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我对于黄山的最初印象,就源自于小学语文课文《黄山奇石》,而文中提到的奇松、怪石、云海,让秀美的黄山成为了那时我最向往的旅行圣地。</h3> <h3>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苍松、奇山、云海……风光秀美,自古便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往参观。</h3><div><br></div><div>黄山的奇特地貌,是造山运动、地壳抬升、冰川及自然风化等因素,经过上亿年才形成的。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造就了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div> <p>坐上缆车上山</p> <p>慈光阁古称朱砂庵,原为法海寺,明嘉靖间(1522—1566),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曾是徽、宣两州禅林之首。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后寺毁。原址尚存部分楼房,建国后建为宾馆。其上有含沙岭,岭上有妙之亭。金沙岭后是立马亭,立马亭上可见立马峰摩崖大字:“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字。</p> <h3>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h3> <h3>送客松</h3> <h3>鲤鱼跳龙门</h3> <p>海豚石位于莲花峰往迎客松的路上。 其实,海豚石最早是叫“指路石”,后来世间有了手机就改叫“手机石”,有一种早期的大哥大的感觉。</p><p> 如今又时新潮改名叫“海豚石”了,真是不变中有变。</p> <h3>一线天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道中,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0.5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h3> <h3>黄山飞来石,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天海平天矼的西端,有一块巨石,呈近长方柱体耸立在峰头基岩平台之上,走向南东,宽7米,厚1.5-2.5米,高15米,花岗岩的平均密度为2.59×103kg/m3,其重量约为544吨。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似天外飞来,故名。《红楼梦》中拍摄的的顽石就是飞来石。此石由黄山岩体补充期侵入的中细粒斑状花岗岩所构成;花岗岩构造节理发育,由于北东和北西向的两组近直立节理和北西走向的近水平节理的切割裂解,形成了长方柱体的“飞来石”雏形。</h3> <h3>光明顶是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因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而得名。登上光明顶观景特别棒,这里不仅是俯看四周壮丽群峰的最佳地点之一,还是看日出、日落、云海的好地方。在光明顶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诸峰尽收眼底。所谓黄山三十六峰,光明顶并不在其中,是因为古人将光明顶视为群峰之冠,故列位于三十六峰名之上。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h3> <h3>西海大峡谷是著名旅游景区黄山风景区内有名的大峡谷之一。因峡谷纵深、悬崖耸立、沟壑蔓延而深受游客和户外探险爱好者青睐。</h3> <h3>坐上缆车往谷底出发</h3> <h3>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此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h3> <h3> 西海大峡谷,由于游览步道的相对险峻,特别是很多绝壁栈道,悬空于万刃悬崖之上,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下去游览的。逆向,从谷底爬到排云亭等于爬天都峰,所以恐高的人和体力不佳,带小孩的都不建议进入大峡谷。膝盖有伤或者老年朋友也建议不要进入。不能确定的,可以试着走一小段,看看能不能胜任,西海大峡谷游览步道设计也有人性化的一面,比如设计了一环和二环,朋友们在一环下道口和二环下道口随时可选择返回,而且还不用走重复路线,能欣赏不一样的周边美景。</h3> <h3>栈道就着绝壁而修十分险峻</h3> <h3>幸福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