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珍藏: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

友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军校</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p><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军校三十六官佐</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文、蒋中正、廖仲恺、李济琛、周恩来、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邓演达、陈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峙、严重、蒋鼎文、钱大钧、鲁易、熊雄、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萧楚女、白崇禧、周佛海、缪斌、张国焘、张申府、陈毅、高语罕。</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军校七十二弟子</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昂、卢德铭、余洒度、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弥、刘志丹、林彪、张灵甫、唐生明、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湘、戴笠、孙明瑾、罗瑞卿、王诤、程子华。</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三杰</h1><h3><br /></h3><h3>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团员,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h3><h3><b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产党军官</h1><h3><br /></h3><h3>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h3><h3><b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民党军官</h1><h3><br /></h3><h3>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12]、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h3><h3>(注: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h3><h3><br /></h3><h3><b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民党将领</h1><h3><br /></h3><h3> 据统计,国民党在1949年之前正式公布和未正式公布的将领有近5000人之多,其中中将就有近900人。2005年,作者沉度出版《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一书,其中对国民党将领做了详细介绍。</h3><h3>书 名 国民党将领</h3><h3>作 者 沉度</h3><h3>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h3><h3><br /></h3><h3>将领等级</h3><h3><br /></h3><h3>1、特级上将1名:蒋中正</h3><h3>(蒋介石,1935年4月1日授任)</h3><h3><br /></h3><h3>2、一级上将17名:陆军一级上将16名,海军一级上将1名。</h3><h3>  1935年4月2日授任8名:阎锡山(1946年7月留退延役)、冯玉祥(1946年7月退为备役)、张学良(1937年1月被褫夺)、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nbsp;</h3><h3>  1935年9月6日授任1名: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nbsp;</h3><h3>  1938年1月22日追晋1名:刘湘(抗战中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二级上将);</h3><h3>  1938年6月14日追赠1名:曹锟(死不附逆、忠贞爱国,原为北洋上将);&nbsp;</h3><h3>  1946年10月19日授任1名:张贞(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h3><h3>  1946年11月22日授任1名:萨镇冰(海军上将,并予除役,即授予退役海军上将军衔,时年88岁);&nbsp;</h3><h3>  1946年12月7日晋任1名:吕超(原加上将衔,并予退为备役);</h3><h3>   1947年1月6日晋任1名:蔡廷锴(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nbsp;</h3><h3>  1947年1月19日授任1名:俞飞鹏(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nbsp;</h3><h3>  1947年2月28日晋任1名:姚以价(原中将,并予退为备役);&nbsp;</h3><h3>  1947年6月13日授任1名:陈铭枢(非现役将领,并予退为备役);&nbsp;</h3><h3>  1949年1月追晋5名:李明(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黄百韬(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陈章(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邱清泉(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熊绶春(内战阵亡,生前为陆军中将);&nbsp;</h3><h3><br /></h3><h3>   3、陆军中将加上将衔55名:</h3><h3>   1936年9月12日授加1名:张发奎;&nbsp;</h3><h3>  1936年9月12日加衔1名:余汉谋;&nbsp;</h3><h3>  1936年9月26日加衔9名:张治中、张之江、钱大钧、鹿钟麟、陈诚、卫立煌、马鸿逵、薛岳、刘建绪;&nbsp;</h3><h3>  1936年12月16日加衔2名:庞炳勋、孙连仲;   1936年12月16日授加1名:盛世才;&nbsp;</h3><h3>  1937年1月8日加衔1名:吕超;</h3><h3>  1937年3月13日加衔1名:李品仙;</h3><h3>  1937年3月31日加衔1名:邓锡侯;&nbsp;</h3><h3>   1937年4月10日加衔1名:朱绶光;</h3><h3>   1937年4月12日追加1名:黄慕松(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h3><h3>   1937年5月14日加衔2名:廖磊、夏威;   1937年6月7日加衔1名:王树常;&nbsp;</h3><h3>  1937年9月2日授加4名:黄绍竑、黄旭初、陈仪、熊式辉;&nbsp;</h3><h3>  1937年9月2日加衔1名:邹作华;</h3><h3>   1937年9月18日加衔2名:刘文辉、杨森;    1937年10月15日加衔1名:杨杰;</h3><h3>   1937年10月22日加衔1名:刘兴;&nbsp;</h3><h3>   1938年1月28日追加1名:周浑元(积劳病故,生前为陆军中将);&nbsp;</h3><h3>  1938年2月2日加衔1名:贺耀祖;&nbsp;</h3><h3>  1938年10月24日加衔1名:唐式遵;</h3><h3>   1939年5月2日加衔2名:张自忠、孙震;</h3><h3>  &nbsp; 1939年5月13日授加1名:卢汉;</h3><h3>   1940年5月25日加衔3名:潘文华、王瓒绪、王陵基;</h3><h3>   1941年3月19日赠加1名:贾德耀(追赠为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nbsp;</h3><h3>  1945年10月3日加衔1名:胡宗南(黄埔一期,国民党军在大陆期间唯一的"上将黄埔生");</h3><h3>   1945年11月19日赠加1名:井勿幕(生前为民国将领);&nbsp;</h3><h3>  1946年1月12日赠加1名:方策(追赠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生前为民国将领);</h3><h3>   1946年2月18日加衔1名:汤恩伯;</h3><h3>   1946年6月13日加衔2名:黄祺翔、罗卓英;   1947年6月特加1名:伯达马宁尔;&nbsp;</h3><h3>  1947年8月9日加衔1名:林蔚;</h3><h3>  1948年3月26日追加1名:鲁英麐(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nbsp;</h3><h3>  1948年5月17日追加2名:刘戡(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中将)、严明(破格追晋陆军上将衔;内战兵败自戕,生前为陆军少将);</h3><h3>   1949年2月21日加衔1名:李汉魂;</h3><h3>   1949年5月24日加衔1名:刘士毅;&nbsp;</h3><h3>   1949年8月17日加衔1名:马步芳。