</p><p class="ql-block">我在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戈兰高地上的以色列国防军士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加拿大籍士兵交谈</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女性国民实行普遍义务兵制度的国家。大多数以色列人,不论男女,到18岁的时候都得应征入伍(服役两年后进入预备役直至40岁),所以很多二十刚出头的小姑娘也成为了这个国家军队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国度,战争让女人留下,没有让她走开,这就是以色列,一个全民皆兵,并且随时准备打仗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在戒备森严的戈兰高地,我发现一个十分醒目的路标,它的指向在我看来实在有些意味深长,或许能窥探出以色列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p><p class="ql-block">距耶路撒冷240公里</p><p class="ql-block">距大马士革60公里</p><p class="ql-block">距巴格达800公里</p><p class="ql-block">距安曼135公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距华盛顿特区……</p> <p class="ql-block">1967年的“六五”战争,也被称为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二、永远的伯利恒(白冷)</i></b></p> <p class="ql-block">从约旦跨过约旦河进入西岸,首先来到城市就是《圣经》中所说的犹大地的伯利恒,这是耶稣基督降生的地方,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十几公里犹大山地几座丘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世界基督徒仰慕的伯利恒的主诞教堂,公元326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我们到来时,教堂正在修葺之中。</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只有一扇极窄小的前门,需弯腰进出,被称为“谦卑之门”</p> <p class="ql-block">“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13—14</p> <p class="ql-block">走下教堂中殿前方的台阶,便来到耶稣诞生地。据说,耶稣就降生在这个光线朦胧,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洞穴的一侧是马槽礼堂,又叫“圣诞马槽”,表示耶稣降生的场景。</p><p class="ql-block">“那时,旷野上,有众天使和牧羊人作见证。”《圣经·新约》·路加福音2</p> <p class="ql-block">主诞教堂前的马槽广场一角。每逢圣诞夜,在《圣诞夜,平安夜》的歌声中,这里为全世界基督徒所瞩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三、在约旦河西岸,百闻不如一见</i></b></p> <p class="ql-block">来到约旦河西岸,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巴勒斯坦的现状。</p><p class="ql-block">伯利恒是一座巴勒斯坦城市,2002年开始被以色列用隔离墙围住,检查站由以色列国防军管理,城内处于巴勒斯坦(法塔赫)民政和军事管辖下,以色列人不准进入,而城内的巴勒斯坦人要凭在以色列的工作证件出入。</p><p class="ql-block">在约旦河西岸,像伯利恒这样的被称作“A区”的城市还有六座:即希伯伦、杰里科、拉马拉、盖勒吉利耶、纳布卢斯、图勒凯尔姆,它们一共占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的17%(B区,大约24%,处于巴勒斯坦(法塔赫)的民政管辖和以色列军事管辖之下,包括很多巴勒斯坦农村地区;C区,大约59%,完全处于以色列管辖,包括许多人口稀少地区,村镇外围和约旦河西岸公路网)。</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约旦河西岸,不包括地处迦南西南一隅,与埃及接壤,濒临地中海,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说“好篱笆出好邻居”,然而,你相信吗?</span></p><p class="ql-block">所谓的“巴勒斯坦国”只是个有一百多个国家承认的政治实体,它没有真实的物理存在,目前全部的“巴勒斯坦领土”主权都在以色列。</p><p class="ql-block">以色列官方供给了巴勒斯坦地区全部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巴勒斯坦接近90%的收入也源自以色列政府的贸易及补给。以中国的话语体系,所谓“巴勒斯坦国”实际当被看做以色列国中的一个自治省份,如果非要勉强比附,“一国二制”的关系或许更便于理解。</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构建的隔离墙和检查站</p><p class="ql-block">——摄于伯利恒</p> <p class="ql-block">一堵固若金汤的混凝土墙隔开了两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自2005年第一次到访以来,英国艺术家班克西在隔离墙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也引领了沿袭十几年的潮流,当地的和国外的艺术家开始在隔离墙上创作五彩缤纷,带有政治意味的涂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隔离墙下</p> <p class="ql-block">在世人的印象中,约旦河西岸是暴力和冲突的代名词,而我在伯利恒(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犹大地)看到的却是熙熙攘攘的街头,喧嚣的集市,以及连绵不绝山丘间的传统村庄。那里的人们平静自然,脸上时而露出灿烂的微笑,感觉所有这一切似乎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没什么两样,也完全颠覆了行前的警觉和印象。</p> <p class="ql-block">阿拉法特、阿巴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领袖。</p><p class="ql-block">不过,只是一部分巴勒斯坦人的领袖,起码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及哈马斯并不认同。