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一座自2017年8月8日不再生产的矿井。这样的镜头,永远不会再拍摄到了。</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煤矿的前身是皇后窑煤矿,后改称跃进六矿、岱河煤矿。1965年12月25日投产。当时煤炭部华东公司批文是:党委副书记:刘振家(</font></b><b><font color="#808080">主持党委工作);矿长:马广山;总工程师:谢开琮;副矿长:徐士生、周广洪、朱学余、张联才、徐德俊……</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一张文革时期的老照片。</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弥足珍贵,谢谢提供者李宗国(前市煤炭局长)。他是从岱河老人——前矿务局党委书记,省煤管局长徐安崑那里得到的。</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在军管期间的皇后窑煤矿矿大门口不远处的硬式宣传大画廊“毛主席去安源”前。背景是6074部队(驻徐州)张根琪营长调离,</font></b><b><font color="#808080">6408部队副营长马锦良(驻蚌埠,未到岗。马文革结束,被定为三种人)的送行合影。</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这里边有当时造反派联指、濉总的矿头儿,当红领袖们都在内,我们学校支派小头目梁久然老师在内。内有管生产的革委会副主任:熊德勋。张营长是最高层次的领导了。再就是冉连长 了。这两人都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张营长有军功,爱兵如子。</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那</font></b><b><font color="#808080">位马锦良副营长(义务兵出身),此人接任以后,权力高大上,且具有极左的狠心。记得在群众大会上他说抓谁就抓谁,立马让群专人士把其拉上台,五花大绑……那时的气氛十分恐怖吓人。</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1968年学校驻军一个班,有位王排长是头目。我记得在一个班长的指挥下,以“清理阶级队伍”的名义,接连捆绑了四位老师,并挂牌游街。在现场的我,感觉十分窒息……</font></b></h1> <h1> <b><font color="#808080">这张图是《岱河矿志》全体编纂人员与历届老领导的合影。其中有前岱河副矿长李凤龙,后任芦岭矿长,皖北局局长,升任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最高。拍摄时间应该是2005年。时孟德军(现在淮北矿业副总)任岱河矿矿长。</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图为岱河矿首届高中毕业生毕业纪念照。</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因为编辑者本人是从岱河学校到矿上工作的,我深深知道岱河学校在文革结束后,相当一段时期教学水平处于全市顶尖水平行列。据不完全统计:从这所学校高中考入大学,现在有一批早已成长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例如:军医大学毕业在南京军区总院从事医学科研的优秀人才李芳秋(享受副军职待遇)、吉林大学毕业生前台湾研究所所长</font></b><b><font color="#808080">周志怀</font></b><b><font color="#808080">(正厅)、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铁某十六局总经理</font></b><b><font color="#808080">程红彬</font></b><b><font color="#808080">(正厅级)、(前集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福建美协副主席厦门美协主席</font></b><b><font color="#808080">王新伦</font></b><b><font color="#808080">、现任淮北政协副主席</font></b><b><font color="#808080">李彦秋、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乔军</font></b><b><font color="#808080">等,</font></b><b><font color="#808080">都是岱河优秀学子的代表人物。</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font></b></h1> <h1> <b><font color="#808080"> 这是一张岱河矿学校的老照片。1973年以岱河师生为主体组成的矿男女代表队,在全市首届排球联赛中双方夺冠。校长曲祥训(1944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和全体队员合影。其中,男排第一主攻手是王宜生(后提任石台矿副书记、矿业集团组织部长),主二传手李凤田是本队核心(他俩曾同为山东矿院男排主力。)女排主攻手项琦明号称铁榔头,一锤定音全靠她,先是学生,后是学校老师。</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一张上过报纸的老照片,反映的是岱河机厂老职工带新职工的实况。里边有位青年工人牟建平(左二)后来成长为岱河的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我的学生王宗霞右提供。)</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王森浩部长视察岱河煤矿,韩忠德老局长,岱河党委书记陈备修陪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煤炭部老副部长徐达本(老红军)为岱河矿奋笔疾书:“奋进”二字。斗笔挥舞,书法功底颇深。</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997年6月,煤炭部在岱河举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党委书记陈备修介绍经验,且当场作诗一首:“我……”获得与会代表满堂彩。