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北欧掠影之六——俄欧归来意犹酣

仁者乐

<h3>&nbsp;&nbsp; &nbsp;俄欧归来意犹酣</h3><div>&nbsp;</div><div>从哥本哈根起飞,经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转机直飞上海,空中飞行时间15个小时,又连夜乘卧铺车回到徐州,整整用了一天两夜。</div><div>俄罗斯北欧旅游归来,时差还没有倒好,征尘还没有洗尽,脑海里仍沉浸在异国的风土人情之中。翻看所拍的照片和编发的图集,总觉得心潮难平,意犹未尽。走马观花,把经过的景点介绍一下,充其量只是做了一回蹩脚的导游;要是能把旅途中的见闻、经历、感受梳理一下,或许以后对自己或别人的旅游有所裨益。于是“趁热打铁”编撰了“掠影之六”。这也应了中国人“好事成双”的惯例,只是有些传闻实为道听途说,只能参考而已,还是以正规报道为准,这正是:</div><div> 道听途说未足信,</div><div> 有益感悟堪品评。</div> <h3>这篇“掠影”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分为几个小题目,请各位看官耐心听我啰嗦。</h3><div>一、看点</div><div>这次旅游名为俄罗斯北欧游,就把它分作了两部分。前者重在观看古都建筑,品味历史遗存;后者重在欣赏湖光山色,领略自然风光。但二者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五个国家九个城市,用导游调侃的话都有“宫保鸡丁”:“宫”是王宫、皇宫、宫殿;“保”是城堡、古堡;“鸡”是基的谐音,指基督教的教堂;“丁”是厅的谐音,指各个城市的市政厅。回过头来细想还真是这样,到了每个城市几乎都要看这四样。跟团游的最大弊病就是不能随心所欲,你想看的,没有时间仔细看;你看够了的,非要拉着你一看再看。要想随心所欲,只能选择深度自由行。但是对于一般的老年朋友来说,还是跟团游省心些、牢靠些。</div><div>&nbsp;</div> <h3>俄罗斯的看点,我认为主要在圣彼得堡。虽然莫斯科是首都,但市区显得空旷陈旧,没有世界名城的气派。只有红场、克宫及地铁值得一看。而圣彼得堡就不同了,她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辉煌典雅的宫廷建筑和涅瓦河两岸的迤逦风光。看圣彼得堡,重在了解彼得大帝。这位沙皇1682年即位,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农奴制的落后国家,经济上仍停留在中世纪的农耕水平,军事上不敌北欧强国瑞典。他执政后即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国名为俄罗斯帝国,战胜了瑞典,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于1712年从莫斯科迁都到圣彼得堡。他之后的&nbsp;叶卡捷琳娜继承了他的衣钵,雄心勃勃,着力将俄罗斯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世界强国。应该说,圣彼得堡遗留的一切,深深留下彼得大帝时期的烙印,彰显了这位沙皇的旷世功绩。当然,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对十月革命、列宁格勒保卫战等近代史耳熟能详,会更加深刻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伟大之处。</h3><div>&nbsp;</div> <h3>北欧四国的看点,主要还是双峡湾。松恩峡和哈当厄尔峡是挪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峡湾。尤其是松恩峡,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山高谷深,景色绝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以“峡光水色、雪山溪流、瀑布烟霞”的峡湾美景,被国家地理旅游家杂志封为“世界上原有风貌保持最好的旅游景点”&nbsp;和世界美景之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看北欧四国还要注重看他们崇尚自然,热爱户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h3> <h3>二、导游</h3><div>一个旅游团队的成功与否,与这个团队的导游关系极大。我们的导游叫蔡志坚,中国国旅江苏旅行公司职员。是个29岁的小伙,宁波人。大学毕业后投身旅游事业,仅跑北欧这条线就已经十余年了。