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还未从骄阳似火的酷暑里喘过气来,飒然间,就已到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季节。</h3><h3> 一位哲人曾说:“春天是诗人的季节,秋天是哲学家的季节。”其实,春天和秋天都是诗人和哲学家眼中的宝藏。诗人的浪漫和哲学家的睿智,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会对春秋作出不同的诠释。万物复苏,草木萌芽,山花烂漫。诗人会说:“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哲学家会说:“风华是一指流砂”。秋风落叶满空山的时候,诗人会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哲学家会说:“秋天,它不是零落,不是损落,它是胜利的凯旋”。大自然的时令更替,如生命之轮回,让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由宇宙的四季,联想到人生的四季。</h3><h3>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衰落的表象。古人悲秋的诗句最早大概出自战国时代的两大诗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有诗:“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哀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诗人用凄楚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唐代的李贺在《秋来》中描绘的秋夜更是“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幽深似冥冥之世,让人不寒而栗。就连肝肠似火,色笑如花的英雄词人宋代的辛弃疾面对万木萧条,落叶纷飞的景象,也发出无奈的吟声:“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这是词人在人生低谷时,借秋色摇落,唱叹出心中的郁闷之情。古人悲秋,常悲的是国家多战乱,月圆人不圆,感时而伤怀。最有名的悲秋之作,当数杜甫的《登高》了:“风急浪高猿啸哀,渚清沙白燕飞回。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到新亭浊酒杯。”诗人声泪俱下,可谓是悲秋之极。而元代的马致远在他的《天净沙 • 秋思》中,更把这种秋天的凄美挥洒到了极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精致而感伤的语言,伴随着伤感的唱腔,穿越古今,成为千古绝唱。</h3><h3> 春华秋实,谷收镰下。染火枫林,琼壶歌月。在这秋高气爽季节,历代不少文豪同样感时而发,唱响了昂扬的秋之歌。初唐的少年才俊王勃秋登腾王阁,把酒临风,抒发出传唱千古的唯美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东坡的笔下更是色彩斑斓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眼中的秋色浪漫而多情:“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刘禹锡却对秋天充满深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杨万里将自然之物的变化,以独特的手法,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思考:“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荷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将人生繁华落尽却见真淳的境界描述的淋漓尽致。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以积极的心态和豪迈的气慨写出了对秋的礼赞:“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的毛泽东眼里,秋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万类霜天竟自由”的最美好的时节。</h3><h3> 秋菊,是秋天代表性的时令花卉。同样是咏菊,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感怀。宋代的陆游面对潇潇秋雨,瑟瑟秋风,写的咏菊诗悲凉感扑面而来:“黄菊抱残枝,寂寞卧寒雨。”而黄巢的咏菊却写得生机勃勃:“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满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苏东坡却以细腻的眼光,传神的手笔,写出了千古名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生命的律动与凌重,展示出了诗人别样的雅致与情怀。</h3><h3> 秋天,也给诗人带来了幽幽禅意。清人王士祯特立独行,旷世高古,超然物外。坐享秋天的惬意与浪漫,一人独钓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丈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田园诗人王维,隐逸山林,写诗作画参禅,对秋天的感悟刻骨铭心而又深入浅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幽远、高逸、空灵、禅意,四美皆俱。真可谓信手拈来,便将秋天的禅境写到了极致。</h3><h3> 四季轮回,自然更迭。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经过苦难,有了沧桑,才显人生的价值,风雨过后才是彩虹。</h3><h3> 秋霜满天月如钩,斑斓红尘雨萧寒。蓦然回首,那满地的落英,何尝不是命运的交响,何尝不是沧桑的传奇。洗尽铅华的人生,又何尝不是由一个个悲壮激昂的音符而构成。</h3><h3> 登高极目,一览众山,满目秋色。刹那间,我陶醉在秋天的一壁残阳里,眺看那落日摇川光;我陶醉在秋天飒飒的枫红中,倾听那悠扬的木叶动秋声;我陶醉在远山清澹的烟岚中,沉迷于那茫茫的秋林远黛;我陶醉在一汪明媚的秋水之中,遥望那苍渚落霞、翩翩起舞的丹鹤之姿。</h3><h3> 我赞美秋天,赞美她那旷世亘古的一抹秋黄。</h3><h3> 我咏叹秋天,咏叹她那苍凉悲壮的凌然之气。</h3><h3> 我讴歌秋天,讴歌她那孤傲自信的一丝洒脱。</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