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行----德国篇

老生常谈

<h3> 所谓“东欧”、“西欧”,我们脑子里基本还是冷战时期的政治地理范畴,一条“柏林墙”将原德国乃至欧洲分为“华沙条约国”的“东方”和“北大西洋公约国”的“西方”。实际单从自然地理考虑,真正的“东欧”应该是俄罗斯及周边国家,现在所谓的“东欧”,包括冷战时期宣布中立的奥地利充其量只能算“中欧”。</h3><h3> 2017年暑期末,带着对欧洲人文地理意犹未尽的兴趣,从德国柏林开始,一路向东,再次开始为期12天,全部路程约计2500多公里的欧洲行程。</h3> <h3> 搭载奥地利航空公司(OS076)的班机。经维也纳转机到达柏林。</h3> <h3> 当天下榻柏林郊外的酒店。</h3> <h3> 第二天,首先来到相距柏林65公里的波茨坦。波茨坦是宫殿和花园城,是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的召开之地,被易北河、哈弗尔河以及众多的湖泊和森林簇拥围绕着。</h3> <h3> 来到波茨坦,没有去波茨坦会议会址,而是前往被称为普鲁士凡尔塞宫的无忧宫。</h3> <h3>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h3> <h3>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宫殿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无忧宫的宫殿与公园是十八世纪欧洲艺术运动的合成品,结合了当时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筑创意与地景设计。</h3> <h3> 无忧宫为典型的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中央的部分往前突起,成圆弧状,屋檐上刻有SANS SOUCI字样。</h3> <h3> 无忧宫建筑外墙上方依附著各种体态的人物雕像。</h3><h3></h3> <h3> 无忧宫前的空地上被建起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观赏花园。其中,花园的正中心建起了一个带有喷泉的蓄水池,但建造者当时并没有技术让喷泉喷出水来。</h3> <h3> 无忧宫又被称葡萄山上的宫殿,梯形露台的垂直面上,种满了枝叶荗盛葡萄树,蔚为壮观。可惜这次时间仓促,没有下露台拍照。</h3><h3></h3> <h3> 据说无忧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h3><h3></h3> <h3> 这是无忧宫室内的雕塑。</h3><h3></h3> <h3> 金碧辉煌屋顶和水晶灯。</h3><h3></h3> <h3> 无忧宫入口处耸立着一个磨坊风车,被称为德国"最牛钉子户"。当时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修建皇宫时曾经要求磨坊主拆掉或迁开这个挡住皇宫大门的磨坊。但磨坊主认为皇帝的要求是无理的,上告到当时的法院,最后磨坊主胜诉,磨坊得以保留下来。现在磨坊早已不堪其用,但作为“民告官”法治精神的典范,风车一直保留至今。</h3> <h3> 无忧宫门口的街道。<br></h3> <h3> 出口处这个卖艺人居然能吹多首中国乐曲,就近拍照会问你要money。</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波茨坦回到柏林。柏林1991年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是德国最大的城市,柏林的经济、文化事业均非常发达。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欧洲都市的繁华喧嚣,重温欧洲大事件辉煌历史。遗憾的是行程中安排在柏林的时间太短了。</font></h3> <h3>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体现了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多种建筑风格,是德国统一的象征。</h3> <h3> 1933年2月27日大厦失火,部分建筑被毁,失火原因不明。“国会纵火案”成为纳粹统治者迫害政界反对派人士的借口。</h3><h3></h3> <h3> 建筑上的铭文“为了德意志人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镶上的。</h3><h3></h3> <h3> 被纳粹杀害的96个国会议员纪念碑。 </h3><h3></h3> <h3>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为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其六根巨大的石柱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h3> <h3> 勃兰登堡门的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的普鲁士王国国都的威严。"