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荆林海 北京市特级教师 </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北京市生物教研员</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兴奋之处——他会手舞足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激动之处——他会大步流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关键之处——他会极其投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动情之处——他会紧闭双目</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得意之处——他会忘乎所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讲到潇洒之处——他会把手揣进裤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有故事的教授相遇</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己也变得有故事起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林海教授故事中的大蓝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林海教授故事中的夏夜流萤</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林海教授故事中的大陆漂移学说</h1> <h3>2017华中师大“国培”感悟</h3><div>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有故事的教授</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南省濮阳市第七中学 都娟</div><div> </div><div> “夏天的夜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简直太美、太浪漫了。大家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呢?对,求偶!它们要使出浑身解数,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可是,那么多萤火虫,都发光,不同种类的萤火虫,会不会找错伴侣?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很漂亮,可是夜间发光是很危险的,想不想知道它们是如何识别伴侣,又是如何对付敌害呢?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萤火虫发光的频率和每次发光的时间,我们就读懂了萤火虫的语言……”</div><div> 怎么?您也和我一样,喜欢听故事?好啊,要听故事,就和我一起走近下面的这位教授,他可是一个爱讲故事也有故事的人。</div><div> 荆林海,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生物教研室教研员。喜欢听他的讲座,也喜欢他的授课风格——讲到激动之处,他会振臂高呼;讲到喜悦之处,他会手舞足蹈;讲到兴奋之处,他会来回踱着步子;讲到悲伤之处,他会紧闭双目;讲到得意之处,他又会潇洒地把手揣进裤兜。他的口头禅是“我喜欢”或“我不喜欢”:“我不喜欢把萤火虫放到罐子里,让它们处于囚禁状态。” “我喜欢这道题。” “我很喜欢这个科学史故事。” “我不喜欢学生的答案只有唯一。” “我喜欢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我不喜欢我们中国的街道上,超过半数以上的都是日系汽车。”</div><div> 看得出,他是个性情中人。</div><div> 正是因为他的直白性情,才丝毫不用遮掩地去表达他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对教育教学的痴迷;正是因为他的幽默风趣和低调坦诚,才塑造了他独有的教育个性和人格魅力;正是因为他有故事,才演绎了他备受学生青睐的教育风格和精彩人生。</div><div> 他得意地说:“我有很多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让学生领略生物世界的奇幻与神秘,感受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在,领悟科学和做人之间的道理。”</div><div> 你听,荆林海教授又开讲了:</div><div> “大家看这幅图,这个是南美洲,这个是非洲,南美洲突出的地方和非洲凹陷的地方,好像十分吻合,似乎可以拼在一起。德国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有一次在看书,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了这一奇妙之处,他赶紧找来比例尺进行测量,没想到不但视觉上是吻合的,测量出来的细节都是严丝合缝的。由此,他就脑洞大开,提出了一个被认为是谬论的假说:大陆漂移。当时这个学说被当成笑柄,可是他却认为不是巧合,于是他到全世界各地去找证据,最后牺牲在去北极的路上,当时被称为是笑话的学说,现在成为地质学的主流。这张图可以在任何一个大学的地质学术上找到……”</div><div>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真理被发现的道路总是崎岖波折,真理总是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也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观察、思考和对科学的坚持不懈,是我们发现世界、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必备品质。</div><div> “大蓝蝶,不蓝,也不大,就是稀有。大蓝蝶在英国灭绝的前夕,牛津大学杰里米·托马斯等人追踪残存的大蓝蝶的生活史,发现了大蓝蝶灭绝的秘密。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博物学家佛罗霍克在研究了大蓝蝶20年之后,已发现了它与蚂蚁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关系要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奇妙得多,也重要得多。大蓝蝶对生活的要求极为挑剔,离不开一种百里香植物和一种红蚁。每年的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每只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在短暂的生命结束之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这些百里香必须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她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后,幼虫孵化出来,就以百里香的花为食。在吃了大约两周的花宴,蜕了三次皮之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路过的红蚁发现它。</div><div> 大蓝蝶幼虫靠分泌蜜汁吸引红蚁。红蚁发现大蓝蝶幼虫后,会用触角拍打它,让它分泌蜜汁,然后把它带回地下蚁巢。在蚁巢里,其他红蚁和红蚁幼虫围上来,分享大蓝蝶幼虫的蜜汁。等到蜜汁被吃完,大蓝蝶幼虫失去了利用价值,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它还必须能够保护自己,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散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它们当中的一员,允许它继续在蚁巢中住下去。</div><div> 大蓝蝶幼虫必须在蚁巢中整整待上10个月,不仅能躲避天敌,而且还有营养丰富的食物供享用。在给了红蚁一点小甜头后,大蓝蝶幼虫在蚁巢内四处走动大吃红蚁的卵和幼虫,把自己吃成大胖子。在这种情况下,大蓝蝶幼虫仍然危险重重。如果蚁巢中有蚁后,她会误以为大蓝蝶幼虫是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红蚁幼虫,从而发出化学信号让工蚁把它杀死。如果蚁巢的规模太小,或者红蚁又搬来了一只大蓝蝶幼虫,红蚁的卵和幼虫不够吃,大蓝蝶幼虫最终也会饿死。</div><div> 所以大蓝蝶幼虫藏身的蚁巢规模要足够大,不能有竞争同伙,还不能有蚁后。在满足了这些苛刻条件之后,大蓝蝶幼虫才能在蚁巢内安全度过秋、冬、春三季,在蚁巢内结茧、化蛹,在夏天来临时变成蝴蝶,从蚁巢中走出,飞翔而去。如果没有红蚁的收养,大蓝蝶不可能生存。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一个要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而且地面上的草的高度最好少于2~3 厘米。如果草的高度太高,把阳光遮住了,蚁巢的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div><div> 故事听着有点烧脑,但我们不得不感慨于大自然的神奇。地球上的生物,彼此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自然就像个无穷大的舞台,这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丰富多彩的情景故事。</div><div> ……</div><div> 听有故事教授的课,我开始爱上故事;和有故事的教授相遇,我也变得有故事起来;有故事的我,也必定能将我的生物课堂讲述成有故事的地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