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理塘情结</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仙鹤啊,</p><p class="ql-block">请把双翅借给我.</p><p class="ql-block">不飞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只到理塘就回。</p><p class="ql-block">公元十八世纪,作为神秘诗人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写的这一首著名的情诗,把他和康巴地区理塘,紧紧地连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在那东山顶上,</p><p class="ql-block">升起白白的月亮。</p><p class="ql-block">年青姑娘的面容,</p><p class="ql-block">浮现在我的心上。</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曾相见,</p><p class="ql-block">人们就不会相恋。</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曾相知,</p><p class="ql-block">怎会受这相思的熬煎。</p><p class="ql-block">这悠远的歌声,仿佛从前世飘来,飞过高山、雪域,带着深深无奈和淡淡忧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词,是十八世纪西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首情诗。</p><p class="ql-block">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届达赖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短短一生中,留下了不少著作,除了有关宗教、经文的外,当以《仓央嘉措情歌》最为有名。《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民间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诗歌,独树一帜,优美流畅,极富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一个修行的僧人,念佛的喇嘛,藏传佛教至高无上的达赖,为何写下凄美无助、哀怨缠绵的情诗呢?这位西藏 六世达赖喇嘛的一生究竟有什么经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翻开尘埃落定的历史,走近这位神秘的达赖喇嘛。</p><p class="ql-block">1683年(藏历水猪年)正月十六日,仓央嘉措诞生在藏南门隅一个普通农家。据传,当他降临时,天上七日同升,黄柱照耀,一派祥瑞。此天象,在12世纪藏传秘典《神鬼遗教》中预言为"莲花生转世"。然而,谁也不曾料想,这个"莲花生转世",日后成为藏传佛教六世达赖的男婴,莫测的厄运会伴随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正值西藏政治,宗教斗争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五世达赖在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的武力扶持下取得宗教,政治上的优势,并得到清王朝册封。五世达赖坐化时,他培养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担任第巴(藏王)。第巴·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格鲁教派事务,独揽西藏政治权力,乃"伪言达赖入定,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赖之命以行事",对五世达赖的圆寂密不发丧,隐瞒十五年之久。</p><p class="ql-block">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在蒙古亲征准噶尔叛乱时,从俘虏的口中才得知五世达赖早已去世,即降旨问罪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不得不将五世达赖去世的实情禀告朝廷,并寻找转世灵童。</p><p class="ql-block">公元1697年 (藏历火兔年)十月二十五日,年近15岁的仓央嘉措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与通常情况下,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接受教育的情况不同,仓央嘉措以15岁的"高龄",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14岁以前的仓央嘉措,生活在一个民风淳厚,靠山傍水的村庄,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与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教派严禁僧侣接近女性、结婚成家,红教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过普通世俗生活。</p><p class="ql-block">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仓央嘉措在民间已经形成了自由而空灵的个性,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从小天资聪慧,言行异人,8岁习字,11岁作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神童。