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的成绩现在不是很好,一定读读这篇文章!(建议老师推荐给家长)

朱老师

<h3>此文是初三家长会上一个家长的文章。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家长本人的,但参考性很强!也至少还可以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面对孩子的成绩,面对现实,当家长的怎样做才能对孩子才更好!<h3></h3><h3>首先请大家扪心自问以下几个问题:</h3><h3>●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h3><h3>●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h3><h3>●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时间,其实也是自己的生命,割裂成无数个毫无光彩的碎片吗?</h3><h3>●当孩子的确不是读书的料时,你是失望地放弃,还是包容地接受?</h3><h3></h3><h3>如果说孩子在这半年开始有一个接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了,是因为前两年这四个问题几乎天天在纠结着我,折磨着我。最终,我做出了我的回答。</h3><h3></h3><h3></h3><h3>1. 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超人”的现实吗?</h3><h3></h3><h3>作为母亲,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孩子是很聪明的,很了不起的。不仅逃不出“没有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孩子是最乖的!”这误区,而且因为他小学跳了一级,还能在顽皮捣蛋常写检讨的同时,混个中上水平。</h3><h3></h3><h3>一年多前,我终于痛苦地接受了:儿子不仅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因为比同学们小一岁,的确要笨得多。</h3><h3>我举个例子:他小学阶段的5年时间里,在我的软硬兼施之下,他是背诵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和《中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每天早晚都会放我为他录制的课外美文磁带,因为买不到适合他当时年龄段的。每一个学期我大约会给他录制10多盘磁带。但他的初一初二时阅读题几乎得不到分。既读不懂文章,也表达不出仅有的一点点感受。语文成绩在100到115之间的家长,能否举个手?你们的付出,和我接近的,能否举个手?所以,我只有承认他真的不是个有悟性的娃娃,才不会把自己气疯。</h3><h3></h3><h3>学习方法才是好成绩的关键,我学会了与孩子共同学习。</h3><h3>我和很多家长交流孩子问题的时候,95%的家长都会说一句:“其实娃娃多聪明的,就是没用心。”我一般就不再更深入地谈下去了。你不能理解,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人与人是有差距的,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当初二将面临中考第一仗生物地理时,寒假中,我就把地理书上的重要地图描摹下来,复印了若干,进行填图练习;所以,学校发了复习题单后,我和他各自完成了老师发的复习题单,然后比较,确定正确答案;所以,我每个周末要抽他背背题单,遇到世界十几种气候类型等易混淆的难题时,我和他交流如何区分的理解、感受;所以,提前了一个多月,在你们大多数孩子开始背,并且背得“搅起”的时候,他已完成了全面复习,三次模拟考试,两科都在班级前5名。因为我真正承认了,他是只笨鸟,他的智力水平与育才老师对育才学生的要求有差距,笨鸟只有先飞。</h3><h3><br></h3></h3> <h3>2. 当孩子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理解并同情吗?<h3></h3><h3>因为我终于承认了他的“笨”,所以,我就对他在学习中的痛苦产生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h3><h3> 初一时,老公陪读数学,我陪读语文、英语。陪读的含义是帮他解答不会做的作业,仅仅如此,我们俩都觉得头痛。你得在忙完工作穿城回家做完家务后,把他的所有作业在脑子里做一遍,才能发现你有一半是鬼画桃符。于是,研究儿子的试卷,成了我们勉为其难的课题。但即便白天我们把昨天的问题想出来了,晚上看到儿子木讷、痴呆的疲惫,都觉得他的脑袋已经像木鱼了。