团队组成后,他立即与每个成员取得联系,建立了微信群。并及时发通知,交代出国注意事项和需携带的物品。从出发那天起,他就自始至终全程陪伴,寸步不离。他把全队36个人按家庭组合分成1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冠以数字代号。点名时直接喊1号、2号……就行了。每天出发,他都要不厌其烦地嘱咐,交代注意事项,尤其要保管好自己的护照。如果护照万一丢失,必须尽快向我国驻所在国的使领馆报告,要停止旅行,直到申请获得临时证件,非常麻烦。在俄罗斯办好去芬兰的出境手续后,他就把全队的护照收起来统一保管。</div><div>在每个景点,他都会用宁波普通话作详细的介绍,这方面他有很值得称道的专业水准。因为在北欧这条线跑的时间长了,他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好山好水好寂寞”。一层意思是说北欧人生活闲适,地广人稀,不像我们非常热闹;第二层意思,可能说自己常年远离家乡亲人,虽然面对这美好景色,静下来也很觉孤独。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队员,众口难调,每人性格各异,要求不一,他都能因势利导,化解矛盾,保持和谐。他说话流畅,富有逻辑;语言诙谐,但不油滑。遇到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他要么一提而过,要么巧妙避开。他常说的一句是“十九大就要召开了,啊!啊!”话外之音是大家还是要谨慎点为好。</div> <h3>还有一件事是蔡导心目中的大事,这就是找公厕。到俄罗斯北欧旅行,当地很少有公共厕所,即便有也要花钱。有的要投币一欧元,相当于8元人民币。有的内急了,有钱也找不到卫生间。蔡导常跑北欧线,平时记好哪里有免费卫生间,尽可能的让车停在那里,给大家带来方便。一路上几乎没去过收费公厕,他还打趣说:“我们是北欧公厕一日游!”</h3><div>与别的导游不同的是,蔡导从来不怂恿或诱导游客购物。在俄罗斯有一位当地导游接待我们,这是按旅游公司的行规安排的,蔡导说这是给同行分一口饭吃,称为地导。在圣彼得堡接我们团的地导是个湖北籍的小伙子,业务很棒,口才极好,据说曾在冬宫当过解说员。到了第二天,他已取得大家的好感和信任。在车上谈天说地,最后扯到琥珀,说他媳妇不存钱,就喜欢买首饰;你们如果有人要买琥珀,千万要到国营店去买。他说的时候都是轻描淡写,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后来大巴车果然停在一个专营店前,大家蜂拥而入,纷纷请他翻译、选货,不一会就有好几单成交。直到他收工要告别时,索要发票拍照,大家才意识到他是商店的内应,专吃回扣的。</div> <h3>三、文化</h3><div>俄罗斯和北欧四国都是宗教国家。在俄罗斯,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都是它的传统宗教,而东正教是最大的宗教。俄罗斯东正教特点与俄罗斯村社制度、习俗的契合,东正教对皇权的依附关系,俄国知识精英精神与东正教教义的一致,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悲天悯人、富有同情心,信奉集体主义,崇拜强权,爱走极端等特征的根源。</div> <h3>而北欧四国都信奉基督教,十字是基督教的象征,北欧国家国旗上的十字也正是代表了基督教。丹麦的红底白十字旗反映了基督教的影响,也正是这面旗帜催生出了其他北欧国家的十字旗。设计款式也如出一辙,都是竖杠偏左的十字形。北欧国家的人种、文化、语言都相当接近,就是到了今天,所谓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都具有相当的互通度。知道了俄罗斯和北欧国家的宗教信仰,就不难理解这些国家有那么多教堂。遍布大小城市乃至小乡小镇,而且是建的最好最美的建筑。</h3> <h3>但是到了当代,这些国家的建筑和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中国了。俄罗斯不说了,辉煌的拿得出手的是沙俄时代。就是我们从小景仰的莫斯科红场,也是非常狭小,石门矴地面凹凸不平,与天安门广场无法相比。北欧四国富得流油,但很少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城市街道都很窄,就是双车道,没看到6车道以上的宽马路。挪威通往哈当厄尔峡湾的7号公路,两端隧道遥遥相望,要靠摆渡才能登上对岸。因民众怕得罪“山神”、“水神”,一直不愿建桥。直到8年前,议会通过建桥决议,中国中铁二局一举中标,两年就帮他建好了。现在桥隧相连,天堑变通途。</h3> <h3>同样,瑞典的赫尔新堡与丹麦的赫尔新格隔着厄勒海峡,现在还靠轮渡。我们就是乘大巴车直接上轮船,度过海峡到对岸的丹麦北西兰岛的&nbsp;&nbsp;&nbsp;。