</font></b></h1> <h1><font color="#808080"><b> 党委书记陈备修在毛泽东诞辰纪念演出会上,当场来上一段笛子独奏【快马扬鞭送粮忙】。</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第二届党代会。很多老同志特邀出席:沈去非、姜秀泽、朱学余、孙隆孝、鲍继福、高清良、武兴文等在主席台。</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岱河历史上最重要的换届选举。</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文革中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萧县永堌水库留下的旧照,陈备修书记提供。</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文革后的一张老照片。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周总理饰演者)来矿演出。肖桂彬书记、许学志老领导、张学富矿长与之合影留念。</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1990年春节期间,省委书记卢荣景为我矿题字。</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黄山笔会,一批知名作家蒋子龙,柯云路、诗人严阵等来矿采风。这是他们的签名记录。足证明当年岱河矿在文化界的影响力。</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张照片是我工作几年后的照片,大概时间在1970年左右。片中人有的已经故去,现在都天各一方,安享晚年了。我在最后的左角,荆林校长在我前面,印象中的这位老革命,她关心体贴我们新教师,心地善良,热情,大公无私,可惜她离开我们太早。</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若干年以后,2001年8月,我居然与我教过的首届高中生王相峰同学搭班子共事六年,直到我六十岁退休。同行们评价:教育管理处下辖四十多个中小学,3000多名教职员工,平安移交地方管理,与班子的团结协作不无关系。大概这是最中肯的评价。现在,咱只能说,历史浪潮赶的,出一点力这也是应该的。</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首届岱河高中的班主任赵同举,是位高素质人才。山东矿院毕业,曾担任岱河工会主席,党副委书记,海孜矿书记,局纪委副书记。</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2017年夏的一次同学欢聚。他们来自于天津,上海,广东,合肥,蚌埠等地,聚一次也不容易。大约老师的成就感,在这里才能体会到。</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于1967年9月由国务院内务部派遣到华东煤炭公司濉溪矿务局皇后窑煤矿。说句老实话,以前我对煤矿只是从【自然地理】教科书上,知道有竖井和斜井之分,有水力采煤和联合采煤机采煤。别的就一无所知了,到了矿山才知道:这里是原始的人工炮采。</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被分配到皇后窑煤矿子弟小学,学校负责人荆林同志是一位老革命,从四野转业到地方。她很器重我,把我安排到最高年级任班主任,语文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次年1968年小学毕业的合影毕业照。这批学生现在大都六十四五岁了。有的学生居然和我差不多大,谈恋爱比我要早。</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再好的宴席也有散场的时候啊。之后,各奔东西了,只有微信里见喽。</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岱河煤矿的主井天轮,不转了,停产了。岱河煤矿的前身是跃进六矿,之前又叫【皇后窑煤矿】。有人说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曾躲难于此而得名。我说矿井的附近有个小村叫后窑,姓黄的居多。此地靠山烧石灰的窑口甚多,南边的窑后边还有个窑,所以得名黄后窑。经文人演绎而成“皇后窑”了也。</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这些名字以后慢慢无人提及,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只是一些残留的回忆……</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劳模吕敬民原是局机厂职工,父亲是矿务局老领导。他积极要求下井当采煤工。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矿党委书记。</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孟献生是我教过的学生,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安检员,受到局安监局表彰。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孟献生对违章人员批评教育的实况。</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王宝善(左一),是北矿分来岱河矿的大学生,一度在市党校任教员。后来成长为淮北选煤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张在老办公楼楼顶留下的旧照。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于1970年前后。</font></b></h1> <h1><b> <font color="#808080">2017年9月14日下午,我专门打的拍摄在这里工作过30年的单位——岱河矿。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次拍摄。</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是1967.9月国家分配来这里教书的,直到1997年8月离开,足足生活工作了30周年。</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的青春,我的汗水都抛洒在这里,能没感情吗?