巴勒斯坦🇵🇸内部一盘散沙才是巴以冲突无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外部世界宁愿选择无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真可爱的巴勒斯坦女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四、美丽迷人的加利利和加利利海</i></b></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过了约旦河以东荒寂而干渴的沙漠和山岗,再去回味以色列北部加利利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土地,更觉出这片应许之地之美——那里空气清新纯净,棕榈树、椰枣树和橄榄树随风摇曳,加利利海的水温柔、清澈、湛蓝……</p><p class="ql-block">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钟灵毓秀”,是说好山好水养育好人物孕育好精神。加利利小城拿撒勒是耶稣的家乡,耶稣初始传道就是在加利利海边,他的诸多神迹(以水变酒、五饼二鱼分给五千人吃饱、水上行走)也是在这里显现的,而他登山传授宝训时,俯瞰的正是这片加利利海(《圣经》新约·马太福音)。</p><p class="ql-block">蓝天之下,穿行于静谧安详的加利利,徜徉在能够随时眺望戈兰高地的加利利海边,一一去印证圣经福音书中所讲述的圣迹,令人感觉这些圣迹、圣言离你很近,很近……</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位于海平面以下212米,周长53公里,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最深43米,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圣经·新约》福音书曾记载耶稣基督如何在加利利海岸边呼召他的四个使徒。</p> <p class="ql-block">宝训开篇:……宽容慈悲的人有福了;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不要论断人,以免被他人论断……(《圣经》·新约·马太福音5-7)</p><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之畔八福山上的八福堂,耶稣登山宝训之处。</p> <p class="ql-block">只能是坚定信仰与漫漫岁月,才会雕琢出这张刚毅而慈祥的脸。</p><p class="ql-block">这位嬷嬷看似温柔,但是当我与她面对面,却能感到一股强大气场。</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之畔五饼二鱼堂,即饼之奇迹堂,是为纪念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喂饱了5000人所行的神迹而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之畔圣彼德受职堂</p><p class="ql-block">彼德(希伯来语源为磐石),原来是加利利渔夫,耶稣在加利利宣道时被收为门徒,见证过耶稣在加利利海上行走等神迹,在耶稣基督升天后开始广传福音,因其虔诚勇毅成为十二门徒之首,后来被罗马尼禄皇帝迫害,在罗马殉道而死。死前,彼德自己要求倒钉十字架,因为觉得不配与主同样死法。(《圣经》·新约·使徒行传)</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圣经》记载,主耶稣基督曾在这片水面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我与以色列船长一起在加利利海上升起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那日午后,我们泛舟在湛蓝而静谧的加利利海。抬眼望去,就是闻名于世的戈兰高地。</p><p class="ql-block">当船行至海中,甲板上出现了令旅行团全体成员无比惊喜而激动的一幕:以色列船长向大家展示出一面伴着共和国成长的鲜艳红旗!而我,则有幸被邀请和他一起升国旗</p><p class="ql-block">五星红旗在我们双手的牵动下徐徐升起,甲板上所有中国人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雄壮而嘹亮的歌声响彻在加利利海面,不禁想起万里之外的东方有我亲爱的祖国,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无比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腾起!</p><p class="ql-block">海外亲手升国旗,这种经历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一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五、来到耶稣在约旦河受洗的地方</i></b></p> <h3>无论你来自世界那个角落,都能在这面长墙上看到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所镌刻的这段福音。</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静流淌的约旦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耶稣在这里受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六、金色的圣城耶路撒冷</i></b></p> <p class="ql-block">犹太教《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于是,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我站在橄榄山上眺望,金色的耶路撒冷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1890年从橄榄山顶向西俯瞰耶路撒冷——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犹太民族从来就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以独子在此向上帝献祭,他们的伟大先知摩西帅会众出埃及在约旦河东岸的尼伯山上向此遥望,他们的英雄之王大卫在此筑城,他们的智慧之王所罗门在此建起圣殿(《圣经》·旧约)。因此,毋庸置疑,这,耶路撒冷,是永远属于他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是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复活又升天的地方(《圣经》·新约),是全世界基督徒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全世界的穆斯林则认为耶路撒冷圣殿山是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宵之处,是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圣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历史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而走在耶路撒冷老城,我见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的景象:犹太会堂、基督教堂、东正教教堂,以及穆斯林清真寺隔墙毗邻而立,这端哭墙下犹太人泪眼汪汪,那边虔诚的基督徒举着巨大的十字架列队沿着当年耶稣所走过的苦路肃穆徐行,与此同时,空中在弥散着穆斯林宣礼塔扩音器里念诵的古兰经之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眼前的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橄榄山犹太人墓地。