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广袤的中原、古颍水之滨,有一名村党委书记,曾经登上过中南海的讲坛;有一个村庄,引来了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数百位将军与省部级领导,每年数千封来信、数十万游客;这便是以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坚持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而闻名中外的南街村。</h3><h3> 二零一七年九月七日,区老科协部分成员在李志堂、吴方法、凌智应、白德安、蒋启联、韩德久等老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南街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考察。 <br></h3> <h3>南街东方红广场</h3> <h3> 进到广场,右边是评价毛主席丰功伟绩的大型招牌,左边是毛主席语录牌。中间是毛主席巨形雕像,周边是马、恩、列、斯巨幅画像。</h3> <h3> 王宏斌,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人,现任南街村党委书记、南街村(集团)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功勋村官”等荣誉称号。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大代表,十七届三中全会特邀代表。</h3> <h3> 南街村是中原大地的一个普通村庄,改革开放30年来,南街村在王宏斌同志带领下,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并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奋斗目标和“内方外圆”的治村方略,并努力大胆付诸实践,使全村父老乡亲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比较富裕的幸福生活。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大潮中,南街村未曾离开过公众的视线,一直都处在各种舆论的旋涡之中,而一切善良的人们在对它的眷恋中更寄予深切的厚望。今天,当我们追寻南街村发展的足迹,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南街村其实就是中国农民在伟大的变革时代、在探索中发展的一个缩影,甚至是所遇到的问题折射出的也是全民族应该思考的问题。</h3> <h3> 在这个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800口人的村庄里,目前已有村办企业26个,年产值20几亿元。</h3><div> 村委会成员每月工资250元(傻子数)远远低于村民工资。他们信奉;“傻子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的名言。带领村民经过30年的艰难奋斗,实现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村民按人口免费分配住房、免费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费用、免费就医,享受20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免费)家家不设防盗门,并且家门都不上锁。</div><div>走进南街村,一股清风扑面的浩然正气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的醒目标语,马、恩、列、斯、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映入眼帘。广播里播送着《东方红》等歌曲,村里有电视台,报社,《南街村报》由张爱萍上将题写报头,已有两百多位将军和10几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每年几十万的国内外游人记者慕名前来观光造访……</div> <h3>南街村委会办公楼大院</h3> <h3>按1:1比例仿建的毛主席故居</h3> <h3> 无论南街村的发展采用的是什么理论、什么思想,也不说南街村的发展是什么模式、什么经验,但他"造福人民"的宗旨是毋庸置疑的,是和党的宗旨一致的。</h3> <h3> 有人说南街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的毒瘤,也有人说南街村的标语口号是文革遗风、沉渣泛起。有人在南街村找回了红色记忆,品味到了平均主义的甜味,也有人担心、质疑南街村模式究竟能走多远…………,最好还是让历史来评价吧!</h3> <h3> 摄影:杨青林 郭家盛</h3><h3> 文字:郭家盛</h3><h3> 部分图片、文字资料摘自网络</h3><div> 制作:郭家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