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电影《难忘的战斗》

舟帆

<h3>1976年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年。</h3><h3>对国来说:在这一年里,亲手缔造和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位伟人先后去世。在这一年里,我们国家先后发生了云南地震,唐山大地震,吉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陨石雨。在这一年里,中央粉碎了四人帮。</h3><h3>对家来说:禁锢了十多年的文艺文化开始复苏,久违了的电影故事片解冻恢复拍摄,电影故事片又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其中就有电影《难忘的战斗》。</h3><h3><br></h3><h3>这部40年前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是一部事先被国家电影局确定为向建国27周年献礼的电影;也是一部被文化部认定的继戏剧领域的八部“样板戏”之后,电影战线的样板经典电影;更是一部让毛泽东主席看后失声痛哭的电影。整整四十年过去,谈起电影《难忘的战斗》就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h3> <h3>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它是部队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依据战斗史实创作而成。</h3><div>据资料显示,《难忘的战斗》是军旅作家孙景瑞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div><div>孙景瑞,1922年7月出生在河北高碑店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任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总分社记者,随“四野″南下工作团南下,进驻武汉。</div><div>同年6月,孙景瑞参加武汉军管会粮食釆购队,深入到湖北的荆门,钟祥等地执行采购粮食的任务。当时,当地的地主恶霸奸商势力较大,国民党残余势力异常嚣张,喊出“不让一粒粮食进城”的口号。粮食釆购队面临的斗争异常复杂,釆购工作中多次遭敌人袭击,两名解放军战士遭暗杀。</div><div>1953年,孙景瑞把这段战斗生活记录下来,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粮食釆购队》。</div><div><br></div><div>随后,孙景瑞1956年调任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创作室任创作员,1959年任《解放军报》文艺编辑,1970年到广州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业作家,文艺五级(副军级)。广东省作协理事,1985年离休。</div><div>他著有《不能入库》《中朝兄弟》《红旗插上大门岛》《粮食采购队》《不息的浪潮》《紧要军情》《北平不寂寞》《积雪的山谷》等小说。电影剧本有《瑰宝》《渔岛之子》《难忘的战斗》均已拍摄成影片发行。还有《在新事务面前》(报告文学),《边卡驼铃》(短篇小说),《那时光景》(散文集)等。</div><div><br></div><div>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看到这部小说后,邀约孙景瑞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又经过制片厂编辑们半年的反复修改讨论,才定下了电影文学剧本,并改名为《难忘的战斗》。影片上映时,署名为集体创作,孙景瑞执笔。</div><div><br></div> <h3>电影《难忘的战斗》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原著:孙景瑞;改编:集体(执笔孙景瑞、严励);导演:汤晓丹、天然、于本正;摄影:许琦、马林发、朱永德;主演:达式常、白穆、焦晃。汉语普通话语种,彩色普通银幕,时长111分钟。</h3><h3>片中讲述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了江南某城市。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派遣特务陈福堂以富国粮行总经理身份潜伏下来,组织特务和土匪四处活动,阴谋卡住我城市粮源,颠覆新生的革命政权。解放军某骑兵团副团长田文中被任命为第一购粮工作队队长,为了保证解放初期某城市的粮食供应,田文中带领工作队去农村太平集筹粮,在水网地带和山区跟土匪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战斗。</h3> <h3>敌特谋划。</h3> <h3>点将点兵。</h3> <h3>接受任务。</h3> <h3>部队南下。</h3> <h3>远景,江边,有武汉的影子。</h3> <h3>跳船报到。</h3> <h3>解救渔民。</h3> <h3>感谢亲人。</h3> <h3>不忘初心。</h3> <h3>采粮船队。</h3> <h3>船头激战。</h3> <h3>发动群众。</h3> <h3>嘘寒问暖。</h3> <h3>购粮遇挫。</h3> <h3>不许打人。</h3> <h3>国民党派特务陈福堂以富国粮行总经理身份潜伏下来,阴谋卡住我城市粮源,颠覆新生的革命政权。军管会第一购粮工作队队长田文中,前往主要粮区,发动群众,收购粮食。特务陈福堂指使土匪造谣惑众,破坏我购粮工作。由于内奸的告密,致使我运粮船队路经黄泥塘时遭土匪偷袭。田文中指挥沉着,终于使第一批粮食胜利运进解放了的城市。