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兵(双木)国画艺术作品赏析

画家林亚兵(双木)

<h3> 苍茫厚重 大美之境</h3><h3> (薛永年)</h3><h3><br /></h3><h3> 古往今来,鉴者,镜子,明辩优劣,以心智和慧眼研究、领悟,方得艺术之赏赐,水清而雨至,起到鉴和藏的意义。</h3><h3> 这里的画家林亚兵,走着一条前人与别人所没有的创作的道路,是一位有追求的青年画家。他的作品,看似主流形态的无序&quot;符号&quot;中,却真正践履着东方艺术之精神,苍茫中渗透出画的厚重感,墨团中不失东方艺术之空灵,很好地诠释了大中国画有界无疆的大美之境。<br /></h3> <h3>  我非常欣赏这样的画家。我觉得我们就是要把宣传、发展的焦距,对准这样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有思想、有学识、有学术追求的艺术家。他是有思想的画家,在艺术上、在绘画所表达的思想倾向上有自己的想法。</h3><h3>  觉得看林亚兵的画感受到苍茫感,这种苍茫感中还包含一种荒凉感,和苍生的主题、孤独的主题形成一种非常紧张的关系。林亚兵表达的与其说是对生命的一种关爱,不如说他的画体现了他对生命的一种放射力,这种放射力还表现在林亚兵画中的一种弥散性和陶冶性,通过他的画向世俗陶冶,画的那么苍茫、那么有力量感,有一种生命的冲击力。</h3> <h3>  觉得他在中西艺术和不同画种之间都有一种穿越,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林亚兵风格,感谢这个艺术家的精神创造。</h3><h3>  它还有前进,还有发展。空间大了,时间相应也就长了。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比较起来是一种新生的、革新的,用现代的话来说,是一种创新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有前途的艺术。</h3> <h3>  林亚兵为艺术甘于奉献,以纯粹的学术思想,强烈的个性风格及独特的艺术语言,严谨的治学和创作态度,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收藏者所期待,为时代所认同,给中国画坛和历史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h3><h3>(薛永年 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著名美术史论家)</h3> <h3>  人心苏醒后&quot;末路说不攻自破&quot;</h3><h3> (程大利)</h3><h3> 通过近段时间欣赏林亚兵先生美术作品,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作文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墨,画面为假单的黑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墨为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中国化的发展如能以民族精神为主导,个画种、流派之间相互交流、互补,在总结、继承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特点,勇于开拓创新,必然生机无限,中国画已&quot;穷途末路&quot;的说法必将不攻自破。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h3> <h3>林亚兵他受数十年坚持深入生活,坚持写生。他坚持用笔,坚持作品的精神追求。当画坛还在争论如何&quot;入&quot;如何&quot;出&quot;时,他已经用焦墨山水形成独特创新面貌,在境界的现代感等方面勇往直前。他的焦墨山水,凸显了中国画笔墨之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回避了传统文人画严重脱离生活的弊端,为中国焦墨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当下浮躁的美术界和红火的市场环境下,书画家包装炒作盛极一时,他却不谋官、不刻意追逐名利,自甘寂寞,用一种单纯的生活方式,尽量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性。</h3> <h3>  在大国崛起、中国画争取世界应有位置的征程中,我们需要这种单纯的为艺术献身终生的精神。功名利禄只是一时,好的作品才是永久传世。这一切的发生、发展似乎顺理成章,悄无声息,表现得很低调,但在美术圈内却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不啻于一颗威力强大的震撼弹,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投下惊愕之余的人们,在他的一幅幅水墨酣畅、用笔潇洒奔放、情景交融、诗意盎然、风格独具的山水画前很快回过神来,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为林亚兵先生新作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而叹服。他沉潜了近十几年,用富有诗性的眼光和胸怀反思社会、体味人生、观照自然,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美好、光明的艺术新天地。