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的幸福感 —读余华《活着》后感

章贡小数

<h3>  以前的我纵使喜欢看书,但除了《红楼梦》也没看过别的小说,看红楼是因为独特的偏爱,而认为其他的小说来说我没有特别的兴趣去看别人的故事情节,加上小说通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阅读。所以于此相比较更加喜欢散文、诗词歌赋及养性之类的书籍。</h3> <h3>  那天因无意随手拿了一本书-余华的《活着》,很顺畅并且很快得看完了。看完后心里一直不能平静,小说的几处都让自己的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尤其是有庆死的的时候,简直泪奔了。</h3> <h3>  主人公福贵,年轻的时候是地主少爷,嗜赌,风流成性,把祖辈留下来的家产全输精光了。而后,父亲去世,为母亲的病进城求医被抓去当兵,在战争中侥幸生存,后被解救得以回家,此时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始终守候着他,辛茹苦养大两个孩子,但女儿一场高烧患病成聋哑人。</h3><h3> 然而,真正的悲剧开始了。在中国当时文革的背景下,福贵一家过着贫苦但也不算太坏的日子,儿子有庆为了救他人被抽血致死,女儿凤霞难产失血过多而死,妻子家珍过世,女婿二喜被夹板惨死,最后外孙苦根也意外离开。</h3> <h3>  我是从他的儿子有庆被抽血过多晕倒后,没醒过来,眼泪止不住的流,真的触动到我了,那孩子心地多好,飞速跑着抢去救人,嘴里念叨叨着说轮到我了么轮到我了么,却再不复返。</h3><h3> 一路看到后面,妻子女儿女婿外孙都去了,到了那种想哭都没有了眼泪,不忍卒读。</h3><h3> 福贵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是如此从容,平静,谈笑风生地叙述他的一生,纨绔过,风流过,惨败过,悲伤过,爱过,也恨过......人生所有应该尝试的事他都尝试过了。</h3> <h3>  &quot;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福贵对自己这样评价。对他而言,活着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与命运的抗争。可无论怎样,他都相信生命的下一个路口会有曙光,即使生活给他的痛苦远远大于他那微乎其微的幸福感,他依然坚毅的活着。</h3> <h3>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小时候因为一直是乖乖女形象的我一直都只是按照父母所愿的那样过着,上学时便一直是朝着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所做的只是让父母开心,父母所希望我怎样,我便怎样,父母希望我在学校要努力学习,考取好成绩,得到某些荣誉,我便努力学习,但现在回想那时的自己其实便没有特别努力学习,因为只是外在原因致使我应该学习成绩好,所以成绩并没有特别拔尖,最多也只能称得上是中上而已。成长的一路上便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我从来就没有思考过我以后的人生应该要怎样?我活着是为什么?那时侯的自己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徒增了年龄而已。</h3> <h3>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参加工作了,由身边的环境的转换加之书籍的影响,让我慢慢地会独立地去思考很多事。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独处,享受独处给我所带来的思考及心灵的宁静。喜欢独处的我同样思考过活着的意义。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两三年,遇到的事情多,看到听到的事情也比原来读书的时候丰富。看着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慢慢的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就只是来这世上受尽各种苦而已,纵使有过快乐那只是一瞬而已,苦难永远大于快乐,一路上经历着各种磨难,到最终也留不下任何,终会化为尘土。</h3> <h3>  曾有过出家的念头,但因为不忍父母为此担心,便一直埋藏在心里。后来渐渐的书看的更多了,也渐渐更加明了,认识到殊不知社会中一粒尘土的我们其实是一个家不可或缺的那份重要。认识到人的一生不管磨难也好,享受也好,都是一场修行。既然来这世上走一遭,何不活出自己眼中的意义,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h3> <h3>  纵使自己是个无名小卒,同样在这万千世界扮演一个自己独特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并不仅仅为自己而演,父母之恩高如山,广如海,你怎能弃他们而独自享受自己所幻想出的生活。随之我对生活的态度想着不是逃避了,而是在这该承担某些责任的时候去承担,纵使过程不是那么的愉悦,其实当有了这些改变后,我便享受着这过程,终会化为尘土的结果便变得无足轻重了。正如泰戈尔说的"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h3> <h3>  "为什么要活着?既然痛苦为何还要活着?"余华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小说里福贵的整个人生都是在诠释着这句话。</h3> <h3><br /></h3><h3>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倾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这微小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h3><h3>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h3><h3>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