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文编辑:“允吾梨花”梁增寿</b></h1><p><br></p> <h1><b> 在祖国西部,甘肃省中南部的陇原大地上,有一处风景秀丽,山水如画,而且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现在被甘肃省政府开发为临夏州的第一块旅游胜地,它就是被称为“ 陇上小江南” 之称的永靖县刘家峡镇。它也更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镶嵌在万山之中的黄河上游之滨。</b></h1><h1><br></h1><h1><b> 相传: 在远古时期,永靖县当地流传着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即:“三江锁龙口,三峡吐明珠;黄河向西流,此地即佛洲”。“三江”即是湟水河、大通河和黄河。三河交汇之处的兰州市西固区达家川村,被称为 “三江口”,“锁龙口” 即:此段黄河上以后将有三处地方河水将被拦腰截住。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明白这个预言道底是什么意思?如今所锁龙口之处就是现在的八盘峡、盐锅峡和刘家峡三座水库大坝。“三峡吐明珠”就是让大坝所蓄之水用来发电,让水能转变为光能来造福人类。“黄河向西流,此地即佛洲。”便是后面这个美丽而神秘故事。</b></h1><h1><br></h1><h1><b> 时隔今日,这个远古预言已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座水库的建成,已经将以上完全预言证实。三座水库相继建成后所发之电成功并网后远输青海、陕西等省。到目前为止我们民和县邻近甘肃永靖县的东南部山区和民和下川口村所使用的电源,都是这三座大坝并网后输送过来的电。</b></h1><p><br></p> <h1><b> 今天所写的这段是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和好友相约去永靖县刘家峡专程旅游时的一段见闻。也是刘家峡当地世代传颂的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宗教故事。</b></h1> <h1><b> 公元八十纪,尼泊尔有一大成就师(即高僧大德)叫潘唐瓦,通达三藏崇尚密宗专修胜乐,有一日他问自己的上师说:“上师我有显身说法的地方吗?”上师说:“有呀!在世界东方“震旦”(古中国之名)中原黄河水西流之处就是你说法之地。”</b></h1> <h1><b> 于是他就从尼泊尔潘唐地区来到中国,在一个地形相似的亥母洞(即今日炳灵寺石窟)中专致苦修,四十多天过去了,修行上并未见什么明显进展和感受,再仔细一看周边地形与上师说的大不相符,于是就回到了尼泊尔再问上师。上师告诉他说:你再向东行约百里就是曼陀川太极村(今刘家峡罗川村),那里的地形真所谓:“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赤壁开一洞,此处即佛洲。”这里便是你的成就之地。</b></h1> <h1><b> 然后,潘唐瓦大师再一次来到中原。当寻至刘家峡丰城岘后,见此地与上师所说相符,黄河对面山崖上正好有一处天然洞窟,即:今罗家洞。从此,潘唐瓦大安心住在此洞修行,每日在附近的村落以乞募为生。</b></h1> <h1><b> 在刘家峡罗川村有一位叫罗荣的老人,见这位外国僧人真心修炼,便生慈悲之心。正好家中也比较富裕,便让自己年芳十二岁的女儿金环女每日为潘唐瓦大师送饭,某一日金环女见大师将盛饭沙锅放在膝盖上,象翻皮碗一样翻下去, 将锅舔净,然后再复原,心中暗想,此位僧人绝等闲之人,时间长了便生起了敬仰之情。</b></h1> <h1><b>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金环女已到待嫁的年龄。一天在给大师送完饭后,默立许久,看似不愿离去,大师问道:看你今天一筹莫展的样子,莫非你有什么心事?请告诉我,看我能否为你解忧。金环女眼含泪珠,伤心地告诉潘唐瓦大师说: “父母已将我许配给本地古城人家,明日就来迎亲,本来我想终生不嫁,但父母之命难违,所以我再也不能给你送饭了。”大师对她说:别难过,你要慎重考虑,倘若真心不嫁,明天来迎亲渡河时,你只要手握一把黄土,默默地唤我名字祈求我就行了,到时候我自会帮你。</b></h1> <h1><b> 次日,当迎亲队伍吹吹打打接着金环女渡河至河心时,金环女祈请潘唐瓦大师,忽然狂风四处起,黄沙飞满天,顿时河水骇浪翻滚,所乘皮筏也卷与漩涡之中,船上迎亲队伍全部爬在船上不敢动弹,不大一会风平浪静,众人回过神来,但金环女已不知去向,只好回去禀报双双亲家。</b></h1><h1><b><br></b></h1><h1><b> 罗荣老人由于家中突发事情,心中也万分着急,几天也没有给大师送饭了,就去到罗家洞潘唐瓦大师处看望,单见原来的洞门已合并且天衣无缝,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b></h1> <h1><b> 这件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许多日子,一日, 罗荣老人的家人在田间耕作时,看见一对儿白兔在山林间欢快奔跑,并从山间中传出人声问道:“山门开否?