根据《圣经》·旧约·撒迦利亚书的记载,这里是弥赛亚(基督,即救世主)在审判日归来时,上帝决定救赎死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位置,千百年来许多犹太人选择葬在这里。迄今为止约有15万人被安葬在这些斜坡之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直在使用的公墓。</p> <p class="ql-block">大希律扩建的第二圣殿的模型,位于耶路撒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长约50米,高约18米的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西边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仅存的遗址,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将这段墙看作露天的犹太会堂,是第一圣地。</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p><p class="ql-block">也正是这种浓厚的宗教意识塑造出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才使失散千年的犹太人能够重新聚集到一起,才使犹太民族历经万千磨难后,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眼前的一切使人相信:一个民族只要有信仰,就一定会通向神所指引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六天战争”中拿下耶路撒冷老城后,当时以军统帅独眼将军达扬,立刻前往被以色列控制的哭墙。很多犹太人士兵在哭墙下放声大哭。</p><p class="ql-block">而上一次哭墙属于犹太人,还是在20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耶利米哀歌一1】「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p><p class="ql-block">【哀一2】「她夜间痛哭,泪流满腮;在一切所亲爱的中间没有一个安慰她的。她的朋友都以诡诈待她,成为她的仇敌。」</p><p class="ql-block">立在西墙之下的犹太默祷者在沉思。</p> <p class="ql-block">之前,我将心言和祈盼写在一张白纸上并折成字条。</p><p class="ql-block">来到哭墙下,依照传统,我踮起脚跟将字条塞进石缝间(每条石缝已经塞着无数字条)。</p><p class="ql-block">无论怎么说,从此我便与这片土地有了某种扯不断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最后晚餐厅,位于锡安山。根据《圣经》新约·使徒行传讲述,众门徒迎接圣灵降临,并开始讲“外语”的事即发生在这里;为3000名耶稣追随者举行洗礼使这里的名声达到顶点,也标志着基督教的诞生。这个低调简朴的空间与圣墓教堂和伯利恒的主诞教堂齐名,是基督世界最神圣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后的晚餐” 餐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在家的时候,我被左肩伤痛困扰很久了,既不能负重,连手臂抬举都十分吃力;其间也试过多种疗法医治,但终不得缓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近成为没有希望消除的沉疴顽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自</span>出国以来,乘机又上下车搬运行李,一路都在忍受无法言说的苦痛。</p><p class="ql-block">这日黄昏前,当看过锡安山上主与十二门徒最后晚餐地马可楼,走出院落石门沿着台阶刚要向低处迈去,不知怎的,竟然一脚踏空,全身顿时失去平衡,左臂重重地撞到台阶扶壁上,引来肩头一阵阵钻心的剧痛,却躲过了全身跌扑下去。</p><p class="ql-block">“难道是神在这个地方,以这种方式来惩戒一个人过往的罪愆?”</p><p class="ql-block">心头不觉一惊!痛苦不堪蹲在台阶下,浑身不住地沁着冷汗,<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这么强忍着……</span></p><p class="ql-block">谁料,就在几分钟后,不知不觉间感觉左肩膀不再疼了,试着轻轻地扬扬手臂,竟能上下左右伸张自如,没有了缠身日久的那种痛楚,身心一时间竟如江海退潮般安澜舒畅。</p><p class="ql-block">“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圣经》路加福音5:34</p><p class="ql-block">仿佛听见有一个声音从天际传来。这一刻,在圣城耶路撒冷,在两千年前主与他的十二门徒最后晚餐的地方,在自己的身体上,我见证到了奇迹。</p><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晓得万有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圣经》罗马书8:28</p><p class="ql-block">奇迹就是奇迹,神奇而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橄榄山下,客西马尼园橄榄树,经科学鉴定有2000多年的树龄,所以它们见证了《圣经》新约福音书中所讲述的发生在这里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苦路,位于耶路撒冷东部的老城,沿途是狭窄的巷子,如今是穆斯林的聚集区。</p><p class="ql-block">两千年前,这条路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路线,死囚犯们也是沿着这条路背着十字架走向刑场。</p><p class="ql-block">耶稣基督当年就是在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审问后,背负着沉重的十架,走过这条路,一路上他停留了十四次(《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因此这十四个地方成为如今的苦路十四站。