没进矿大门,在文化楼藤萝架下面休闲的老工人纷纷给我打招呼,感觉好亲热哦。</font></b></h1> <h1> <b><font color="#808080">岱河煤矿为了庆祝建矿30周年,专门下发文件,举办一系列活动。并在【煤炭管理】杂志加印彩色插页,详见在1995年第11期封底和中间插页,介绍了岱河矿。</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中间插页。 老周翻拍。</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插页。翻拍:老周。</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插页翻拍。老周 </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2017年9月1日,主井天轮吊下。9月14日下午,我见到一个专门拆解副井的班组,正在对主井大卸八块。</font></b></h1><h1><font color="#808080"><b> 他们是工程处的工人。</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矿目前只留守的少数职工,他们正在在回收井下二水平轨道。 </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矿内一片静悄悄......</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采掘职工大院空无一人......据说这里办起了驾校,生意挺不错。校长教练都是岱河人,不错的转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分配来这矿时,人马不过千号,产量因文革混乱,尚未达到设计水平。 每天吃饭要走15分钟到矿内食堂就餐。矿外生活区建成,单人宿舍,家属楼蔚然形成。与周边草房农舍比较,一个现代,一个贫穷。</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学校当时规模较小,没有围墙,学校与拾粪的农民经常发生冲突。</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不久,两派武斗,我回老家呆着避风……两个月后,复课。</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当年医院的保健站,为职工服务的。现在已经空无一人。因为现在只有300来人留守回收老件了。班子我也不知道是谁了,我调离时49周岁,现在20年转瞬即逝,物换星移几度秋?进门时,大门保卫不让进。我说:“您可是这矿长大的?”他说:“是。”我让他请示上峰,电话拨通,点头通过。</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不然,今天的拍摄全泡汤了!</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当年这个矿我调离时,有5000多名矿工,矿井经过扩大生产能力,年产150万吨以上。翻设计年产一倍还要拐弯。能不让它早关门吗?</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个矿高峰期时,拥有6600多名职工。当然,比起万人大矿芦岭矿人还是少点。过去万盏灯具一排排,现在只需一个角了。</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曾在文革从学校中抽到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拉手风琴,混两年多饭吃。直到后来调到工会干,才重拾一回,1987年春节与同事们联欢,凑个热闹。水平一般般,不如现在,因为退休我接着拉了十年。</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红军长征60周年,1995年,矿业集团欧阳其昭书记下令让岱河搞一场【长征组歌】。在局矿通力支持下,我们矿的书记陈备修,矿长陆春华(夫妇),副书记牟建平、纪委书记吕敬民,工会主席周继强一同登台演出,大获成功,巡演矿区。当时周鲁(财务科长),沈中华(工会副主席),童天震(医生,乐队灵魂人物)都是骨干人物。</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矿一直是全煤系统、全市文化体育活动的先进单位。曾获得过国家二级企业,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文明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各种荣誉近百项。</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省委书记卢荣景1990年春节期间来矿视察工作,慰问矿工。张平常务副省长随同。我市王成法书记,市长陈德胜,郭云修副书记,市委常委局徐安崑书记,局纪委书记时宗锦,副局长余广庆陪同。在矿办公大楼门口与矿领导合影纪念。</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市总工会张传伦主席陪同上级领导来岱河视察。</font></b></h1> <h1> <b><font color="#808080">雕塑大师刘开渠来岱河煤矿,在文化楼亲笔题下“淮北矿务局文化体育中心”墨宝。</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一次局职工代表大会分组讨论现场。在岱河分团,时任矿区工会主席的肖桂彬参加岱河分团讨论,听取代表们的建言。</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老朽当年与矿长赵怀和(后来升任矿务局副局长,安监局长。)王怀玉副书记(后调任相城矿书记,老干部处总支书记)1990春节期间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党政工各操乐器,共唱一台戏,共奏和谐曲。</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一次劳模座谈会后。一般都在春节和八月十五前夕举办。我任职十年工会主席期间,从未间断过。一个煤矿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些老黄牛的。</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当时岱河矿文化楼(现在是杜集区图书馆),是岱河的一大亮点。刘开渠曾题名“文体活动中心”。