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混进作家协会的,面对千年古镇佳话传说,九牧堂,稼轩居,余氏堂,心头却只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宁静;披着云霞站在八台山顶,天很近,地很远,沉淀在心头的依然也只是风的挤压。我找不出一丝丝创作的灵感!<br></h3><div><br></div> <h3>只是,当“上泸镇三连坑小学”的字样出现在眼前时,我有了加快了脚步的冲动。</h3> <h3>走进校园,坐在整洁的明亮的教室里,身边是领导、文艺青年、作协会员,我和他们一起面对着几位教师,年轻的教师。</h3><div>“学校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领导关切地问。</div><div>“6个。我们四个是定向的,我一个男的,他们3个女的。”那个村小校长男弱弱地回到。</div><div>“他俩还是一对了。”有个女老师轻声地补了一句。</div><div>“哈哈,好啊!”大家一听都乐了。</div><div>我微笑着,默默为这对山里的恋人祝福,也为这里的孩子庆幸,有这么多个年轻又资质的老师在培育他们。</div><div>“有多少个学生?”</div><div>“4个年级,27个。”校长男虽然强提着精神,但发出的声音还是轻促无力。</div><div>听着这个数字,我的心被刺了一下,不忍看他们没有生机没有青春活力的脸,那种落寞的神情我懂!</div><div>我抬头环视教室,崭新的粉刷布置,崭新的多媒体设施,崭新的课桌椅,崭新的门窗,似乎都在努力告诉人们,学校在被温暖关爱被好政策包裹。此刻,乡村独特的清新的空气和毫无遮挡的透亮的阳光牵着手挤满教室,也似乎一并诉说着同样的话语。</div><div>只是,黑板上“庆祝第33个教师节”的大字没有丝毫色彩,我感觉着它们的苍白无力,眼前浮现的是年轻的校长男站在黑板前,面对所剩无几的六七个孩子坐在偌大的教室里,心头的那种空落。</div><div><br></div><div><br></div> <h3>此时,我不是这几个年轻教师的同事,不是他们的同行。</h3><div>可是,我只是他们的同行。</div><div>这些日子我一直和他们一样,在一个没有霓虹灯闪烁的山野乡村,找寻农村教育的清梦。可是,爱做教育憧憬的我却总被那一张张皮肤黝黑、神情木然、眼神躲闪的童稚的脸,被那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课堂,刺得隐隐作痛。有时真感觉“爱很遥远,爱很虚无。”</div> <h3>回忆被扯开——开学报名时,一家长气冲冲在我办公室责问“为什么村小的学生越来越少?”当时,我肯定地告诉他:“原因很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是,我唯一能明白告诉你的是,即使有一个孩子在那里,我们也都会竭尽全力去教好他。”</h3><div>而事实,我们到底有多少力可以竭?!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岂可乐观,师资极度匮乏,教师心猿意马,老百姓人心涣散。残酷的现实让他们觉得“剩下的都是没门路没钱的可怜人。”于是,可怜人用咄咄逼迫着更可怜的人。</div><div> </div> <h3> 有人说“因为爱孩子,所以恨教育。”恨,是空话,我们要“因为爱孩子,所以做教育。因为爱可怜的农村孩子,所以更要做好可怜的农村教育。”农村的教育缺的是真爱和大爱。</h3><div> </div> <h3>但愿,教育的公平,教育的均衡,不会只停留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而是给出更有温度的举措,暖暖农村教育冰冷的心。</h3><div> 别让农村教育的落寞定格!</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