这里充盈着一股人道的激情,温暖着一缕人性的光辉,蕴含着一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一种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度和气魄。读画识人,我们清楚地听到一颗富有主体精神的艺术心灵在有力搏动,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人生完美、社会和谐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h3> <h3>  在艰难的再创业中,林亚兵经历了多少精神磨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单讲由热闹走入清静所带来的长期寂寞,就是他人难以忍受的。他却顽强地"撑"过来了,成功地完成山水画的战略转移,实现了自己艺术上的再次飞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矫健的身影在空中做了一个漂亮的背翻,跨越了自我,刷新了纪录。他用真诚朴实的劳动、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惊人的创造力,回答了人们多年来对他的疑问和期待!</h3><h3> (程大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h3> <h3> 与世无争,痴心画道</h3><h3> (杨惠东)</h3><h3>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上。黑为众色之母,墨乃丹青之基,或谓&quot;运墨而五色具&quot;,墨之为用其神矣。水晕墨章,随类而施,则有浓、淡、干、湿之分,有宿、埃、退 、焦之变,于是万象出焉,气韵生焉。六法之妙,必于运墨中求之。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泼墨成画,惜墨泼墨,要之在浓淡、精神、变化而已。宾虹老人有云:画家墨法,不可求其备,七墨并用,方推高手。然则焦墨山水一体,一反墨分五色之古训,枯笔渴墨,惟焦是务,自程穆倩、戴鹰阿肇其端,不绝如缕,至当代赖少其、张仃蔚为大观,近年林君亚兵潜心于此,为学日近。</h3> <h3>亚兵徽州人也,其地江山人才,风流纷纭,黄山、白岳、新安、九华,皆天下胜迹,钟灵毓秀,明末清初之新安诸家,近代黄宾虹,雄风久振,百代标程。亚兵习画全出自修,始习西画而后涉笔墨,有芥子园筑基,进而纵览乡贤名作,师其心而不蹈其迹,得其意而不循其法。黄山之灵奇、九华之清幽,朝夕相对,久列胸中,其每作一图,或细密秀雅,或苍浑朴茂,或率意劲秀,虽风格各异,然新安情韵,则一以贯之也。 </h3> <h3>焦墨山水之要惟在于用笔。亚兵之画,勾勒蹲擦,沉稳持重,笔线如铁,意正气贯,干裂秋风之中仍见润含春泽,刚健雄强而未流于剑拔弩张;虚实相生,张弛有度;乱头粗服,不掩清幽。览者观之,心游神弛,情随意动,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 嗟夫,西风日炙,新潮蜂起,标榜西学者睥睨群伦,泥于古法者自诩正宗,乃至互相攻讦,言不及义。或曰:笔墨当随时代,古今势同水火。岂知古今中西之辩者耶。亚兵不为时风所动,声藏于丘园之内,迹隐于尘嚣之表,与世无争,痴心画道,持之以年,大成可期也。</h3><h3>(杨惠东,美术学博士,天津美术出版社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著名美术理论家、画家)</h3> <h3> 苍茫豪放 单纯丰富</h3><h3> (李维世)</h3><h3> 1972年出生的林亚兵是位实力派山水画家,他虽然没有进过名牌美术院校,但研习绘画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善于独立思考,勤学苦练,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已出版多本画集,2011年还在青岛美术馆成功举办大型个展。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论家薛永年教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杨惠东博士都给林亚兵的画作很高的评价。</h3> <h3>  他的画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该如何欣赏林亚兵的画呢?</h3><h3>  第一,他的画以焦墨见长,即苍茫豪放,又单纯丰富。</h3><h3>  众所周知,水墨山水可以用干湿浓淡表现山川树木,青绿山水还可以用石青、石绿等色彩表现物象,而焦墨山水只能用不同深浅的&quot;焦墨&quot;去表现山川,这无疑是给焦墨山水增加了难度,林亚兵知难而进,专攻焦墨山水,他画了许多以家乡名山九华山为题材的焦墨山水画,这些画以墨代色,墨中有笔,墨中有色,苍苍茫茫,郁郁葱葱,气势恢弘,气韵生动,既单纯统一,又丰富多彩,既表现了&quot;可行&quot;、&quot;可望&quot;之景,也表现了&quot;可游&quot;、&quot;可居&quot;的境界,色简但意足。</h3><h3>  神韵和意境是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但神韵和意境的表现脱离不开用笔和用墨。林亚兵用笔非常大胆潇洒,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随意而不失法度,稳健而又灵巧。