这块地方的资金是肖桂彬任党委书记时从煤炭部科研经费中争取到的。建一座3600平米的文化综合楼,一座露天篮球场,和一个50米8泳道标准游泳池。当时驰名全淮北。图为肖陪同上级领导来文化楼参观途中。</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前省委书记李贵鲜来矿视察。局长韩忠德,张守仁局党委副书记等陪同视察。</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党委书记陪同老红军原煤炭部副部长徐达本视察本矿,请老首长留下墨宝的实况。</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党政工台上一台戏,台下多年功。</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当年,是余广庆副局长陪同老部长徐达本来岱河视察。</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本人参加一次岱河党委换届,被选入新一届党委。几十年过去,本人信仰依旧,此生难移。</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在徐州矿务局工会张安常副主席带领下,局际文化体育交流在岱河矿举办,图为现场。</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1986年中秋节期间,赵同举副书记陪同市委王成法,局徐安崑书记参观文化楼盆景展览。</font></b></h1> <h1><font color="#808080"><b>本人担任工会主席后的第一茬党政工合影。</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 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在局书记徐安崑,局长韩忠德陪同下,视察岱河矿文化楼。和岱河班子成员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990年春节期间,省委卢荣景书记在大食堂与采掘职工嘘寒问暖。矿长赵怀和,副矿长陆春华、工会主席周继强陪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后任湖北省政协主席)来岱河矿视察。市委王成法书记、陈德胜、市委常委、局党委书记徐安崑陪同视察。</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991年春节期间,省黄梅剧院来矿问问演出。矿务局安兆忠局长,副局长汪洋、刘崑</font></b><b><font color="#808080">陪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989年12月下旬本人代表岱河煤矿去合肥参加省劳动竞赛先进单位颁奖大会,傅锡寿代表省政府颁奖,本人在领奖台。</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参加全局技术比武。当年赛场设在岱河,热闹非凡。</font></b></h1> <h1><font color="#808080"><b> 为文艺演出即席发言。</b></font></h1> <h1><font color="#808080"><b> 我为安全鼓与呼。安全的确是煤矿头等大事。建矿以来,到2017年8.8日停产为止。具体出了多少次人身死亡事故,是有具体统计的。这是个敏感的保密数字。<br></b><b> 在我记忆中,1970.10.23事故最大。一次瓦斯爆炸死亡13人。(含2名救护队员);我当时是老师,天没明,救护车呼啸而至,到井口看时已经戒严。时在文革中,群专队拿着黑红棍里外张罗……井口灯房通道房顶丢好几件遇难者衣物,遇难者到晚上才从井下抬上来。都是年轻人啊……<br></b><b> 还有一次,发生在1975.4.12.采煤四区冒顶压九人,一次死亡四人。内</b></font><b>有北京矿业学院毕业生胡恒敬,还有一个是我老乡的孩子,我认得,也是岱河矿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余五人获救。胡是为了就救我老乡的孩子付出生命。如果不出事故,他肯定后来会获得重用的。</b></h1><h1><font color="#808080"><b> 第三次有印象的是我当工会主席以后,在二水平25108轨道巷门口二十采区下部车场。封闭老垌内瓦斯爆炸,飞出去的瓦子石将车头打飞,还好幸亏司机未到,不然必死无疑。但爆炸高温气体烧伤多位乘车的职工,都是轻度,因为事发夏季,工会给医院装几台窗式空调。徐安崑书记晚上探望,表示满意。</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我就任工会主席以后和最老的工会主席姜秀泽合影。他是一位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山东大汉乳山人,耿直廉洁,对我影响十分正面。他是我眼中老一代班子中评价最高的一个人。他虽已故去,但永远活在老职工的心中。</font></b></h1><h3><br></h3> <h1><b> <font color="#808080"> 这是我担任工会主席期间,经书记矿长批准,乘用自有大巴带部分班组建设有功人员,远行杭州、南京、无锡参访。图为在杭州岳庙合影纪念。</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1989年的一次演出现场。这样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岱河煤矿年年都有,且年年翻新。譬如:1986年首届群众革命歌曲大赛、职工运动会连续多届,游泳比赛每年夏季都举办,什么集邮,摄影,书法,绘画个种展赛不断。橱窗是展示煤矿文明的窗口,每月都要更新。在老职工中,自有口碑。无须自卖自夸。</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春节联欢会上。</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记得这是赵同举副书记调走到杨庄前,徐安崑书记带人。行前与副总以上干部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表彰大会为先进个人和单位颁奖。一年一度的年终的表彰大会。</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接待法国朋友郭妮。当时市报社摄影部主任陈利民陪同郭妮。她是法国共产党员,出生于诺曼底。