</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圣经》·新约·路加福音13:34</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自世界各地循着耶稣基督的踪迹走苦路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耶路撒冷集市上的阿拉伯妇人</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始建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公元326年,堂址就位于耶稣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的地方,也是复活升天之处。</p> <p class="ql-block">橄榄山下的万国教堂,一战之后由西方十四个国家集资而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团中女记者(中新社)在与神职人员随意攀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圣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说,‘这是我永远的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圣经》·旧约·诗篇132:13-14)。</p><p class="ql-block">锡安,犹太人的精神家园;上图——锡安山之锡安门,犹太民族复国的精神图腾。城门墙上的累累弹痕是1948年第一次阿以战争(犹太复国战争)留下的印记;下图——古代锡安山。</p> <p class="ql-block">遍查古今,人们所居住的土地无一不是通过武力攫取来的,这里的“人们”,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种族。北京城墙上的的箭簇和弹痕恐怕也不会少于锡安门吧?可惜都拆掉了,人们永远也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圣殿山上阿克萨清真寺(极远寺)一角(未能走到合适的拍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色列男孩、女孩的成人礼,打开经卷,是学习做人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犹太会堂</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读《塔木德》(犹太教经书)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于耶路撒冷西区的以色列国会</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徽记七只烛台放置在国会广场对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耶路撒冷东区老城</p> <p class="ql-block">摄于耶路撒冷西区街头</p> <p class="ql-block">摄于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感悟与启示</i></b></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伫立在橄榄山顶,凝望对面被阳光染成金色的耶路撒冷——这座有着三千年以上确凿历史的世界名城,心头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与一本书,眼前的这座城不正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吗!耶路撒冷啊,你是上帝之城,你的名字不是叫和平吗?</p><p class="ql-block">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当下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是低烈度的,其暴烈程度比之历史上巴比伦之囚、罗马人毁城、十字军东征相去甚远。如果没有大国之间地缘政治博弈和离间,相信他们彼此之间会和平相处的。至于他们之间激烈相争而又不容谈判的圣城归属,那的确不是靠人的智慧能够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既是上帝之城,当是上帝的事情——不过,“将事隐秘,乃神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圣经》·旧约·箴言),“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圣经》·旧约·传道书7·13)。</p><p class="ql-block">然而,神并不会按照人的时间表做工,只有在祂的时间,才能成就祂最美的旨意;上帝的时间总是比人间感觉到的时间要慢;人,只有耐心地等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市徽,从1950年开始启用。图案的主要部分是犹大之狮,象征犹大王国。狮子后的背景图案象征耶路撒冷城墙和西墙,橄榄枝象征和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七、难忘的耶路撒冷之夜</i></b></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有人在看过我拍的照片后问:你们在以色列安全吗?在耶路撒冷坐城铁时需要安检吗?……</p><p class="ql-block">我听后先是一愣,然后点点头,随之又摆摆手……</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耶路撒冷东区老城:</p><p class="ql-block">现代中浸透古典</p> <p class="ql-block">古典中展示现代</p> <p class="ql-block">夜晚,我们来到耶路撒冷老城大卫塔下</p> <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在位于耶路撒冷东部老城大卫塔下,我和我的同伴(北京大学经济学类在读博士生,她之前曾在瑞士留学三年,德文、英文都很好)巧遇从特拉维夫到此游玩的以色列中年一男二女。</p><p class="ql-block">见到东方面孔的他(她)们主动招手,问我们从哪里来?当我们表明自己是中国人时,他(她)们立时兴奋起来,急切地要我们教他(她)们“I love you”中国话怎么说?此时,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悬在这座历经三千年岁月的古城的城头,皎洁的月光映着两个中国人和三个以色列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随着我们先是指着自己心口,接着双手做一只❤️,再指着对方胸口的手势,口中一字一顿,反复念着“我…爱…你”这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魅力词组,对方端照口型有样学样,边学边说;那一刻,彼此会意的眼光伴着开怀的笑声洋溢在迷人的耶路撒冷夜空……</p><p class="ql-block">真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此时此刻,作为中国人,他和她的感觉该有多么美妙,你是知道的!</p><p class="ql-block">《圣经》上说,“当爱邻若爱己”。</p><p class="ql-block">一个产生并尊崇《圣经》的民族,一个遇见异国人首先想表达就是“I love you”的民族,会是一个冷漠而好战不已的民族吗?