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第一篇:热盼《芳华》上映</h3> <h3><br></h3><div> 近段时期,一部名称《芳华》的电影上映,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片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导演,描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部队文工团团员的故事。</div><div><br></div><div> 说来也巧,我1969年底应征入伍,在师医院度过新兵训练就下炊事班锻炼,于1970年7月借入师宣传队,后一直留在师宣传队工作六年。</div><div><br></div><div> 1974年4月 , 我所服役的陆军149师宣传队曾代表50军参加了成都军区文艺汇演。同台演出的除了两个野战军代表队,还有军区后勤、军区直属、西藏军区、四川省军区等共六个队。若干年后,与我们同台演出的成员出现许多知名人士,其中最出名的是当年在省军区宣传队的刘晓庆,还有军区后勤宣传队的李文启、严歌苓……</div> <h3><br></h3><h3> 该图片就是四十多年前原军区后勤宣传队的舞蹈演员严歌苓写作的小说《芳华》。</h3><div> </div><div> 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芳华》,著名导演冯小刚亲自导演的电影《芳华》终于如愿拍成,将在本年九月三十日,国庆节前夕全国院线上映。</div><div><br></div><div> 冯小刚曾在某部队文工团当过几年兵,具体工作是美工 ,于1984年退伍。拍过多部大片,领过无数的奖项。</div><div><br></div><div> 剪不断的战友情,理不清的战友爱,一个军队情节,几十年念念不忘。终于与同是部队文工团出身的作家严歌苓一拍即合,共同打造一部反映部队文工团生活与战争的一部剧。</div><div><br></div><div> 严歌苓用三个月时间完成小说的创作,又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电影剧本的改编,可谓高速,并保质保量。</div> <h3><br></h3><h3> 第一次听说冯小刚新拍电影《芳华》,由严歌苓(后远嫁美国,成为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编剧,是今年春节与远嫁的小学同学,一位干休所老红军的女儿告之(她哥哥曾在军区后勤宣传队工作过),对这一题材我感兴趣 ,便开始关注。再次引起关注是那些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宣传画和广告。<br></h3><div><br></div><div> 对当年军区后勤宣传队的印象不错,据说跳舞的女兵功夫了得,常练毯子功,不少都会”打蛮子”(一种功夫的民间叫法,类似空手翻)。对人员,只略知一二,如:打数来宝的董怀义,跳舞的张蜀,还有发小的哥哥,那时的严歌苓还默默无闻。</div><div><br></div><div> 随着时间的列车狂奔,几十年来严歌苓的名气渐增。她曾写过不少小说,可谓是个多产作家。她的代表作《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等。这次又根据亲身经历写下同名小说《芳华》。</div> <h3><br></h3><h3> 由于该片所反映描述的人物、生活、事件与我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希望早日观看到电影《芳华》,以寻找剧中的你、我、她(他)。<br></h3> <h3><br></h3><h3> 黄轩饰演男主角刘峰。</h3><h3><br></h3><h3> 他质朴善良,是文工团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因此获得模范标兵表彰,因为经常为大家服务,深受整个文工团的喜欢,而且对别人也非常友善。</h3> <h3><br></h3><h3> 新秀苗苗饰演女一号,来自农村的何小萍。