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你老了<br></h3><h3>走不动啦,翻看相片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h3><h3>当有一天自己哪也去不了时,</h3><h3>可以看看当年去过的地方,</h3><h3>心里会有些许感动。</h3><h3>站在岁月的渡口,回望我们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h3><h3>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无奈岁月的匆匆交叠更替。</h3><h3>迎着明媚的春光,,,,</h3><h3>靠着马,人的腿,走过这条古道,</h3><h3>走过千山万水,走过高山上的一面湖水——天堂湖。</h3><h3>踏出了一条大名鼎鼎的爱情路——乌孙古道。</h3><h3>美丽风景无处不在,眼嘴手脚背叛不了我们的头脑,也瓦解不了我们的意志 。</h3><h3>让生命继续行走在大自然的缤纷绚丽的季节。</h3><h3>乌孙古道</h3><h3>2000年以前,这条古道上走来过一位 娉婷佳人,进入了龟兹的绛宾王室 。从前车马很慢,龟兹王爱上了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要翻过天山,沿着天山沟沟坎坎地走,靠着马,人的腿,走过这条古道,走过千山万水,走过高山上的一面湖水——天堂湖。踏出了一条大名鼎鼎的爱情路——乌孙古道。弟史公主从这条路翻越天山,嫁给龟兹王,用爱情的力量,写就了西域36国中最为强盛的乌孙国与龟兹,汉朝相亲相爱的历史。 公元 629年,玄奘去印度取经,也经过这里。</h3><div><br></div> <h3>2017.8.16 我们踏上了去往西安的火车 开始这次乌孙古道之行</h3> <h3>一路大家都很放松 除了大副有过长线重装经验外 我们三个在长线上都是零记录 不管怎么 心中充满了期待</h3> <h3>四个沉甸甸的包 还是要重点说一下我们的包 徒步过程中发现好多不足 首先没有考虑食物的轻量化原则让我们在第一天的包扎墩达坂受尽了苦 几乎是在绝望中走到了营地 即使体力最强的大副和云都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还好那天我们坚持了下来 其次我们带了四顶帐篷 浪费啊 后来几天发现混账也多省事啊 可以节省空间重量</h3> <h3>乌鲁木齐的飞机上 一路上窗外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 有种原始的冲动 叫醒大家合了一张影</h3> <h3>出门靠朋友这话真的不假 如果没有大副十年的友情基础 我们在走出地窝堡机场那一刻 就得靠自己一路乱撞了找地方 找吃的 尤其是这样一个连4g都不开放的城市更加的不方便 索性大副的朋友热情也很地道 机场一出带我们先找到了哈密路驴窝放下行李 然后去吃了正宗新疆大盘鸡 味道之好无不夸赞 约好第二天再来 可惜由于时间仓促 第二天只能以手抓饭替代了 这张是我们在窝驴一起拍的</h3> <h3>8.17晚在一个僻静的院子里乌孙行前最后一次烤肉 夺命大乌孙伺候 说起这酒 有股麦芽味比起内地的啤酒好喝多了 </h3> <h3>8.18晚11点左右 顺利到达伊宁 在火车站附近我们偶遇乌孙队友小八路和静静 每个人都很激动 </h3> <h3>经过7个小时的颠簸, 从伊宁乘车抵达特克斯琼库什台 , 由于夜间行车, 200多公里的路程走的惊心动魄 ,回族司机的偶尔犯困惊起大家一身冷汗,没睡着的不时的提醒司机注意 ,还好塘主的一颗口香糖顶了大用 ,塘主也一路睡到了目的地,司机师傅一路嚼到了琼库什台,一下车大家开始整理背包,满地乱糟糟的!