</p><p class="ql-block">答案或许就在当下。</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素昧平生,却可以倾心交谈……</p> <p class="ql-block">学过几句中国话,再学几式中国太极。耶路撒冷夜校中国太极速成班</p> <p class="ql-block">一旁的巡警大哥有些情不自禁 : “让我也进来吧!”</p> <p class="ql-block">爱,写在你的脸上,刻在我的心上。(汉语)</p><p class="ql-block">אהבה נכתבת על פניך ונחצבת לליבי.(希伯来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Love is written on your face and carved into my heart.(英文)</span></p><p class="ql-block">“爱,写在你的脸上,刻在我的心上。”——是那夜最真切地场景描述和最准确地内心表达。希伯来译文是远在大洋彼岸旧金山湾区的望一表姐帮我做的,她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分种族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那晚,在耶路撒冷老城大卫塔下,适逢当地人举办的露天舞蹈晚会,并不对游人开放。</p><p class="ql-block">然而,当同伴用英语告诉举办者,我们来自中国,并表达想欣赏的愿望,居然被痛快地答应了!</p> <p class="ql-block">这场露天舞蹈晚会上,我们可能是唯一被接纳的"外国"观众。</p> <p class="ql-block">那夜,耶路撒冷城头一轮又大又圆明月始终陪伴着我们。</p><p class="ql-block"><i>"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p><p class="ql-block">兴奋之余,在大卫塔下,我朝向故乡放声吟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八、迦南(以色列)掠影</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加利利的橄榄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不要问我从哪里来,</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的故乡在远方……</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东地带累累硕果椰枣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要把这大大甜甜的蜜枣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巴哈伊空中花园建在卡尔梅山山坡上,是巴哈伊教(也称大同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远方与天相接的那片蓝便是地中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犹太人家的——摄于海法</p> <p class="ql-block">加利利海畔的提比利亚(太列巴)——一座位于加利利海西岸历史悠久风光迷人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是世界闻名的钻石加工中心</p><p class="ql-block">——摄于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西区马哈耐耶胡达市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耶路撒冷街头无忧无虑的犹太女孩</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西区街头与市民一起等公交。作为中国人在以色列人中间,有一种在其他国度不曾有过的感觉:这里没有人拿你当外人,自己也没有片刻觉得是一个外人,人们都是那么谦和、友善、善解人意,令人自在、轻松、愉悦。</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国土局促,耶路撒冷街道狭窄,这是在西区看到的景象,大家在一旁研究半天,也没琢磨透这辆车的主人是如何停放的?</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博物馆藏品。这里珍藏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死海古卷》,但不允许拍摄。</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每天,你从清晨中醒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尾 声</i></b></p><p class="ql-block">铜像: 亚伯拉罕将亲生儿子向神献祭 ——【创廿二2】“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机会由我来给这座铜像命名,我想将她称作:<b>《信·暖流》</b></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6日清晨拍摄于耶路撒冷西区街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那天清晨,我用复原后伸展自如的手臂持着相机拍到的离开以色列前最后一张照片,心中感到异常欣喜。</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感到异常欣喜,不止是因为这尊由法国雕塑家取自《圣经·旧约·创世纪》所记述事迹的作品富含寓意,构思精巧,表达传神;亦是因为她能够贴切地衬托出我这部美篇的主题——以色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本书。</p><p class="ql-block">能在即将作别神的国度的时候遇见并拍到她,或许就是神意?</p> <p class="ql-block">之后,便乘车一路向北沿着《圣经》中的迦南“沿海大道”奔赴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登上中国海南航空直飞北京班机,从地中海东岸起航,载着我对这个国家一份丰盛而沉甸甸的感受,一份深邃而满满的记忆,再次飞越辽阔亚细亚的高山、河流、大漠、草原,回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本篇完</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2017年9月 唐栋(彼德)津沽听湖园</i></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i> </i></b></p><p class="ql-block">如果您喜欢,希望看后转发给您的朋友或朋友圈,以便与更多的人分享。</p><p class="ql-block">请您继续关注姊妹篇《到约旦去,好看又好玩——一半是烈焰,一半是海水》</p><p class="ql-block">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