</h3><h3><br></h3><h3> 17岁时由刘峰从农村带入文工团,原以为脱离被当作累赘的家庭就能一帆风顺,在文工团因不合群的性格,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从而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被放弃的人。</h3> <h3><br></h3><h3> 萧穗子(钟楚曦饰)。</h3><h3><br></h3><h3> 文工团女兵,亲历了何小萍与其他团员发生的多次冲突,也见证了刘峰的命运起伏。</h3> <h3><br></h3><h3> 林丁丁(杨采钰饰),文工团独唱演员,也是弹钢琴的,对何小萍缺乏包容之心,但她深受男兵欢迎。</h3> <h3><br></h3><h3> 郝淑雯(李晓峰饰)。</h3><h3><br></h3><h3> 干部子弟出生,性格直爽,特长是手风琴,因发现何小萍的秘密而导致其被人冷落。</h3> <h3><br></h3><h3> 小芭蕾(王可茹饰)。</h3><h3><br></h3><h3> 文工团舞蹈队成员,人如其名,舞蹈功底十分扎实。常与林丁丁、郝淑雯、卓玛一起捉弄何小萍。</h3><h3><br></h3><h3> 这帮丫头这功夫太棒!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如此。</h3> <h3><br></h3><h3> 陈灿(王天辰饰)。</h3><h3><br></h3><h3> 文工团小号手,由于阳光俊朗的外形和精湛的小号技艺深受萧穗子欣赏。</h3> <h3><br></h3><h3> 卓玛(隋源饰)。</h3><h3><br></h3><h3> 文工团舞蹈队成员,性格活泼,因在雪地上排练受伤,间接地给了何小萍作为A角表演的机会。</h3> <h3><br></h3><h3> 该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某部队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的故事。恰巧我们也是那个年代的驻守在祖国西南野战军战士业余宣传队队员,与影片反映的年轻军人同年代,同年龄。</h3><h3><br></h3><h3> 尽管我还没观看此影片,但从广告、宣传画上已略知一二。好期待看到这部片子!</h3> <h3><br></h3><h3> 这是排演舞蹈《草原女民兵》,这是当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创作并演出的舞蹈。该舞蹈音乐旋律优美,舞蹈动作极富草原特色,表现草原上的女民兵飒爽英姿,威武刚强,柔美有度。是一个“经久耐看并经久耐听”的优秀作品,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多次巡演此舞蹈,故印象尤其深刻。</h3> <h3><br></h3><h3> 当年的手风琴最受欢迎,特别是下连队慰问演出,方便又专业。</h3><h3><br></h3><h3> 我的亲妹妹寒梅就是专拉手风琴的文艺兵,服役在绵阳的150师,也开赴前线参战过。</h3> <h3><br></h3><h3> 那时的部队纪律严格,男女兵(主要是针对战士)接触太多是要受到严格批评,稍有越线是会受到纪律处分或脱军装走人的。据说该影片对此有涉及。</h3> <h3><br></h3><h3> 这个林丁丁是个讨厌的兵,身上无兵味,还尽惹男兵想入非非。(这是我新加入的观后感)</h3> <h3><br></h3><h3> 大战临头,文艺兵一样要上战场。</h3> <h3><br></h3><h3> 残酷的战争锻炼着我们这批同龄人!</h3> <h3><br></h3><h3> 真金不怕火炼,是英雄,是狗熊,战场上见分晓。</h3> <h3><br></h3><h3> 这影片里何小萍下放到战地医院,流血牺牲每天见惯不惊。</h3> <h3><br></h3><h3> 这部电影里有一处长达六分钟的长镜表现战争场面。据说冯导斥资七百万资金,为的是求真、求实。此戏技术含量比《集结号》全面升级,每个环节不能出任何问题,炸点、演员表演、走位、摄影机运动都要求精确。</h3><h3><br></h3><h3> 我小学同学的弟弟(人称:小八)当年参军入伍正好在那场战争的云南河口地区,所在部队是突击营首渡河的尖刀连。12年前,小八根据亲身战场经历写下一篇网絡小说《橡胶林的回忆》很有影响力。