</h3><h3>   胡三余中将国民党炮兵司令&nbsp;</h3><h3>   史泽波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nbsp;</h3><h3>&nbsp;  马法五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nbsp;</h3><h3>   陈长捷中将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nbsp;</h3><h3>   周毓英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壹师师长&nbsp;</h3><h3>   王靖国中将 国民党第十兵团总司令&nbsp;</h3><h3>   赵承绶中将 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nbsp;</h3><h3>   梁培璜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nbsp;</h3><h3>   孙楚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官&nbsp;</h3><h3>  牟中珩中将 国民党第十战区副司令&nbsp;</h3><h3>  杜聿明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nbsp;</h3><h3>  李仙洲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nbsp;</h3><h3>  宋希濂中将 国民党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   范汉杰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nbsp;</h3><h3>  汤尧中将 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nbsp;</h3><h3>  黄维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nbsp;</h3><h3>  韩浚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三军军长&nbsp;</h3><h3>  罗历戎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军长&nbsp;</h3><h3>  廖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长&nbsp;</h3><h3>  陈金城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军长&nbsp;</h3><h3>  王耀武中将 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h3><h3>   &nbsp;康泽中将 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h3><h3>   文强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nbsp;</h3><h3>  曹天戈中将 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第八军军长&nbsp;</h3><h3>  林伟俦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nbsp;</h3><h3>  向凤武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壹军军长&nbsp;</h3><h3>  邱行湘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零六师师长&nbsp;</h3><h3>  郑庭笈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九军军长&nbsp;</h3><h3>  廖耀湘中将 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官&nbsp;</h3><h3>  黄正诚中将 国民党第壹师第壹旅旅长&nbsp;</h3><h3>  杜建时中将 国民党北甯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nbsp;</h3><h3>  宋瑞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   马励武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nbsp;</h3><h3>  卢浚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司令官 封少君中将 陆军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中将参谋长&nbsp;</h3><h3>  武庭麟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五师师长&nbsp;</h3><h3>  喻英奇中将 国民党粤桂东"剿匪"指挥部司令兼三壹二师师长&nbsp;</h3><h3>  张淦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司令官&nbsp;</h3><h3>  陈林达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五军军长&nbsp;</h3><h3>  霍守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军军长&nbsp;</h3><h3>  区寿年中将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nbsp;</h3><h3>  李涛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六军军长&nbsp;</h3><h3>  张岚峰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司令   孙殿英中将 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总司令&nbsp;</h3><h3>  郝鹏举中将 国民党鲁南绥靖区司令兼第四十二路军总司令&nbsp;</h3><h3>  孙渡中将 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nbsp;</h3><h3>  张绩武中将 国民党津浦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王景宋中将 国民党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nbsp;</h3><h3>  莫得洪中将 国民党湘桂黔护路司令部司令官   段霖茂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师长&nbsp;</h3><h3>  锺彬中将 国民党第十四兵团司令官&nbsp;</h3><h3>  熊新民中将 国民党第壹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十壹军军长&nbsp;</h3><h3>  赵锡田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师长&nbsp;</h3><h3>  