山门开否?”家人急忙这样将这奇怪的现象告知罗荣,罗荣听后也觉得奇巧,告诉家人如果下次再听到就回答:“山门可以开了!”。</b></h1><h1><b><br></b></h1> <h1><b> 过了几天,罗荣家人去耕地时又听到和上次同样的声音,于是便高声回答:“山门可以开了!”话音刚落单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只见半壁石崖落地时显出一洞,虹光四射,奇香扑鼻。洞中呈现出一宗由潘唐瓦和金环女空行母示现的双运成佛像(即男女阴阳交合,相拥而坐)。</b><b>此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便轰动乡里。</b></h1> <h1><b> 于是,由地方信士募捐资金在此地建寺,共分山上和山下两处院落,山崖上的属于飞檐斗拱式建筑,全是粉红色墙体和屋顶的馏金大瓦,更显得寺院庄严肃穆。山下寺院属于起 脊悬梁挂柱式,因此地在罗家川村附近名曰:“罗家洞寺”。此后名声大震,远近汉,藏,土,蒙族,尼泊尔地区善信及佛教界诸高僧活佛如六世班禅,章嘉图克图大师,嘉木样大师,贡唐大师等先后前来瞻礼膜拜。 在古今藏传佛教界乃至中尼佛教文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b></h1><h1><b><br></b></h1><h1><b> 罗家洞寺在“文革”中也遭遇了悲惨的命运。作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罗家洞寺并未地处甘肃藏区,而是在汉族与回族聚居人口众多的永靖县受广大信众供奉,常年香火不断。</b></h1> <h1><b> 我参拜完寺院后,正准备下山,恰遇一群美国朋友也来此寺参拜,正在缓步拾阶而上。也感觉到好奇,所以,我有意拍了一下。</b></h1> <h1><b> 改革开放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在人口移入过程中始终贯彻如一。随着永靖县近些年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当地政府既尊重当地回族百姓的生活,也积极开展对藏传佛教寺院的维护与修建,罗家洞寺就位列其中,被永靖县视为重点寺院。</b></h1><h1><b><br></b><b> 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罗家洞寺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此时,信教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罗家洞寺。煨桑炉在清晨时伴随晨钟暮鼓声升起袅袅云烟,直冲云霄。人们争先恐后要上第一柱香,为幸福美好的明天虔诚祈福。</b></h1> <h1><b> 这块石碑记载着当时潘唐瓦大师来此地修行的经历和修建寺院的经过和来历。</b></h1> <h1><font color="#010101"><b> 这是从悬空寺上向山下看到的下面部分寺院大殿及厢房和周边的其它建筑物。</b></font></h1> <h1><b> 山下黄河北岸,刘家峡新区那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大楼和南岸山崖之上临空修建的寺院成了鲜明的对照。城市高楼群的喧闹与宁静祥和的寺院并存,也相互协调。</b></h1> <h1><b> 这些丹霞地貌是罗家洞西侧的山谷里拍的。进入山谷抬眼向上观看,顿时感觉到天旋地转,那些临空悬挂的沙石岩好似马上要从山崖上掉下来一般。棕红色的沙石岩上有远古时代数十座人工开挖的洞穴和悬崖峭壁之上几百米长,凌空飞架的人行栈道, 山崖上明鲜突出部位奇形怪状,型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像飞禽猛兽,有的像它山飞来之石,也有的像众佛浴阳光。</b></h1> <h1><b> 很抱歉! 既然是故事,它也该有个完美的结局。这个优美动听而且神密的宗教故事,只能用这种述事的方式,写成这样,若按真实的历史记载详细描述的话,唯恐现代人无法接受和不敢相信故事的真伪。</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本文作者简介与近照</b></h1> <h3><b><font color="#ed2308"> 本文系原创作品,文中图片和文字不能挪作它用,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属于侵权行为。</font></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