</h3><h3><br></h3><h3> 今年三月初在海南万宁拍攝时,冯导邀请小八去观摩指导,总共有六七天时间,在这之前冯导和小八也通过几次电话了解那次战争的一些现实情况。</h3><h3><br></h3><h3> 正是一丝不苟地拍摄,才给我们众人以极强的震撼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篇:我们的芳华年代</h3> <h3><br></h3><h3> 冯导拍摄的是荧幕上的“芳华”,想当年,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在七、八十年代上演的是现实生活版的“芳华”。</h3> <h3><br></h3><h3> 1970年7月,我们四个娘子军从师医院借入师宣传队(其中我和抗美来自炊事班)。</h3> <h3><br></h3><h3> 1971年冬季野营拉练,我们行进在成昆线的乌斯河 。</h3> <h3><br></h3><h3> 1971年为配合师里宣传,与警卫连战士合作摆拍。</h3> <h3><br></h3><h3> 1975年冬,与师医院的战友们小聚在摩托车上。</h3> <h3><br></h3><h3> 乐器班男兵在练乐。</h3><h3><br></h3><h3> 在咱宣传队的那些岁月,本人已详细在美篇《难忘的军旅生涯》(上、下篇)中展示;借入前曾在师医院的岁月,本人已在美篇《飒爽英姿战友情》里叙述。欢迎光临阅读。</h3> <h3><br></h3><h3> 1976年女兵班合影。</h3> <h3><br></h3><h3> 当年那场自卫反击战,我们不少战友勇敢参战。宣传队的战友们一分为四在战地医院、在烈士站、在后勤指挥部、在战地工作组……认真书写着我们的人生,展示着我们的“芳华”。</h3><h3><br></h3><h3> 据战友们回忆,当年在烈士站、在野战医院每天接触大量可歌可泣感人的事迹。我们的连队一线战士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着壮丽的“芳华”诗篇。</h3> <h3><br></h3><h3>微信摘录:</h3><h3><br></h3><h3> @晓薇 你好,我是邱庆伟,看到“芳华”简介,尘封当年的往事浮上心头,师医院当年在收治446团遭伏击送下来伤员那天,宣传队有三个女兵临时分到二所我们小组(二所有两个手术小组)参加工作。其中一个刚开始看到送来的流血受伤的伤员一下子就晕倒了,那会儿大家忙得顾不过来看她,就提着她的四肢抬到被服堆上睡起,后来她自己醒了爬起来还有点懵懵懂懂的,就马上加入救治工作了。后来三个女兵很积极能干,她们负责给伤员擦洗换衣服,开始还不好意思,后来很麻利,拿把剪刀从下剪到上……如今她们三个的名字和样子一直记不得了。她们看了“芳华”会想起这个经历的。想请你代为转达一下对她们的问候和敬意,特别是晕倒的那位,当年没空说一句赞扬她的话,现在补上:她是最棒的!她也有一个灿烂的芳华!</h3><h3><br></h3><h3> 以上是师医院参战战友发给我的一段话。微信中所提446团遭伏击的战斗,就是那次在我军史上著名的由伏击战转为反伏击战的“四号桥反伏击战”。在这次反伏击站中,我们的战士牺牲上百,但也出现许多英雄(具体资料本篇不细述,可从网上查询)。</h3><h3><br></h3><h3> 由于冯小刚为电影《芳华》上映大做宣传,有当年令人羡慕的女文工团员,有残酷的战争场面,唤起我们这些战友无数回忆。</h3> <h3><br></h3><h3> 师医院的战友委托我帮忙找这三个女兵,所以我四下询问。</h3><h3><br></h3><h3> 后来,1974年入伍的志莉战友告知我:</h3><h3><br></h3><h3> 我就是师医院战友所讲的去前指医院四个女兵中的之一,(上面写的三个女兵,准确的是去了四个女兵),那几天衣服,裤子,鞋沾的都是烈士,伤员的血肉点点,三月二日晚八点过,救护小组派我护送四个重伤员回国抢救,有输着液的,我站在他们中间,两手高举着输液瓶(那时很少看到输液袋),任凭军卡车在山路上颠簸,我坚持的高高举着输液瓶,耳边响着伤员低沉的声吟,军卡车在山路上飞奔,(因为我们是一辆车,不是大车队)怕遇埋伏,车飞奔路过了保胜县,老街,友谊桥,河口……伤员终于送到了指定医院,我们又到另一个医院去取药带回去,医院医护人员对我们非常非常热情,(由于是战时,不能讲具体医院番号)我趁拿药一点时间,放松警惕的在自己祖国医院厕所里痛痛快快,轻轻松松的方便,眼泪也流出来了……。