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历尽艰辛育后人 忠厚善良传家风</b></h1> <h3>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亲都是勤劳质朴的庄稼人。我幼小的眼睛里看到的总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村里父老乡亲们黝黑的面孔,汗流浃背、辛苦忙碌劳作的身影,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农村生活。</h3><div><br></div> <h3>年幼弱小的我一天天的长大,在习惯了这种受苦人的生活之余,不免有些迷茫,难道我未来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吗?幸运的是,步入学堂的我,对学习很感兴趣,门门功课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垂青。老师总是在爸爸妈妈跟前夸奖我聪明好学,应该好好供读。那时候,大部分的农村人对孩子读书成才一说,就像是天方夜谭,感觉只要能简单识几个字,会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读再多书还不照样打土疙瘩,赶牛屁股,不是劳民又伤财吗?可我的父亲却不那样想,他和我们姐弟三人说:“我没有文化,感觉做啥事都很局限,尤其出门在外时更是两眼一抹黑,只要你们姐弟仨有志气想学习,愿意学,你们念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就是再苦再累再困难我也一定把你们供养成人。”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岂有不刻苦努力之理?在我们千里迢迢的学业之路上,留下了父母亲无尽的辛酸与劳累,皇天不负苦心人,姐姐和我都考上了当时包分配的中专学校,学有所成,端上了“铁饭碗”,弟弟只因迟了几年没赶上包分配的政策,但也顺利的完成了省城理工大学的学业,爸妈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h3> <h3>父母亲不仅用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我们学文化,他们身上具有的那种农村人特有的纯朴、真诚、厚道、善良的品质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行教给我们好多为人处世的道理。</h3> <h3><br></h3><div>从我记事起,父母亲就常常教育我们不管家中是否贫穷,招待来客一定要尽心尽力款待。记得在我九岁的一天放学后,我蹦蹦跳跳地往家跑,刚进院子就扯着嗓子喊道:“妈妈,我放学了。”推开家门我发现家中后炕上多了几位鲜少见面的亲戚,妈妈正在往锅里煮白面条,就赶紧放下书包走到灶台前帮妈妈拉风箱烧火。面条煮熟了,妈妈盛饭,我给客人们端饭,饭依次给客人们端放好后我就悄悄地溜到外面玩去了,直到妈妈喊我吃饭时才回到家中。看到我吃着窝窝头和米汤、咸菜。妈妈开心的说道:“我家孩子越来越懂事了,知道有好吃的紧让着客人吃啊。咱家白面不多了,如果你刚才也嚷嚷着要吃的话,就不够给客人们吃了。”我说:“你们大人不是常念叨着说好吃的要紧着留给客人吃,咱家现在穷,白面很少,只够凑乎着平时招待客人和过年吃,咱自己平时吃不好点不要紧,但是不能亏待了上门的亲戚,穷是暂时的,咱好好的熬挣,等以后过上好日子了咱天天吃好的。”</div> <h3>父母亲不仅教育我们要尽心款待好上门亲朋,他们善待上门讨吃要饭者的行为同样影响着我们。在我家,只要有要饭的上门,就不能没礼貌的去赶人走,作为主家必须要多多少少的给上点吃的。我们村虽然很偏僻,但也会有那么几个从远方而来的穿着很破烂可怜的要饭者上门讨要,这时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就会拿出自家的饭碗,给舀上一碗米、面或者给个馒头、窝窝头之类的。记得大约1989年我在永和县外婆家住宿上学时的一个星期天,我正在院子里背书,忽然从院外走来一个要饭的,很可怜的和我说让给他打发上一点点,外婆当时不在家,我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办,忽然间记起了妈妈给我放下的零花钱,于是我赶紧找着给了要饭的五角钱,他开心的走了,我继续开始背书,这时舅妈从外面回来了,问我是怎么打发走要饭者的,我说我给了他五角钱,舅妈笑着说我好大方,别人家给的只是一角钱或二角钱。当时的五角钱很值钱的,我半年的零花钱才十块钱左右。但我却觉得很开心很踏实,因为我尊崇了善良给予的美德。</h3> <h3>在我上中专时的一个暑假,我们姐弟仨和往常一样都放假回到家中,放下手中的书本笔杆,握起锄头扁担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农村受苦人生涯,火辣辣的太阳暴晒着大地,我站在田地里,体验着唐代诗人李绅笔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一锄锄地刨在干涸的土地上,一步步地挪动着脚步,望一眼无边无际的田地,感觉这日子好苦,忍不住和妈妈抱怨着:“咱就不能少种点吗?这锄呀锄的一遍又一遍,也太受罪了,好累啊,我都要坚持不住啦。”妈妈说:“不种这么多地,拿什么来供你们读书啊,你这锄地的苦就叫喊着受不了啦,你可知道你爸爸前段时间耕地时,脚不小心踩在镢头上,脚掌上割下那么深的一道伤,可你爸爸一天都舍不得歇,每天晚上用花椒盐开水洗一下脚,白天继续耕地、锄草、放羊……”听着妈妈娓娓道来的话语,脑海中浮现出爸爸烈日下肩扛长绳和骡子一起碾麦子的场景,因路窄车重爸爸被拉麦子的马车翻转压住身体的场景,狂风暴雨中爸爸和羊群一起躲石崖下的场景……我心如刀绞,泪眶满盈,深感惭愧!爸爸不疼吗?爸爸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爸爸同样是血肉之躯,也会有疼和累,但是爸爸从未喊苦,从未抱怨,毅然决然的扛着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只为年迈的父母能安度晚年,年幼的儿女能长大成人。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更是一份既为人子亦为人父的中华儿女的忠诚与担当啊!</h3> <h3>时至今日已成家立业步入中年的我,不用再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东山日头背西山的苦日子,住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不愁吃不愁穿,每月都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过上了小时候听老人们念叨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里包含着父辈们无尽的辛酸与付出。我常常会给儿子讲起爸爸妈妈吃苦受累的生活故事,我希望生活在安逸年代的儿子能用心感知祖辈们的艰辛,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希望自己秉承的纯朴、忠诚、善良、厚道的品行能代代传承。</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