有天晚上,做证明两条线段平行的作业,老公压抑了很久的火气终于爆发了,拍着桌子吼道:你上课到底听课没有!这么简单的题,学了三天了,还没有摸到火门!</h3><h3></h3><h3>专心听一天课,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而我们都认为是件很基本的事,简单甚至粗暴地责骂他。</h3><h3> 儿子哭了,做不出的无助也一直压抑着他。我在阳台上也哭了。但就在那几天,我在20中听了一节关于这个章节的公开课,我从课堂上就看到并明白了学生听不懂课的缘由:老师在黑板指点图形的时候,有个孩子正好低下头找笔;当孩子抬起头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刚离开图形。一做作业,这孩子就困难了。当老师评讲时,他又正好埋下头去做,再次错过看懂的机会。最终,这节课的知识,这个孩子直到下课都没懂,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懂。两次错过的时间,总共不到1分钟。你想想,这对听课的要求有多高?他一天要听多少个45分钟?注意力得集中多长时间?与老师要多么默契?</h3><h3></h3><h3>不过,我倒是把那堂课听懂了,也猜到育才的老师可能觉得书本上的东西是很简单的,肯定讲得更快,甚至没讲,因为他们的数学书几乎是新的。</h3><h3></h3><h3>打和骂根本没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h3><h3>那天,我陪着儿子好好把书上的内容读懂了,做起了作业。跟他说:这段时间的几何题问妈妈,我们两个笨蛋一起看书商量。你爸是15岁就上大学的神童,不能理解我们这种差生的感受。我能接收到儿子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依恋,因为我理解他。第三天,出现了一道题,儿子就开始比我反应快了。我赶紧鼓励他,妈妈的理科“撇”得很的,都把几何学得将就,你肯定也学得好。他也切实体会到从不懂到懂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微弱的信心。从这个事情,我意识到,父母的强项,很多时候成为压制孩子成长的大山:因为你在这方面比较优秀,你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暂时的“笨”。他的数学被他爸打击,他的语文被我打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两口子都不主动管他学习的内容了,只签字、看改没改错。</h3><h3></h3><h3></h3><h3></h3><h3>3. 你会为了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牺牲自己吗?</h3><h3></h3><h3>每个家长可能都感觉到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节约孩子的时间,我们很多人在当随时恭候的车夫、保姆。因为我的孩子存在着很多困难,我就只有尽可能减少他时间的浪费。但上帝真是公平的,他节约出的时间,是靠我们把自己的时间割裂成了无数毫无辉煌可言的碎片。</h3><h3></h3><h3>说一下我这学期,也是他最乖的一个阶段了,已经从陪读生涯中彻底解放出来的情况下,我每个工作日在家里的时间安排:</h3><h3></h3><h3>早晨6:20,我起床,到他房间,打开录音机,播放古诗文或英语单词的磁带(因为这时他的意识是迷糊的,不能放英语课文),古诗文磁带书城有卖的。</h3><h3></h3><h3>从阳台收下几个小时前晾的校裤,拿到卫生间用电吹风吹干。把昨晚切好的蔬菜颗粒、火腿肠颗粒,加上鸡蛋,米饭,炒成蛋炒饭。这与面包、蛋糕等交换着吃。牛奶或酸奶换着吃。</h3><h3></h3><h3>6:30,把他彻底喊起床,必须看着他穿好T恤,不然说不定他倒头又睡了。他下床漱个口,就吃。我赶紧做我要出门的准备。</h3><h3></h3><h3>7:10,我和他一起出门。和他牵着手,共同走5分钟不到的几百米路程,说几句“不要惹麻烦啊!”“在楼下接杯水啊!”“记住……”“要乖啊!”之类废话,就到了分手的路口。</h3><h3></h3><h3></h3><h3>这学期他醒事点了,还要看着我过了街,给我招个手,才继续走。下午我一般6点回家,立刻把冰箱里贮存的东西拿出来,准备晚餐。保证在他进门就能吃饭。饭桌上的时间,就是最重要的交流时间。老师发的短信上收到什么信息,需要过问的。比如开学第一个月,我就收到数学改错作业不过关的信息。他说可能是老师发错了,基于他状态比较好,我也相信了。</h3><h3></h3><h3>第二周,我又收到同样的信息,就认真问他到底怎么回事。他抱怨林老师的方法多此一举,白白增加作业量,已经在学校和林老师、杨老师就为什么要这么改错发生了争执。这就是他演讲稿中提到的事。</h3><h3></h3><h3>当时快8点了,我给林老师打电话,确认事实。