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英雄的部队 缅怀牺牲的战友

风雷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〇五团军旗护旗队整装待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朋友:今天当你来到美丽的西藏时,当你乘坐的飞机在拉萨贡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昌都邦达机场降落时,当“波音”、“空客”起落架下的轮胎托着沉重、庞大的身躯反复摩擦、碾压着这一条条青春跑道时,当人民解放军空军歼击战机腾跃穿云时,你可知道当年那些建设机场的部队和部队的战士们,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献给高原的青春之歌,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筑了一条条笔直、坚固的跑道!</h3><h3><br></h3><h3> 我入伍所在的部队工程兵建筑第三〇五团曾经就是当年奔赴拉萨、挥师日喀则、转战昌都,建设西藏这些机场的光荣部队。</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漫川藏线&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nbsp;</h3><h3> 工兵三〇五团1965年8月1日在四川省崇庆县白头工地组建,原拟执行抗美援越任务,全团建制4200余人,下属司、政、后三大机关,三个建筑营,一个桥梁营,一个技术营和高机连、警卫连、运输连、修理连、生产连五个直属连队,1966年2月奉命进藏。在西藏先后完成了拉萨贡嘎机场、日喀则和平机场、昌都邦达机场的建设。1978年底部队出藏,大部分移防集结于大巴山麓的四川省万源县官渡区待命、整训,建一营、建三营部分分队抽调到成都、重庆、灌县、乐山、峨眉、广元、西昌等地执行修建战备工程、建造营房、开展副业生产任务,还有部分人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底全军精简整编,三〇五团奉命撤销建制,完成了历史使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拉萨贡嘎机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贡嘎机场</h3><h3><br></h3><h3> 贡嘎机场位于西藏山南贡嘎县甲竹林镇的雅鲁藏布江南岸。三〇五团部队驻地海拔3700多米,是一个“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吃饭半碗沙,吃水用车拉”的地方。严寒、缺氧、无新鲜蔬菜的严酷条件,使部队的生活面临困难;高强度的施工作业,更增加了人体的负担。为了抢工期、赶进度,战士们顶风沙、住帐篷,睡在铺着卵石的地上。在这任务繁重的艰苦环境下,全体指战员不分昼夜地奋战,一些干部战士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雪域高原。当时正值“文革”初期,部队除了正常施工,还要担负地方支左和西藏自治区党政机关的安全保卫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发扬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上级领导和兄弟部队(铁道兵14师69团)以及藏族民工的密切配合下,1966年9月20日,跑道长4000米、宽45米和1000平方米的贡嘎机场停机坪等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967年初,整个机场工程按期建成,1967年底交付空军管理使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日喀则和平机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平机场停机坪的民用客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瞰日喀则和平机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平机场的跑道</h3> <h3>  建设和平机场时我们的军营就座落在机场跑道右侧的天葬山下。</h3><h3><br><h3> 日喀则和平机场位于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东方江当乡的东部,雅鲁藏布江河谷南侧,海拔3782米,1968年3月破土动工。在这之前的1967年,我团十连、十二连就配合西藏边防部队参与了中印乃堆拉山口冲突事件的处置。在建设和平机场的日子里,七连被抽调到亚东伐木、烧炭,为机场建设提供后勤保障,1971年还配属野战部队开展边境反蚕食斗争,进行修整战备公路、整固炮兵阵地等一系列支持保障工作。垮塌的炭窑,飞滚的原木,未响的排炮,死神多次与战士们擦肩而过。在修建和平机场的过程中,我团共有40名干战献出了生命。1972年10月和平机场跑道和营建等主体工程竣工,1973年5月完成最后的配套工程。</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昌都邦达机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邦达机场停机坪的民用客机</h3> <h3>  在停机坪边缘,当年三〇五团浇筑的六边形水泥跑道依稀可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瞰昌都邦达机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邦达机场跑道</h3> <h3>  邦达机场旁边战士们曾经居住过的、已是断壁残垣的土屋</h3><h3><br></h3><h3> 邦达机场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著名的邦达大草原、玉曲河西岸狭长山谷中。1969年2月,毛主席、周总理就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修建昌都邦达机场的报告。1970年4月,组建机场工程8091工程指挥部,下属工程兵建筑第三〇五团,四川省军区步兵独立七团,独立汽车第一营、第二营,空军机械营,西藏军区第四野战医院,空军安装队,军区通信安装队和昌都地区各族民工等。1970年5月10日建设机场工程开工,那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新鲜蔬菜他们就每天靠几粒维生素;没有足够的施工机具,他们就用铁锹、十字镐、架子车;没有收到期盼的家书,他们就聚在玉曲河边,让河水带去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为修建邦达机场,各部队团结一致,紧密协作。顶逆流、战恶浪,抗冰雪、化严寒,89名战士倒在了邦达草原。