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学生做不了主

都娟

<h3>2017华中师大“国培”感悟</h3><div>&nbsp;</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堂上,学生做不了主</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南省濮阳市第七中学 都娟</div><div>&nbsp;</div><div> 今天,听了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曾平飞教授《科学教育质量检测:理念与实践》的报告。180分钟的讲座,我始终如一,坚持认真听、用心记,碰撞观点,引发思考,交流困惑。</div><div> 其间,我的思绪因曾教授讲述的一个案例而迅速扩散……</div><div> 我有一位朋友参观一所小学,应邀检查一下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她看了看课本,问学生:“假设你们在地上挖了一个数百英尺的洞,你们说这个洞底比上面热还是凉?”</div><div> 全班鸦雀无声,一片寂静。</div><div> 这时,小学教师说道:“我敢肯定他们知道答案,我觉得你的问题不适合,我来问问。”</div><div> 于是,他拿起课本,问道:“地球的深层处于什么状态?”</div><div> 全班一半的同学都马上异口同声地答道:“地球的深层都是熔岩!”</div><div> ……</div><div> 听完案例,您可能会说:教师教“死”了,学生也学“死”了;您可能会说:这就是课堂上教师提问的误区,必须按“套路”引导,否则学生的思路就全乱了;您可能会说:这正是暴露了教师究竟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您还可能会说: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而不会迁移到实践中,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有什么用?</div><div> 该案例中,学生似乎成为被爆料的主角,教师的责任似乎退居到了幕后。而我想说的是:课堂上,学生做不了主。</div><div> 谈起课改,说起课堂,我们的脑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句话莫过于:“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最终指向。一节“好课”的衡量标准,也应该定位在“学生是否有收获”、“学生是否被唤醒”、“学生是否成长了”、“学生是否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兴奋度、学习力、思考力等是否全面提升”。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关注的也应是学生,所以,学生毫无置疑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可现实中,学生真的能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吗?”</div><div>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看书,学生就得去看书;教师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得去讨论;教师让学生听讲,学生就得坐着听;教师让学生做卷子,学生就得埋头做题;教师让学生读书,学生就得进入读书的环节。当然,学生还是有一些选择的权利。比如,教师让学生读书,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采取大声读、小声读、默默读、懒懒读。您也许会说:这不就是学生做主了吗?可是,学生的这些选择还是要以教师“让”学生读为前提的,换句话说,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再比如,教师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大声讨论,可以小声讨论,可以七嘴八舌乱嚷嚷,也可以默不作声不参与。您可能又会说:这不就是学生做主了吗?可是,学生讨论的前提是教师“让”学生讨论。所以说,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策划者。即便是有一些活动让学生策划和参与,但是,前提条件仍然是教师“让”学生去策划、去参与的。反过来想,学生想讨论、想展示、想做游戏,可是,老师整节课下来始终在滔滔不绝地讲,不给学生发言、交流、展示、游戏的选择机会,学生怎么办?出于对师道尊严的敬畏,处于对课堂纪律的恐惧,学生只能无可奈地去听讲了。当然,学生可以选择昏昏欲睡地听,也可以兴趣盎然地听;可以主动地听,也可以被动地听;可以是知识递增地听,也可以是信息衰减地听;可以是全盘皆收地听,也可以是选择吸纳地听。在教师“主宰”的课堂上,学生拥有“限制性”选择的权利,而且这种选择是在教师的监控和监视下进行的。教师无人能敌的话语权和五花八门的评价方式,也保证了教师绝对的“主宰”地位。</div><div>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毫无疑问,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也是客观事实。课堂上,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组织和设计。就像此时此刻我在听报告,老师一味地在上面讲,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由他去吧!我不能自行地进行讨论、交流、互动、展示,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适应。我可以认真地去听、去记、去思考,我也可以在下面开小差、玩手机,可以偷偷写感悟、看电子书,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品咖啡、喝茶水。所以说,在我不想违反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狠批和臭骂的前提下,我是会很听话的,因为我知道,课堂上学生做不了主。</div><div> 课堂的模样,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学识,引领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堂的状态;教师的智慧,丈量着课堂的宽度和深度;教师的素养,定位了课堂的重量和质量。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设计者、示范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不能被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不能被激发,学生能不能很好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这些问题说到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是问题的核心,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div><div> 所以说,解决课堂的问题,改变课堂的模样,焦点应该对准教师。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势在必行,也责无旁贷。</div><div> 教师,是教育的根,教学的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