记得好像除了不说计划生育问题,别的无禁忌……</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矿班子成员和老干部合唱队一同歌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刚到工会,不到四十岁。现在,已属夕阳一族。煤矿报废了,有 一种莫名其妙的落寞:岱河煤矿52年为国家出煤5000万吨。为国家获利15个亿。功劳之大,民心所系。</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忘不掉您,我战斗付出30年的矿山。人非草木,岂能无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俺是这一届职代会选举出来的代表,经全委会选举成为主席的。一晃三十多年过去,那些筹备会议的工会机关的同事都忙得顾不上吃饭。以确保大会获得完满成功,心里永远感谢他们。自此,本人肩负桥梁和纽带重任,敢于在党委会直抒正义,不骄不躁,履行了自己神圣的职责。回想起来我十年的工会履历,虽非完美,但也无憾。</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主席团。这些熟悉的面庞,老部长都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忍不住轻祝一声:“祝您长寿百岁!”</font></b></h1> <h1> <b> <font color="#808080"> 参加首届局技术比武表彰大会。全局获奖单位工会负责人与局领导合影。</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参加岱河矿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形式。每年一次,四年一届,工会法有明确规定:职工权利谁也不能侵犯。</font></b></h1> <h1><font color="#808080"><b> 我家在岱河曾经使用过的证件。已成历史陈迹。</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岱河首届职工运动会。我的孩子当时才读三年级。</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我唯一一次获得的国家部级协会表彰证书。承蒙不弃,上级领导推荐。</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望着空空如也的副井,我无言……是怅然,是无奈,是遗憾,是留恋……五味杂陈。</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一声叹息。</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昔日的喧闹不在,荒草在路,行人少稀。6600到300。从人员的数字变化总能悟出来道理:企业,兴也勃焉,衰也忽焉。</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熟悉的更衣房,号称全华东最大的职工洗澡池……好像是镀金的玩具,经过摩挲,没有了光亮。</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我和当年的教书匠赵同举老兄在一起。我说您替淮北矿业集团老职工挣脸了。省委书记李锦斌对你一番话,很满意哦😊。他说:纯系巧了。</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学生们都退休几年了,还不老啊😄。</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与学生相会于春天,岱河矿已经渐行渐远。</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三位老师与岱河长大的学生在一起......</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春天里的拍摄是愉快的。</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学生们当年下放的地方。</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合个影吧,几十年的岱河情缘,师生友谊。</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只要我能拿动照相机,我会继续记录我所见到的感兴趣的东西。我希望快乐摄影。但九月十四日下午的一次拍摄,心情却很不一般……</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老副井看来也要面对拆解的命运......</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回收旧钢轨也是修旧利废。煤矿现在日子并不好过,面对压缩限产,节能减排,煤矿必须狠练本领,挖掘自身潜力。</font></b></h1> <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地面的风光依旧,老居民继续着安然的生活,年轻人则分流到新区开始了新的生活.......</font></b></h1> <h1><b> <font color="#808080">这个世界是进步的,在昨天看来是需要,今天看来要创新。五十二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靠资源生存的国家要从长计议,才有未来。如阿联酋的掌舵人知道石油资源有枯竭的那一天,他制定了宏大的发展计划:开发旅游,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搞国际会展。人们都知道阿布扎比航空展览,在迪拜有国际上最大的航空中转站,迪拜还有国际上最大的商城,这都是他们的杰作。<br></font></b><b><font color="#808080"> 作为一辈子在煤矿工作的人,对煤矿总是有感情的。希望未来的煤矿要少用人,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减少环境破坏 ,最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复用。现在,淮北市委市政府就很好的利用塌陷区营造环境美,已经收到很好的效果。</font></b></h1> <h1><font color="#808080"> <b> 岱河,张庄,朱庄几个煤矿的塌陷区已经连成一片,这里未来将是一片上档次的风光旅游区。<br></b><b> 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前途是光明的。