没有勃莱登堡门,人们无法想象柏林是什么样"。</h3><h3></h3> <h3>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h3><h3></h3> <h3> 大门内侧墙面用浮雕刻画了罗马神话中的英雄人物。</h3><h3></h3> <h3> 勃兰登堡门城内侧是连接菩提树下大街的巴黎广场,其得名于法国首都巴黎,以纪念1814年反法同盟占领巴黎。广场由各式城市别墅、大使馆和豪华的饭店所环绕起来。</h3> <h3> 广场一角,由二匹克莱兹代尔马组成的马车在静候顾客。克莱兹代尔马是马中"高富帅",其四只白色的大马蹄非常漂亮。</h3><h3></h3> <h3> 勃兰登堡城门外侧正对着柏林著名的林荫大道菩提树下大街。菩提树下大街始建于1647 年,街道两侧种满菩提树。作为柏林市中心的交通要道,菩提树下大街将许多重要的景点都连接在了一起。</h3> <h3> 到了柏林,最想去看的就是柏林墙,因为那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h3> <h3>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始建于1961年,拆除于1989年,全长155公里,在其存在的28年间,发生了多少飞跃柏林墙的故事,可叹可泣。</h3><h3></h3> <h3>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柏林墙前呼吁:“戈尔巴乔夫先生,把这扇门打开!戈尔巴乔夫先生,把这堵墙拆掉”!两年之后,这堵墙终于倒塌了。</h3><h3></h3> <h3> 柏林墙原址的地上有许多这样的纪念铁牌,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一堵墙,将柏林、乃至欧洲分成东西二个部分。</h3> <h3> 柏林墙原址几乎被拆除殆尽,仅有三处较长的存留,其中一处由众多艺术家作有大量涂鸦,通常被人称为东边画廊。</h3><h3></h3> <h3> 由迪米特里·弗鲁贝尔创作的涂鸦“兄弟之吻”曾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原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h3><h3></h3> <h3> 毕竟是欧洲一段重要历史,柏林墙也引来不少普通参观者的信笔涂鸦。</h3> <h3> 亚历山大广场附近的市政厅,是柏林现任市长的官邸。这座市政厅整个建筑是文艺复兴风格。</h3> <h3> 市政厅前广场坐落着美丽的海神喷泉,这座青铜质巴洛克风格的喷泉始建于1891年,这是一个想像力丰富、造型美观、雕刻精细的建筑。</h3><h3></h3> <h3> 圣母教堂建于13世纪晚期,是柏林仅次于尼古拉教堂的第二古老的教堂。教堂不大,整体是暗红色,但钟楼却是明亮的黄色,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哥特式风格。据说,巴赫1747年曾在圣母教堂弹奏风琴。<br></h3> <h3> 离海神雕塑不远处是马恩广场。广场是民主德国在1970年代修建的,马恩铜像则是1986年才立在这里的,可是3年后,柏林墙就倒塌了,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铜像保留下来了。德国确实是一个尊重历史的国家。</h3><h3></h3> <h3> 雕塑中的马克思是坐着的,恩格斯站在他的左侧,两人都目视前方,神情肃穆。铜像后面是一面白色的浮雕墙,从浮雕图像上看反映的是工人运动的场景,表达了无产阶级的苦难与觉醒。</h3><h3></h3> <h3> 马恩广场边上的雕塑,一青年手拿书,怒目远视,大概也是东德时期留下的作品。</h3> <h3> 马恩广场对面的柏林大教堂。</h3> <h3> 不远处的柏林中国大使馆。</h3><h3></h3> <h3> 施普雷河从大使馆前流过。</h3> <h3> 结束柏林半天的游程,驱车190公里,夜宿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h3><h3></h3> <h3> 宾馆旁的有轨电车。这种动力形式的公交车在国内早己不用,但在欧洲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h3> <h3> 德累斯顿(Dresden),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德国东部仅次于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德国重要的科研中心。</h3> <h3> 德累斯顿城中静谧、古旧,连空气中都带着一丝苍凉与忧郁。德累斯顿在二战后期遭到盟军的大规模轰炸。二战后到两德统一几十年间,德累斯顿涅槃重生,入选德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别称“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h3><h3></h3> <h3> 森珀歌剧院是德累斯顿重要地标,歌剧院广场上矗立着萨克森国王约翰的骑马塑像,他是这座剧院的发起者。