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篇》之白河烈士陵园

晓安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寻找篇》之白河烈士陵园</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林建军</b></font></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山汉水英雄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魂铭刻几十年。</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襄渝寻梦今重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涅槃浴火铸铁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h3><h3>  站在白河县城繁华的十字街口的高坡上,我拍下了小山城的闹市。镜头里隐约还能看到戴着迷彩军帽的老兵和那个年轻的执勤警察。</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h3><h3></h3><h3><br></h3> <h3>  北临汉江,隔江与湖北省郧西县相望,东、南部分别与湖北省郧县、竹山县接壤,西与旬阳县相连。</h3><h3></h3><h3><br></h3> <h3>  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属襟喉。”</h3><h3></h3><h3><br></h3> <h3>  白河县城之小,小到几乎每个山民都能对外来者的行踪了如指掌。</h3><h3></h3><h3><br></h3> <h3></h3><h3>  当我拍完白河烈士陵园,在县城的“大街”上找寻战友们时,</h3><h3><br></h3> <h3>  按照指点,我很快就在十字街口的岔道里找到了大家。这里有一家“辣妹子餐厅”。</h3><h3></h3><h3><br></h3> <h3>  陕西省白河县,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没有任何印象,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抛洒过青春和热血的战友们心中,却有太多太深刻伴随了自己一生的魂牵梦绕……</h3><h3></h3><h3><br></h3> <h3>  襄渝线全长915.6公里,跨越湖北、陕西、四川和重庆三省一市。其中从襄樊至莫家营56公里这一段是汉丹铁路的一部分,已经在1960年建成通车。</h3><h3></h3><h3><br></h3> <h3>  襄渝线新修铁路从汉丹铁路莫家营处出岔,经谷城、十堰、白河、旬阳、安康、紫阳、万源、达县等地,接入重庆枢纽的珞璜车站。</h3><h3></h3><h3><br></h3> <h3>  全线共新建正线859.6公里。襄渝线新建正线任务全部由铁道兵承担。铁道兵在襄渝线沿线共部署了8个师,6个师属团和2个独立团,共计23.6万兵力。</h3><h3></h3><h3>  </h3> <h3>  襄渝线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h3><h3><br></h3> <h3>  铁路横穿武当山、白云山,通过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横跨嘉陵江。</h3><h3></h3><h3><br></h3> <h3>  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悬岩峭壁,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工程任务空前艰巨。全线有隧道405座,其中长达3000多米的隧道12座,5000米以上的隧道2座;有桥梁716座,最高的达78米,最长的达1600多米。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5%。全线有车站90个,其中36个车站的股道建在桥梁上或隧道里。</h3><h3></h3><h3><br></h3> <h3>  在襄渝线建设初期,襄渝线陕西段沿线没有公路,部队必须先修通公路和便道,才能展开铁路施工。1970年初,铁道兵又参与突击抢修了5条支铁公路(恒紫、渔紫、镇旬、安旬、旬白)。</h3><h3></h3><h3><br></h3> <h3>  铁道兵在襄渝线施工的艰苦程度难以想象:由于大巴山区许多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部队进入每个施工点前,都要派人先期到达进行踩点。踩点人员在山林中开辟出一条人行道,然后再在人行道的基础上改为施工便道供车辆出入。</h3><h3></h3><h3><br></h3> <h3>  当时的白河县没有公路,有些部队是坐船到达施工点的。</h3><h3></h3><h3><br></h3> <h3>  铁道兵11师某部1970年奉命进入襄渝线开赴在陕西白河的某施工点,因为白河不通公路车辆进不去,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两双草鞋,战士们是从西安徒步翻越秦岭山脉抵达驻地的。</h3><h3></h3><h3><br></h3> <h3></h3><h3>  白河县城建在高高的山顶上,烈士陵园又建在县城中心的高处。在烈士陵园的最高处,可以鸟瞰白河县城的全貌,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苍山如海”。