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2019年12月21日修改此文,重新发布</font></b></h1> <h1><b>1. 你想要一个安静、淡定、乖巧、永远不哭不闹的孩子吗?别做梦了。如果惩罚有用,那早就没人犯罪了。</b></h1><h1><b><br></b><b>2. 用恐吓来威逼孩子学乖,这种办法父母们用了几百年。但今天的心理学发现,童年总是陷于恐惧,会反复刺激孩子大脑的报警系统,从而导致成年后的焦虑。</b></h1><h1><b><br></b><b>3. 惩罚可能短期内有效果,让施罚者感觉自己控制了局面。但惩罚过后,旧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接踵而至,孩子的问题行为会不断升级。</b></h1><h1><b><br></b><b>4. 惩罚会隔断孩子内心自然产生的责任感,把注意力转向与父母密切相连的负面情绪:不公正、愤怒和恐惧。</b></h1><h1><b><br></b><b>5. 惩罚引起的情绪刺激了孩子的压力神经回路,让他无法清醒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么。记忆机制虽然启动,但孩子记住的只有压力、恐惧和愤怒,而不是导致自己受罚的这件事情。这些情绪会让大脑的高级功能失灵,对孩子的智力、情商都有损害。</b></h1><h1><b><br></b><b>6. 一再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羞耻感,不但进一步掐灭他承担责任的意图,而且摧毁他的自信心。</b></h1><h1><b><br></b><b>7. 面对惩罚,孩子出于“自尊”会变得皮厚,用“我无所谓”的态度来自我保护。长远来看,惩罚必须一次比一次严厉才能奏效。</b></h1><h1><b><br></b><b>8. 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才会下手打孩子,孩子能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无力感,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这会让他们感到很不安全,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恐惧社交,不自觉地脱离人群,变得冷漠。</b></h1><h1><b><br></b><b>9. 今天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爱发脾气,更坏了吗?真实的情况是,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的孩子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刺激、选择和失望。大人常常忘记,孩子是在手无寸铁地面对这个处处皆有刺激的社会。</b></h1><h1><b><br></b><b>10. 与其惩罚孩子因为面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父母更应该帮孩子管理这种压力,锻炼大脑的“肌肉”,以便更有效地筛选信息。</b></h1><h1><b><br></b><b>11. 想让孩子遵守规则,就用肯定句式,并且提供有效信息,这么做能够激活孩子的前额叶。说“草坪上可以跑,石板路上要慢点走”,比“游泳池边不要乱跑”这样的禁止命令有用得多。孩子总是听到什么做什么,你的话在他脑海中唤起的画面,相当于为他设定行动目标。</b></h1><h1><b><br></b><b>12. 如果规则已经讲明,再提醒的时候,一个词就够了,别向孩子发号施令,长篇大论会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围。如果你已经叮嘱了孩子大太阳底下玩要戴好帽子防止晒伤,当孩子玩忘记的时候,只需要说“帽子”就好。</b></h1><h1><b><br></b><b>13. 提问有神奇的效果,与其跟他说“别玩车上的把手了”,不如说“想想看怎么才能让车门锁住呢?”问题提出的瞬间,孩子的前额叶皮质也被激活了,他开始变得理性。</b></h1><h1><b><br></b><b>14. 即使你已经怒火冲天了,也要努力控制住自己。你以身作则,孩子才能知道什么叫自控。</b></h1> <h1><b>孩子虽然调皮捣蛋,但他有你大人没有的思考,活泼机灵,有主见。</b></h1> <h1><b>這一辈子最难的就是坚持,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没有坚持的态度,永远教不好出色的下一代,一条教育之路,是多么的漫长,唯一做的就是坚持✊!</b></h1> <h1><b>有时候,用眼睛去看的,也许不是真的,用耳朵听取的,也未必是真实的,用一顆真诚的心去聆听这就假不了,面对生活少不了困扰,只要你用心而活,相信自己,快乐就在你的手里,珍惜你来之不易的一切吧!</b></h1> <h1><b>生活是什么?不就是随心而生嗎!</b></h1><h3><b>你想它美就去努力,你想它快乐就去寻找!</b></h3><h3><b>给予自己妥妥当当的生活,合适自己的就好!</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