在厄勒海峡西部,瑞典的马尔默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隔海相望,也是论证了多少年,才于2000年建成了一座桥隧岛相连的欧尔松大桥。全长16公里,桥隧路面4车道,我们乘大巴过桥一次收费2400元。大桥的通车,使瑞典和丹麦人民近100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再看我们大中国,现今造这种桥轻而易举,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双向6车道,远远超过欧尔松!</h3> <h3>中国的老祖宗说过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国旅游吃饭是大事,尽管跟团游基本上不要操心吃饭的事,但饮食确实直接影响旅游。到俄罗斯第二天,由于气温突降,吃的又是冷菜凉饭,许多队友闹肚子,争先恐后往厕所跑。后及时服药才止住。有一位安徽队友因而引发肾结石腹痛,救护车拉到医院要做手术。幸而家属拒绝,保守疗法输液很快缓解,接着跟团队一直走到结束。这事发生后,导游也重视了,每联系饭店都要求上热汤热饭,队友们也小心了,此后没再发现有闹肠胃病的了。</h3> <h3>到了北欧,吃西餐多了起来,生菜凉奶硬面包,只有咖啡是热的。我平时吃热食习惯了,只好硬着头皮天天喝咖啡。在北欧基本上吃不到青菜,因为当地不种大棚,不吃反季菜。西方人吃食太单调,超市里卖的肉制熟食统统是灌肠类,想吃个酱鸭、蹄髈、烧鸡之类的,门也没有。超市黄瓜相当于人民币20元一根,生菜、包菜也是20元一小袋。所以在外面真的是想喝家乡水,想吃家乡饭啊!回国后的第一顿早点是徐州的辣汤、牛肉锅贴;第一顿午餐是荠菜水饺,真解馋啊!</h3> <h3>四、福利</h3><div>到了国外,朋友微信问我;“听说丹麦是已经实现共产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你去看看真的假的?”按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那里肯定不是共产主义。北欧四国现在都是君主立宪制,是地道的议会制资本主义国家。但他们的高收入,高福利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海发现了石油以后,挪威国王曾对国民宣布,仅石油储藏够国民花消150年。北欧四国都濒临大海,都有漫长的海岸线;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加之很少受战乱破坏,工业化起步早,人们有很强的环保生态意识;又实行了适合本国的有效体制,国家稳定,人民富足。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少--四国总计人口不足2600万,是江苏省的36%,但国土面积比江苏省大12倍。</div> <h3>北欧人生活富裕,但富而不奢。他们热爱户外活动,不住高楼大厦,喜欢乡村小木屋。乘大巴周游北欧列国,到处都能看到绿草茵茵的牧场,五颜六色的小木屋。有时还能看到房车营地,车内有厨具、冰箱和生活用品,在营地别墅居住,每天收管理费一欧元。一家人一般住上十天半个月,真正的回归自然。由于湖泊、海湾众多,还经常能看到游艇锚地。数以千百计的私人游艇,风帆飘飘,桅杆林立,蔚为壮观。</h3> <h3>北欧国家都实行&nbsp;“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上小学、中学、大学国家全包,生二胎有奖励。小孩出生后,每月可领取约1000元人民币的补助,一直到年满18岁。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的高福利源于高税收,国民一般人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就高达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以税收调节贫富差别,贫富差距小,社会治安好。税收都用于社会福利,连王室、政府官员都不得侵占。导游说北欧的王室是世界最贫穷的王室。北欧基本没有腐败,而芬兰政府最廉洁。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访问芬兰时,芬政府只有三辆公车,只好租用几辆出租车用以接待;中国按礼仪赠送了瓷器等礼品,芬方只好用几枚冰箱贴回赠,钱还不知是谁出的。</h3> <h3>关于福利,还应给俄罗斯补充几句。据导游介绍,俄罗斯虽然这些年经济不佳,又受美国制裁,但是老百姓的福利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莫斯科的居民生活用的水电天然气全部免费,医疗、教育免费,鼓励多生育,生孩子多政府给的补助更多,还给予英雄母亲称号,享受许多优厚待遇。