当我明白林老师的确是这样要求的时候,我的头也大了:儿子已经基本上是11点睡觉了,再重复做一遍错题,有必要吗?</h3><h3></h3><h3>但我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绝不能和学校教育冲突, </h3><h3> 这是个底线:一定做到基本的必做要求。因为突破这个底线的后果,很麻烦很严重。我与儿子商量,他勾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错题,难题,我帮他抄题在另外的本子上。他等一、两天做,把又错的题抄在专门的错题集上。这次,他对林老师就心服口服了,因为他居然又错了!物理老师也发过一次“没有完成拓展”的短信,我也是通过先问孩子,再电话确认,第二天让他去找物理老师消除误会。那次是老师看他没有改错痕迹,误会他直接抄答案,而物理是他目前比较强的一科,的确没多少错误。</h3><h3></h3><h3>这次沟通,让叶老师较早地认识了他,也认识到吴培源的背后有一个关注他的家庭。学校通知要带什么东西,多数时候是上了双保险的:既通知了孩子,也通知了家长。这些短信,在我把东西交给他后,才会删去。我自己就是老师,我最头疼的就是一件事情要等几天才做得完。不仅给老师添无谓的麻烦,很多事情忘记了是直接影响了孩子:要上课没有书,要作业没练习册……</h3><h3></h3><h3>每天与孩子沟通是家长必备功课。</h3><h3>1. 所以,我每天要有固定的时间,来解决家校通上的事情。没啥紧急事,就边吃饭边闲聊:今天有啥洋盘的事?灰溜溜的事?想不通的事?老师关心你的事?同学相处的事?尤其是他生气的事。我们就会详细地询问起因、经过、结果,先听他说,再引导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是非的角度考虑这个事,今后怎么面对这种事?怎么预防这种事? </h3><h3></h3><h3></h3><h3>2. 饭后,他看看中央9台的自然类节目,或5台的体育节目,两天洗一次澡,不洗澡的那天,这个时间就把脚烫了,换上暖和点的衣服,8点开始学习。我就用这个时间,翻翻书包,看看《成长足迹》上杨老告状没有,有就赶紧教育两句。看到告状是正常的,我就考虑怎么看待、解决这些问题。儿子最大的问题是上课说话。我就问问情况,判断是因听课而情不自禁接嘴了呢,还是游离到课堂学习之外,故意哗众取宠。不同的细节,就有不同的教育方向。连续三天看不到告状,我还担心不正常了:这么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他学习的时候,是我赶紧给他洗饭盒、洗校裤、购买或准备早餐的时候。9点过,趁他换脑壳的空儿,问:有没有要粘的试卷?要抄的错题?要签的字?</h3><h3></h3><h3>3. 在《成长足迹》上签字,这是一件我很重视的事:首先要表明知道错误了,进行教育了,因为家长关注了,老师觉得是有合力的,肯定也会关注。这是不是增加了老师对我孩子的关心呢?上学期开学不久,一周之内,杨老连批四天“站在教室后面上的课”。我感到情况很严重了,每天都进行了教育,但每天都因为新的情况被喊起来站起,终于想尽办法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告的状,一定要重视,并有效地解决,这会增强老师对我孩子的信心。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底线:一定要做到老师提出的基本的必做要求。</h3><h3></h3><h3>4. 开学以来,我只有一个晚上,是在完成了这套程序后,9点过先睡了,那天实在来不起了。11点,把他安顿上床,我才能安心睡觉,至少是11点半以后。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我每天的家庭作业,两年半以来,耽误次数不超过10次。周末,他去补课,我就得改善伙食,存储下周够吃三天的菜,专程提前去影院先买好时间合适的电影票。他学习任务完成了,就陪他去看场电影,或者参与他舅舅、爸爸等几个固定羽毛球朋友的锻炼,打两小时球,就是这种天气,完全短裤短袖,都会是满头大汗的运动量。我们一般周五主动问他,周末作业多不多?有多少时间放松?然后给他安排好娱乐项目。</h3><h3>你们可能不理解,这么大了,耍都还要全程陪?</h3><h3></h3><h3>我从中得到的收获,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母子关系非常亲密,他没有什么瞒着我的,总的来说,能听我们的话,还越来越体谅我的辛苦;周五放学后想在学校踢会儿球,他会先给我们打个电话说好大约几点离校,我们也允许;电影里的故事一定有很多他愿意和我交流的,我们借机也在用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他;看什么电影,是经过我们判断、选择的,内容肯定是健康、向上的;锻炼身体的好处就不说了……</h3><h3></h3><h3>上个暑假,听说今年中考名著考到《简爱》,一些孩子辨认不出,我就开始着手名著阅读。