陈颐鼎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师师长&nbsp;</h3><h3>  曾扩情中将 国民党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nbsp;</h3><h3>  邱维达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四军军长&nbsp;</h3><h3>  王雷震中将 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副军长&nbsp;</h3><h3>  萧以觉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   吴绍周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兼第八十五军军长&nbsp;</h3><h3>  侯吉晖中将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h3><h3> 刘嘉树中将 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司令官&nbsp;</h3><h3>  王韵琴中将 国民党第十壹兵团参谋长&nbsp;</h3><h3>  周振强中将 国民党浙西师管区司令官</h3><h3>   杨光钰中将 国民党第三军副军长&nbsp;</h3><h3>  方靖中将 国民党第七十九军军长&nbsp;</h3><h3>  王淩云中将 国民党河南第壹路挺进军总指挥   郭壹予中将 国民党徐州"剿匪"总部办公室主任  刘镇湘中将 国民党第六十四军军长&nbsp;</h3><h3>  王秉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壹军军长&nbsp;</h3><h3>  陈士章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nbsp;</h3><h3>  黄淑中将 国民党第九军军长&nbsp;</h3><h3>  米文和中将 国民党第壹八壹师师长&nbsp;</h3><h3>  理明亚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五师副师长&nbsp;</h3><h3>  王继祥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三师副师长&nbsp;</h3><h3>  盛永兴中将 国民党第九十三军军长&nbsp;</h3><h3>  胡临聪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壹军军长&nbsp;</h3><h3>  杨宏光中将 国民党第六兵团副司令官</h3><h3>   王泽浚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四军军长&nbsp;</h3><h3>  张义纯中将 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皖南行署主任&nbsp;</h3><h3>  李以匡中将国民党第五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五师师长&nbsp;</h3><h3>  张鸿文中将 国民党第四十八军军长兼滇桂边区绥靖司令部副司令&nbsp;</h3><h3>  李益智中将 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nbsp;</h3><h3>  高建白中将 国民党第二十四军军官总队总队长&nbsp;</h3><h3>  王靖宇中将 国民党西康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nbsp;</h3><h3>  袁鸿逵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部高参&nbsp;</h3><h3>  孔庆桂中将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官&nbsp;</h3><h3>  杨安铭中将 国民党国防部部员&nbsp;</h3><h3>  徐锺端中将 国民党川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nbsp;</h3><h3>  李九思中将 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官&nbsp;</h3><h3>  庄村夫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绥靖总司令部总司令&nbsp;</h3><h3>  宋清轩中将 国民党晋陕边区挺进纵队司令&nbsp;</h3><h3>  汪宪中将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自卫军司令&nbsp;</h3><h3>  王绪镒中将 国民党第六编练部新兵纵队司令   胡靖安中将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设计委员杨文泉中将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nbsp;</h3><h3>  聂松溪中将 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副司令&nbsp;</h3><h3>  郭天辛少将 国民党第19军68师师长&nbsp;</h3><h3>  杨文彩少将 国民党第19军暂编37师师长   王震少将 国民党第30军30师师长&nbsp;</h3><h3>  李旭东少将 国民党第40军参谋长</h3><h3> 封裔忠少将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部参谋长&nbsp;</h3><h3>  韩世儒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副师长&nbsp;</h3><h3>  李献中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51师参谋长&nbsp;</h3><h3>  李琰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副军长&nbsp;</h3><h3>  周剑秋少将 国民党第73军参谋长&nbsp;</h3><h3>  李纪云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30旅旅长&nbsp;</h3><h3>  李昆岗少将 国民党第1军167师师长&nbsp;</h3><h3>  罗哲东少将 国民党整编第70师副师长&nbsp;</h3><h3>  韩尹明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参谋长&nbsp;</h3><h3>  李铁民少将 国民党第42集团军1师师长&nbsp;</h3><h3>  于泽霖少将 国民党第49军105师师长&nbsp;</h3><h3>  刘润川少将 国民党第53军116师师长 </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KJt9Hayn2cRF9w7dFH2R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改变中国历史的黄埔军官生</a></p> <h2>20万毕业生集体赴死,19万人无一生还,今天的头条只为他们!</h2><p><br></p> <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LWECYa-eMdEBJdB0XqC0Rw<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WECYa-eMdEBJdB0XqC0R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黄埔军校毕业生</a></p> <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kWNSxlfhX-YJdd8-ZLc2g"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20万毕业生集体赴死,19万人无—生还,今天必须让国人知道他们!</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nUFkkNeUyVztVKsQvNXV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解密出身于黄埔军校的解放军猛将排行榜</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