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电影电视里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今医学这么发达,这病会有办法的。”尽管这是一句安慰的话,但仍然反映出人们对现代医学寄予了高度的期望。</h1><h1> </h1><h1> 从医三十多年, 去年年底查出了冠心病,我就思考着一个问题,现代医学到底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医学真的就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发达吗?能够满足人的健康需要吗?</h1><h1><br></h1><h1> 去年十二月初,经六十四排螺旋CT造影,我被查出有心肌桥和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狭窄。十二月底进行了心脏冠脉造影确诊,三支冠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心内科教授当时就建议直接上支架,足见我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是右冠脉的窦房结分支处更为严重,更加危险。</h1><h1><br></h1><h1> 三年前我一直是步行锻炼,因感觉运动量太小改为打乒乓球,且常以抽球扣杀来增加其活动量。每次打到二十分钟左右时,就感觉到心前区疼痛,半个小时或休息后会慢慢好转,但我能够忍受紧持着打球。因为多数时候,现场没有“替补队员”让我休息。</h1><h1> </h1><h1> 是的,劳力性心绞痛。我从小跑步就有心前区疼痛这个症状,所以一直认为是运动后心跳过快,心肌桥收缩频繁压迫冠脉使心肌相对缺血所致。加之没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任何病史,所以认为胸痛只不过是冠脉扩张受限,心肌供血相对不足而已。半小时后减轻好转是由于局部扩血管物质浓度增加扩张了冠脉所致,以为时间长了,心脏适应了就会好些。</h1><h1><br></h1><h1> 坚持打球两年多,胸痛似乎不减反有加重的感觉。后发展到走路时也偶有胸前区不适感,才警觉冠心病的可能性。医院安装六十四排CT后,我便成了第一个被检查的人。</h1> <h1> 做冠脉造影前我已做了一个决定,不上支架!我不是怀疑医生上支架的技术,也不怀疑支架的效应。也许是固执,我没有接受心内科医生的建议。我想先吃药、适当运动、戒烟、饮食控制等综合治疗试一试,即实施所谓冠心病的二级预防。</h1><h1><br></h1><h1> 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对是错,也许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赌明天,我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治疗是否有效,栓子是否会形成,谁也不知道。</h1><h1><br></h1><h1> 早些年前看到过国外两篇研究文章,一篇文章的结果是坚持锻炼与吃阿斯匹林两组冠心病发病率没有差异;一篇文章的结果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与上支架的最终死亡率没有差异。国内胡大一教授也多次主张尽可能不上或少上支架。在医学界,今天的研究结果和观点,明天就可能被推翻和更改。</h1><h1><br></h1><h1> 支架在血管内必竟是个异物,本身的局部不平形成涡流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容易激活血液凝血功能形成血栓;支架能上不能下;至今上支架的指征并非是绝对性的;支架置入技术,安放部位准确性,应用后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及抗栓药物的副作用。有些冠心病患者一根支架上去了,不久就有第二根、第三根,肉心变铁心,心脏还能维持多久?所以上支架延迟一天是一天。</h1><h1><br></h1><h1> 当然,血管支架品质在不断改进,上支架仍是目前提高生命安全性,改善心肌供血最快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延迟上支架有可能失去上支架的机会。</h1> <h1> 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医学也是一样。象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层出不穷,技术不断提高。好多在老百姓听起来高、大、上的医学概念和定义更是神秘莫测。器官移植术中,心、肝、肺、肾的移植术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写文章,都到了割头换颈的水平了,基因图谱、试管婴儿、生命克隆、干细胞治疗、介入疗法、精准医学等医学新名词、新技术日新月异。将医学推向了一个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新高度,医学真就那么灿烂辉煌了吗?<br></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在内科常见疾病中,除抗生素能控制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肺炎、胃肠炎),无须治疗的感冒,还能列举多少种疾病能用上“治愈”一词呢?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呼性疾病、恶性肿瘤、类风湿、红斑狼疮、巴金森氏征、甲亢甲减、乙肝、丙肝、慢性肾功衰……。</h1><h1><br></h1><h1> 治疗不过是用药控制症状而已,治标不治本,对症不对因,药效失病依旧。医学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临床治愈(率)”。<br></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人生命的复杂性,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至今仍然还是微乎其微。在医学许多领域中,专家们在某一点的研究上似乎很深入,所谓的分子、离子、因子研究,那不过是浩瀚生命知识因素中的点点滴滴,如同盲人摸象。