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朱家角

周兴强

<p>九月中旬,应学生热情邀请去青浦【朱家角】品茗聚会。以前曾去过几次,总体感觉人多店杂,商业气氛过于浓厚,古镇的韵味有所欠缺。</p> <p>古镇离市区不远,驾车沿G50湖州方向仅需一个钟头。从<b>朱家角</b>口子下来右转,沿<b>珠溪路</b>前行,过了<b>淀浦河桥</b>左转便是<b>沙家埭路</b>,两边都有免费的停车点。然后回头穿过<b>珠溪路</b>,沿着桥边的<b>西湖路</b>直走就是古镇中心了。</p> <p>沿西湖街走三五分钟便看到古镇的第一座单孔石桥——【福星桥】。该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至今保存完好。福星桥高大挺拔,桥面麻石斑驳,两边桥楹柱上镌刻着:"<font color="#ed2308">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font>"。桥联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幽情,让你兴趣油然而生。登桥远眺,向东鸟瞰全镇,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尽收眼底,向西遥望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真有那福星临门,鸿运高照之感!</p> <p>再走几步路就是古镇的第二座石桥——【中和桥】,它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同治七年(1868)重建,为单孔石梁桥,由清一色的花岗石建造。桥面二根石梁上铺小石板,八根栏柱,四角抱鼓。栏板为青砖砌筑,桥下设1.7米方孔,既利泄水,又可泊船,小巧玲珑,美观实用。</p> <p>再往前走,这幢欧式红砖小楼便是古镇的名片之一——【大清邮局】,它始建于1903年,是该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也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该邮局长期湮没在古镇民居里,在一次旧房修建时偶然铲露出门首"朱家角邮局"字样,遂按原貌修复。门口的邮筒已经脱落了一层又一层的油漆,却见证了多少原住民鲜为人知的故事,牵系着多少有缘人的无比思念之情结。</p> <p>接着,你会看到一座十分平常,而且陈旧不堪却拥有悠久历史的小桥——【永丰桥】,它寄托了当地百姓希望永远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该桥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桥基用青砖砌筑,桥面用石板铺成,两边栅栏由石柱嵌木条组成,属砖石结构的石板桥。抗战期间,被日军炮弹震断了一条石板,后用水泥重修,外形仍保持原状。如今是连接东湖街和西湖街的必经之路。</p> <p>走着走着,感觉好像行在丽江的<b>四方街</b>,又仿佛荡在上海的<b>田子坊</b>,一会儿桥上河边,一会儿街里铺外,听买卖的吆喝声,闻出炉的糕饼味,到处充满着市井气息和古镇韵味,十分热闹,十分诱人。</p> <h3>宽窄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h3> <h3>旧式的民宅客栈,粉墙黛瓦。</h3> <h3>林立的沿街店铺,一派繁荣。</h3> <h3>新潮的休闲咖吧,明码标价。</h3> <h3>慵懒的营业时间,要看心情。</h3> <h3>创意的工作内容,五花八门。</h3> <h3>盎然的绿色生态,郁郁葱葱。</h3> <h3>抢眼的电线制品,童趣十足。</h3> <h3>美妙的音乐陶笛,悠扬婉转。</h3> <h3>这就是角里,这就是古镇,这就是充满生机的朱家角古镇!</h3> <h3>相比乌镇的水墨丹青,我觉得朱家角更像中西合璧的水彩画,海派艺术,有容乃大。</h3> <h3>这里,千栋明清建筑依河而建,傍河而立,名胜古迹比比皆是。</h3> <h3>这里,各种颜色和材料搭建的枕水客栈,层出不穷,目不暇接。</h3> <p>【涵大隆酱园】是一家酿造酱菜的百年老店,据说现在墙上的店名还是1886年开业时写的。当时,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由此,酱菜很快就成为朱家角价廉、味美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享誉四海。</p> <h3>历史悠久的大药号。</h3> <h3>古典风格的新客栈。</h3> <h3>中西融合的咖啡馆。</h3> <h3>悠久历史的土茶馆。</h3> <h3>享受Wi-Fi的音乐吧。</h3> <p>来此的游客大多欣赏那娇柔妩媚、风光旖旎的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以及美妙绝伦、小家碧玉的亭台楼阁,酒肆人家。</p> <h3>偶尔遇到一些法国游客,三三两两地或驻足酒吧,或坐船漫游,无比浪漫。</h3> <p>这天适逢周一,游客不多,古镇一改往日的喧嚣浮躁,无论是石板路还是放生桥,无论是漕港河还是第一楼,都十分清静,十分优雅。</p> <h3>我们几个同学选在【漕溪人家】喝安吉茶聊天,嗑兰花豆叙旧,凉风习习,橹声轻轻,分外惬意。</h3> <h3>这里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又怎能感受其妙?!