</p><p class="ql-block">坐床布达拉宫之前,在家乡山南门隅,仓央嘉措的生活中已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叫名叫桑洁卓玛。卓玛,自小随父母从康区理塘,迁居山南门隅。这位来自理塘的姑娘,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纯洁善良。她与仓央嘉措俩小无猜,终日相守,恩爱至深。耕作放牧之余,仓央嘉措向她呤诵山南民间诗谣,卓玛则用百灵般的歌喉,唱起她的故乡康区美丽的理塘草原牧歌。在藏南美丽的山村,他俩相依相伴,像一对自由的鸟儿,相爱地生活,每个日子都是那样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一天,一行威武严肃的差人来到村里,仓央嘉措还没有来得及和卓玛告别,就被迎接五世达赖转世灵童的人群带走。远远的道路上,无论卓玛奔跑,呼喊,看见的都只是仓央嘉措渐行渐远的小小背影,直到漫天的风尘将那行人群遮盖的无影无踪……</p><p class="ql-block">从此,一个在遥遥山南,一个在深深禁宫。天涯相隔,难舍深情。</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突然间远离美丽的家乡,远离亲爱的人,骤然端坐黄教领袖高位,面对幽幽酥油灯,沉沉的佛经书,面对身边年老高僧极其严格的教规要求。这个名义上的西藏最高统治者,内心是忧郁苦闷的。</p><p class="ql-block">高墙深宫中的仓央嘉措,常常怀念民间平凡而多彩的普通人生活,他深情思恋心中那位来自理塘草原的美丽情人。他在诗中回忆道:我与姑娘相会,山南门隅村里,鹦鹉知晓千情,千万不要泄密。</p><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光阴如梭,转眼间,仓央嘉措已在布达拉宫渡过六年读经修行的日子。六世达赖,在内心深处依然向往家乡明媚的阳光,依然怀恋他美丽的卓玛。思念,在仓央嘉措和桑洁卓玛的心中,如同盘根措节的长青藤蔓,伴随了他们整整六年。</p> <p class="ql-block">1703年,藏历水羊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红山上积雪还没完全消融,早春的风就染绿了布达拉宫山下的唐柳。按照西藏地方传统,每逢羊年,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湖,要敞开圣门迎接众神前来汇集。届时,僧俗各界,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前往纳木措湖朝圣转经。人们或徒步,或骑马,赶着牛羊,转湖朝圣,祈盼祛邪消灾,人畜兴旺。</p><p class="ql-block">1703年的羊年,纳木措湖朝圣活动格外盛大,因为,在纳木措湖畔,由红教大活佛尼玛扎主持修建的恰如寺将举行落成典礼。五世达赖圆寂后,藏王第巴·桑杰嘉措不甘受制于人,有意与红教联合,以打击外来势力。红教恰如寺落成典礼,是桑杰嘉措与红教接触的机会。于是,藏王桑杰嘉措授意仓央嘉措,前往纳木措湖参加恰如寺落成典礼。</p> <p class="ql-block">羊年七月,仓央嘉措及其随行,越过念青唐古拉山,来到纳木措湖畔。久居深宫的他,极目远眺一眼望不到边的纳木湖,宽阔辽远的湖面闪着幽蓝的光。涛声中,层层波浪翻雪卷玉,惊涛拍岸。夏季的纳木措湖畔,是一个风光如画的天然牧场,雪白的羊群如同片片飘动的云彩,远处的牧羊姑娘好似行走在云间的仙女。</p><p class="ql-block">伴随纳木措湖阵阵涛声,年轻的达赖讲经宏法,赐名恰如寺 "吾坚佛寺"。</p> <p class="ql-block">转眼,临近中秋。在即将返回拉萨前一个晴朗的秋夜,仓央嘉措微服便装,走出恰如寺,独自漫步纳木措湖畔。金黄的园月,从湖边东山顶缓缓升起。月下,湖波耀金,水光接天。借着银白的月光,仓央嘉措踏着细软的岸沙前行。静谧中,湖畔远处隐约传来轻轻铜玲声。渐渐,一小队驮帮迎面而来。驮队中,一个身骑白牦牛,头戴银饰盘的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当第一眼看见这女子头前的纯银饰盘时,仓央嘉措就认定:眼前这姑娘来自他恋人的故乡康区理塘。因为,从小青梅竹马,一块长大的卓玛,常常爱唱一首康巴民谣,仓央嘉措清楚地记得其中有这样两句词:"我虽不是康定人,康定装饰我知道,康定装饰要我说:红丝发辫头上抛;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说:大小银盘头上套" 。</p><p class="ql-block">就在仓央嘉措即将和这位戴银首饰,骑白牦牛的女子擦肩而过时,女子不经意间扭头轻拉飘逸的水袖时,月辉下,两人四目相对:</p><p class="ql-block">"卓玛!",</p><p class="ql-block">"嘉措!"</p><p class="ql-block">苍天有眼。仓央嘉措和桑洁卓玛,这对彼此相亲相爱的恋人,意外而幸福地相会在纳木湖畔美丽的夜晚。此时,纳木湖东山顶上银白的月亮正清辉四泻,那样园满······</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和卓玛这对恋人,在纳木措湖意外相逢。惊喜中,彼此诉说了分别六年来的生活遭遇。仓央嘉措离开家乡的第二年,山南地区爆发了一场瘟疫。当地喇嘛认定,卓玛一家是外来的妖魔。于是,全家四处逃散。卓玛逃至拉萨,投靠远房亲戚。隐姓埋名,协助亲戚经营八角街的黄屋茶馆。后来,卓玛经多方打听,家里人都已逃往康区理塘。卓玛这次来纳木措湖朝圣转经,在即将返回拉萨时,竟意外与仓央嘉措相逢。</p><p class="ql-block">美丽多情的纳木措湖作证,两个相爱的恋人,紧紧相依,隅隅低语,诉说别后的情思,分离的哀伤,深宫内院的束缚,生活的凄风苦雨……直到湖面东方渐渐展现出白光。</p> <p class="ql-block">带着相逢的欣喜,这对恋人依依不舍地告别,先后离开纳木措湖,双双回到拉萨。从此,在仓央嘉措和卓玛眼里的拉萨城,天变得那样的蓝,树变得那样的绿,风变得那样的柔。布达拉宫的高墙,难阻相爱的心。每当夜幕低垂,月上东山,仓央嘉措就微服变装,走出沉沉布达拉宫,迎着晚风的轻吻,来到八角街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达赖所属的藏传佛教格鲁教派严禁僧徒结婚成家、接近妇女。作为格鲁派的最高领袖,达赖自然必须遵守这些教规。这些清规戒律与仓央嘉措崇尚自由、渴望爱情的心是何等地不相容啊!