给人感觉是刚健雄强,张弛有度,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视若枯燥,实则华滋。</h3><h3>  笔墨技巧是画家能力的直接反映,也是衡量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有&quot;作画第一论笔墨&quot;的说法,惲南田讲:&quot;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quot;林亚兵画中虽然有&quot;无笔墨处&quot;,但那是中国画中的&quot;空灵&quot;,林亚兵善于&quot;计白当黑&quot;,从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quot;神&quot;、&quot;理&quot;。在用墨中藏有用笔之法,在用笔中藏有用墨之法,笔墨互为依托,形成十分和谐的效果。</h3> <h3>  第二,他的画以雅见长,既质朴素雅,又意蕴深邃。</h3><h3>  画山水画的难,不在题材的冷、偏、奇、怪上,更不在对山川精密描绘上,而在美学品位和境界神韵上。齐白石讲的非常正确:&quot;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quot;。&quot;月无古今惟圆缺,艺无新旧分文野&quot;。观林亚兵之画,非常脱俗高雅,画面格外质朴素雅,神韵飞扬,意蕴深邃,非常符合&quot;大美至简&quot;的说法。</h3><h3>  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师,无不重视对意境的研究,潘天寿说:&quot;中国画的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界。&quot;李可染说:&quot;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的精粹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即借景抒情,经过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这就叫意境&quot;。观林亚兵之画,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雾散藏露,无不相宜,意足气盛,画中有诗。这&quot;诗&quot;不是一般的打油诗,而是会有文脉的文雅之诗。</h3> <h3>  第三,林亚兵最爱表现的题材是他家乡的九华山。</h3><h3>  九华山的确很美,又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是画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素材。林亚兵无比的热爱他的家乡的九华山,他笔下的九华山既来源于真实的九华山,又高于九华山,达到了&quot;心物熔冶&quot;之境界。</h3><h3>  林亚兵的山水画,讲究章法布局,又讲究用笔用墨,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对家乡名山的热爱。清代蒋和在《画家杂论》中写道:&quot;画者,理也、意也&quot;。可见这&quot;理&quot;和&quot;意&quot;的重要性。他的画已&quot;意&quot;取胜,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既潇洒大胆、自由奔放,又朴拙含蓄,意到笔不到,恰如其分的留出空白处,成功表现了九华山的高大、雄伟、幽深的美,使观众对九华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想象。</h3><h3>  范宽认为:&quot;画家与其师法别人,不如师法自然,与其师法自然,不如师法心灵&quot;。可见画家心灵的重要性。从林亚兵的焦墨山水中不难看出:他绝不是自然主义地去表现九华山的真山真水,而是认真观察对象,熟记于心,以意取形,以意取景,表现心目中最理想、最优美的九华山。这是画家有艺术思想的表现,也是成熟的表现。</h3> <h3>  判断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不是年龄、学历,也不是地位和头衔,而是艺术作品的质量,作品是艺术家的生命和标志。林亚兵正是以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在说话,并打动了无数爱好山水画的人,向他学习艺术规律,学习用笔用墨的奥妙。</h3><h3>  在安徽有个&quot;新安画派&quot;,又叫&quot;海阳四家&quot;,即以弘仁为领袖的安徽新安的一批画家、思想比较一致,画风比较接近,水平比较齐整,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比较高的知名度,林亚兵继承和发展了&quot;新安画派&quot;。</h3><h3>  希望新的&quot;新安画派&quot;的画家们团结一致,互相学习,把&quot;新安画派&quot;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影响再扩大一步。&quot;越有地方性,越有民族性,而越有民族性,则越有世界性。&quot;</h3><h3>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人民群众期盼伟大的作品。