</h3> <h3>这里的河道,清淳幽静,这里的民居,古色古香,是不是有种穿越的感觉!?</h3> <p>这座【泰安桥】始建于明代万历12年(1584),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是原系悬挂路灯所用,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p> <p>因为小镇房屋都不高,所以泰安桥反而被衬托得又高又陡。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p> <p>此时,无论你是站在桥面的台阶上,还是坐在桥下的游船里,江南小镇粉墙黛瓦、烟雨迷离的意境全都囊括在了我们的视线里,美不胜收!</p> <h3>黄昏时分,在漕溪人家拍摄的泰安桥,多彩的景色。</h3> <h3>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转角,别有一番风情。</h3> <p>眼前这座秀美的【廊桥】,像一位江南少女,将她娇小玲珑的身姿倒影在小河之上,十分靓丽。廊桥是朱家角唯一一座木结构桥,造型独特,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两岸长溜整齐的水桥和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可看到古镇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水乡风情,真是品味江南水乡风韵的绝佳位置!</p> <h3>廊桥边联排的店铺。</h3> <h3>河道边戏水的孩子。</h3> <h3>水桥上洗刷的妇女。</h3> <p>假如在细雨蒙蒙的时节,想与顽皮的雨珠嬉戏,你不用带伞,在桥上也可以感受非同寻常的古镇风韵和水乡自然的平易近人。</p> <p>这是镇上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道教建筑——【城隍庙】,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徽州商人程履吉从朱家角薛葭浜迁来的。整个建筑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p> <p>城隍庙门前有一座雕刻有"八仙过海"的大照壁和城隍庙桥。站在桥上,环顾四周,蓝天白云碧水,红楼绿树粉墙,尽显江南古镇的秀丽风光。</p> <h3>悠闲地消磨时光,等候游船的客人。</h3> <h3>忙碌地划船摇橹,清除河道的垃圾。</h3> <p>河对岸就是【圆津禅院】,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供辰州圣母像,俗称娘娘庙,明万历年间重建圆津禅院。清顺治、康熙年间,圆津禅院逐渐扩建。古刹不大,但却吸引过许多文人墨客来此驻足论经观景、吟诗作画,给禅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现院中恢复的有赵孟頫手书的"涌月"石刻的"涌月井"和清华阁等古迹。</p> <p>【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沿河两岸的老百姓只要出远门,就一定会从桥上经过,因为小桥的名字非常吉利,故名平安桥。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p> <p>平安桥也被称为戚家桥,相传有一年戚继光将军扫荡沿海倭寇打了胜仗,带领部队驻扎在朱家角。这桥就是戚继光将军为了军队和老百姓出行方便建造的。如今桥上被蹭得光亮的石板,以及沧桑累累的扶手依稀记录下了那些已经消逝的漫长岁月。</p> <p>这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放生桥】。放生有行善积德的含义,因此放生桥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明朝隆庆五年(1571),慈门寺的性潮和尚用自己15年化缘得来的积蓄捐建了这座五孔石拱桥。石拱桥全长70.8米、高7.4米、宽5.8米,直到今天依然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p> <p>朱家角有句俗话:"走走放生桥,活到九十九岁不算老。"当然,每次到朱家角,就一定要到放生桥上走走,在感受心旷神怡的美景时,也"沾沾仙气",把健康带回家。</p> <p>站在气势磅礴的桥面上,看着船夫摇着小船,从桥的这一边缓缓地摇到桥的另一边,顿时有一种日月如梭,洗尽铅华的感觉。毕竟水乡最充满的,就是柔情,柔情似水。</p> <h3>夕阳西下,放生桥下各种餐厅候客的招牌以及多彩的广告。</h3> <p>这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虽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称奇道赞。林立的排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窄窄的街道曲径通幽,逶迤不断。</p> <p>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彩画卷,成为水乡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其他古镇望尘莫及的。</p> <h3>万商云集,各显神通。</h3> <p>这红砖墙上挂着"江南第一茶楼"的黑色匾额在北大街格外惹眼,我们去年曾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听书,别有一番滋味。