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9月4日晚间去机场接大哥,航班是21点抵达。还差两分21点时我拨打数次大哥的手机接通了,那边传来了久违的乡音:"幺妹儿,飞机刚落地,等一会儿出来噻!"我禁不住笑了,普通话A级水平的大哥还没有从芺蓉国的情境中走出来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阔别十一年的大哥重返故里,孩子为我们兄妹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照片中的兄妹四人,数大哥长得最像我母亲,而他并非母亲所生,他是英年早逝的舅舅的独生子。1950年,母亲为了和远在XX军委炮校任职的父亲团聚,借南下招聘人才之机,应聘到东北,带着外公外婆举家从山城重庆迁往东北重镇沈阳。外婆唯恐年轻的舅母改嫁,执意将6岁的大哥一同带了过来。与当时许多支教北上家庭一样,我们家就在这气候干燥寒冷、民风淳朴粗犷的东北扎下了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转业后外公早己过世。我们几个弟弟妹妹都随着大哥称外婆为"奶奶"。这不仅是个效仿和习惯问题,重要的是得到了奶奶的首肯:"我只得你妈妈一个娃儿了,她就是我的儿子!",重男轻女的老人表达了她鲜明的态度,并借此协助女儿在孙辈中树立了绝对权威。兄妹几人从小就敬畏母亲,这在我们院子里尽人皆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等于零。我们家住进了单位盖的苏式建筑楼房,桌椅板凳床铺及厨柜炉灶配置得一应倶全,属于个人的唯一贵重物品就是一台收音机。当时收音机播放的‘东方红’的乐曲和‘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犹如指路明灯,大人们表现出信仰的虔诚和工作热忱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们。时至今日,童年那份安逸、快乐和纯真的生活至今仍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候我们视大哥为无所不能的精神领袖,他胳膊粗力气大特别能干,能将一大洗衣盆的煤端起来倒进煤仓。更重要的是他聪明帅气不论是学习还是淘气都在同届中数第一。我们家搬进新居没几年,儒雅的父母就遭遇了一个大大的难堪:进户大门就被人砸了个大窟窿!那是大哥的劲敌-同班同学贾氏兄弟所为。身材瘦小的大哥满口四川口音被同学们称为"南蛮子"",尤其是贾氏兄弟将大哥视为异类成天围追堵截找大哥的麻烦。大哥从来不甘示弱,每有挑衅必予反击,结果是遭到无情的报复。他的童年就一直是在以一当十,伤痕累累地为维护自己名誉而百战不殆,即使为此遭到母亲给予的家法惩罚依然我行我素。"显儿性格特别倔強啊!"母亲不止一次对着奶奶感慨地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这张照片中人物的气色即可得知拍摄于三年困难时期。大哥为能尽快完成学业回川,照顾没有工作一只眼睛己失明的舅母(一直与她大女儿住一起),他初中毕业报考了冶金中专,住宿在了学校。那几年关于挨饿的感觉己经模糊了,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每隔些日子,奶奶偶尔会将一个硬硬的、泛着微红橡皮色的小馒头塞进我手里,我惊喜地闻着觉得好香啊!问奶奶从哪拿到的?因为那时我们家虽然条件不错,但也是无粮可买,平时只能喝稀玉米糊粥或者吃野菜团子。奶奶悄悄地说"大哥从学校带回来的,你躲到起吃,莫让别个看到哦!"贪婪的我居然立即将大哥孝敬奶奶的小馒头几口消灭了,而且对这个秘密一直守口如瓶至今。这几天大哥回来我和他说起这件事,才得知大哥的伙食定量的细粮份只在每周五发一次干粮,就是那掺和了杂米面的一个小馒头!提起奶奶,大哥的眼圏又红了。</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哥住校后,再不能像往常那样捉住他的头发扎橡皮筋玩了,我就喜欢把他放在家里的东西翻出来看。在单人床底下一只四角包铁皮的箱子里堆着许多小人书,大哥用过的书都写着他的名字也放在里面。我拿出来翻觉得新奇以至看上了瘾,我从看小人书连环画到读文章、小说兴趣的转化就是陆续从大哥留下的几本读物开始的。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有自由体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红楼梦节选<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专毕业后的大哥被分配到成都XX厂,这张照片摄于大哥工作后第二年,他休了探亲假回来全家到照像馆留下了这张家庭人口最全时期幸福的合影。大哥工作二年之后的1965年国家有了新的高考政策,表现好的适龄工人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单位推荐后报考大学。大哥把自己想考大学的愿望写信告诉母亲,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大哥请了十天假复习高中课程,当年考取了成都工学院,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我母亲的骄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沧海横流的动乱时期,面对着抄家、父母都被游街批斗的不堪境遇,我快乐的少年时代戛然而止。每天闷着头避开街路躲着人们的目光,跳过校园院墙去给关在牛棚的父亲送饭。一日正低头走着,竟然碰到了大哥的死敌贾氏老大,他因失恋已经疯了两年了,正衣衫褴褛地手托搪瓷碗去向他父亲家讨吃的。