希望林亚兵先生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quot;二为&quot;方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自然,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才智和力量。</h3><h3>  (李维世,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h3> <h3> 林亚兵作品评析</h3><h3> (朱万章)</h3><h3><br /></h3><h3> 焦墨山水在山水画系列中,专攻者并不多见。虽然据有关的学术考证,最早的焦墨山水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彩陶和隋唐时期的壁画,但真正以个人身份出现在中国绘画史上、且有作品传世的焦墨山水家,则是要到明末清初的程邃。随后在清代的山水画坛,虽然也有人偶亦为之,但卓有建树者可谓凤毛麟角。20世纪以降,张仃可谓集大成者,开启了焦墨山水的新纪元。其他如山水画大家如黄宾虹、赖少其等人亦兼擅焦墨山水,在近世山水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  由于不像其他山水画一样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焦墨山水一直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尽管如此,在年轻一代的山水画画家中,仍然有人在此路途中孜孜不倦探索且取得成就。长期生活在一个辈出焦墨山水画家省份安徽、从小对焦墨山水耳濡目染的青年才俊林亚兵便是一例。</h3> <h3> 平心而论,一开始,我对林亚兵的山水画并不熟悉。收到他寄来的画册,翻阅了近几年来的新作,并看到薛永年和杨惠东为其写的画评,便逐渐有了认识。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产生了诸如程邃、弘仁、査士标、萧云从等山水画大家的钟灵毓秀之地的本土画家,林亚兵多得江山之助,自幼受到造化与名家翰墨之滋养,正如他自己所说:&quot;很多时候我看到的大山好像是一幅纯焦墨画,云烟飘渺,苍茫厚重,尤其是傍晚或阴天,那景象我用水墨很难表达完美&quot;。因而在其山水画中,既得灵秀之气,也不乏文化底蕴。尤为特别的是,他在焦墨山水画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的个人笔性与风格气韵。</h3> <h3>  有意思的是,林亚兵先后受教于郭公达、吕云所、霍春阳等人几乎没有一个是以焦墨山水画见长的。很显然,林亚兵是从师辈那里传承了画学之法而非画学之技,深得古人&quot;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quot;之堂奥。</h3><h3>  林亚兵的焦墨山水,以干笔皴擦,破墨渲染。焦墨山水最难之处在于所描绘的山水要绘出草木华滋的效果。在林亚兵的山水中,正是力图表现出这种艺术效果。正如黄宾虹所说:&quot;画有焦墨法,最为古朴,须笔力健举,含深秀为宜&quot;,而潘天寿也认为:&quot;用渴笔,须注意渴而能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也&quot;。两人所说的&quot;深秀&quot;与&quot;润含春雨&quot;都是焦墨山水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作为衡量焦墨山水的重要尺度。林亚兵的焦墨山水,正是遵循这种重点与难点,在一步步迈向其向往的&quot;润含春雨&quot;的境界。</h3> <h3> 在林亚兵生活的山水实景中,出现过诸如程邃、黄宾虹、赖少其等一代山水画大家。饶有趣味的是,在林亚兵焦墨山水中,我们能看到黄宾虹、赖少其等人的影子。或许是林亚兵私淑其艺所留下的痕迹,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艺术的暗合。同样的山川,同样的心境,往往会产生同样的绘画趣味。在林亚兵的山水中,我看到他们所共有的苍茫、浑厚与练达。而焦墨山水,除了浑穆与苍浑为其意境的主旋律外,枯淡与干练也是别一种意趣。清人顾文彬在《过云楼书画记》中这样评论焦墨山水画元勋程邃的意境:&quot;秃笔破墨写乱峰重叠,老屋数间,门前古树野桥,荒寒可掬极枯淡之趣&quot;,这是焦墨山水的另一种境界。在林亚兵的焦墨山水中,不时亦可见到这种境象,如《山雪河水野萧瑟》、《晴雪》等图便属此</h3> <h3>  重要的是,林亚兵的山水画不仅仅局限于焦墨山水。他具有传统山水画的功底,甚至还兼擅花鸟。其山水画既有传统皴法、融合南北宗山水的影子,也兼具西洋画中关于透视、结构、光影对比等元素的影响。正是这种一专多能的绘画技艺,成为其焦墨山水的源头活水,使其在焦墨山水的施展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h3><h3>  林亚兵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年龄,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还相当年轻,还正是艺术积累与上升时期。我相信,随着其生活阅历的积淀与画学眼界的拓展,其画必将走向另一新的发展阶段。所谓渐入佳境,以臻化境,当不在遥远之时。</h3><h3>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