捧上一杯清茶临河而坐,就着竹壳热水瓶冲泡,既可欣赏放生桥上往来穿梭的行人,又可饱览定浦河中桨声帆影的风景,这种慵懒实在是一种生活享受。偶尔茶楼老板还会请评弹艺人们登台献艺,丝竹管弦中更添小楼风韵。</p> <h3>卖各种自酿的米酒。</h3> <h3>腌农家自产的酱菜。</h3> <h3>缝儿童的衣服裤子。</h3> <h3>售特色美味的土产。</h3> <h3>制桑蚕丝棉的被子。</h3> <h3>烤满嘴留香的肉脯。</h3> <h3>遥望谭盾的水乐堂。</h3> <p>放生桥的另一边是古镇的【东井街】,这里人稀店少,更加僻静。东井街最负盛名要数这家【阿婆茶楼】了,这是一处专门感受"阿婆茶"文化氛围的地方。据说"阿婆茶"源于淀山湖畔民间喝茶的习俗。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外出种田、捕鱼或做工,在家的阿婆、媳妇们就常常聚在一起,带上各家自制的咸菜、炒豆等围在一起,一边做针线,一边喝茶聊天。有时兴致高了,还会唱唱山歌,哼哼小调,其乐融融。</p> <h3>临窗入座、品茗小憩的一家子。</h3> <p>一旁就是古镇的【翰林匾额博物馆】,沪上十大姓氏展览,手工艺博物馆等等都可以花点时间转转,能收藏这么多文物的小镇私人博物馆也不多见。百年老店的名声和外来生意人的精明让古镇商业发达,独领风骚。</p> <h3>在二楼阳台拍摄放生桥特别棒,水、天、船、桥交融,煞是壮观。</h3> <p>由南往北的井亭港上垮有三桥,分别是【永安桥】、【中龙桥】、和【涌泉桥】,连接东井街和西井街。南桥"永安桥"是龙首,中桥"中龙桥"是龙腹,北桥"涌泉桥"是龙尾,富有神话色彩。此三桥形制为清代以后建筑,一色花岗岩,重力式桥台,桥面架石梁,板式桥栏,四角有抱鼓,两堍铺石级,桥梁简单实用,便捷两岸交通,是往【课植园】必经之路。</p> <h3>走街串巷的磨刀师傅。</h3> <h3>中龙桥。</h3> <h3>穿梭河道的摇橹船夫。</h3> <p>古镇有一座颇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课植园】,它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由原园主马文卿建于1912年,故俗称"马家花园"。这里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园内亭台楼阁,廊坊桥树,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厅堂房轩,水榭石山,构思巧妙,匠心独具。方圆数百里,名闻遐迩。我是第一次进园,感觉古镇园林独树一帜。</p> <h3>进入花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幢迎贵厅,不过现在是礼品店。</h3> <p>碑廊,也称为阴阳廊,男的走一边,女的走一边。碑廊内嵌有明代文人的书法碑刻,系园主马文卿聘请雕刻高手周梅谷依照其真迹凿刻,字体苍劲有力,笔锋勾丝毕露,丝丝入扣,令人叹为观止。</p> <h3>左边阴阳廊内有一座太湖石雕塑,像一只马头,刻着马到成功四个字。</h3> <h3>五角亭。</h3> <h3>飞云石。</h3> <h3>九曲桥。</h3> <h3>大拱桥。</h3> <h3>藏书楼。</h3> <h3>稻香村。</h3> <h3>百蝠亭。</h3> <h3>四方亭。</h3><h3>在宁静的园林里感慨,一山一水,一亭一阁,无异于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我们如果读不懂世界的自然,自然世界也读不懂我们的心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地球上最高的境界!</h3> <p>在角里,半天的收获满满,体会深深,它让我一改以往对这里的一些见解,也让我对古镇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p> <p>的确,在角里,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欸乃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水彩画韵味?</p> <p>回到漕溪人家吃晚饭时拍的泰安桥,夜幕低垂,灯火闪烁,正是体现蓝调的最佳时机。</p> <p>华灯初上,站放生桥上,沐晚风轻轻,看灯火辉煌,越显现出古镇的曼妙风情!</p> <h3>波光粼粼,扶石柱围栏,听水乐幻影,入空灵意境,更造就出水乡的浪漫场景!</h3> <h3>暮色沉沉,登石头阶梯,慕自然苍穹,祈事遂人愿,愈营造出江南的多彩文化!</h3> <h3>夜幕中,走向停车马路,发现古镇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棋盘式格局,而穿弄走巷,又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享受条条道路通罗马之妙趣。</h3> <p>最后引用作家王臣《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的诗句作为本美篇的结尾:给自己一段柔软的时光,不用太远,不用太贵,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将自己释放,抚慰。旅行,就应该只是单纯地出去走走。去哪里,并不重要,找到心灵可以停歇的地方。心宽,便是远方。 </p><p>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