</h3> <h3> 森珀歌剧院以建筑师姓氏命名,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歌剧院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世界著名的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建团于此。</h3> <h3> 森珀歌剧院边上就是德累斯顿最重要的名胜之一茨温格宫。可惜这次没有进入内部参观。</h3><h3></h3> <h3> 从这个角度看塑像,萨克森国王约翰英姿勃发、帅气十足。</h3> <h3> 德累斯顿王宫是德国最为恢弘、重要的宫殿建筑之一,1485年起便是历代萨克森王国统治家族的居住地。宫殿在二战中曾一度毁于战火,之后按照原貌复原重建。</h3> <h3> 这座宫殿建筑融合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鹅黄色的外墙配上红色屋顶和青色的圆顶,颇为雍容华贵。</h3> <h3> 站在森珀歌剧院门口朝对面望去,王宫边上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就是天主教宫廷教堂。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为了成为波兰国王而由新教改信天主教,决定在德累斯顿建立这座萨克森皇家教堂。据说奥古斯特的心脏就安葬在这个教堂的地下室里。</h3> <h3> 天主教宫廷教堂外观雄伟华丽,其门前壁上有精美的雕塑。</h3> <h3> 天主教宫廷教堂那高八十三米的钟塔和楼顶圣经人物的雕像更显独特风采。<br></h3> <h3> 王宫与宫廷教堂之间有廊桥相接。</h3> <h3> 王宫的对面是德累斯顿议会大楼。楼前是奥古斯特二世雕像。</h3> <h3> 奥古斯特二世,别名强力王,萨克森选帝侯,被封波兰国王,在位其间建立了萨克森的绝对君主制,现今德累斯顿很大一部分建筑要归功于奥古斯特二世,他曾经说过:“君王通过他的建筑而使自己不朽”。</h3> <h3> 王宫左边有一幅用25000块陶瓷片砌成的高10米、103米长的“君王出行图”。</h3><h3></h3> <h3> 画面展示了1127-1876年萨克森王朝的三十五位骑马的边疆总督、选帝侯和国王。</h3><h3></h3> <h3> 圣母大教堂曾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世界最好的新教教堂,二战时被完全炸毁。新的圣母教堂根据历史图片和照片重建,其中黑色石材是在废墟中取材再利用。</h3> <h3> 教堂前的雕像是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宗教改革的发起人,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他的改革终止了中世纪罗马公教教会在欧洲的独一地位。</h3> <h3> 布吕尔平台(Brühlsche Terrasse),绰号“欧洲的阳台”。是一个深受本地人和游客喜爱的散步、观赏和喝咖啡的地方。</h3> <h3> 布吕尔平台是欣赏易北河谷的最佳位置,站在布吕尔平台上,易北河谷景色尽收眼底。</h3> <h3> 布吕尔平台也是德国艺术精英荟萃的宝地,这是座落于易北河畔的"国家美术学院"。</h3> <h3> 平台上有德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雕塑家恩斯特·里彻尔的雕像。森珀歌剧院广场上的骑马铜像、圣母教堂前的马丁·路德雕像等都是里彻尔的作品。<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易北河上的奥古斯特大桥,这是一座很有复古味道的老桥。</font></h3> <h3> 易北河穿过德累斯顿,这座古老的石桥,连通着德累斯顿的新老城区。</h3><h3></h3> <h3> 站在布吕尔平台上向东望去,前方有一座现代风格大桥似乎与周围古旧的氛围不太匹配,难怪2009年世遗中心将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从世遗名录中剔除出去。 </h3><h3></h3> <h3> 但站在奥古斯特大桥上向西望去,远处还有一座漂亮的仿古石桥,一列有轨电车正在桥上经过。</h3> <h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5年2月13日,盟军在情人节的早晨开始的地毯式轰炸,造成了整个德累斯顿内城被彻底摧毁。德累斯顿老城堡废墟在东德时代被完好保留,从德国统一至今一直处于重建中。今天看到的“古迹”,多数是“整旧如旧”的建筑物。这里也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对历史的遵重和一丝不苟的毅志力。</h3><h3></h3> <h3> 匆匆中结束了德国的一天半行程,下一站是捷克。</h3><h3></h3> <h3> 感谢观赏,请继续阅读下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