经过八年奋战,1978年8月,一条拥有一系列的“世界之最”( 海拔最高——4334米,跑道最长——5400米,距市镇最远——距离昌都镇136公里,气候最恶劣——冬春气温零下30℃以上、风速每秒30米以上,环境最差——境内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7座,飞机似乎能触手可及)的邦达机场工程胜利竣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任团长戚亚西和副团长陈富裕在日喀则</h3> <h3>  第二任团长戚亚西、第三任团长雷吉信日喀则和平机场试航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吉信团长在邦达机场建设誓师大会上作动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邦达机场建设誓师大会情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邦达机场建设誓师大会上立下军令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奔赴机场建设工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整机场跑道路面</h3> <h3>  部队在冬季不能施工的时候,既注重政治学习,又开展大练兵活动,使官兵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得到提高。</h3> <h3>  断烟数天后的几个成都兵终于从指导员那儿抢来包烟过过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挥部文艺宣传队为部队官兵的精彩演出</h3> <h3>  在极其艰苦的施工中,各级首长不管天晴下雨,刮风下雪,都亲临施工现场,同战士们一起战斗在工地上,体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互敬互爱的品质。</h3> <h3>  1976年8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三〇五团军旗并组织了隆重的军旗授旗仪式。这是八〇九一工程指挥部司令员赵天平代表上级将军旗授到三〇五团团长雷吉信手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旗护旗队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邦达机场竣工庆祝大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修建邦达机场牺牲的战友们肃立默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〇五团部分老领导西藏邦达合影</h3> <h3>  三〇五团部分首长在邦达机场通航时留影(左起:后勤处长杨述良、副参谋长宋玉光、副团长陈学碧、副团长陈富裕、团长雷吉信、副政委何文富、政治处主任张远良)</h3> <h3>  空八军副军长(中排左四)与八〇九一工程指挥部司令员赵天平(中排左二)等领导合影</h3> <h3>  八〇九一工程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余伶和全体同志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庄严的邦达机场纪念碑</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为悼念在修建邦达机场中牺牲和病逝的89名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〇九一工程指挥部1977年10月敬立。</h3><h3><br></h3><h3> 在长达十多年建设西藏机场的日子里,我们一百多位战友长眠在高原。他们的倒下,没有炮火硝烟的伴随、没有冲锋号的激励、没有民族解放时代那样波澜壮阔的背景,因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或忘怀。然而,他们的牺牲让我们更多的感悟到一种平凡而崇高的奉献,他们的为国捐躯更加震撼人心,他们的生命同样闪烁着不息的光华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10年整修一新的日喀则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建设和平机场牺牲的40位三〇五团战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当那些以透支生命,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士兵完成了一名军人承诺时,他们的灵魂也就凝结在高原的座座机场、条条跑道中了。或许没人知道他们的过去,也没人在乎他们的今天。他们如烟的往事已化为时聚时散的云,永远飘浮在高原的天空。而对我们来说,这一切却永生难忘。</h3><h3><br></h3><h3> 一位曾经参加过日喀则和平机场、昌都邦达机场建设的老兵,这些年多次回到西藏看望牺牲的战友。他感慨道:美丽的西藏啊,你可以忘却给你留下西藏座座机场的那支部队,你可以忘却天葬山下、玉曲河旁那个被岁月湮没的军营,但你不该忘却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你的那些军人。</h3><h3><br></h3><div><br></div> <h3>  今天,西藏高原机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机</h3><h3><br></h3><h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〇五团等兄弟部队所建设的雪域高原的机场,如今也是西藏经济发展的窗口和名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三〇五团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是她为祖国、为军队、为西藏立下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千史,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作为曾经是三〇五团的战士,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h3> <h3>  部队出藏后,雷吉信团长、陈元璋政委、李思全副团长在万源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万源官渡的团长和政委</h3> <h3>  三〇五团第四届党代会全体代表在万源官渡合影</h3> <h3>  1979年11月至1980年2月,我们部队新兵团八个连队1328名新兵在四川省宣汉县毛坝公社新训,我所在的新兵五团六连四排十一班,连长袁永湘,政指苟孟培,一排长郑玉其,三排长王平,四排长叶相丕,班长梁根友,连部文书张雪松,卫生员黄建勇。这是我们新训住过的营房。</h3> <h3>  万源县官渡火车站——这里曾经是我们的团部和直属队</h3><h3>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在团卫生队,时任队长刘述由,政指张永刚,副政指李华全。不久到教导队参加该团第六期卫训队培训,时任教导队队长张金成,政指潘允武,司务长易正奎,排长何传家。