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糸列之:七一九,典藏岁月向天歌。

上善若水

<h3>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曾养育过当年的红军,文革中又成了与全国不一样的区域;</h3><div>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实现了多年的梦想;</div><div>这是一片绚丽的土地,在这里,展开了真正的人生;</div><div>这是一片金色的土地,在这里,铸就了青春的价值;</div><div>这是一片温暖的土地,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div><div><br></div><div>上文是我敬重的老领导李泽民先生(时任水冶厂仪表段段长)在离矿多年后,以饱含激情的笔蘸在他的长篇记实小说《莽林深山》中对七一九矿这片热土的深情回望。</div><div><br></div><div>七一九矿地处江西赣南老区,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铀矿冶联合企业,始建于1969年6月,1983年6月正式投产。其后,风云际会,几经变迁,直至终产……七一九矿给核工业;给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典藏!</div> <h3>空中鸟瞰古亭。当年的矿部和医院、学校、“五、七”连、菜站、通勤车站、食品站、等后勤保障机构均座落于此片区。</h3> <h3>空中鸟瞰:九岭江两岸尽收眼底。右边大河背,左边小河背、丰州街。当年的901工区,车队,供销科均座落于此片区。</h3> <h3>远眺兌子下:当年丰州片单位的生活区。</h3> <h3>这是一张珍贵的典藏!1970年正值七一九矿筹办和创业,这是当时的校领导和全体老师在子弟学校(小河背901工区办公楼左边山顶)的留影。那时,给我记忆最深的不是上课的情景,而是晚饭后到龙淑兰和刘炳香老师住处听讲《一双锈花鞋》…的故事。</h3> <h3>当年的矿部大院:物是人非,记忆久远……。</h3> <h3>子弟学校总校,位于古亭。随着矿生活区整体搬迁到赣州,现己空置。</h3> <h3>古亭“428”商店,这是以七一九矿信箱数字名命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地标在当年方圆几十里名闻遐迩,也是全体七一九人刻骨铭心的记忆!</h3> <h3>古亭俱乐部:是矿广播站和开大会庄严的场所,但更多的功能是娱乐。除了放电影,还有不定期的文艺演出。前面的灯光球埸也经常进行蓝、排球比赛,放映露天电影。在当年,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鼓舞了大家的精神和斗志。</h3> <h3>循线丰赣道,溯源古亭河;拂去岁月的尘埃;回放时光的炫彩……。</h3> <h3>901工区:地处丰州,是矿里的主产区。井巷作业异常艰苦,安全隐患多。当年,他们年复一年地挥洒着青春和汗水……唤醒了沉睡的群山。</h3> <h3>902工区,地处黄峰岭,是矿里的露天开采工区。</h3><h3>1972年工区实施“大爆破”工程,我们作为在校高中生也有幸参加。我们在师傅的带领下肩扛硝铵炸药输送到指定位置,足足干了一个星期。在爆破现埸,我们亲眼见证了奇迹:爆破的泥土把整个九岭江封堵成堰塞湖……。</h3> <h3>903水冶厂,地处丰州,承担着全矿所有原矿的选冶重任。当年,我有幸参加了仪表自动化项目的安装、调试、投产运行的工作。见证了全厂员工“苦干”加“巧干”创造的奇迹。</h3> <h3>机修厂(904),地处兌子下。当年临近高中毕业,我们曾到此务工实习,从电工、钳工到翻砂工什么都学。记得还曾爬上车间室内行车樑上调校轨道,翻砂车间晚上开炉浇模钢花飞舞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转瞬就是43年!</h3> <h3>沧海桑田,七一九矿几经涅槃获重生……使命至达,岁月留馨。</h3> <h3>我们都有挥之不去的“军工情结”,“矿山情结”,“大院情结”。</h3><h3>老同事聚会即是挥洒乡愁,更是缅怀在七一九矿的岁月里,走过路、结下的情。</h3> <h3>上海同事的大型聚会己在沪连开几届,为七一九矿老同事的聚集、交流起了很好的联谊示范作用,意义非凡。</h3> <h3>广东的同事在深圳聚会,老领导魏国斌局长(核工业江西矿冶局)出席。那次聚会见到了很多老前辈和老同事,百感交集……情结使然。</h3> <h3>这是一次驻沪同事返矿的圆梦之旅,他们回到了当年工作的老单位旧址和当时的矿部;回忆峥嵘岁月;尽情释放往日的情怀和同事情谊……弥足珍贵!</h3> <h3>   岁月如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5><br></h5> <h3>夲文部份图片摘自矿聊天群,特此鸣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