哪些属于名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不是问题,家里的书柜里也早就存好的。难的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把他的阅读兴趣吸引进去。我通过自己先浏览复习一遍,抽散步、聊天的功夫,把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事件给他理清楚,每本书花十几、二十分钟,扫除阅读障碍。剩下的事就简单了,暑假时间比较轻松,他用两天时间看完了《简爱》,用一天半时间看完了《悲惨世界》。当然,是囫囵吞枣。之后,我们就有了很多深入的共同话题,开学后他还不时翻翻故事情节,纯属当娱乐。我从网络上为他下载了相关电影,全程陪他看,就当是在陪他学语文。我觉得,自己的专长这才用对了方式。你心甘情愿为他做着这些的时候,就不会烦躁,不会抱怨:为了你,我啥子事都做不成!即便他不能成龙成风,我坚信,他至少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懂得感恩的人!而成人,才是平凡孩子最安全健康的未来之路。我想,在面临是孩子的未来成为碎片,还是自己的未来失去光环的选择面前,中国大多数的父母,是会选择放弃自己未来的光环的。因为,任何光环,都弥补不了,掩饰不了孩子成长失败的痛!</h3><h3> </h3><h3></h3><h3>4. 当孩子的确不是读书的料时,你是失望地放弃,还是包容地接受?</h3><h3></h3><h3>我不会放弃我的儿子</h3><h3>去年的这个月,我真的绝望了:儿子的状态持续不好,被各科老师批评,厌学,我也看不到他能赶上去的可能。有天晚上,我们和他从回家谈到12点,就谈到底还想不想学习。如果继续学习,会遇到哪些困难?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不想学习了,哪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父母,我们也不忍心你再受觉都睡不够的折磨,毫无意义地在课堂上神游。或者,我们可以请一周左右的假,把瞌睡补够了,头脑清醒了,问题想明白了,再做决定。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不会把你赶出去,我们会给你提供正常的生活标准,只是,你要考虑,今后自己做什么来养活自己,爸爸妈妈毕竟不大可能陪你走完一辈子。</h3><h3>付出总会有回报</h3><h3>第二天,他自己起床,去上学了。什么作业也没做,全班都哗然了。晚上,杨老师和他谈话,谈到将近9点。那段时间,我真的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要读书,就离开育才,转回西门,找个层次低一点的学校,降一级,他实在跟不上育才的进度了,或者说,一直六百多名的状况让他在育才失去的,比收获的多得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自尊自信,失去了家庭温馨和谐,甚至连最基本的健康需求——睡眠都失去了,每科一百多一点的分数有什么意思?在我放下焦虑,想通泰了的时候,他居然刹车了。大概是觉得离开学校去闯荡江湖的日子,与做点数学题,背点英语书相比,困难大多了。他上课的纪律问题,暂时停歇了。我们也在如何能让他较快的看到成功上想方设法。三个月后,他的物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紧接着,地理生物让他确立了自信,并且在其他同学为这两科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的语数外在悄悄进步。初二下期,考了个394名,我们全家激动了好久。</h3><h3></h3><h3>这几天我都在想:只要有一千个学生,就一定有第一名和第一千名。可以肯定地说,在考试名次上,第一千名永远都追不上第一名。那是不是说,七百名以后的孩子,家长就没有必要为学习操心了呢?如果我现在是第一千名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真正想学,我会心平气和地陪伴他,帮助他。考四百分,和考一百分,虽然都是一千名,但对我的孩子来说,是天壤之别。</h3><h3></h3><h3>今天,我想用我和儿子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孩子。我们的每一点付出,都会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他会感激我们,不仅给了他生命,而且给了他一个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命!</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