</h3> <h3>哈萨克一个马背上的民族 小孩从3岁起就开始学着骑马 也是他们的一个日常本领吧</h3> <h3>看到远处高山的牧场 心情豁然开朗 心中不免有点遗憾 一路过来都在夜间 不然一路上就能欣赏琼库什台大草原的美了</h3> <h3>8.19 乌孙古道第一天,沿着琼库什台河谷地逆流而上,一路拔高,一开始大家都好体力。</h3> <h3>沿着琼库什台河谷地逆流而上,看着满山翠绿的针叶林,耳边徘徊着河水拍打石头的哗哗声,仿佛身在童话世界里一样!</h3> <h3>哗哗声不绝于耳</h3> <h3>炊烟袅袅的哈萨克小茅屋置身于画的世界 世世代代的哈萨克人守着这条千年古道</h3> <h3>我 塘主 康哥</h3> <h3>塘主 小八路 和我</h3> <h3>这是第一天第一座小木桥旁我们神木的四个 因为彼此行进速度不统一 路上能在一块合影很难得 康哥说他在这看到了一只红色的大松鼠 说是很漂亮 可惜了我没有看到</h3> <h3>在第一座小木桥旁队伍休整了一会 补充了路餐 继续拔高 接下来是一片片的牧场 这是我们30来人的大团队 有无锡的 有南京的 有北京的 有绍兴的 有太原的 有成都的 还有我们大神木的</h3> <h3>过了第一座小木桥 翻过小山坡后 眼前的哈萨克牧场美的让人如痴如醉 牛羊成群 木屋点点远处骑马的哈萨克小男孩就是接下来和我合影的那位</h3> <h3>行进中和一玩耍的哈萨克小男孩打了招呼 骑马功夫了得 ,年纪才8岁 ,把携带的巧克力给了男孩一块。</h3> <h3>在行进到第二座小木桥后 所有人原地休息 原计划第一天在此扎营 但此时时间尚早 谁也没想到随后的包扎墩达坂3660米会是那么的让人绝望 但事后想想 拼出来也是应该的 至少第二天不用如此的拔高了 尤其对我们重装组</h3> <h3>在包扎墩达坂的后半程云塘主和无锡老哥结伴而行 </h3> <h3>康哥走的体力不支 躺大石头后连包都不带卸</h3><h3>来根烟缓缓</h3> <h3>全程不爱照相的乔大副 难得被我叫住</h3> <h3>说实话 第一次长线穿越 第一天就让人刻骨铭心 心中只有敬畏</h3> <h3>连续拔高接近2000米的包扎墩达坂让所有人都体会到了艰难 达坂不是很陡略显长 到处是乱石 还有一段沼泽 重装后走起来很不容易 再加上太阳一进云层 达坂上的风吹的让人有失温的感觉 不停的在换衣服 </h3> <h3>眼前的这段乱石坡过后再翻越就是行程第一天的营地</h3> <h3>在抵达营地后已经9点多了 累的都来不及搭帐篷 休息了好一会才缓过劲来 真想直接爬进睡袋 </h3> <h3>8. 20 乌孙之行第二天 拔营后又是几百米的拔高 全是乱石 走起来也很废脚</h3> <h3>一路上云塘主冲在了前面</h3> <h3>在到达包扎墩垭口处 各种自拍 云式经典被我记录</h3> <h3>想了想七剑下天山 有种武侠的感觉</h3> <h3>一起定格在了这一刻 此生可能就这一次</h3> <h3>无锡团队</h3> <h3>翻过垭口 就是一路下山 开始的这段全是碎石 时而夹杂着高山融水 所以路很滑 唯有双杖可以保持重心 不至于滑倒</h3> <h3>雪山 草甸 沼泽 乱石坡 各种地形</h3> <h3>越往下走 绿色越来越多 </h3> <h3>不知是什么花 简单大方</h3> <h3>走到下游 高山融水的不断汇聚 哗哗声又不绝于耳 </h3> <h3>一路上乔大副很热心 在帮北京的静静过独木桥</h3> <h3>走了一天 这会才赶上了马帮</h3> <h3>科克苏河边和哈萨克马帮</h3> <h3>第二天晚扎营于科克苏河溜索旁哈萨克牧民家</h3> <h3>哈萨克木屋 要说也不是那么落后 有摩托 有太阳能 </h3> <h3>拔营后我们和北京的静静 成都的小八路</h3> <h3>哈萨克大婶的马肉面真的不赖 我吃了两顿</h3> <h3>看着湍急的科克苏河 说实话有点紧张 正在回味中已经过去了</h3> <h3>哈萨克大叔 也是最年长的一位 每次溜索都亲自检查后放行 </h3> <h3>就在我们溜索排队过河的时候 牧民赶着马就过河了 在这么湍急的河水中稳稳的走过去了 当下对马这种动物多了分敬重 如果没有马或骆驼 就不会有丝绸之路 可想而知 他们的历史地位</h3> <h3>过河后就是南疆了 来接应的也是维吾尔人了 大家看看像谁?