在越南十几天来,想方便是没有厕所的哈。抓紧时间,回去更紧张,更要警惕,我背的是折叠冲锋抢,子弹上膛,手雷、手榴弹都准备好,随时准备战斗,军车终于半夜万幸安全的回到了前指医院。我在前指医院救护小组的组长是我们军长(康正虎)的女儿康新华。那晚的口令是: 舵船 一 航行。……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委屈,因难,利益,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我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h3> <h3><br></h3><h3>薇姐姐:其实我昨天是随笔一写,中间还有很多细节 ,</h3><h3> 1、山路很多地方有炮坑,车要擦边绕行,所以颠簸。</h3><h3> 2、到了河口县,全是军人(兵县),看不到老百姓。</h3><h3> 3、回到祖国能放松警惕畅快大口呼吸,轻松方便,那个感觉这辈子是忘不了的。当我边方便边流泪时心想:如我打残了,只要能活着回到祖国,回到成都叫我扫一辈子厕所都行。</h3><div> 4、在回前指医院的路上,开车的年轻战士也很紧张,警惕着双眼,双手紧握方向盘。 我们一路上基本没说一句话,我睁大双眼,子弹己上膛,注视着前方,枪捏在我手里到处都是汗……紧张得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了医院。</div><div> 把后指医院的药交了后,转身与年轻驾驶员说再见,他说了声:我能握一下你的手吗?也许我回去的路上,或明天,后天就回不了国了,我还没处过女朋友,你这么漂亮,这么勇敢,我握过你的手也值了。我一下拥抱住了他,由于激动,分离时连他姓名,在哪个连队都忘了问,他就开车远去了。</div><div> 这是我第一次讲述我心中的心结,很想见见他,找找他,但线索太少太少。</div><div> 5、战后我在演出中,教学中表达剧目中心思想都很走心,用心去跳,用心去表达,这就是我的芳华年代。在我世界观形成时,经历及感触太多太多。</div><div> 6、其实我们师宣传队出国参战女兵都在写日记,她们都很低调没讲出来……。</div><div> 如例假来咋处理的……,越南十几天,什么办法方便的……,还有两次在河边洗澡,三人用方块雨衣举起……,挖猫儿洞……,砍芭蕉叶做地辅……,把生芭蕉放在背囊中当饭吃……,还有天晚上越军特务来夜袭,把我们后指弹药存放处画在一个本子上,被后指修理所所长发现,问他口令他不回答,放了几枪就开跑,被我军打死了。我们点的是蜡烛,一听抢响这么近,一恍神,大家都在吹蜡烛,硬是不吹灭,记不得是谁一下子把整个身体压下去,才没有亮光了……,那天的口令是:电灯一电话。 还有基本上每个战士身上都有一面小镜子,大多数还装着阿诗玛、秦怡等明星照,战斗休息时不是照镜子就是看明星照片,他们都是热爱生活的呀……,烈士转运站,装烈士的塑料口袋听说是从玉门油田送来的,一米宽二米长一个,几大梱塑料袋,白布,绵花放在那,送来的烈士身上都有不同大小炸伤,抢伤,那惨烈状不可言表,我们首先摘取领章,领章后面写的是部队番号及姓名,再清理遗物,登记上册,装带运回屏边县,那天三个多小时我就经手了二十四位烈士的事宜……。</div><div> </div><div> 在反击战中有太多太多的经历,故事。一部《芳华》影片把我对当年参战时期的回忆如涓涓细流引了出来……</div><div><br></div><div> ——志莉——</div> <h3><br></h3><div><br></div><div> 根据战友们的回忆,我整理出:我师宣传队那年共有12个女兵参战,其中在师医院的有覃志莉、杨丽英、毕虹、张蜀蓉,在后指的有兰红、王蔷、文凡、徐觉敏,在烈士站的有曹玲、邱徳华、贾华和申慧贞。当年的宣传队的男兵也在各处忙碌。他们都是好样的,不少立功得奖。若有机会,可好好聊聊,收获一定多多 ,也是很好的文学创作题材。</div> <h3><br></h3><h3> 该片是在越南沙巴战场的留影。</h3><h3><br></h3><h3> 目前此处已成为旅游景点了,我们有战友前去云南扫墓,顺便出境去看看当年的战场,尤其是四号桥反伏击战的现场,那是心潮难平,感慨万千!那么多年轻的战士,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与和平献出宝贵的生命!