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br></b><b>中文名<br></b><b>黄胄</b></h3><h3><h3><b><br></b></h3><b>别名<br></b><b>梁淦堂</b></h3><h3><h3><b><br></b></h3><b>国籍<br></b><b>中国</b></h3><h3><h3><b><br></b></h3><b>民族<br></b><b>汉</b></h3><h3><h3><b><br></b></h3><b>出生地<br></b><b>河北蠡县</b><b><br></b><b><br></b><b><br></b><b>黄胄,男,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b></h3><h3><h3><b><br></b></h3><b>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早年参加革命,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1942年任蠡县中学美术教员。1946年任陕西省西安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b></h3><h3><h3><b><br></b></h3><b>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美术组组长。1955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1959年,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b></h3><h3><h3><b><br></b></h3><b>黄胄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b></h3><div><br></div> <h3><b><br></b><b>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b><b><br></b><b><br></b><b>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b><b><br></b><b><br></b><b>黄胄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b><b><br></b><b><br></b><b>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b></h3><div><br></div> <h3><b><br></b><b>黄胄生于1925卒于1997年,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画家之一。黄胄原名梁淦堂,河北蠡县人。</b><b><br></b><b><br></b><b>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动物画除驴外,他还常画牛、马、骆驼等,造型准确生动。</b><b><br></b><b><br></b><b>黄胄先生的作品,手法简练、概括,去掉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弱化了明暗和体积感,突出了人物的生动性和笔墨的自由流畅,弥补了严格写实给水墨人物画带来的弊端。他对当时画坛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使笔和墨活了起来。他的作品与中国古代绘画有血脉相连的传承关系。他使被搁置、中断了的传统中国画又涌动起新鲜的血液,在新中国的绘画和中国画传统之间建立起了精神上的联系。</b><b><br></b><b><br></b><b>而他的作品又明显不同于古代的绘画,他用全新的精神、意境和手法,开辟了水墨人物画的新时代。</b></h3><h3><br></h3> <h3><b><br></b><b>黄胄画驴,乃为圈里圈外人所共知。</b><b><br></b><b><br></b><b>黄胄一生画驴无数。为此,被誉为世界闻名的“画驴大师”。</b><b><br></b><b><br></b><b>看着他一幅幅作品如“少女赶驴图”、“老汉牧驴图”、“双驴图”、“三驴图”、“四驴图”、“五驴图”、“六驴图”、“七驴图”、“八驴图”、“九驴图”、“群驴图”……为之赞叹,叫绝叫好。</b><b><br></b><b><br></b><b>您瞧,那驴:欢腾疾矢者,有之;面面相觎者,有之;雀跃嘻戏者,有之;安安稳稳驮物赶路者,也有之;黄胄笔下的驴,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炉火纯青、出神入化。</b></h3><div><br></div> <h3><b><br></b><b>黄胄先生为什么把毕生心血,都放在了这其貌不扬、模样平平的驴身上?其实,这些年我钻到“画堆”里,才知道黄胄与驴神交已久。</b><b><br></b><b><br></b><b>黄胄先生说过:“在我这一生中,青年时期接触过四位画家,他们对我的成长起着决定的影响”。显然,黄胄先生所说的“这四位画家”,便是司徒乔、徐悲鸿、赵望云和韩乐然。</b></h3><div><br></div> <h3><b><br></b><b>1949年参军后,黄胄来到了新疆,从此一生与新疆结缘,创作了大批反映祖国大西北的作品。新疆人民也把黄胄看作了自己的画家。</b><b><br></b><b><br></b><b>后来,由于国家需要及幸遇徐悲鸿、丁井文、罗工柳、陈忻、黄镇等人,使他有机会来到了北京。后随师赵望云赴八百里秦川、广袤浩瀚的新疆写生,所见最多的动物就是毛驴,故对毛驴印象最深。</b><b><br></b><b><br></b><b>参军后,部队驻地老百姓家家户户养毛驴,黄胄助民劳动学会了饲养毛驴。文革期间,黄胄被关进“牛棚”,放了三年的驴。长时间观驴、放驴、与驴接触、与驴为伍、以驴为友、和驴对话,这或许就是他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吧。黄胄先生认为,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他的名言:“驴比人好。”</b></h3><h3><br></h3> <h3><b><br></b><b>黄胄与驴“结缘”,不能不提及“文革”。当时黄胄成了批判的对象,造反派说他是“驴贩子”,画的驴子和女人都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将他下放到北京莲花池劳改基地改造。</b><b><br></b><b><br></b><b>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磨豆腐、卖豆腐,这时,他喂了一头小毛驴。黄胄卖完豆腐之后,常常到一个小酒馆要上二两老酒,饮完之后,再赶着毛驴回家。</b><b><br></b><b><br></b><b>时间长了,小毛驴对黄胄经常喝酒的小酒馆也熟悉了。有一天,黄胄卖完豆腐回来,因太累了,在小驴车上迷迷糊糊睡着了。走到小酒馆的时候,毛驴便停下了脚步,看到黄胄还在熟睡,就在他的耳边叫了几声,黄胄一看又到了小酒馆,驴子自己已经停了下来,便用手捋捋小驴子,又和它亲了亲,进店喝酒去了。</b></h3><h3><br></h3> <h3><b><br></b><b>黄胄先生画驴出名后,“驴价”接连暴涨,其实黄胄画人物和其它题材功力都极深,而朋友多点名要驴,黄胄则一一应之。后来,要一头驴不行,一定两头以上,黄胄依然以一笑应之。但是,索画者越来越多,黄胄应酬不了,累病了,自称欠了朋友不少“驴债”。</b><b><br></b><b><br></b><b>其一是黄宗江。五十年代,黄胄刚应徐悲鸿之邀,自西安来京,宗江便大赏他的毛驴画得好,希望得到一幅,黄胄欣然允诺,不料一拖三十年。其后宗江屡向黄索画,黄胄或因忙或致病,未能完成前诺。一日,黄胄偶遇宗江于黄山,宗江旧事重提,事情已隔三十年,黄胄觉得十分抱歉,宗江说:你不马上画,立个欠单也可以。黄胃便用毛笔写道:“二十年前欠宗兄公驴母驴各一头,母生母,子生子,难以计数,无力偿还,立此存照。黄胄于黄山一九八○年七月十日”此事传为艺术界佳话。</b></h3><h3><br></h3> <h3><b><br></b><b>黄胄在中国大地上只留下了72年的脚印。</b><b><br></b><b><br></b><b>这几年,艺术品拍卖在各地十分火热,特别是他的驴画。北京、上海、广州多个大、中、小拍卖行印制的拍卖书画图录和预展,无一例外的都有已故着名中国画家黄胄的画驴作品在拍卖。</b><b><br></b><b><br></b><b>北京琉璃厂、潘家园、十里河,上海的城煌庙,黄胄的驴比比皆是。这不由不使我产生了一大疑问:一年365天,72岁的黄胄先生,在世的26335天里,他就是什么都不画,光画驴,能留下多少头“驴”?</b><b><br></b><b><br></b><b>其实,他还画了大量新疆少数民族人物画,还画马,画骆驼,画风光,画其他。他还要休息、吃饭,参加社会活动,他吃五谷杂粮,还会生病就医。我想,面对书画市场上屡见不鲜、如此众多的所谓黄胄的驴画,如若黄胄在天有知,也会曰:多耶,多耶。</b></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选自黄胄画库)</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创意\作者:尹新斋 于北京</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