在军校录取前,我还在建一营二连呆了一星期,担任连队卫生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原万源官渡团卫生队营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我在新训和分配到卫生队时的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教导队参加卫生员培训学习间隙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重庆参加军队院校招生考试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新兵排长叶相丕接兵时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川峨边东风厂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训期间和连长袁永湘,班长梁根友,战友林奉武、李春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王联星、侯晓林、王琪、曲木取银、杜洋、林奉武、陈镇、王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排长王平、叶相丕和战友林奉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六连卫生员黄建勇,文书张雪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王富才、刘建、杜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廖国祥、王志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范亚辉、杜洋、李涛、梁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王正兵、刘建、杜洋、王成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振强、袁培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彭远志、李亚平、谭明安、王成玉、李利君(建八连卫生员)、刘建、唐明华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陈守云、姜红、彭远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剑标、李俊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李春、林奉武、兰其滨、张振强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六连十三班长在一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六连八班的战友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部分战友和八班长杜文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一班长梁根友在一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六连的部分峨边彝族战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彝族战友沙马古机、冉那斯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俩已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训练间隙邹红、张振强、陈镇、袁培川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叶相丕排长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训战友方仕伦、张跃华、夏世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秋明、侯晓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乐的峨边战友(闵建、杜洋、梁琪、</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振强、贺伟、邹红、刘正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年4月15日我和新兵连政指苟孟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兵六连八班长杜文君合影</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苟孟培是我的接兵指导员,当我们初次见面,他看到我单薄、瘦弱的身体(刚入伍时身高167厘米,体重90多斤),可以看出他显得有些失望,但还是鼓励我入伍后要加强锻炼、舍得吃苦。苟指导员是1966年入伍的老兵,在建设西藏拉萨贡嘎机场期间,曾经做过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东生的公务员,指导员告诉我说由于他自己身材矮小,当公务员也只做一些内勤服务工作,其他诸如警卫等“体面”的工作都安排身材魁梧的战友担当。也许是这一缘故,我粘上了名字的光,指导员对我格外“关照”,我穿上军装第一天,就被任命为峨边(金口河)新兵连的二班代理班长。从峨眉燕岗火车站到宣汉毛坝,我们乘坐闷罐车,历时五天,我认真履职,做好服务,出色完成任务,顺利到达新训地点。紧张的新训生活开始后,我刻苦训练、勤奋工作、严格要求,赢得了战友的爱戴和领导的信任,不久被任命为新训副班长,在新训结束时受到连队嘉奖。</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万源军营的日子</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一名1979年冬季入伍战友的回忆)</span></h1><div> </div><div> 那时,我们正年轻。为了简单而崇高的使命,我们将火一样的青春年华,涂抹在了万源大巴山的高山峡谷。</div><div> 还记得么?在那穿军装的日子里,白天,我们从岩壁上撬下石块,每人要砸出半立方铺铁路的碎石。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高强度的劳动,全班十多个人则蹲在地上,围着一只黄盆子吃南瓜啃土豆。夜里,熄灯号把我们吹进了梦里故乡。突然几辆汽车开进山来,把我们拉到了官渡火车站的露天站台。我们一锹锹往车厢里铲碎石。我们的军装被汗水、雨水还有泪水湿透,直至天明时,军装又被体温烘干。</div><div> 星期节假日 ,我们总是三三两两聚坐在山坡上思念故乡,或游走在营房外永远没有尽头的大山沟壑中,打发难耐的孤独和寂寞。</div><div> 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都步入了中年甚至老年。如今,我们经过大半生的打拼,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了稳定的家 。可是战友 ,无论你现在过得怎样地心满意足,可别忘了当年咱一同吃过的盆盆菜、一同蹲过的大山沟啊!</div><div> 先人说过:吃苦是人生的一大财富。的确,没有昨天,哪有今天!那样的艰苦、那样的经历,铸就了我们在后来的人生拼搏中无往不胜的力量!</div><div> 那段当兵的历史,是我们一生中最值得纪念和珍惜的日子。</div> <h3>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于战友会图册和战友博客《老兵——7783部队》,在此深表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