如果这是真的话,一是俄罗斯地广人稀,人少好吃饭;二是能源丰足,石油、天然气几代人用不完,卖给中国救活经济;三是源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是当时福利政策的延续。否则解体后无法向民众交代。</h3> <h3>关于北欧的税收,还有一点值得赞许,这就是外国人购物可以退税。北欧四国都是高收入高福利,同时还是高税收。税收用于社会福利,因为你是外国人,没有享受他们的福利,所以把商品中的税收退给你,这比较公平。退税率17%至22,合计消费低于300元的物品以及食品等消耗品不退税,消费越高退税越多。</h3> <h3>五、民风</h3><div>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他们粗犷、坚韧、彪悍的民风早已被人熟知。老一辈俄罗斯人,经历过中苏联盟、同一阵营的时期,正如我们一样,对那时的兄弟般的感情和友谊还是很珍惜的。但据导游说,新一代的俄罗斯人则有些排外情绪,也许大国主义已经在他们的血缘里根深蒂固了吧?而对于北欧人,我们却了解甚少。短短几天的身临其境,没有什么亲密接触,只能从“道听”中得到一些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一是安静慢节奏。北欧人尤其是芬兰、挪威人,安静的出奇。无论是在商店、在车上,马路上,没有高声大语的。导游打趣说,连狗都是不叫的。我们在景点遇到过遛狗的,小狗见人撒欢,但确实不叫。北欧人如果遇到公交车、电车出故障了,绝没有哄叫吵闹的,都是静静地下车转车,静静地离开。他们坚持真正的八小时工作制,到点没商量。晚上和双休日许多商店都不营业,那是陪家人的时间。</h3><div><br></div> <h3>二是简约爱家庭。北欧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放眼望去,北欧国家很少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7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的,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他们不太喜欢群居生活,只要一放假,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和家人一起享受阳光、海滩、滑雪、骑行带来的快乐。</h3> <h3>三是礼让守公德。北欧的城市街道都很窄,却很少见堵车(丹麦除外,可能因施工较多)。行车很有秩序,全靠自动红绿灯指挥,也没发现有那么多监控镜头。公路上,市区街上就没听到汽车喇叭声,都是静静地开着,礼让行人。北欧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度,贫富差距不大,生活优雅,慢节奏。工作八小时绝不超时,但工作中非常认真,讲究职业操守。当然监督监控也很重要,例如大巴司机要随身携带行车记录仪,有效期90个月,可随时抽查。遇超时开车或发生违章,立马追究给予处罚。</h3> <h3>四是环保爱自然。到北欧感受最深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居屋零星交错,依山傍水,相映成趣,一切都是那么超脱宁静。北欧人爱旅行是出了名的,夏季的时候,要么去度假小屋,要么满世界飞。在城市里,老的街道都很窄,当地人开的私家车大多是小型车,很少见到豪车大排气量车。在许多城市,尤其是丹麦,很多人爱骑自行车。500万人口拥有400多万辆自行车,政府还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环保对他们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高尚。</h3> <h3>这次俄罗斯北欧之旅已经结束了,我的“掠影”也该收官了。“道听途说”难免挂一漏万,也会存在失实谬误之处,还望亲们阅后给予指正。</h3><div>编完这一集,拟了《俄欧归来意犹酣》的题目,随手翻看前几集的标题,蓦然发现连起来竟成了一首七言诗。特录于文末博亲们一灿:</div><div><br></div><div> “掠影”偶成</div><div><br></div><div> 雨中初识莫斯科,</div><div> 风云沧桑三百年 </div><div> 两上邮轮度波海, </div><div> 人间仙境双峡湾。</div><div> 童话王国寻梦幻, </div><div> 俄欧归来意犹酣?</div><div> 与君共享天下景,</div><div> 养眼悦心尽欢颜。</div><div><br></div><div> 2017年9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