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有人真正了解你吗?

<h3><br></h3><h3> 在东野圭吾全新力作《拉普拉斯的魔女》中,结尾部分谦人与他的父亲甘粕才生有一段对话。当谦人质疑甘粕扭曲的真相哪里谈得上完美时,甘粕这样说:“真相?你说的话太奇怪了。那我问你,真相到底是什么?由谁来判断?到头来,记录的一切不就代表了真相吗?当别人看到那些记录时,就成为真相。……无论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如果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消失,就无法称为真相。因此,大部分平凡的人没有留下任何真相就消失了。”</h3><h3><br></h3><div> 这段话虽然出自这个失心疯的人所言,可是其中却并非没有道理,而且和我很早前就有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有没有人是真实了解你的呢?</div><div><br></div> <h3><br></h3><h3> 仓央嘉措写过“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人这样想:“我们的影像,你们籍以认识我们的东西,都是肤浅可笑的。在这些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我们只不过偶尔浮到表面,你们就是依靠这个认识了我们”;吴尔夫还说“说到底,人对别人的看法多半都是很荒唐的。因为这些看法是为了迎合着自己隐秘的私心。”;“人需要五十双眼睛去观察,她想。五十双眼睛也不足以看透那么一个女人。”其实男人也一样。所以别人对我们的了解,多半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h3><h3><br></h3><div> 且不说那些不善于不喜欢写文字的人,就算我们这些愿意写文字,力求尽可能多记录下真实生活的人,我们就留住真相了吗?文字是有欺骗性的,有善意的,还有恶意的。有些人说的很美,行为很丑,像《房思琪初恋乐园》里的李老师,不过我总想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想要留下生活的印迹,想要真实的记录,可是我们呈现出来的多数是我们生活中美好快乐的一面,有时候这些美好会被不经意夸大,因为很多东西经过措辞变成文字就是会显得更美,这是汉语的魅力。而我们更多的琐碎烦闷、爱恨情愁、苦痛挣扎、压力困惑、自私自利等人性坏的方面我们都很少写,我们记录的也只是部分的自己。玲姐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所以说学会坦然的接受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智慧。有些悲伤伤痛,何可言、何能言、何处言、何时言;有些秘密,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不须说。”何尝不是呢?</div><div><br></div> <h3><br></h3><h3> 生活中或许有一些没有秘密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一生对亲人朋友交代的清清楚楚,可是更多的是有一些秘密的人吧。想起《廊桥遗梦》里的女主,死后留下遗嘱和日记,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婚外情,爱欲和挣扎,留守和痛苦,对他们所有人的爱。而在现实中,我想选择这样做的人不多。因为未必真相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反而更多是麻烦和灾难。</h3><h3><br></h3><div> 所以我不是很相信有些人文章中写的别人的幸福,像那些所谓恩爱一生的名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等等,别人的生活你能知道多少呢?随便在生活的长河中择取几个幸福恩爱的镜头很容易,写成文字似乎一切就是真的,其实真正的感受只有当事人知道。</div><div><br></div><div> 我记得曾经在医院等一个朋友手术出来,她是恶性肿瘤。当手术结束推出来时,她老公带着哭腔喊着她的名字扑过去摸她的脸,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在外面有一个情人很多年了,当时一起等待的另一个朋友撇着嘴气愤的说“演戏呢”,但我想,那一刻他或许是真的呢?他们现在也没有离婚看起来很好。</div><div><br></div><div> 从小给我带儿子的保姆奶奶,相处的特别好,两口子都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人,阿姨性格温柔,叔叔也是感觉唯命是从,没有脾气。可惜儿子才上小学那年阿姨就肠癌去世了,所有就医去世的时间,我们就像亲生孩子一样操心。后来收拾出阿姨的衣物中,最好看的都是我那些年买给她的毛衣,阿姨总舍不得穿,其实当时也不过二三百块钱。可是叔叔竟然在阿姨去世后没一个月就开始物色新人,而且见了一两次似乎就谈婚论嫁。他还喜欢告诉我们这些事,因为没把我们当外人,想着我们也帮他出出主意。最可气的是有一次居然给一个见第二面的女人去大商场买了一件七八百块的衣服。我听了心都痛,回来气的流泪,就想阿姨跟了你一辈子,你给她买过那么贵的衣服吗?记得有一次从他家出来,我迁怒而气愤的对老公说“如果我死了,你过三年才能再娶。” 遭到一记白眼。更有甚者,老婆还在ICU抢救,就有人给男方介绍了。真不明白那些介绍的人,是人吗?怎么想的?</div><div><br></div><div> 还有那些被打下来的老虎苍蝇们,若不是被发现,他们悼词里的话一定和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div><div><br></div> <h3><br></h3><h3> 人啊,是最复杂的生物,人的情感更是复杂的,即使像我举得身边的那两个例子,我也不能武断的说,他们就是坏人。如果她们在一起时仍然觉得幸福,那也不失为幸福的。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想起前段时间和笑笑聊天,讨论好人坏人。我问她那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呢?80%的好人算不算好人呢?60%呢?其实这个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100%呢?无论关于什么——好坏、爱、信任,即使我们说的最无私的母爱,很多母亲也是包含着自私的,反而孩童的爱往往更无私纯粹。</h3><h3><br></h3><h3> 所以,每个人最真实的人生人性,人生所有的经历、故事、情感,除了自己,谁了解? 更别说,有时候我们也未必肯认真面对真实的自己,也会给自己涂脂抹粉,我们待人接物做事的理由下也常常藏着自私、现实、冷漠、薄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也是常有的事,至尊宝也不知道他心里居然还有一滴眼泪。</h3><h3><br></h3><h3> 那就接受这孤独吧。或许孤独,才是人最本质的宿命。我们一生中陪伴的温暖,心灵开放过的花朵,使这孤独并不令人恐惧,可以分享,也可以独享。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出生,在别人的眼泪中离开,即使没有人真正了解你的一生,可为你流泪的人有多少,还是体现了你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依然努力的生活,面带微笑,却也依然常常沉默,像失语症患者。有没有人真正了解你,你在意吗?</h3><h3><br></h3> <h3> 失语症</h3><div><br></div><div>心是键盘</div><div>噼里啪啦的敲打出</div><div>那些不解 质疑 不甘 怨愤……</div><div>情绪在腹腔升腾</div><div>争先恐后涌到嘴边</div><div>却硬生生的凝固住</div><div>因为知道</div><div>语言比刀子更锋利</div><div>心灵比肉体更脆弱</div><div>那些凝固的话语</div><div>像一团乌云压在心上</div><div>唯有那猝不及防的眼泪啊</div><div>一滴 一滴 一滴</div><div>写成无字书</div><div>只有流泪的人能看懂</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附:这本书在我看来,并没有实现东野圭吾对自己的摧毁,所以想颠覆自己的思维,认知,习惯是很困难的事,我们常常太自信,不乏盲目和固执的自以为是。但这本书线索多了,不像他以前书里常常只有一个点,情节看起来更丰富,语言节奏也更轻快,我感觉变化在这些方面。是利用一个周末的晚上,看到三点看完的,所以它还挺吸引人的。唯一作案手法对化学极差的我理解略有困难。可是我喜欢看那些关于数学,逻辑之类的颠来倒去的话,就像着迷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逻辑。</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