与紧密联系又处于动态平衡的生命整体;与全面系统了解生命活动规律,达到挽救生命,延年益寿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且人个体间的差异性巨大,例如人的酒量差别,身高、体重、性别相同,半斤酒有人倒下,有人清醒,也有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同样,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15年1月20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就是基于疾病治疗个体化与药物疗效的差异。</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医学相对其他科学的进展要远远落后,医学的对象是人。它不能象其它科学的研究,小到一颗螺丝一根钉,大到火箭飞机,在实验、试验中,螺丝钉子废了可以一扔一大堆;火箭飞机可以拆了再装,装了再拆,什么实验和试验都可以反复着重来。人,行吗?生命的不可逆性导致医学实验和试验研究困难,阻碍了医学科学的发展。</h1><h1><br></h1><h1> 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均还是个迷。即便是已经清楚了的,也多是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医学只能尽心尽力难尽人意,望病兴叹。</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无论是医疗检查的设备、实验的仪器、试剂,还是疾病治疗的药物,均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生化、电子软件等多个领域,都得仰仗着其它学科的进步支持,才能保障和促进医学的发展。</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医学还在探索、困惑和挣扎的无奈中,就连一部成千上万的医学专家研究了五十年多的《心肺复苏术》已是更新地面目全非,也没见救回几个成为正常的人。到什么时候才能是一个完全正确有效的救命措施呢?</h1> <h1> 医学上常把病因不清的疾病习惯理论推理为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方法也是所谓的综合疗法。冠心病的治疗根据狭窄程度以药物、支架、冠脉搭桥手术等方法为主。</h1><h1><br></h1><h1> 单就冠心病治疗常用药物就有抗凝药,目的是减少血栓形成;降脂药,认为冠脉脂质沉积是冠脉硬化狭窄的病理生理基础,脂质代谢障碍是原因;降低血管外周阻力的药物,减轻心脏后负荷,减轻心脏的负担,预防心衰;减慢心率的药,减少心肌耗氧量,保障心肌氧的供需平衡。理论如此,研究结果如此,但临床疗效果真如此吗?冠心病死亡人数仍然居首!</h1><h1><br></h1><h1> 医学研究很有意思,多数是以有效性来评价,很少是治愈率、“全”或“无”的关系。</h1><h1><br></h1><h1> 很多疾病的治疗药物多达几大类几十种,如抗高血压的药物就有:利尿剂、α1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等,而钙阻滞剂又有十几种。</h1><h1><br></h1><h1> 病人试了这种试那种,轮转着用了几圈血压没降下来,等降下来时又不知是哪一药物发挥的作用,只好“联合”或“复合”用下去。象这样飞机大炮一起上的疾病治疗又何其多呢?</h1> <h1> 不知从何时开始,保健食品被心灵鸡汤大肆宣染其治病作用,大有取代医药治疗之趋势。在冠心病饮食疗法中,理论上推测有效的有:如洋葱、大葱、蒜头、黑木耳、苹果醋、生姜、苹果、柠檬等,具有软化血管、降脂降压的作用。这些作用被网上“神吹”们无限放大,甚至有“再通”血管起死回生的神效。更有将典型“病例”的人物、地点、时间、故事被编写的百转千回,尽显神通。</h1><h1><br></h1><h1> 一个称来自印度的“通血管古方”,从2012年在香港许多网站和论坛上开始流传,一直转发至今,引入了不少的冠心病患者参与“古方”的制作和服用,并大谈体会。沸沸扬扬,经久不衰。</h1><h1><br></h1><h1> 但谁又真正做过统计验证的研究呢?神吹们不过是赚点击量而已。要想研究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几十年的时间不足以求证,就怕研究者熬不过实验者。</h1><h1><br></h1><h1> 本文作者作了一个简单的网上查询来阐明事实,山东人与生倶来就喜食大葱卷煎饼,大葱洋葱是山东人必不可少的食物。理论上山东人冠心病的发病率理应低于其他省份,结果怎样呢? </h1> <h1>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山东省居民疾病与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度)》。</h1> <h1> 从上面调查结果说明,单一饮食因素难以改变某一疾病的结果,个案故事更无科学意义。如今啥都讲究大数据,切不可相信“神吹”的食品心灵鸡汤的医疗“神效”。</h1><h1><br></h1><h1> 全球每年慢性病使3800万人丧命,其中82%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h1><h1><br></h1><h1>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在健身长寿的影响指数中,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侯占7%、自我保健占60%。所以国际科学界倡导:公众理解科学,科学引领生活。1992年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十六字箴言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慢性病减少一半,人的平均寿命延长十年,且大大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h1><h1><br></h1><h1> 正如阿拉巴马医学院教授Emanuel Cheraskin所言,作为“增长最快的失败产业”,现代医学没能提供真正的健康关怀,而是从中赚取大笔利润,它是“健康恶化的初级预防手段”。</h1><h1><br></h1><h1> 不要过度依赖医学,医学并不发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