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当然,这样讲是一种很粗略的说法。)</div><div>近体诗是在齐梁时代开始萌芽,而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的一种格律诗。它的特点是:</div><div>(1)字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最多可多至一百五六十韵(三百多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可以说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div><div>(2)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首诗必须用同一韵的字,不许出韵;一般只用平声韵。</div><div>(3)讲究平仄。</div><div>(4)讲究对仗。</div><div>第(3)(4)两点是近体诗的本质特点。</div><div>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也就是说,古体诗不同于近体诗的地方在于:</div><div>(1)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div><div>(2)押韵不严格,可以换韵,可以通押,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div><div>(3)不讲平仄。</div><div>(4)不讲对仗。</div><div>古体诗也叫古诗。作为一种体裁来说,在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五、七言诗,都可以称为古体诗或古诗。在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还继续写这种不大讲究格律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等,也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但是在习惯上,往往把“乐府”另立一类,而把其余的称为古诗,特别是把五言的和七言的称为古诗,这是狭义的古诗。</div><div>(本文节自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语文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题目系编者加)</div><div>原文地址:古诗归类大全作者:宁静</div><div>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div><div>(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div><div>(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div><div>(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div><div>(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div><div>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div><div>(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div><div>(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div><div>(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div><div>(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div><div>(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div><div>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div> 古代诗歌:
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①绝句:
近体诗的一类。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七言绝句。
②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共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③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小学诗歌鉴赏要点: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
1.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诗人遭受一系列深创巨痛之后的茫然若失、凄凉、悲残、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读起来又有韵律感。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所以单独列出。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h3>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2.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锦瑟》《无题》等。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亲切,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常用的概括诗歌语言特色的术语:
生动活泼 机智辛辣 长短结合 舒卷自如 奔放流畅 词采瑰丽
言浅意深 简练流畅 言简意赅 音韵和谐 简洁幽默 用语警策
隐含哲理 用语工丽 用语精妙 一呼一应 自然天成 语丽情悲
言近旨远 含蓄蕴藉 音节响亮 通俗易懂 明白如话 朴素自然
通俗精练 古拙淳朴 清新明丽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分析诗歌意象
1.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物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古典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征蓬、归雁—思念(思乡)
流水—时光流逝 梅花—傲视 南冠—囚犯 松竹梅 — 高尚情操 大海—开阔
古迹—怀古伤今 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 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br></h3> <h3>如:“鸿雁遍野”“哀鸿遍野”即指百姓流离失所 白衣苍狗,
又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
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
双鲤—书信
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隐居生活
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
苌弘化碧—梦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孝顺双亲 红
叶—以诗传情
红豆-相思
昆山玉—杰出的人才
咏絮—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三、辨析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物、事、画面)抒情
3.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借古讽(喻)今《石头城》《乌衣巷》
6.通过典故言志《锦瑟》
7.渲染
8.移情化
9.对话表现人物皎然《寻陆鸿建不遇》
10 .以小见大
11.侧面描写(《风》)
1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
13.虚实结合
14.点面结合
15 .一语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16.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象征
19.通过想象(梦境)来表现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迢迢牵牛星》《鹊桥仙》
20.明贬(褒)暗褒(贬)
21.赋、比、兴
22.重章叠唱(《秦风.无衣》)
23.对比
24.类比
25.反复
26.动静结合(《山居秋暝》)
27.衬托(正、反)
28.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9.以静写(衬)动
30.以乐景衬哀景
31.以哀景衬乐景
32. 拟人
33.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方法点拨: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
解答技巧:先表明观点,即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接着,根据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它在表现诗歌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妙处。
四、把握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如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春望》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⑦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矿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钧《商山早行》
②思念亲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
6.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①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派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
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报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济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③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序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④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五、分清艺术风格
1.豪放类:
苍凉博大 志趣高远 情感深沉 雄劲粗犷 气势雄健 气氛悲壮 意境高远 清新飘逸
情调豪迈 寄托遥深 气势雄伟 想象新奇 腾挪跌宕 撼人心魄 景象壮阔
2.婉约类:
风格清新 清新淡雅 含蓄蕴藉 韵味悠长 “诗中有画” 格调凄清
意境深邃 清幽空寂 幽静空灵 抒情含蓄婉转
诗歌鉴赏写法要求:
填空型:
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问答型 :
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一般可采用“总—分 —总”式。
①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
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诗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指展开论述。
②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
③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
④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