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一线城市——山城镇——小奉天

讷言

<h3>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h3><h3>  山城镇,拥于山,环于水,隶于吉林省梅河口市,遥于梅河口以西25千米,乃吉林西南与辽宁交界之门户。镇史悠久,清朝光绪年间,围场开禁即有人烟也。民国二年,在此设海龙右翼翼长衙门。1928年东边道镇守使行署由安东(今丹东)移至本镇,即为东边道军事首府重镇,同时成为海龙政治、经济、文化、商贾之中心。抗美援朝后,成为军事重镇,“文革”以前曾有重兵驻防,老百姓称为“东工地”和“西工地”,以“西工地”龙山营区最大。</h3><h3> 解放前,此地商业已显繁华,有八大商号,长城内外皆知,堪比奉天,故有“小奉天”之称。然周边大山之内,多藏胡子(土匪),常出没于此,绑票事件时有发生。抗战时期,东北抗联游击战于此地,早年有小说《热闹山城镇》即反映军民抗击日寇故事。</h3><h3> 解放后,计划经济,百货、医药、食品等国营三级批发站供给于周边花园、吉乐、水道、大湾、姜家街、磨盘水库、小杨、黑山头等乡村,商贸流通活跃。轻工机械、稻镰、服装、毛皮、造纸、制药等国有企业应运而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一度辉煌。故改革开放前,与原海龙县所在地梅河口镇齐名,为海龙县西部中心“大城市”,是愚公童年心目中的一线城市。愚公自幼蜗于大山,每来一次山城镇,回家可以和小伙伴们炫耀一个月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因为它是一个大城市!想当年,愚公只知道中国有个北京和上海是大城市,接下来就是山城镇了。</h3> <h3>大柳河、白银河,横道河由西向东流经本镇,水源资源较丰富,为本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源条件。</h3> <h3>这条河就是白银河吧,上游是磨盘山水库。</h3> <h3>山城镇通往西花园以南乡村大桥。</h3> <h3>深秋,从红旗山(北山)俯瞰山城,被金色包围。</h3> <h3>二、交通。</h3><h3> 火车:山城镇站,沈吉线上的主要车站。</h3> <h3>公路:山城镇汽车站。四十年前镇内设“国有”汽车站,改革开放后曾经一度消失,不知何时迁于城外国道202路边。别看这车站小而简陋,却承载着梅河口、吉林、磐石等方向往来于沈阳,大连、鞍山、盘锦以及关内各方向的长途乘车的购票与候车。</h3> <h3>区内有沈吉高速公路通过,山城镇与草市结合部有进入山城镇出口。</h3> <h3>202国道山城镇段。202国道,起点为黑龙江黑河,终点为辽宁旅顺口区,全程1818千米。</h3> <h3>通往吉乐、姜家街、磨盘湖库区、大杨方向的南大桥。各乡、村交通便利。</h3> <h3>三、人口构成。</h3><h3> 山城镇有人口约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 非农业人口2.4万人, 社会劳动力约1.7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07万余人,全镇有 8个朝鲜族村,朝鲜族人口5000余人。面积152.8km²。</h3> <h3>河堤两岸,树木成行。</h3> <h3>沿河两岸,良田万顷。</h3> <h3>稻黄米白,香飘全国。</h3> <h3>城田相连,水绕田流。</h3> <h3>黑土金穗,一望无边。</h3> <h3>以工富镇,以农兴镇。</h3> <h3>四、城镇建设:</h3><h3> 百年历史老屋,见证了小镇的沧桑岁月。</h3> <h3>临街,经过百年风雨洗礼的宅院,已经老去,但它们还是倔强地站在那里。</h3> <h3>曾经店铺,等待重建。</h3> <h3>时过境迁,曲终人散。</h3> <h3>历尽沧桑,从头再来。</h3> <h3>古往今来,风雨兼程。</h3> <h3>历史变迁,只做证明。</h3> <h3>旧房危房,即将消失。</h3> <h3>城区卫生,仍有死角。</h3> <h3>棚户区改,与日俱进</h3> <h3><br></h3><h3>高楼大厦,拔地而起</h3> <h3>现代小区,应运而生</h3> <h3>城中有林,林中有城。</h3> <h3>城林掩映,林城相拥。</h3> <h3>夜幕下的小镇,灯光斑斓璀璨</h3> <h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h3> <h3>五:文化教育</h3><h3>改革开放前,镇内有一座容纳300多人的大型电影院,是当时全县三座城市电影院之一,位置大概在现在的三株商场附近。当年进城看一场电影,实属奢侈行为。如今现代化电影院在站前路的西侧。