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品精彩人生

杨婷雅

<h1><b><font color="#167efb">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或许是因为父母都是老师的原因,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也是因为妈妈是文科生,我更喜欢读读古诗词。通过诵读古诗词,让我更深的了解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从小诵读经典,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日积累月的增长知识。下面就是我的读书经历,现在就让我与大家一起分享吧!</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从上小学起,我们就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年级稍高时,老师又引导我们背《百家姓》,读《三十六计》,背《宋词》和《增广贤文》等,其中我最喜欢诵读的是《增广贤文》,它篇幅不长。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知道自己、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时,不要老是去责怪别人,而不检讨自己,如果先检查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别人有不对的地方,要学会宽容别人,相信同学之间会相处的更好。闲暇之时,徜徉《诗经》之中,美哉美矣!</b></font></h1> <h1><b><i><font color="#167efb">  学累了,诵读一下古诗,美文,和古代文人墨客,进行心灵的交流,心情顿觉舒畅。</font></i></b></h1> <h1><b><i><font color="#167efb">国学经典,我的最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种类吧!</font></i></b></h1> <h1><b><i><font color="#167efb">  走亲串友,不忘读书,我与经典结下不解之缘。这因为有了好书的陪伴,我才不会孤单!</font></i></b></h1> <h1><b><i><font color="#167efb">  读中华千句文,学习成语故事,了解中国历史,它增长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font></i></b></h1> <h1><i><b><font color="#167efb">  练完钢琴后,也不忘捧起一本书与妈妈分享、品读,它给我枯燥的练琴生活增添了乐趣。</font></b></i></h1> <h1><b><i><font color="#167efb">“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只有下苦工夫,才会写出文辞精妙的文章。今天我们读书不是为爸爸妈妈,是为我们自己的将来。</font></i></b></h1> <h1><b><font color="#167efb"><br>“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动物都能做到,难道我们人类还做不到吗?</font></b></h1><h1><br></h1> <h1><font color="#167efb"><b>古人给我们后人留下的,是他们在经历了自己的生活后留下的一些看法,是醒世明言,感悟千百年。而《增广贤文》,丰富了我们的内心想法,使我们在做人处事上留有余地。通读它,才能悟真理。正所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现在起,每天伴着国学经典成长,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又是华夏文明中又一颗璀璨的小名星。<br></b><b> </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妈妈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做笔记。看她做的笔记,妈妈告诉我:“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诵读《诗经》,一旦拿起这本书,从此以后便爱不释手,浩瀚诗经,任我品读,任我想象,想想古代简单而又快乐的男耕女织,五百年诗词之沉淀,三千年历史之光阴,传承儒家之文化,在如今喧嚣世间,如一弯清泉,净姝心之空灵。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看看用我们古诗翻译出来的英语美文!</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我喜欢看书是因为我的老师和我的妈妈,瞧!妈妈看书的样子多认真呀!也要向她学习</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初夏的清晨,阳光明亮而柔丽地从树叶间轻盈落下,碎碎地铺满翻开的《诗经》书页里,异常美好。这种美好于心底滋长蔓延,缠绕到窗外耸立的梧桐树上。在这个夏天,梧桐这种《诗经》中就有的远古植物,在和风中落下清凉的树荫。刚开始诵读时,总觉得《诗经》就是一部爱情的诗歌,汉、溱、洧、淇之水,透彻清凉,我欲淌之;蕙、兰、芷、蘅之花,招展美丽,我欲采之。在优美繁密的诗句中穿梭,遥望先古河流两岸的男女,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怨恨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诗经》中那么多的爱情真挚而生活化,没有呼喊着伟大与高远,但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关雎》中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热切追求;《汉广》中男子对游女的盼望与留恋;《击鼓》里流传千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还有《木瓜》里不分贵贱的真爱馈赠,都是凡人真实的恋情,字里行间,朴素之美尽现。爱情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劳作与智慧。伴随坠落的星辰,先民们耕种、狩猎、祭祀、园艺、婚嫁等,这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诗经》就是那个时代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br></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font color="#167efb"><b>&nbsp;《诗经》的言辞是一幅幅质朴淡雅的国画中最美的注脚。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弥漫芳香的田园,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朴的意蕴。《诗经》的艺术形象,清纯简约,没有任何粉饰,却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应该感谢《诗经》这部诗歌总集。在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的现代社会中,当我们开卷深读《诗经》,一下子就回到了星点零落的古代村落。穿越过三千年的漫长时光,我们依然可以感触到先秦诸民的生活。阡陌尽头的那个古朴小村,有鸡鸣狗吠,也有男女谈情说爱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墙的“仲子”,贻我彤管的“静女”。战事来了,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豪情与驰骋沙场的雄姿,绵长的黑夜给思妇留下望穿秋水的悲凉,那一个个翘首盼望君归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成为梦中的期许。《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最朴素的地方。推门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让人心旷神怡。这片广阔的精神天地弥漫着清香,和风习习,人们采摘着植物,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与希望。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够唱出歌来,成为歌谣,也许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诗歌,不加修饰,却吟出最纯粹的旋律。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间,步行于美妙的大自然,聆听纯美的歌声,执笔飞速记下每一个音符。《诗经》这部记载着周朝到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岁月的诗歌总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而至,满载着远古意蕴,袅袅娜娜地走来。远古的和风拂过心灵,感受这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在喧嚣的世界里,涤荡出清澈的乐感。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词总是以其独特的力量打动着我们心灵深处最感人的琴弦。而诗词最永恒的生命力不是那些华美的辞藻、绚烂的景致,而是沉吟至今仍不褪色的情感。如果时间的跨度也要征税,那么诗经乐府中“清养的纯爱”,唐诗宋词里“公然走私的感情”,魏晋骈文中的人生心事,渗透古卷,扑面而来时,我们首先要交出大把大把的“心税”,才能换回诗词中最真挚的生命感悟。“阅读大中国”系列从内到外,莫不“蓄意征服”当下小资和都市白领的心思。柔美的文风,个性化的情感解读,清新优雅的封面,时尚的版式,精致的彩插无不俘获着读者们亢奋的阅读欲望。笔锋所及,王侯将相达官显贵的私人生活,百姓市井才子佳人的情感纠葛,一一融化在字里行间。这里,关乎他年风月、关乎人生风流,关乎幸福的过去式。悠游于最美的诗词,在诗词中开释心灵,静享当下的愉悦。<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r></b><b>&nbsp;</b></font></h1></h1> <h1><b><font color="#167efb">读好书,好读书,应该是每个华夏子民的终身的学习目标,无论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百家姓》《弟子规》还是其他好诗美赋,都承载了华夏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他们能让人修生养性,并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宏远志向,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诵读国学经典的习惯,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做一名真正的中华有志少年。</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