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婆:一位平凡人的传奇人生!

寒绢(拒私聊)

<h3>文/远方 原创</h3><h3>图/网络</h3><h3><br></h3> <h3>  在我年龄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去看外婆,她身上除了所有长者对儿孙们的慈爱之外,还有种魔力深浑吸引着我,在我少年时,外婆是我心中的传奇,我成年以后,外婆在我心里又变成了一部近代史。 ———— 题记</h3><h3><br></h3> <h1> 1 印象中的外婆</h1><h1><br></h1><h3> 印象中,雪白的头发梳成整齐的发髻,消瘦的身影显得刚毅而孤独,深蓝色的大襟上衣一尘不染。她说话和蔼得体,仪态端庄,优雅得象一首素洁的诗。</h3><h3> </h3><h3> 外婆她处世待人厚道大方,不卑不亢,村里乡亲乡邻间和睦友好口碑极佳,四个儿子五个媳妇都对她敬畏不已,我曾多次想过,如果外婆不是生在那个年代,凭她聪惠和坚持,且能读书识字,不是个女强人也应该是个才情傲人的书香美人!<br></h3><h3><br></h3><h3> 外婆没上过学,她的记性特别好,最大爱好是听古书,以前没有电影网络,街头说书唱大鼓书,是人们最好的娱乐和信息来源。如何忠义做人贤淑是美德,好人有好的报的道理,她大多都是从听古书中学到的。</h3><h3><br></h3><h3> 我上小学时,在街头巷尾摆摊说书的人还有一些,我母亲是外婆最小的孩子,当时外婆已经八十几岁了,仍旧每场必到,耳聪目明,记得住所有情节,然后回来讲给我听,我最喜欢听她说书讲故事:《樊梨花》、《穆桂英挂帅》、《薛刚反唐》、《三国演义》、《银河走国》……有历史性的有戏说的,生动趣味引人入胜!听外婆说书是我枯燥的童年里最难忘的记忆和享受,让我了解到许多不知道的典故和传说。</h3><div><br></div><div> 我最爱听的还是外婆说自己的故事。她活了九十七岁,她的一生足可以写成一本书……</div><h1> 2 出生</h1><h1><br></h1><h3> 外婆出生在当地很有书香气息的大户人家,家里有很多土地,家有私塾,男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女孩子则尊循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祖训,只习女红听聆训不用读书识字。深受封建陋习毒害,外婆五岁起开始缠足,一直是"三寸金莲”,让女子缠足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审美观美的标准,脚越小越受欢迎,但这是个长期痛苦的过程,外婆说她受不了哭过闹过偷偷拆开布放松,被发现了被打被罚过很多次……</h3><h3><br></h3><h3> 长大以后,窈窕姣好,美中不足的是不识字,这是她一生的遗憾。</h3><h3><br></h3><h3> 十八岁时,外婆在最美的年龄嫁于指腹为婚的外公,婚前两人没有见过面,尊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陌生人就成了一家人。</h3><h3><br></h3><h1> 3 孩子</h1><h1><br></h1><div> 外公的家境一般,外婆嫁过来后,每天不停忙碌,要孝敬公婆爱护小姑小叔,起床在一大家人之前烧好饭,带领帮工到田里做农活,据外婆说她这辈子从不服输,挥镰刀割麦子时,好强的她虽只有三寸金莲的小脚,但丝毫未影响到劳动,她始终排第一,只为早点赶回去看孩子和做一家人的饭。</div><div><br></div><div> 终年如此劳作,一生中,她共养育了十个孩子:在战乱中捡到一个孤女,两位失双亲的亲戚遗孤,还有自己七个孩子,在那个兵荒马饥贫寒交加的年代,就是个奇迹!</div><div><br></div><div> 不论境况是多么艰难,她从不气馁,辛苦劳作精打细算,把一家人生活打理井井有条,送走老人,养大九个孩子,由于年景不好,烽火连年,为了省下口粮养三个孤儿,外婆把亲生的儿子,我三舅送给没有一户没有子嗣的富人做养子,成年后才相认,三舅一直都对外婆有怨:那么多人,为什么送走的偏偏是我?直到外婆临去世前,母子二人才冰释前嫌,相拥而泣!</div><div><br></div><div> 可以想象出,作为一位母亲,为了养活别人的孩子而舍弃自己的亲骨肉,当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流了多少眼泪……她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 4 战乱中的家</div><div><br></div><div> 作为一个农民,最大的财富就是房子,房子的代名词就″家"!外公外婆辛苦地为自己和孩子们搭建着自己的家。外婆一生中倾尽所有心血一共建过四次房子,四次美梦幻灭。</div><div><br></div><div> 第一次,是匪劫。土匪盯上了已经小有家底的外祖父,几十口人带着长短十几条枪凶神恶煞杀将过来,由于接到熟人好心提前相告,带着一家老小与值钱的细软,推着独轮车载着老人抱着孩子拼命地跑,土匪气急败坏地在后面追,子弹象鞭炮一样炸响,眼见着快追上了,恰巧遇到了国民党拉壮丁的队伍,土匪还是怕当兵的就不敢追了,回来后泄愤一把火把外公外婆的家烧的干干净净 !</div><div><br></div><div> 第二次,是国民党剿匪,城门起火殃及池鱼,土匪被国民队伍从山里赶出来,发疯地跑到村子里,把民居当做掩体,国军决心很大火力很猛,土匪被打散了,整个村子一片狼藉,墙倒屋塌,家又没了……外婆对着一片废墟大哭了一场!