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潭往事一一山水风光与人文沉淀相辉

汪明生

<h3> 往事</h3><h3> 白驹过隙人匆匆,</h3><h3> 旧日如风踪难寻。</h3><div> 山月曾晓古今事,</div><div> 时光煮雨乡愁浓。</div> <h3>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周潭自古天恒鲜灿,地恒葱蔚,人恒秀灵。且自然风光优美,生态保持完好,有山有水、有湖泊。北面山地丘陵,有枞阳县次高峰黄梅尖(海拔657米)和最高峰三公山(海拔674米),也是同庐江、无为的分界线。山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丘陵、台地、平原、湖滩地几部分。山体多为花岗岩体,形成了许多悬崖峭壁、深沟洞穴、急流飞瀑。生成了像鹞子石、戴帽石、大凹岭断层、花岗岩石洞、海燕洞和梅溪飞瀑等奇特景观。</h3> <h3>  "青山倒影枫湖里,两岸桃李笑春风"。东面的枫沙湖由枫林湖和沙湖的合称。由后山的花岗岩山体和前山的牛头山、青山沉积岩山体之间沉降洼地积水而形成的。在傅家嘴延伸处有一条湖底天然堤埂隔开,枯水时部分堤埂可露出水面。堤埂西面是小而浅的枫林湖,东面是大而深的沙湖。湖水的来源,主要接纳北部山地,三公山黄梅尖下泄的溪涧河流来水。在白蕩闸及通江河道未修建之前,还要接纳从庐江罗昌河、白荡湖水系过吴家嘴沿汤沟、普济圩经青山河的来水。湖水经过无为土桥入江,梳妆台闸未造之前,湖里船只可直通长江。</h3><h3> 沿湖景点颇多,如枫林晚渡、四顾渔灯、平湖落雁、牛山牧笛、仙人足迹、冲水倒流、濠水渔梁、双凤晓钟、孙庄修竹、鹞石晴岚、黄梅溪瀑、施湾古栈道、清理学名家周大璋墓地、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读书处等。临立枫林古渡口可观"东去远帆逐影,西归渔歌唱晚"夕阳美景。朝阳、晚霞,装点枫湖画!</h3> <h3>  晚清吴家桥塾师吴香谷设馆施家湾,一路回家,走而久之,吟七律串村名诗一首:"施家湾出是王家,出得松元兴倍赊。湛咀路遥通马力,佘潭香盛送梅花。潭溪市早人声杂,横涧流长日影斜。塘子宕前田铺近,东西楼听老村哗。"周潭一带山水具有原始风貌。有森林、竹海、湖滩地,有奇石如鹞子石、戴帽石、木鱼石,有花岗岩洞穴海燕洞,有溪流、瀑布,有枫沙湖、西山口及高洼水库,有悬崖深谷如东、西边沟。从施湾茅山到东边沟的山脚边,沿途座落着河绕村前、山殿其后的施湾、枫林、凤凰村;桃花门前笑、粉蝶花丛绕的国家AA级景区大山村;汤家墩西周遗址所在地七井村;横涧溪水长流日影斜的省级古村落彭桥村。这些村落点缀山水其间,一幅乡村美景画面跃入眼帘。自然优美风光与人文沉淀故事相蔚,熠熠生辉!</h3> <h3>  时间穿越二千年,在今周潭镇七井村蚌形地,有一西周古村落遗址,又名汤家墩遗址,当地人称大包墩砖瓦窑场。遗址面积约五十亩,由于受到流水冲刷,地面陶片、石器,历历可见。文化层四至五米,间有大量红烧土。开掘二百多平方米,出土文物近百件。有陶片、鼎足、鬲足等,纹饰多绳纹、回纹、云雷纹;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现在遗址荒草丛生,破坏严重。1988年虽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竖碑刻字,村人不知,世人不晓,更谈何保护。</h3><h3> 汤家墩西周古村落遗址,反映了周潭悠久的生产历史。到了明清时期,桐城文章冠中华,独领风骚数百年。周潭旧属桐城东乡,崇文尚武,追求读书入仕已蔚然成风。如雍正二年进士、理学名家、名相张廷玉恩师周大璋;嘉庆甲子科第二名武举章慕斌;威震黔南、保卫边疆有功的抗法将军周南寿;民国学者、教授周荫棠著《台湾郡县考》,为抗战胜利后收复台湾提供了重要史实依据。