</h3> <h3><br></h3><h3> 今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这部片子,将我们又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芳华”年代献给了部队 ,永生难忘!</h3><h3><br></h3><h3><br></h3><h3>注:凡电影《芳华》的片子全来自网络。</h3><h3><br></h3><h3><br></h3><h3><br></h3><h3>后续补充:</h3> <h3><br></h3><h3> 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我们一军三师宣传队在成都正式召开《金秋聚天府,重温战友情》的原五十军文艺兵大聚会。按照轮值惯例这次由我149师作为主办方负责安排聚会的一切事宜。</h3><h3><br></h3><h3> 老战友们若干年不见面,特别是我师宣传队当年主演样板戏杨子荣、郭建光、李玉和的几位1969年应征入伍的主角均首次参会,他们从北京、上海天南地北集中到金桂飘香的蓉城,四十多年没见面,那个激动劲就别提了!</h3><h3><br></h3><h3> 组委会安排我为149师宣传队制作一个回顾视频,还需为聚会演出的每一节目制作有参加者的当年军装靓照及生活照合制的大屏背景图,我忙活了数月终于如愿完成。就在离报到不足两天的周四(9月21日)下午,接到又一事项:赶紧制作一个有关“芳华”的视频,战友会上需要。我们的战友们都认为该片反映的不仅单指为数有限的几个专业部队文工团,还应该含类似我们这群长期活跃在基层部队的,给部队及时送去精神食粮的,准专业的乌兰木骑似的战士业余宣传队。可以说,《芳华》演绎的就是年轻时的我们。由此可见大家对《芳华》是何等期盼。</h3><h3><br></h3><h3> 我没有资料,立即着手从网上淘,还好有许多宣传广告和部分电影简介。可仅有这些仍达不到我心中的目标,马上从现有的原宣传队老存片中略选小部分,简单几句说明,直忙到动车出发前的六小时,大功告成。</h3><h3><br></h3><h3> 既然有资料,顺便做个美篇。可我没想到,美篇阅读者超出我的预料。22号凌晨一发出,阅读量直升,23号晚突破8万,24号直逼15万,25号已升为26万。</h3><h3><br></h3><h3> 关键是我的同学的同学、战友的战友、摄友的摄友纷纷与我微信相传,我在战友会上得知北京、广州都有熟人在打听……连远在大洋彼岸自驾游的身兼多重身份的小汪姐(老乡、战友、闺蜜等)都微信我:晓薇,你那美篇现在特“火”!</h3><h3><br></h3><h3> 上图为此次“金秋聚天府,重温战友情”原五十军一军三师文艺兵(既军宣传队、148师、149师、150师)大聚会的手机版合影留念照。</h3><h3><br></h3> <h3><br></h3><h3> 战友会上,军、师各宣传队都精心准备了节目,我师的女生独唱《我心属于军旗》。那身后的背景墙就是我花不少心思制作,并含有演唱者文凡当年的光辉靓照。</h3> <h3> </h3><h3> 此次战友会上我们149师演出了经过几个月网上远距离恢复性教学的,原西藏军区亲授的《洗衣歌》。这次难度较大,当年参演的战友因各种原因仅有我一人,其余都是首次参加的战友姐妹。且北京、成都、重庆三地分散居住,还有三位来自原师医院等非宣传队成员(其中之一是为参战烈士的妹妹)。从五月份起,选版本、定人员、组织学习视频、画队形图、发歌单与台词,最后网购服装等等,一个一个环节稳扎稳打。在大家的努力下,演出效果特好,全场到会战友及老首长们高度赞扬!<br></h3><h3><br></h3><h3> 请看手机随拍的片片,一群洗衣姑娘由“老太婆”们扮演。其实我们明白:也许我们的舞姿不如当年,也许我们并不年轻,但我们的“精、气、神”绝对不输当年!</h3><h3><br></h3><h3> 此照片为七个年过(或已近)花甲的战友与已故原十八军军长、开国中将、原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之女张小康的合影。</h3> <h3><br></h3><h3> 这段《洗衣歌》视频就是聚会时,战友的现场手机随拍录制。从网上通知各位参演战友必须在9月23日中午前报到,以便下午编队形及统一动作。