他在一首诗中反映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彷徨:"我观修行喇嘛的脸,不能在心中显现;没观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我到喇嘛跟前,请求把心路指点。无奈心儿难收,跑到情人那边"。</p><p class="ql-block">森严的环境中,他同卓玛的交往是十分困难的。他在诗中写道:"聪明的看门狗儿,莫要说我行踪,别说我薄暮出外,别说我黎明才归" "入夜去会情人,破晓大雪纷飞。足迹印到雪上,哪有秘密可保"。森森的布达拉宫,始终是仓央嘉措和卓玛这对恋人心中的阴影。严酷现实中,仓央嘉措对他和卓玛爱情的悲剧性结局,似乎有所预感:"凛凛草上霜,飕飕寒风起。鲜花与蜜蜂,怎能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1704年 (藏历木猴年)冬季,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睡梦中的仓央嘉措。来人是他手下的小喇嘛,告诉仓央嘉措:布达拉宫护法的铁棒喇嘛早就注意到他和卓玛的往来。昨晚,铁棒喇嘛顺着仓央嘉措从卓玛处归来的脚印,追踪到八角街,卓玛被抓,生死未卜。听到这里,仓央嘉措急忙推门而出,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向八角街奔去。</p><p class="ql-block">当仓央嘉措赶到卓玛住处时,只见房门洞开,空无一人。地上,血迹斑斑。守门的老阿妈含泪告诉他,卓玛被铁棒喇嘛活活打死,遗体已运往理塘。听到这里,仓央嘉措顿时口吐鲜血,昏倒在冰冷的雪地上。</p><p class="ql-block">卓玛的死,在仓央嘉措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理塘,这个仓央嘉措从未涉足的地方,成了他心灵深处最伤感的地名。</p> <p class="ql-block">1705年 (藏历木鸡年),蒙古和硕特部的拉藏汗,与藏王第巴·桑结嘉措间爆发了战争,藏军惨败。第巴·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第巴·桑杰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决定废黜六世达赖,并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p><p class="ql-block">藏历火狗年(1706年),又一个飘着大雪的冬日,仓央嘉措身着绛红袈裟,清秀、颀长的身影,最后一次出现在布达拉宫的大门口。他默默回首凝望:苍凉的布达拉宫,似乎要被寂寂的雪片掩埋。哎,那是他生活了九年的地方,那是吞食他青春和梦想的地方。百感交集中,仓央嘉措踏上了"解送"北京的漫漫长途。</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萨城,大雪初停,仓央嘉措一行向青海方向而去。穿过广阔的羊八井,沿着念青唐古拉山雪水流淌的涓涓溪流,仓央嘉措又来到他与卓玛重逢的纳木湖畔。这时,湖畔东山顶上,正升起苍白的月亮。仓央嘉措的眼前又浮现出卓玛温柔的面容。冷月依旧,物是人非。泪花,迷蒙了仓央嘉措的双眼。</p><p class="ql-block">月下,念青唐古拉雪峰像一根孤独的玉柱,纳木措湖面升起一团团迷茫的白雾,仿佛诉说着一个冬天的童话。</p><p class="ql-block">这时,执行押解蒙兵,向仓央嘉措递上一个斟满酒的木碗。善良的仓央嘉措浑然不知,在这个童话般的地方,一个肮脏、毒辣阴谋正向他袭来:为了消除黄教影响,拉藏汗决定置六世达赖于死地。</p><p class="ql-block">二十三岁的仓央嘉措饮下毒酒后,倒在纳木措湖岸,七窍流血。一双不瞑的眼睛,望着纯洁的纳木措湖水,那样深情、迷茫。东山顶上的明月可曾知晓,在荡漾过他青春情感的湖面上,最后浮显在仓央嘉措眼前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死后,作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蒙古和硕特部拉藏汗,于1707年另立了一位第六世达赖喇嘛。但是,西藏各阶层僧俗群众,对拉藏汗擅自决定达赖喇嘛废立的做法坚决反对,他们坚持仓央嘉措是真正的六世达赖</p> <p class="ql-block">并寻找他的转世灵童。由于仓央嘉措临死时,是被押解废黜的带罪之人,不可能预示自己的转世灵童。人们在这位六世达赖遗物中,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洁白的仙鹤啊,</p><p class="ql-block">请把双翅借给我.</p><p class="ql-block">不飞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只到理塘就回。</p><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情歌。西藏三大寺的僧人们从这首绝笔诗里得到了启示:既然是"只到理塘就回",于是,就到康巴地区理塘寻找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结果,找到了一个名叫格桑嘉措的儿童,并认定为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就是藏传佛教七世达赖。</p> <p class="ql-block">一只洁白的仙鹤,还未能飞出沉沉的黑夜,就被狂风骤雨摧折了双翅。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作为一个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寄托对亡故的情人思念之情的诗歌,竟也成为生后的政治斗争工具,这真是更深的悲哀。</p><p class="ql-block">历史的尘埃终会拂去。今天,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正如他诗中那只洁白的仙鹤,正展开双翅,翱翔在人类追求幸福和纯洁爱情的精神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