</h3><h3><br></h3> <h3>  白河烈士陵园现在是白河人民文化和教育设施的一部分。在烈士陵园制高点的亭子里,聚集着看书的学生和吹拉弹唱的欢快群体,不时有悦耳的琴声和悠扬的歌曲声随风飘荡,使烈士陵园充满了祥和与温馨。</h3><h3></h3><h3><br></h3> <h3>  白河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原址在魁星山南侧山凸处。1972年在铁道兵13师的帮助下,迁移至魁星山西坡。陵园占地近百亩,四面环城。园内建有纪念碑、魁星楼、碑亭、清风亭、革命烈士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仿古建筑物。移县城明代文庙石狮子四尊分别安放于烈士亭前和陵园大门口。</h3><h3></h3><h3><br></h3> <h3>  15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烈士墓群中央。烈士陵园里,安息着在三线建设中牺牲的包括13师64团部队长王富荣在内的66名铁道兵烈士。</h3><h3></h3><h3><br></h3> <h3>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铁道兵的部队长烈士墓!我第一次看到了铁道兵的女兵烈士墓!</h3><h3></h3><h3><br></h3> <h3>  1970年3月,铁道兵13师64团,从塞北千里野营,徒步行军转战陕西白河,参加襄渝铁路大会战。铁道兵13师官兵和湖北孝感、郧西民兵4万多人日夜奋战在汉江南岸。施工战斗之艰苦,空前绝后。在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铁道兵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仅就短短的白河路段,铁道兵就有66名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资料统计:襄渝线平均每公里牺牲铁道兵1人(计入学兵和民兵为每公里牺牲2人),而白河路段牺牲的铁道兵官兵人数是统计平均数的2倍】。</h3><h3></h3><h3><br></h3> <h3></h3><h3>  铁13师师部驻白河。襄渝线管区线标段约125公里,从胡家营与铁1师衔接至蜀河同铁10师接壤。现火车站名:胡家营——白河县——麻虎——冷水——兰滩——蜀河。铁13师修建的卧佛川特大桥全长967米。东湾特大桥全长775.80米。</h3><h3><br></h3><h3></h3><h3><br></h3> <h3>  铁道兵烈士墓群位于白河烈士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右侧。铁道兵13师64团部队长王富荣的烈士墓在墓群的最后一排。左侧紧邻纪念碑的建筑物,后方是白河县籍(有烈士画像)烈士的宣传墙。王富荣烈士墓碑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八六四部队长 王富荣烈士之墓 辽宁省彰武县人 一九七三年元月。</h3><h3></h3><h3><br></h3> <h3></h3><h3>  铁13师64团部队长王富荣,是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他,曾经在长白山抗击日寇;曾经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曾经远赴越南作战。为了襄渝线,为了白河这方土地的人民,英雄征程千里舍身酣战,脑溢血,倒在共和国的铁路大动脉上!</h3><h3><br></h3><h3>  王富荣烈士墓碑表面的黑色涂层已经脱落,墓碑覆满尘土——难道是英雄还在征尘中?!英雄早就鞠躬尽瘁了啊!!!!!!</h3><h3></h3><h3><br></h3> <h3></h3><h3>  原铁道兵13师64团河北省文安籍老兵毛树忠在他的悼念文章里写道:“1973年1月11日,是我们64团的哀悼日。5000多名战友齐聚师部礼堂,为敬爱的团长王富荣同志举行庄严的葬礼。老团长年幼的女儿怀抱父亲的遗像,手拉8岁的弟弟,走在队伍最前面,一路放声痛哭……”<br></h3><h3><br></h3> <h3>  在白河烈士陵园里安息的,还有毛树忠的很多战友,其中有山东省文登县年仅18岁的62团女战士张爱琴。</h3><h3></h3><h3></h3><h3><br></h3><h3>  我知道:历史上,铁道兵女兵是不下团的。可是在襄渝线,有许许多多小女兵和男兵一样,战斗在施工的第一线。<br></h3><h3><br></h3> <h3>  我站在张爱琴烈士的墓前,久久地凝视着那块刻着她“因公牺牲”的墓碑。她的籍贯竟然和我一样,更是牵动了我的心。黑黑的墓碑,雪白的文字,洁净似一尘不染!墓冢造型像大巴山一样巍峨,如岩石一般坚固。烈士墓周围没有枯枝没有乱叶。她牺牲的日期是1971年7月,是在大巴山炎热的夏季走的……</h3><h3></h3><h3><br></h3> <h3></h3><h3>  张爱琴是铁道兵的女儿,白白的胖胖的,性格温和。18岁,正是女孩子的花样年华。一位跟张爱琴同年当兵的亲密战友回忆说:张爱琴是上山采草药过“鬼见愁”时掉下山崖牺牲的。</h3><h3><br></h3> <h3>  她从山上摔下来的样子非常惨,由于掉下山的过程中身体不停滚动,山上的石头和树枝几乎把她的头发全部刮没了……</h3><h3></h3><h3><br></h3> <h3></h3><h3>  父母受到了巨大的打击……7月的大巴山,天气很热,当时部队也没有冷藏设施,当爸妈赶到部队时……与张爱琴一个团的女战友告诉我:张爱琴从山上跌下来,造成身体多处外伤,最后没有抢救成功。张爱琴的铁道兵爸爸在女儿牺牲后给62团女兵班写过一封信,女兵班班长至今还珍藏着这封信。