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老家的炊烟,蕴含着我倾诉不尽的乡情和乡愁,弥漫了我的心灵。早在少年时,家乡的炊烟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都知道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忧愁,几乎每天总是早早起来,先到地里拾一些柴或挖一筐猪草,然后回家吃早饭再去上学,晚上放学回来又是做饭的时候。所以每天早晚都能看到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腾的炊烟,袅袅盘旋在村子的上空,最后变成一缕缕,与云霞融在一起。</h1><h1> 那炊烟既象征着虽贫穷却温馨的一个家庭,也饱含着勤恳劳作的父母的汗水与心酸。袅袅炊烟,飘逸着温暖和幸福。袅袅炊烟中映现出父亲慈祥的目光,包蕴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飘来了饭菜的清香。儿时每次放学回家,饥肠辘辘地走到村口,当看到自家屋顶飘起的一缕炊烟,知道母亲正在做着饭,温暖踏实的感觉油然而生。</h1><h1> 炊烟是收工的信号,不用招呼。看到炊烟飘起,青壮年开始卸了牲口,扛起农具,说说笑笑地回家了;老人们挥着鞭子,赶着羊群愉快地回家了;孩子们停止了玩耍,洒下一路欢快地回家了。</h1><h1>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离开小村50年了,眨眼之间已是古稀之年,离开了紧张的工作岗位。但对炊烟还是那样的难以忘怀,在城市之间奔波,或下乡的坐车途中,每经过一个个小村,目光总是贪婪地注视着乡村里的一切,村里有暮归的牛羊,有觅食的鸡鸭,有汪汪吠叫的小狗,有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h1><h1> 炊烟给人一种安心、皈依的感觉。守住了一缕袅袅的炊烟,就守住了一个温馨的家。看炊烟,忆往事,想父母,似脱缰野马般的思绪怎么也拉不回来。</h1><h1> 如今,电用炊具的普及,逐渐替代了缕缕炊烟。但每个家庭仍然离不开母亲灶前锅后的忙碌,那里有饭菜的香味,有母亲殷切的目光。</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选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