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岙村山之韵

雨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崔岙村山之韵</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崔奎尧</span></h1><h3> 樟水镇地处半山区,八山一水一分地,历来地少人多,制约着这个狭长的山谷盆地经济社会发展。崔岙村虽然土地面积稀少,却有近三千亩山林,人均占有超过一亩多,这在整个樟水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数百年来崔氏子孙在向大山讨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耕、樵、採、猎四韵。</h3><h3> </h3> <h3>  一是耕韵:崔氏先民勤奋劳作,在海拔三百米的高山盆田定光寺、丁家山开采出了百余亩稻田、近百亩山地。这些稻田系冷水田,山泉水充裕,稻谷生长期虽长,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但稻米口感奇佳,村民皆誉之为:吃了香米饭,不用过下饭。山上旱作地则以种茶叶、水果、番茹、六谷为主,均是口感极佳的农产品。我父少时曾在定光寺周边山地里垦荒种过番茹,二叔他们少时去翻过番茹藤,据祖父说,收获好他去挑了十余担回来,这些番茹不仅香糯,吃后还特别抗饿。我少时也曾品尝过定光寺摘来的水密桃,口感至今无匹。崔氏子孙辛勤劳作,真正印证了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的葴言。</h3><h3><br /></h3> <h3>  二是樵韵。山里人家向大山讨生活,樵作是主要行业,什么冲担两头尖,拔出现铜钿,脚娘肚当米缸,箬壳包冷饭等俗语,反映的就是樵作现象。我少时长期在山上樵作,体会颇深。上山樵作并非随兴而为,而是有一整套系列文化:如上山口干时,只能将山泉水含在口里解渴,不能放肚猛饮,否则挑柴下山时脚娘肚肌肉会弹琵琶。斫柴时要挑阳面山,不能在隐侧岸山,那里蛇虫百脚瘴气多。小孩要拉屎撒尿首先要跟山神打招呼,山越虚孔走开点,给小孩乌娃拉泡屎,否则就会得到山神的惩罚。斫柴要挑硬劈柴,不能斫茅草狼獗草,硬柴耐烧。遇到马蜂蛰时要马上卧倒,否则头就会叮得果桶般大。柯松毛要挑大松树,顶部要留一些枝桠,否则松杆就会枯死。种种讲究,不胜枚举,反正甜酸苦辣都吃过。回忆这段历史,觉得还蛮值得,自己的毅力与意志就是那时培养起来的。</h3><h3><br /></h3> <h3>  三是採韵。崔岙村的山林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春天的时侯,人们上山採茶、拗野山笋,除自食外,还可拿去卖钱。秋天的时侯满山都是毛栗、板栗,掼回来蒸着吃,既香甜又可口。四叔善忠更是别出心裁,冬天的时侯把松鼠窝里的板栗口粮都掏回家,不知松鼠们怎么过?另外,山上一年四季还有採不尽的野葡萄、黑饭、潘沙、野生弥猴桃等时新野果。山上还有如草蕈、水芹菜、糯米饭藤、狼獗嫩芽等野菜,味道极佳,既当菜又健生。大自然妈妈馈赠丰富慷慨,这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h3><h3><br /></h3> <h3>  四是猎韵。崔岙村大山里多的是野猪、角麂和野兔,这些动物往往会给山里的农作物带来极大的危害。村里猎户们一年四季奔波于山山川川,时而可以看到他们打回来的野猪、角麂和野兔。最有趣的要算围猎,赶脚们敲锣打鼓嗾呼着猎犬群自下而上地吆喝,猎手们踅伏在要口守株待兔,及时猎杀各种亡命逃窜的各种猎物。他们的分配也合理合情富有文化:猎手分到猎物的四腿和主要内脏,其余由赶脚们平分。至于现在,为了保护生态,猎手们都上交了猎枪,改行另谋生路了。据说,现在崔岙村山上的野猪敢于晚上成群结队的到村里来旅遊了。</h3><h3> 2017.9.16</h3>

崔岙村

樵作

少时

番茹

山上

崔氏

时侯

猎手

口感

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