</h3><h3><br></h3> <h3>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但是,在脑海中记忆深刻的事情会终生不忘:当年我在部队的时候,每年到毛主席发表“6·26指示”的日子,上级就会组织“6·26医疗队”上山采草药,给山里的老乡送医送药。6月,正是大巴山的雨季。一次,一支“6·26医疗队”在大山里遇上了雨,医疗队决定越过一条山涧抄近路返回驻地。山涧很宽,当时只有涓涓细流。就在最后一个战士跨过涧水的时候,猛然间听到一阵怪吼,一股浊浪从山涧的上游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就差那么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战友们没有拉住那个战士的手……</h3><h3></h3><h3><br></h3> <h3>  战斗在白河这块热土上的,除了铁道兵13师外,还有铁道兵其他师团的部队。在我们前往白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队伍中,有几十位来自于广东的铁道兵1师2团的老兵(2团在白河时的代号为0247,0247部队的烈士墓已经迁往铁1师在老营的烈士陵园)。</h3><h3></h3><h3><br></h3> <h3>  在烈士陵园里,我看到有铁道兵〇二四八部队、〇二四九部队、〇九四五部队、五七六〇部队、五八五〇部队和〇二四五部队、五八六二部队、五八六三部队、五八六四部队、五八六五部队的烈士墓。</h3><h3></h3><h3><br></h3> <h3>  在白河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老兵们敬献上五光十色的花圈,花圈上分别书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全国铁道兵全体战士敬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铁道兵一师全体战士敬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铁二团全体战友敬献”……</h3><h3></h3><h3><br></h3> <h3>  广东始兴县的几十名老兵脱帽向烈士们敬礼致哀!祭奠仪式庄严隆重。</h3><h3></h3><h3><br></h3> <h3>  几千响的鞭炮震耳欲聋——似开山的炮声,烈士们可曾听到?!祭洒的美酒如瀑——一如当年的庆功酒,烈士们可曾看到?!两鬓斑白的昔日战友来了——年轻的烈士战友们,你魂归何方?!!几十年的思念倾泻而出——大巴山为纸,汉江水为墨!</h3><h3></h3><h3><br></h3> <h3>  白河火车站当年是铁1师2团的官兵们修建的。</h3><h3></h3><h3><br></h3><h3>  白河火车站坐落在一个临江的高坡上,站在火车站前小小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湍急的汉江水奔流不息。当年,铁1师2团的官兵们战胜了三次大滑坡,才成功的将白河火车站“钉”在了山坡上。当时,白河火车站出现的大滑坡,使整个火车站向汉江方向下滑,铁轨扭曲移位,直接威胁到襄渝线的畅通。铁1师2团在车站设立了战地指挥部,于车站下方打竖井(每个井都有编号),用钢筋水泥铸造成坚固的铆固桩,终于成功地托住了白河火车站。</h3><h3><br></h3> <h3>  在2团战友的指点下,我看到了那些“钉住”白河火车站的铆固桩。那是一排排高出于地面一米左右的方形水泥建筑群,隐没在荒草和杂木丛中。有的离汉江岸很近,几乎是悬在江面上。</h3><h3></h3><h3><br></h3><h3>  铆固桩就是用钻机打出很深的井,然后在井里浇铸钢筋混凝土。用这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把滑动的山坡钉在山体上。当时,这些铆固桩的井口直径为长宽各六米,深度达到三十米以上。在每次打完炮眼,依次装好炸药,点燃炮的引线后,战士们就用卷扬机把点炮的战士拉上井口,然后盖上用十公厘厚的铁板做的井板。炮响以后,炸开的石头就会被压回井里,避免石头飞出砸伤地面工地上的战士。在浇灌铆固桩的工地上,在钢铁的脚手架下,无论刮风下雨,日夜传来轰鸣的机器声和震天的开山炮声。施工部队夜以继日连续苦战,力争早日把车站“钉住”。</h3><h3><br></h3> <h3>  铁1师2团的战友们还告诉我:“在白河火车站,我们有位战友开吉普车冲下山坡,挂在高压电线上却大难不死……”这位战友现在广东武警部队。“他是我们2团官最大的铁道兵!”——老兵们很自豪地这样说。</h3><h3><br></h3><h3>  白河新城街道整齐,商店林立。但是几乎所有街道都有很大的坡度。</h3><h3><br></h3> <h3>  我和战友沿着陡峭湿滑的石头垒砌的台阶下到了白河老城,逐渐漫步向下,走过白河老城,来到汉江边。白河老城的民居依旧古朴原始,静谧得难觅人踪。</h3><h3><br></h3> <h3></h3><h3>  汉江水面很宽,波光粼粼,岸边停靠着几艘挖沙船。江风习习,三两个民妇在江水中洗衣裳。淼淼的江面水位很低,裸露着大片的沙石滩。</h3><h3><br></h3> <h3>  在江边向山坡上的白河县城望去,蔼蔼雾气中,苍翠大山间的民居犹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h3><h3><br></h3> <h3>  白河烈士陵园在县城的中心,祈愿铁道兵烈士永远活在白河人民的心中,千秋万代!!!</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167efb">照片拍摄:林建军     </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167efb">部分白河风光照片选自网络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