</h3><div>不久,工作队准备把第二批粮食运往城市,并趁机诱蛇出洞,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在这场复杂的智斗中,内奸刘志仁终于暴露了真面目,被警卫赵冬生打倒。但他在搏斗中不幸遭到隐蔽得更深的敌特——账房先生的暗算,而壮烈牺牲。</div> <h3>沉着冷静。</h3> <h3>识破内奸。</h3> <h3>老奸巨滑。</h3> <h3>装腔作势。</h3> <h3>识破阴谋。</h3> <h3>内外勾结。</h3> <h3>武大赖子。</h3> <h3>沉着应战。</h3> <h3>师长表扬。</h3> <h3>不让须眉。</h3> <h3>揭穿阴谋。</h3> <h3>搜出粮食。</h3> <h3>军民联手。</h3> <h3>动员筹粮。</h3> <h3>再定计策。</h3> <h3>酒楼亮剑。</h3> <h3>前来进犯的土匪进入西山岱后停止不前,等待着陈福堂的信号。田文中毅然登上鸿宾楼探察敌情,终于识破敌人诡计,拉开窗帘。土匪看到灯光,便猖狂向太平集进犯,被我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彻底剿灭,陈福堂、武大癞子束手就擒。战斗结束了,打死卫生员的富国粮行帐房先生仍然逍遥法外,这表明斗争还会继续下去。</h3> <h3>任重道远。</h3> <h3>影片写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即解放战争后期粮食战线上的复杂斗争,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势已去之后的垂死挣扎,和人民解放军为巩固新生政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h3><div>  影片情节起伏跌宕,矛盾错综复杂,出入意料而又真实可信,人物形象的塑造很有特色,描绘了我方人员在新形势下的斗争中,能尽快熟悉环境、把握斗争的主动权,既斗勇、又斗智的英雄风采。影片对敌方人员的刻画也颇为细致,写出了他们的狡诈、阴险和顽固性特点。让人难以忘记。</div> <h3>欢迎队伍。</h3> <h3>这部电影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76年重病中的毛泽东主席看到电影《难忘的战斗》后,感动得泪如泉涌。</h3><div>作家权延赤在《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一书中写到,1976年春节后的一天,在中南海,身患重病的毛泽东主席让中央办公厅秘书调来影片《难忘的战斗》观看。当电影演到人民解放军入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敲锣打鼓,无比热烈的欢迎时,毛泽东问身旁护士吴旭君,“那次欢迎的学生里有你吗?”吴旭君是上海学生,毛主席是知道的。当年她确实参加了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她激动地说不出话,只是流着眼泪点头。此时,毛主席泪如泉涌,再也无法控制,会场哭声一片,不等电影结束,医务工作人员赶紧把主席抬走了。</div><div><br></div><div>中央文献版《毛泽东传》一书“临终的日子”一章中,叙述毛泽东晚年看此片,当银幕出现这个镜头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先是阵阵抽泣,随即失声大哭。电视纪录片《毛泽东》第十二集中,也明确了这部电影就是《难忘的战斗》。</div> <h3>对于我们这些当年的年青观众而言,《难忘的战斗》之所以难忘,还有一个重要情节和桥段,就是那个恐怖的秤砣。</h3><h3>电影中,帐房先生是暗藏的敌人,用秤砣砸死了正在捆绑内奸刘副区长的解放军战士赵冬生。但是却一直没有被揭露出来,到了影片结束还在悠然自得地打着算盘。</h3><div><br></div><div>账房先生在片中出现过四、五次,无一句台词。内奸刘志仁阴谋暴露后,赵冬生将他押到“富国粮行”看管。途中俩人搏斗,这时账房先生拿起秤砣悄悄向冬生后脑砸去,后来,冬生伤重牺牲。</div><div>影片结尾,工作队打垮了土匪,帐房先生仍旧端坐在粮店里,静静地打着算盘逍遥法外。没有把敌人一网打尽,而是让一个最隐蔽的敌人漏了网,这种拍摄处理方法在当时的电影里是绝无仅有的,可说既是画龙点晴之笔,表明斗争还会继续下去,又表现了汤晓丹导演高超独特的艺术个性,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div> <h3>抓获内奸。</h3> <h3>身后被袭。</h3> <h3>弥留之际。</h3> <h3>悼念战友。</h3> <h3>悠闲自得。</h3> <h3>影片结尾,打死解放军战士赵冬生的账房先生未被纠出,战斗并没有结束。</h3> <h3>影片导演是著名的军事片导演汤晓丹,他曾导演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观众非常熟悉的电影。主要演员也群星闪耀,除头号正、反派主角达式常、白穆外,如今大名鼎鼎的皇帝演员焦晃当时在剧中扮演一个混入革命队伍的内奸刘副区长。当时,他刚刚从牛棚解放出来,情绪不是太好。八十年代活跃一时的陈烨此次大概是初登银幕,扮演一个女工作队员。后来大红大紫的郭凯敏在剧中打了一次酱油,演了个解放军小战士。江苏话剧院马昌钰演区长李光明。此外,电影演员陈述、程之两位著名反角也在影片中饰演了重要角色。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著名配音演员富润之在影片中客串了向陈福堂布置任务的国民党军官。周国宾扮演赵冬生,他是这部戏里的二号人物,扮相英俊,充满朝气。</h3> <h3>老演员顾也鲁。</h3> <h3>上影厂这批优秀的演职人员参与影片的拍摄,个个出彩,也让我们难以忘怀。</h3> <h3>再见!</h3> <h3>难忘电影《难忘的战斗》。</h3> <h3>( 图片 视频 截图</h3><h3>编辑 制作 撰稿 舟帆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