未来寄托于十九大制定的方针路线,走和谐科学的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的开放方针引领下,祖国将会变得更加富强,兴旺发达。</b></font></h1> <h1><b><font color="#808080"> 这是前年我在东湖拍摄的一张夕阳落日图。</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br></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结束语:做这期《美篇》,老实说还是有点压力的。</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因为我在岱河矿工作30年。从一个对井下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一名矿山的管理者,有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矿山好多朋友的帮助。</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岱河煤矿出人才,也出管理人才,同时也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来矿山时,正是文革时期。老一代管理者在挨整。我亲眼见到马广山矿长,朱学余、张联才副矿长等在挨斗,有的受到捆绑侮辱......不堪入目。当时,我内心发誓:不参加任何派性组织,我做到了。</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文革结束,一切慢慢步入正轨。后来我从学校调到矿上担任团的负责工作。其实,这时我年纪偏大,在副校长位置上干七八年了。咋说呢、也是拨乱反正的需要吧。我接下来干宣传部长,再接下来干工会主席。组织没有埋没你的才华,回忆起来一切挺顺利的。</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本打算在工会干到退休,我觉得这个角色挺合适自己的,但一切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br></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1997年8月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安兆中局长把我送到职工大学当党委书记。当时我觉得这是“乱弹琴”,毫无兴奋的感觉。一个中专学历,后续学历大专的人能接手“高等教育”,这不是开玩笑嘛?赶鸭子上架吧。我愣是硬撑四年,等到合并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好歹干完一年副院长,非要回局。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吧!</font></b></h1><h1></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这一辈子从教育开始,也是教育结束。可谓“求仁得仁。”</font></b></h1><h1><font color="#808080"><b> 我只能根据自己接触的领域,粗略地回顾一下我与岱河丝丝缕缕三十年的过程。从旧相册里去寻找照片,勾起我一段段的回忆,再就是从网络里寻觅,下载我需要的东西,再就是从老书记老领导那里打听,在圈子里征集资料,力求详实不歪曲历史。</b><br><b> 本集【美篇】 向我提供有关素材的有陈备修,李宗国,曹立庆,孟献生,王宗霞等老领导,好友同学,也选用一部分摄友的资料。有些照片日期不能一一核对。大都是自己积累的资料,用手机和照相机翻拍,比较粗糙。一并在此向大家表示谢意和歉意。</b><br><b> 如有错误,请大家指出,我可以及时修改。您如果有更好的素材提供,我也愿意积极加进去,不亦乐乎?</b><br></font></h1><h1></h1><h1><b><font color="#808080"> 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那些淳朴厚道的矿工子弟的成长之路;文革极左时代带来的内伤外伤,总让自己欲言又止......</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正是:</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寻梦五十多年前,</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血雨腥风天下乱。</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三轮顶风三堤口,</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一片土屋老临涣。</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枪声凄厉淮海路,</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饥肠辘辘夜惊寒。</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回首夕阳余晖好,</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英雄辈出岱河畔。</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2017年9月16日晚10时达洲</font></b><br></h1><h1><b><font color="#808080"> 第一次编辑 </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br></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2017年9月19日经过26次修改解说词补充历史图片后,下午二时,基本编辑定稿。真诚感谢陈备修老书记提供极具历史价值的老照片若干张。</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根据本人记忆,这些历史照片的原创应该有好多原岱河宣传系统的工作人员,恕不一一记载。实在无法判定谁谁拍摄的哪一张。可以肯定地说,本集照片除采用杜鹏几张外,都出自本人拍摄,或翻拍之手。</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br></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