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到了每周最期待的周日早上,我们伏羲黄埔军的学习时间。暑假参加第八期黄埔军培训后,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做到两点。</h3><h3> 第一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呆在黄埔军群里默默无闻,一定要紧跟林老师思路,多发言,敢于说。什么害怕自己跟不上林老师节奏,来不急发言,都是骗人的,不过是在逃避思考而已。</h3><h3> 最近几次告诉自己必须认真开会,及时发言。其实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就好了,哪有那么多顾虑?林老师就是要训练大家快速反应能力的啊。</h3><h3> 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的,当你逼着自己去思考的时候,就会重视这个问题,并拿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的想法做对比,从中得到的收获肯定也是不一样的。</h3><h3> 第二就是整理好的会议内容必须打印下来,重新看重新思考重新琢磨。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但由于惰性一直向后拖,这次不能再拖了。</h3><h3> 所以一点点整理打印装订,竟不知不觉装订了好几叠,这些可都是宝贝啊,比书店里的书价值高多了。林老师说黄埔军群里的东西够我们学一辈子,我是绝对相信的。</h3><h3> 今天还打印了林老师的24篇《美文精选》,一看,大部分文章都是我看过的,而且还都在我的微信收藏夹里收藏着呢。要好好利用手机这个资源,有些微信公众号确实做得很好,有很多特别好的文章。</h3> <h3> 今天黄埔军会议我特别开心,因为受到了林老师的表扬。我知道林老师是想让大家学习我这种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所以在此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h3><h3>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坚持每次整理打印会议记录?一个字:信。我坚定不移地信伏羲教育,信林老师。</h3><h3> 自从参加工作带伏羲班,了解伏羲教育的理念之后,我就信,信伏羲教育是真正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信,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我就会去翻林老师的博客。带伏羲班一年级,我就看林老师一年级的博客。带二年级,就看二年级的博客。慢慢的,养成了每天必看林老师博客的习惯,一天不看睡觉都不踏实。</h3><h3> 因为看林老师的博客,我开始信林老师。所以林老师的名言也都深深印在我脑子里。"只有专心地学,才能痛快地玩""有问题的孩子都是缺爱的孩子""孩子都是来成就我们的,越是调皮的孩子,对我们成就越大""要足够狠心,舍得花时间,磨孩子"等等。也因此我才能走到现在,解决了好多问题。</h3><h3> 老实听话真干,越真干,就越能印证林老师说的话,就越信。越信,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就越大,成长就越多。所以,就越能踏踏实实静下心来跟着林老师走,认真完成林老师布置的作业,重视林老师说的话,就会格外珍惜黄埔军学习群这个巨大的学习资源。</h3> <h3> 鼓励和表扬真的很重要,原本觉得自己都不会在意这些面上的东西了,谁知还是不能免俗。任何人都不会对表扬免疫,它会让人变得更加自信,发挥更大的潜能。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用好这个有效的利器。</h3><h3> 入声字的学习较之前两次我也进步了很多。其实在今天入声字测试之前,我是不抱希望的。因为这周入声字复习只在周二花了好几个小时按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归类总结。之后本来打算周六下午再复习的,可是周六有事情给耽误了,所以就一直没复习。</h3><h3> 但为什么这次发挥这么好呢?都要归功于归类总结。这次总结我是按着入声字表一个字一个字按自己的方法重新归类的。虽然非常浪费时间,看似是最笨的方法,没想到却是最有用的方法。</h3><h3> 今天早上测试,我才发现,经过了一次认真总结之后,我对这些入声字好像都有印象了。没有经过我考虑要归入哪一类的,就不是入声字,所以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来。</h3><h3> 人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比电脑精密多了。就在上周,我还在对着密密麻麻的一页入声字头疼呢?所以踏踏实实认真去做,成功真的无捷径。</h3> <h3> 教育案例分析,林老师首先还是重点强调了写。我倒不害怕写,某种程度上还挺喜欢写的,就是需要慢慢训练提高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己对事情独特的认识和理解思考,以及全面的敏锐的教育和反思能力意识。</h3><h3> 第二就是做事意识,从汇报考勤和统计美篇的规范性说起,处处都是训练都是素质教育。真正会不会做事,做事效率高不高,都是从点滴事情出来的。</h3><h3> 然后用程曜楠和赵月老师为例,告诉我们不要用牺牲的心态做教育,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不是我们伏羲黄埔军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领袖,是引领者,能随时随地利用资源高效成事。要会用人,要操该操的心,要随时能上场,且上场必胜。</h3> <h3> 解答问题阶段,其实就如林老师说的,我们的好多问题,林老师的博客中早就写到了,就看我们会不会学习。所以,废话少说,多看博客多总结吧。</h3><h3> 视频感受阶段,林老师告诉我们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用一辈子去备课。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但为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h3><h3> 正如林老师说的,真正的备课就是以教学题为切入点,旁征博引,涉及更多的知识。这样做,每备一次课,你的储备就深厚一层,关键时候就有得用了。老师,不能站在讲台上,腹内空空的,感受干瘪瘪的,肚子里一定要装着实货。</h3><h3>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丰富自己,课前备课为每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点一点积累,让自己厚重起来。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随时根据孩子的需要,调出自己脑袋里合适的东西,应变自如。</h3><h3> 美好的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学习成长充实的感觉真好。感恩吴教授,感恩林老师,感恩所有的伏羲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