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2017年9月15日至18日,原解放军汽车二十四团一营一连一百多名老战士,相聚石家庄,重温当年军旅梦。<br>战友们来自祖国各地,近四十年的分离让一个个满头黑发的帅小伙,变成了两鬓如霜的花甲老人,老首长已到古稀之年。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们的军人情怀。离开部队多年后,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怀念战友、思念军营,今天战友们重聚石家庄,圆梦来了!<br>遗憾的是,一直憧憬着这次聚会,并已报名为参加这次聚会做了充分准备的我,临出发前却因家中突发事情没能前往,让人懊恼不已。好在我们洛阳的王新民、李建敏、张新芳等战友亲临石家庄聚会,带去了我对首长战友们的问候,带回了聚会场景的照片、视频,弥补了我心中的遗憾。<br>在此我将这些照片、视频加以整理,制成相册留存,以纪念这次难忘的聚会。</font></h3> <h3>分别近四十年的老战友相聚激动万分。</h3> <h3>战友相见举杯共庆战友情。</h3> <h3>小视频:老指导员郑德在团聚会上致词。</h3> <h3>我敬重的老连长霍庆荣。</h3> <h3>我敬重的指导员郑德。</h3> <h3>左边是我所在的一排排长黄发富,右边是我所在的三班班长韩玉俭。</h3> <h3>中间是我们连二排长王富民。</h3> <h3>左边是我们连三排长李廷友。</h3> <h3>左边是我们一连六八年重庆老兵赵启荣,后调到团教导队。他是我在教导队时的班长,也是我学车时的教练。</h3> <h3>到会的一连全体老战友合影。</h3> <h3>各排各班的老战友合影。</h3> <h3>各地的老战友们合影。</h3> <h3>到会的我们洛阳籍老兵及家属同老团长的女儿尹兰合影。</h3> <h3>我们汽车二十四团一营一连,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连队。自1965年随着汽车二十四团组建起,到1983年随着部队的撤编止,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一批又一批一连官兵,不畏艰辛南征北战,为国建功,为民立业。</h3><h3>连队曾于1965年5月至1970年1月、1972年7月至1973年9月,历时近六年两次投入炮火连天的援越抗美、援老抗美前线,担负出国部队的作战、轮战、转场、施工等物资和生活保障等战地运输任务。援越归来,连队驻扎河北井陉后,在担负兄弟部队的机动、战备供应和国防施工、营建、生活保障等运输任务的同时,还于1975年8月至10月赴河南驻马店参加抗洪救灾,1976年7月至11月赴河北唐山参加抗震救灾。</h3> <h3>部队参加援越抗美运输任务。</h3> <h3>我下连队时的老班长郭茂文在援越抗美前线的照片。老班长已于去年底病故,与我们天各一方,怀念!</h3> <h3>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于连队老战士的团结抗美纪念章。</h3> <h3>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颁发给老战士的团结抗美纪念章证书,上有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的亲笔签名。</h3> <h3>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老战士的5-8银质纪念章。</h3> <h3>汽车二十四团发给老战士的"援外留念"纪念茶缸。</h3> <h3>我们连在唐山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在唐山机场合影。</h3> <h3>部队在山西,河北参加战备、国防建设运输任务。</h3> <h3>九月十七日,聚会结束前,战友们乘车专程来到了井陉县马村。马村,这是战友们心中的圣地,近些年,老兵一批批不断来到此地,探访当年居住的军营。</h3><h3>马村地处晋冀交界的井陉县,在太行山脚下,这里是我们汽车二十四团一营、三营营区所在地。我们一连营房在营区最上方的东北角,紧临山下,从1973年至1983年,我们一连在这里驻扎了十年,部队撤编后,兄弟部队又在这营区驻扎一段时期,撤离后就长期闲置无人居住了。</h3><h3>眼前的营区一片荒芜,宿舍墙面斑驳,部分门窗已腐烂脱离,残恒断壁横亘在荒草之中,给寻访故地的战友们凭添了一些伤感,但眼前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又是那么亲切,在战友们的记忆中割舍不断,因为这就是我们当年奉献青春的地方,满目沧桑却承载着战友们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人生轨迹,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回忆。</h3><h3>1973年9月,部队结束第二次援越抗美运输任务后,来到井陉县马村安营扎寨。为了节省耕地,不增加驻地百姓负担,上级要求部队依靠自己力量,在村西北的山坡上修建营房。在霍连长郑指导员的亲自带领下,战友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方向盘,拿起了钢钎、铁锹、瓦刀、泥沫,在这太行山角,削岭填沟,平整山地,放炮采石,砌砖铺瓦,投入了修建营房的艰苦施工中。</h3><h3>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战友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在这太行山脚下盖起了坚固的营房,修建了平整的停车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战友们的汗水,一草一木都映衬着战友们的情感,今天重返军营战友们怎能不感慨万分!</h3><h3>忘不了夜暮下车场的哨位,忘不了紧急集合的哨声,忘不了那早操的“一二三四!”,忘不了饭堂前洪亮的歌声,更忘不了的是执行任务前车辆的轰鸣,心中的愉悦,连队生活中首长的关爱、战友的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这军营中。</h3><div><br></div> <h3>上面两个小视频是我们一连二连营区全貌。</h3> <h3>眼前这一排宿舍看上去似乎是两层小楼,实际上是顺坡地形态而建,在坡下看是两层,上到坡上仅显一层。下面一层门朝南是我们一连连部,上面一层门朝北是各班宿舍。</h3> <h3>这是我们一连的食堂饭厅,当年每顿饭前,战友们在此列队唱歌,仿佛那嘹亮的歌声还环绕在耳旁。</h3> <h3>老排长黄发富和我的同班战友韵虎儿在饭堂前合影。</h3> <h3>这是连部前的球场,对面一排房子是我们一营营部。</h3> <h3>多么熟悉的阶梯,留下了我们无数脚印,记得阶梯右侧是我们连菜窖,上去台阶就是我们连战士的宿舍。</h3> <h3>这是我们连战士的宿舍,宿舍前我们亲手栽种的泡桐树现已连天遮日。</h3> <h3>营区的荒草已比人高。</h3> <h3>这是我们一连一排二排战士宿舍。</h3> <h3>这是我们连停车场,当年我们亲手用山石垒起的护坡已部份坍塌。</h3> <h3>当年我们开的车就停在这个地方。</h3> <h3>战友们在曾经住过的房间门口合影。</h3> <h3>我们部队撤编解散后,兄弟部队汽车兵在此驻扎留下的标语。</h3> <h3>这是我们连西边二连的食堂饭厅、及宿舍。</h3> <h3>老兵们在老营房前同老连长合个影。</h3> <h3>一连老兵在老营区再一次扬起军旗、站好军姿合影留念。</h3><h3>离别三十余载,今天战友们又相聚在这太行山脚下的马村军营,心愿已了情未了。相聚是短暂的,再见了太行山,再见了马村,再见了战友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