他在一群孩子的哄笑中走着,见到我突然站住问:"你大哥现在在哪?"猛听得他说一句正常话吓了我一跳,他凌乱的思维里竟还有"南蛮子"的一席之地!提到大哥,我立马有了底气,挺直了腰杆答了声"在北京!"就飞快地跑开了。是的,此刻大哥依然是我家的骄傲,所幸的是他没有和我们一样成为‘黑五类’子女,他加入了红卫兵,参加大串联赶到了北京,他正在那里护理刚摘掉‘反动学术权威’帽子,正在做手术的母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哥在六十年代后期被分配到著名的风景名胜所在地XX县一家大型国企铁合金厂,虽然没有回到成都,但是‘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随之而来的‘抓革命促生产’给了他施展才华的空间,他很快成为技术中坚力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家下放到辽西走‘五、七’道路的第二年,亲爱的奶奶去世了。那时候通讯很不发达,大哥接到电报后他不辞辛苦背着个盛满挂面的大竹背篓,出了火车站又绕了半个村子才找到了家,但仍没能赶上见到奶奶最后一面。此时家里刚在大队的帮助下建好了新房,大哥带领着后来赶回家正在盘锦当知青的小哥一道,撸胳膊挽袖子,缷下两块门板,就地取土干打垒砌起了一圈院墙,再装上栅栏门,几天就打造出了个世外桃源般的新家园。乡亲们看了他们的干法和速度都挺吃惊,由衷地夸奖说‘杨老师的俩儿子真能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是这个房子,回城时卖给了一位乡亲,两年前我重返大石桥村,房子至今还在。父母在这遮风避雨的房子里度过了七个春秋,于1977年底调回省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城后的母亲重返教学一线,父亲被市政府聘为参事,尽管他们体力衰微韶华不再,但仍是老骥伏栃志在千里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了八十年代初期,大哥做为稀缺的工程技术人才被选拔为副县长,五年后该县撤县建市,进一步擢升为副市级。由于各自忙于学业工作家庭,十几年间与大哥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有一年大哥有亊来沈,来去匆匆只呆了一天,我闻讯赶到妈妈家,见大哥衣着还像以前一般随意,就揶谕他"怎么不穿西装打领带呀?得有个官派嘛!"大哥爽声大笑露出了两颗标志性的虎牙,哪儿有什么官样儿,这分明还是当年那位亲大哥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张照片摄于2005年,是兄妹四人与母亲的最后一张合影,体弱多病、命运多舛的父亲已经逝去多年,行动不便的妈妈像个孩子一样成为大家的宝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之后母亲心力衰竭多症并发,弥留之际在病床上昏迷了37天,大哥从川赶回来,就在他替下疲惫的我们看护的那一夜,母亲安然离世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隔十一年后的今天大哥来沈城,首要目地是大家同去迴龙岗为父母扫墓。站在墓碑前,年过七旬的大哥己然是热泪滂沱,像小时候一样逐一汇报自己这些年来的境况。兄妹4人向铺满鲜花的墓碑三鞠躬,耳畔仿佛响起父母的叮咛,那是双亲正直、善良、自律、进取的品格熔进了晚辈的人生。我们4人虽然禀赋能力有别、性格爱好各异,但是有一样是从前辈那里得到了共同的继承,那就是~真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哥特地从京城赶回沈城,与大哥同游盛京棋盘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生长于斯的沈城大哥是有感情的。带着他看沈水湾、棋盘山…,问他现在沈城怎么样?大哥回答说"还可以。"是不是当过领导的人讲话都留有余地?亦或是他常年守着坐拥长江、环揽群山的天府之国,对曾经的重工业基地的这些小景致见怪不惊呢?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帅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轻言敍过往,细语润心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聚首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大哥在母校教学楼前留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聚终有时,后会期可盼,兄妹共把盏,相约二二年。大哥将要与小哥一起离沈赴京了,姐姐设宴为大哥饯行。大哥与我们约定五年后他将再次回沈重聚,以兹纪念母亲的百年诞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哥在北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到长城非好汉~登暮田峪长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兄弟情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哥结束了半个月的京沈之旅返回四川。我会记得和大哥的约定,明年回去看看未曾谋面的故乡,去观赏那浸润着祖辈血汗的秀美山川,去追寻父母英姿勃发的青春足迹。为了回乡寻根,大哥,我们明年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