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周潭街上考取清华大学周二雅、周保新,北京大学周大钧,北京地质大学周力田,其中周二雅与十六届中常委吴官正清华同学,毕业后二人在湖北省科委共事多年。</h3><h3> 旧时周潭水路借枫沙湖入江,交通甚为发达,商业繁荣。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在乡土社会具体体现在祠堂庙宇文化的兴盛。如周氏、章氏、王氏、吴氏祠堂,尤以周氏祠堂规模最大。境内寺庙众多,如枕流庵、大王庙、定安寺、准堤庵、望华庵、龙王庙、救庵等寺庙,但以枕流庵、大王庙、定安寺最为著名。</h3> <h3>  "古寺禅音远,落雪净凡尘"。离周潭街约二里地处的一个台地上(即今澄英村老院组的周澄公路两旁台地),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一一定安寺。儿时听长辈叙说的阴曹地府、十殿阎王等阴森恐怖场景就布置在寺院内,不知定安寺,费尽周折,也寻不到蛛丝马迹。只在《枫林诗选》中见到晚清秀才横涧人章慈航所写定安寺的诗句:"古木荫西东,清幽适意中。园蔬添绿色,佛殿少灯红"和"窗开远景云千峰,香动幽林花四围"。可见定安寺院规模宏大,环境清幽,是诵经念佛,净心凡尘的佛门胜地。<br></h3> <h3>  来看看学夫老先生对定安寺的描述。定安寺,又叫四望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始由朱端祥禅师兴建,明主持僧严济重修,明末兵毁。清雍正八年(1731年)重建,以后又经过多次重修。到抗战胜利后,还保存完好,一九五八年秋被撤除。定安寺是一座建筑规模相当宏伟的庭院式组合寺院,有主殿、经堂、僧舍,还有厨房水井园蔬等附属生活设施。寺院古木蔽荫、环境清幽,是一处诵经、讲学、游览的好地方。</h3><h3> 定安寺主殿很高大,上下层分别装有十个神龛,上层供奉着十殿阎王大塑像,贴金绘彩,威武庄严。下层是青面獠牙阴曹小鬼住的地方。分别塑有阴曹地府世界十三站,善恶因果报应的故事。如目连救母、赵甲不孝、奈何桥、孟婆汤、十八层地狱中的各种刑罚等场景,人物场景都生动逼真,一副阴森可怕的景象。它告诫人们生前所作所为,到死后是有善恶因果报应的,在当时乡土社会对百姓起着十分震撼作用。凡参拜定安寺回来的人都津津乐道这些故事,表示要做好人,不做坏事。</h3> <h3>  定安寺中的阴曹地府故事说的是"惩恶",那么救庵的"救"字就是"扬善"。从周潭前山上了大、小高宕,不远处就到了后山黄梅尖下的山坳中。在森然一片的竹林背后石阶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一一救庵。从石阶和基石的痕苔上,看得出它年份的久远。小庙座落在深山里,庙里供奉着几尊简易的佛像,香客稀少,甚为冷清。它的左侧有一座普同塔,边上有一石脚印,据说是地藏王菩萨路过此地留下的。</h3><h3> 但救庵背后的故事,却与长矛子(当地人称太平军为长矛子)有关。长矛子过周潭时,与当地民团二次激战,场面惨烈。周边百姓大批逃到一个山坳里,结果饿死了很多人,此地就叫"饿坳"。救庵离饿坳只隔着一座山头。这庵里的僧侣在其周围开荒种地,那一年山芋丰收了,吃不了的,就煮熟了,打成泥,将这山芋泥用木模子拓成砖,晒干砌成庵墙。大批逃难的百姓来到庵里后,和尚就一块一块拆了庵墙,救活了大量的百姓。救庵中的"救"字颂说了人类共有的佛家慈悲济世情怀!</h3> <h3>  "且敬往事一杯酒,愿无岁月可回头"。沧海桑田,岁月流金。曾经的喧闹变成了一曲羌笛;曾经的繁华变成了一抔黄沙。但美的记忆,倾刻间仿佛时光倒流,梦回从前,记住乡愁。岁月的绝情之处虽留不住咋日的故事,但我们依然在这薄情的世界中深情地活着,无论悲喜,无论苦乐,就是最好的感恩岁月的馈赠!</h3>

定安

周潭

枫林

沙湖

救庵

寺院

黄梅

堤埂

古村落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