</div><div><br></div><div> 外公被拉了壮丁,外婆当了仅存的嫁妆托人把外公捞了回来。匪情暂缓,在战火乱世缝隙里,一家人收拾心情,休养生息辛勤耕耘,终于在金秋收获之后,亲友们的帮助下建起新居,他们又有家了!</div><div><br></div><div> 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日本兵又打过来了,看到穿长衫的外公相貌堂堂,怀疑他是共产党,几个二鬼子没按住他,外公拼命地跑,日本人丧心病狂在后面开枪,子弹嗖嗖在耳边飞过,逃过那一劫后,外公脱下长衫一看有很多洞洞,有幸天佑好人,他没有中弹,外公跑掉了,日本人却烧了他们的房子。</div><div><br></div><div> 再一次家没有了,外婆带着孩子扶着老人无处可去,避在烂顶的断椽残壁中,外面下起大雨,孩子们饿着肚子淋着雨一个劲在哭,老人在叹息……外婆急了,顾不得自己三寸金莲小脚,天黑之后,到鬼子眼皮底下偷回自己家高粮杆和麦草,来覆盖在只有三面墙的废墟上,以求能避风遮雨,她扛着高粮杆来回折返,犬吠声惊动了鬼子,鬼子不敢出来对着黑夜猛放一阵枪,子弹在她头顶上擦过,感觉到子弹划过时的丝丝冷风。</div><div><br></div><div> 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许多年,日本人战败走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终于可以安心过日子了!</div><div><br></div><div> 接着,解放战争开始了,双方打得很激烈,枪林弹雨炮声轰鸣,天空都被都打黑了,打了三天三夜,一切静寂下来时,房屋千疮百孔,家再次没有了……</div><div><br></div><div> 新中国成立了,终于过上太平安定的生活,勤劳与坚持是中国农民身上最优秀的品质,外公外婆在经历了四次失去"家"之后,终于又有机会建造新房子有了自己的家。</div><div><br></div><div> 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给儿子成家娶妻,接着带孙子,给孙子们讲故事,说大鼓书,讲那段风雨飘摇,惊险得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会有剧情的传奇往事,讲着讲着,外婆就老了……</div><div><br></div> <h1> 5 最后的记忆</h1><h1><br></h1><div> 我上高中时,我还是喜欢粘着外婆,听着她一遍遍讲故事。这时侯外婆九十高龄了,已经五世同堂,她为了不给孩子们惹麻烦,一直独居自己料理生活,标志性的装束,大襟服装干净如新,认识不认识她的人,只要看到老人家,都会夸讲她干净整齐。</div><div><br></div><div> 勤劳一生的外婆还是闲不住,每逢逢集就赶场听古书,星期五会烙上一小筐饼子等着上学住校的我礼拜天回去吃……外婆的身体一直很好,迈着三寸小脚迎风摆柳般跚跚来去,看着好象不稳的样子,却稳稳地走过了九十多个寒暑,跑过土匪和日本鬼子的“反",逃过枪炮战乱与三年灾害的“难",走过苦难,走进新社会安享晚年。</div><div><br></div><div> 九十七岁那年,外婆的身体出现问题,早年的积劳导至总是咳嗽;主要是腿不好了,行动不便,舅舅表哥他们要送她进医院,外婆倔强地坚持不去,说不想让医生拿她做实验,并且开始绝食且不听劝说,说吃东西自己不能自理是糟蹋麻烦别人,要干干净净地走,她请舅妈帮她洗澡换上整齐的衣服在床上躺了几天,安静地离开了!</div><div><br></div><div> 身后十户人家上百口人恸哭声起伏,外婆安详象熟睡一样,整齐净洁安静如一株莲花,走完她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生!</div><div><br></div><div><br></div> <h3>  外婆出生于清末,亲眼见证了改朝换时代的历史变迁,亲历了烽火战乱和人生的骨肉分离悲欢离合,象一棵坚韧的小草在乱世中挣扎生存,表现出劳动人民特有的勤劳朴实,坚强善良的优秀品质!</h3><h3><br></h3><h3> 她默默无闻的一生,虽然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在她身上所发生的故事都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是一每位生活在那个年代的老百姓无奈人生,外婆所走过的路就是一部微观的近代史,在她的坎坷一生中,在困境中不低头在危险面前不退缩;以深沉母爱养大所有孩子,她柔弱的身体表现出勇士的力量和博大的胸襟,谱写了一部平凡人的不平凡传奇!</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div><font color="#808080">作者简介: 远方,中国矿业大学人士,文学爱好者,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散文、诗歌等一百多首作品。最欣赏的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 学生时代就喜欢文字,热爱绘画。爱好旅游,自驾游爱好者,目前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到西藏去,看布达拉宫。</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