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状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万师访万家"活动。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程老师一齐走访了我们班的5名学生。这5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的孩子。</h3> <h3>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张建宇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站着。(即使这样的地方,也是租来的)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张建宇的头,程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状况,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和老师有什么推荐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流起来。家里2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里歇着。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书和 作业,旁边放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明白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此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h3> <h3> 余仁俊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边走边聊,在秋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没想到这个孩子每一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步行二十多分钟),真是辛苦啊!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能来城里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明白他们偏远山区!</h3> <h3> 蒋旭晨是一个沉默寡语,有时还忘掉当天的作业的孩子。数学成绩较好,对语文一点兴趣也没有。其实我这次去家访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汇报孩子近期的进步来激励他一下,就在妈妈高兴的时候,我想开口给孩子提提要求,可还没有等我开口,孩子倒先说了,他说:"老师,我知道您今天来了目的,您是想让我加强语文科的学习,争取让成绩有较大进步。"我一听,就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呀?"他说:"在班上您不常常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将薄弱科目赶上来吗?"听孩子这么一说,我还说什么呢,什么也不必说了。只有不住的点头了 </h3> <h3> 学生周欣悦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 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 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周欣悦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h3> <h3> 经过傍晚的家访,我了解到,徐正杰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生活。但据了解,张迪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有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 </h3> <h3> 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家访是一份责任,一种关心,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所以每一次的家访我都用心去对待,每一次家访之后都会有很多的感触。这次也一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