北京的两位及重庆的两位准时在午饭前到达,演班长的男兵战友22晚从四川泸州赶到,余下成都的三位也早早等候。哇!组织纪律性超强!</h3><h3><br></h3><h3> 因受酒店中、晚餐婚宴时间限制,我们的有效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大家迅速地编排队形,纠正动作,力求统一。“红二代”张小康姐姐还主动来指导我们,动作有异议,抓紧查看视频资料。当晚不少战友关在屋里苦练,次日清晨五点多,我们的《洗衣歌》微信群就开始讨论节目细节了。</h3><h3><br></h3><h3> 不说了,太多感人的事儿……</h3> <h3><br></h3><h3> 《金秋聚天府,重温战友情》战友聚会开得非常成功,大家叙旧、回忆并畅谈如今,预约下次聚会事宜。可传来电影《芳华》国庆节期间上映撤挡的消息……</h3><h3><br></h3><h3> 不知是否准确 ,是炒作?是违规?还是逃挡?不得而知。………………愿,愿,愿一切安好!无论电影《芳华》何时上映,我们会去寻找我们当年的身影,那是一种念想,一种回味,难忘的军旅生涯,难忘的战友情谊,难忘的青春年华!</h3><h3><br></h3><h3> 我们的芳华年代!</h3><h3><br></h3><h3><br></h3><h3> </h3><h3> ———2017年9月25日下午补充——</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三篇:《芳华》观后感</h3> <h3><br></h3><h3> 时间过的真快,再有四天就将跨入2018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终于如愿于12月15日在全国公开上映了。</h3><h3><br></h3><h3> 在上映热播的那些天,我们带小家伙因参团出国旅游而没能先睹为快。回国后听说票房已遥遥领先,微信群里热议不断,有褒有贬。</h3><h3><br></h3><h3> 我抓紧补看后发现,这电影拍摄的确很唯美,演员们青春靓丽,文工团员的功夫了得!有过去时代的印迹,可仍感觉与我的期望值有一些偏离。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有好些不带普遍性。</h3><h3><br></h3><h3> 一、我们那时年轻,朝气蓬勃,上进心强;战友之间互帮互助,老兵带新兵,一帮一,一对红。即使有些矛盾,大都为性格差异而起因的,或为追求进步中的一些小摩擦;但绝对不可能是干部子弟与工农子弟,老兵对新兵,城市兵对乡村兵的欺负与不屑!那何小萍的“军装事件”、“内衣事件”在我们当兵的部队是不会发生的。</h3><h3><br></h3><h3> 二、部队里的纪律严明,尤其是男女兵的接触,那是有严格要求的。开展谈心活动必须要有三人以上,必须敞开房门,熄灯号后不允许宿舍有灯光,干部查铺时不准有战士不就寝。只要发现苗头,立马提醒、警告,重者给予纪律处分或直接处理离开军营。也许影片反映的是军区文工团,他们均是干部待遇,而我们是野战军的宣传队,故纪律严明得多。</h3><h3><br></h3><h3> 三、我们当兵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举个例子:洗澡是个老大难问题。冬天洗澡必须周末请假到驻地市区的澡堂排队购票解决;夏天只能靠在炊事班烧热水,用脸盆端到宿舍里抹澡。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75年才有所改观(师部大院建了浴室)。影片里那浴室里水花四溅,居然还有游泳池,让我们这些过来人好不羡慕!</h3><h3><br></h3><h3> 当然,毕竟要感谢电影《芳华》。带给我们这些曾经当过兵的人无限回忆的机会。这段时间网络上、各微信群各种评论此起彼伏。我的一位老战友,也是位同乡,她写作的自传小说《中国女兵》今年八一建军节在广东一出版社出版了,书中重点展示的是我们野战军的女兵(主要是卫生兵)。若将她的书,还有我们那些参战女兵的经历制作成文艺影视作品,那才真正展示了我们野战军中众多革命军人真正的“芳华”!好期待……</h3><h3><br></h3><h3><br></h3><h3> ——2017年12月27日深夜又续——</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