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初秋的济南,天高云淡~~风轻……</h1><h1> 我有幸与全国的老师一起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年会。探讨的主题就是,核心素养,聚焦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h1> <h1>最为一个一线老师,感触最深的自然是现场听课。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听吴正宪老师的课了,觉得,每一次都能被吴老师的课触动。结合下午她的讲座,我深深认识到,正是由于对小学数学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们深深的了解和爱,才会让吴老师一次次的登上讲台,和孩子们交流、研究、探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了解一线教育的现状。</h1> <h1>对于《比的意义》这节课,我听过,也上过。但今天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意识到了,我们一线老师和专家最大的差距就是,境界和高度。吴老师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知识点深入的研究来设计的教学,从学生的原始经验和认知出发,引领着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理解“比”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而我,之前更多的是想,教学目标是什么,我需要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原始认知,考虑的很少。所以课堂上出现的“坎”,就是因为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正所谓,考虑不周、不详、不深……</h1> <h1>下午聆听了吴老师的报告《对儿童数学教育的再思考》,吴老师和我们娓娓道来,讲了自己的感触、经历以及磨一节课的历程。所有的分享,给我的感触就是,她一直在一线,一直在思考,她也一直在质疑从前的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步……而,我作为一个年纪轻轻的老师,不更应该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像孩子一样思考,学习吗😊</h1> <h1>台下,我戏称吴老师是“冻龄美女”教师,感觉这十几年,吴老师好像一直没有变,她总是那么深情地和孩子们交流,和同行们也是平易近人,和和气气的互动。是什么让她风采依旧,魅力永存呢?我想,应该就是她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h1> <h1>在下午的报告中,我们才知道,吴老师昨天刚在河北的山村给一个只有9个学生的班上完这节课,今天又风尘仆仆的赶到济南给我们50多个孩子上同样一节课,晚上还要赶回北京。这样的工作强度,真想对她说,请保重身体,你的健康对我们很重要!</h1> <h1>吴老师讲完,潘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一节《直线、射线、线段》。年龄相仿的他,和吴老师一样,敢于挑战自己,和孩子们融在一起,在课堂上获得最生动的资料和感受。</h1> <h3>潘晓明老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课堂上,孩子们特别大胆,发言积极踊跃。潘老师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感受了直线的无限延长……</h3> <h1>潘老师的课,讲的行云流水,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水到渠成。正是他深入浅出引导,让孩子们获得了最好的体验。</h1> <h1>评课环节,专家们频频互动,虽然他们已生华发,但脸上洋溢着激情,思维不停的碰撞……让台下的我们,不但学习到了如何听课、上课、评课……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大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的正能量!</h1> <h1>还是以我的偶像,吴正宪老师做结尾。</h1><h1>吴老师在报告中告诉我们:要做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我理解,有深度,就需要我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前后联系起来;有温度,就是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原始认知出发。课堂上,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说,画,想象,体验,推理……以学定教。</h1><h1>再就是不断反思,敢于质疑,吴老师分享了自己三次教学《平均数》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大家风范,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在反思中进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