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记忆

和平使者

<h3>  小时候,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早早地就在一个大空场里,埋上杆子,挂上银幕。太阳还老高,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就拿着小板凳,长板凳,给家里人占地方,还有的用石灰面面撒上一个大圈,算是自己的地盘,外人不得入内。有时还为这个打架,那些调皮的楞头青男孩,总是占的地方最大。但是天黑以后,大人们去了,也就挨和着都坐下了,电影就开演了。</h3> <h3>  七十年代,基本没有娱乐方面的活动,也就是看个电影,所以电影片子的发放就很紧张,经常的一块片子两个村同时放。因为倒不开,怕大家着急,就先放个垫片子,就是一个短片,什么纪录片了,教育片了,科技片之类的,等待工作人员把正片倒换过来,才算是正式的看电影。</h3> <h3>  在我的记忆里,每次来村里放电影,大都延上下小细雨,毛毛雨,工作人员就打着伞坚持放,看电影的人们有继续看的,有陆陆续续回家的。我都是跟着父母去看,一看电影我就打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脑袋往前一阖实,,就吓醒了,抬起头来看看,不一会又迷糊了,最终抵不过瞌睡虫的侵扰,沉沉地睡去了,被父母背回家后反而又惺惺了。</h3> <h3>  八十年代初,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村发展了好多个企业,盖上了电影院,培养了放映员,直接到县城电影公司拿片子。电影院里有专门卖票的,收入可观,非常红火。场场爆满,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赶来看电影。一天要放好几场,那是最旺盛的时期。</h3> <h3>  几年后,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里有电影频道,在家里就可以看电影了,还不用出门,不用花钱买票,还出现了VCD,DVD影碟机,想看什么看什么,渐渐的上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开始不景气了,甚至关门停放了。然而,就在这个时期,上级下来了个政策,要求各个文明村提高文化生活,把影业重新搞起来。因为以前的放映员都干别的工作了,需要培训一批新放映员。当时我正好学业结束待在家中,便有了这个机会,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便成了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我们同事几个,白天有到县城电影公司拿片子的,有贴报单的,晚上有卖票的,有放电影的。刚开始那阵,也许觉得挺新鲜吧,也图有个地方玩,上电影院看电影的还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事的变化,情况就很糟糕了,有点亏损了。因为是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所以就不以盈利为目的了,所有的事务都由村里担着。这样也放也停地维持了四五年,实在不行了,最后关门大吉了。</h3> <h3>  光阴似箭,转眼过了近三十年,高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智能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广泛流行,电影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既使义务下乡,在家门口放电影,看的人也不多了。各村,乡镇,县城的电影院基本都改造了,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知道过去是怎样放电影的。电影成了老辈人的记忆,陪伴老辈人度过了那个单纯没有色彩的年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