</h3> <h3>山城镇中心小学历史悠久</h3> <h3>现在的梅河口市第一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镇内有海龙县第一、第七和朝鲜族等三所中学,教育资源较为雄厚。后来第七中学和朝鲜族中学合并撤销,如今改为“梅河口市第一中学”,是全镇及周边乡村的初中教育最好的学校。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第一次高考考场设在这里,作者本人就是在这里参加高考的。在这里我要多说一句,深深感谢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我和很多参加高考的农民子弟,从此走出大山。</h3> <h3>原海龙县第七中学旧址,大门依然健在。</h3> <h3>不过,如今也只有大门西侧的“七中商店”,才能提示人们她的曾经存在。</h3> <h3>如今的幼儿园,不比大城市的落后。</h3> <h3>宗教信仰有佛教,基督教等。</h3> <h3>六、吃住。</h3><h3> 山城镇特色小吃是朝鲜族风味的碳火烤牛肉。</h3><h3>《高丽楼烤肉》,风味独特,食材讲究,工艺科学,营养全面,进城必吃。</h3> <h3>朝鲜族打糕、辣白菜别具风味。</h3> <h3>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小吃也逐渐落户这里,餐饮档次不断提高,随时可以大饱口福。<br></h3> <h3>小镇商业繁华,流动人口较多,宾馆洗浴休闲均能满足顾客需求。唯一一所国营老浴池依然健在。</h3> <h3>奉天宾馆,也叫钢锹宾馆,是小镇最早的宾馆。</h3> <h3>住宿洗浴,娱乐养生。</h3> <h3>新式宾馆招待所,取代古老大车店(大车店:是七十年代初以前,以畜力车为主要运输工具时代,农民进城交售公粮、产品贸易等当天不能返家而住宿的地方,即旅店。在现在的山城宾馆以东有一较大院落,平房一排,坐北朝南,即驾车老板子居住的房间,通铺大火炕,自带铺盖卷。院内场地较宽敞,可停放诸多畜力车和喂牛、喂马等)。</h3> <h3>七:商业贸易。</h3><h3> 小镇之所以历史辉煌,就是因为它的商贸地位,百年老镇,繁荣商贾。</h3> <h3>具有批发功能的商业中心——小奉天商业街。</h3> <h3>商铺林立,市场繁华。</h3> <h3>批发零售,多种经营。</h3> <h3>街道整齐,人往如梭。</h3> <h3>购物中心——三株商厦。</h3> <h3>文明经商,老叟无欺。</h3> <h3>东西一条街,南北两条路,构成山城镇街道基本格局。</h3> <h3>新建街道,标准较高。</h3> <h3>新建东花园至城区路。</h3> <h3>西街市场,百年历史。</h3> <h3>八、城乡交通:</h3><h3> 电瓶三轮车,是小镇的一道风景线,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h3> <h3>在街道上,如同蚂蚁一样,一辆接一辆,满街都是电瓶三轮车。</h3> <h3>城内出租每人每次2-4元。</h3> <h3>环保便捷,费用不高。</h3> <h3>车水马龙,人流如织。</h3> <h3>出租短客,集中站点。</h3> <h3>2018年10月1日,小镇迎来史上第一趟城市公交车,称为1路车,由火车站发往造纸厂方向,越过横道河子桥,到达“镇西商店”,纵贯小镇东西,每五分钟一趟,票价一元,十分方便。</h3> <h3>城内无红灯,通行靠自觉。</h3> <h3>一桥通南北,城乡分界线。</h3> <h3>桥北为镇,桥南为乡。</h3> <h3>九:美丽新城。</h3><h3> 以火车站前路为轴,开发现代城市小区。</h3> <h3>现代化小城镇正在兴起。</h3> <h3>水榭花都,环境宜人</h3> <h3>人民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h3> <h3>一池荷花,扮靓城市。</h3> <h3>亭台水域,清秀安静。</h3> <h3>楼宇林立,阁水相依。</h3> <h3>林木葱葱,清风倒影。</h3> <h3>莺歌燕舞,休闲自得。</h3> <h3>衣食无忧,安居乐业。</h3> <h3>悠闲山城,曲径回廊。</h3> <h3>楼水相拥,犹如仙境。</h3> <h3>小城建设,日新月异。</h3> <h3>十、尾语。</h3><h3>碧波蓝天白云里,</h3><div>水榭花都紫气飞。</div><h3>穿过丛林看花溪,</h3><div>窗前闻香催人醉。</div><div> 山城虽小,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与自然条件,有待挖掘开发与利用,未来一定可以重振雄风!</div><div> 衷心祝愿——小奉天——山城镇,我心中的“一线城市”,越来越美!祝愿那里的人们幸福美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