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有一首音响丰富的管弦乐曲,用12分钟生动描绘了从苏醒、黎明到日暮、入夜这么完整的一天,这首曲子叫《时间之舞》。</h3><h3> 《时间之舞》有非常重要的三个部分,一是描写大地苏醒,拂晓时分,太阳缓缓升起,主要乐器是木管,作为色彩的点缀;二是描写午后的庸懒疲倦,昏昏沉沉的,直到夜幕降临,色彩渐渐黯淡,寂寞的空气渐渐泛上来,主要由大提琴声表现;还有就是尾部突如其来的舞蹈,就是乐队的齐奏,超级有爆发力,展示的是欢腾壮观的日落。</h3> <h3>时间之舞</h3> <h3> 这是意大利作曲家彭奇埃利为歌剧《歌女乔康达》写的一段巴蕾舞音乐,所以我们今天听起来都会动感十足,舞蹈性非常强,特别是最后音乐的高潮,其实就是歌剧中舞会的高潮。</h3> <h3> 《歌女乔康达》的原著是雨果的小说,编剧是非常大牌的博伊托,也是《奥德赛》的编剧。这段音乐《时间之舞》跟《歌女乔康达》剧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浓缩了一天时光的音乐,既可以作为歌剧悲剧的伏笔,也可以看作人生的隐喻,表现歌女乔康达有自己的爱情有自己的人生的转折,她崇高纯洁的灵魂使得她对她母亲的爱和情人的爱都无所保留,并甘愿为之牺牲,她既可以舍身去营救背判她的情人,她也可以因为她的情敌救过她的母亲而帮助她死里逃生,而对于她不爱的人宁可死也不肯被对方玷污。</h3><h3> 这段场景在剧中是一个化妆舞会,伴随这个舞会的是杀机暗伏,死亡即将来临。所以音乐将它处理成了反差的对比,日暮的音乐是欢腾的,而歌剧中则是悲剧的降临。</h3> <h3> 有时候网上可以找到一个视频,是西班牙的一座歌剧院,上演了《歌女乔康达》中《时间之舞》芭蕾舞场面,舞蹈的编排以及色彩灯光服装等运用,都可以惊世骇俗、目不暇接来形容,甚至这个音乐达到高潮时,台上演员完全变成了裸体,惊艳得狠,所以也经常被删,不过还是经常冒出来,有兴趣的可以从视觉上满足一下。</h3> <h3>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我几乎每天都是从清晨林间第一声鸟鸣中醒来,然后迎着露珠、晨曦、朝霞去上班。一路上生机勃勃,仿佛可以看到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继而冉冉上升的红日,这时候放一段契合的音乐,让双耳充分享受音乐的宠爱,告诉自己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于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直至夜幕低垂,迎着凉爽的晚风欣赏瓜渚日落。这样的一天真的可以过的很快。</h3> <h3> 音乐中潜伏着一种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有时候生活或工作中遭遇无厘头的挫折,感觉整个人是委顿的。听一听音乐,生命苏醒了,于是忘掉烦恼,再次满血复活。</h3><h3> 从日出到日落,是时光流转;从日落到日出,是死而向生。周而复始,给我希望与力量,意犹未尽的感觉。</h3> <h3> 真正的时间是什么样子呢?是钟表上刻度?不,不是的,那是对时间的测量和记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最真实的独处一室的时候,自在惬意地关注自身的呼吸,聆听一曲优美的音乐,丝毫也感觉不到时间的瞬间。</h3> <h3>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流,是指人们专注于某一行动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高度兴奋和充实感。具体到每一个人,都会有那么几次短暂却很珍贵的心流时刻。当我们处身心流之中,平日里一直认为需要花费掉的时间就隐退了,没有无聊,没有疲倦,没有枯燥,也没有困顿。每个人都斤斤计较的在疲惫和无聊之间的摇摆状态,此时也消失不见了。我们感受到的最真切的当下感受是什么?呼息,心跳,以及随着旋律飞升或下降的情绪。谁说一个人待着就没意思呢?一本书,一杯茶,一支曲子,足遣无聊,足慰疲劳,也足以让人的精神慢慢地平静下来。因为正如歌德所说,旋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能让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h3> <h3> 再精准的钟表,只能稍稍描述一下客观世界的时间,而并不能触及我们心里面的时间。那不是任何一种刻度,也不是数字,而是最容易忽视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绵延,看不见,抓不住,摸不着,只能用心去跟随。</h3><h3> 音乐起,闭着眼睛听,脑海浮现动画景象,太阳升起,云霞飞舞,万物苏醒……跟着一起舞起来,摆摆手,动动腿,垫垫脚,仰仰头,扭扭腰。</h3> <h3> 音符是文字,乐器的演奏就是要将文字念给我们听。我们竖起耳朵听,哪怕很多时候听不太明白,但当我们感受到了那种热烈充足的表现力,这种感觉会拉近我们的距离。</h3><h3>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门外的,但我的理解是:你喜欢它你就不是门外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