哈哈</h3> <h3>过了科克苏河 接着8公里的顺流而下 不断的过河 最深处达到腰脊 再加上河水的冲击力 一不小心就有冲走的危险 </h3> <h3>在顺流而下8公里后 左拐继续拔高 第二天的魔鬼行程刚刚开始 沿着阿克布拉克河谷逆流而上20公里后 将到达天堂湖</h3> <h3>捡到的北山羊羊角 没有想到那么重 不过为了拍照拼了</h3> <h3>哈萨克牧民悠闲地躺在草地上 估计看见我们大包小包怪怪的</h3> <h3>又是9点左右抵达天堂湖 今晚在此扎营</h3> <h3>8.21 乌孙行第三天在天堂湖扎营休息 吃羊肉欣赏美景</h3> <h3>我不信有天堂,但分明就有走进天堂的感觉,天堂湖不过是一面湖水,但是从它身边经过心就真能被她的温柔所打动。乌孙古道,明白她的心需要一个过程……</h3> <h3>中午吃完羊肉后 拔营至天堂湖对岸 为了第三天直接拔高冲顶布拉克达坂节省时间</h3> <h3>扎营后 天色一直在变 阴晴不定 饭后我们四个挤在了小八路的帐篷内畅聊到凌晨 </h3> <h3>在天堂湖二湖附近看到了高山瀑布</h3> <h3>布拉克达坂山脊上看大小天堂湖</h3> <h3>在小天堂湖旁边</h3> <h3>8.22 乌孙行第四天翻越阿克布拉克达坂 沿着河谷顺流而下 当你行走在暴露的山脊上 即使有顶级装备护身有时候都会因为失温让人丧命 翻越的时候虽然很顺利 但心底里还是被山口的冷风吹的心怂到没底 脚下的每一步都在确认登山杖有力的支撑下前进 生怕一个失足就滚落悬崖 想想也后怕 再次让我们对自然由衷的敬畏 但就是这样的环境 所有的马拖着行囊都沿山脊上来又下去 还是第一次见到马在雪山上行走 原以为马走其他道 由此可见马之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h3> <h3>快到达4000米的达坂顶时 开始飘起了雪花 能见度也低的怕人 后边的人看不到 前边只有云和无锡老哥 我们互相约好现在一定要走在一起 因为无锡老哥有轨迹 不至于走错道 </h3> <h3>翻越布拉克达坂3900米 山顶上的骨架 估计是被冻死或狼吃的</h3> <h3>8.23 乌孙行第五天 继续沿着博奥孜克里克河谷顺流而下 徒步30公里 全天要过20多条河 </h3> <h3>由于下了一天小雨 当晚没有到达计划营地 只好另择营地扎营 晚餐篝火 没想到第六天还在下雨 行进速度大受影响 当晚还是没有走出河谷 </h3> <h3>8.25 乌孙行第7天 中午时分 顺利走出了黑英山口 心情别提有多爽了 六天没有信号的日子 今天终于可以给家人报平安了</h3> <h3>重装穿越乌孙古道顺利出山 这必将在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留下美好的回忆</h3> <h3>出口处的遗址 最早记载东汉的刘平国将军经过此古道 想想我们是踏着古人的足迹走过来的 也算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壮举吧 </h3> <h3>坐上去往库车的大巴车 如释重负 新疆我们还会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