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九月14号 在西客站集散中心值班</h3> <h3>五岳之首是泰山</h3> <h3>脚一睬 就会出现趵突泉美景</h3> <h3>蓝天白云给力,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h3> <h3>南宁旅游局</h3><h3>来济南西客站集散中心</h3><h3>参观学习</h3> <h3>等车的小帅哥 在休息室 悠闲的上网</h3> <h3>漂亮整洁的大厅 离不开辛勤的劳动者</h3> <h3>远方的客人 ,非常喜欢好客山东旅游指南</h3> <h3> 五大功能吸引游客</h3><div>西客站东广场的游客集散中心,主体结构共计4层,其中地下一层和一层共计3600平方米,由市旅游局负责开发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与展示、旅游咨询、交通接驳、旅游产品销售和游客休憩等五大功能。二三层由西城集团围绕食宿等旅游配套功能进行招商。</div><div>根据统计,西客站平均一天接待旅客5万人次,而旅客滞留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为在短时间内把这些旅客转化成消费游客,中心在旅游产品销售区引入了舜和酒店、嘉华、国信旅行社等本地旅游服务企业以及天下第一泉景区、园博园、非遗园、省会大剧院等周边景点入驻,为游客提供3-5小时的短线旅游选择。</div><div>此外,旅游产品销售区引进神州、至尊等网上租车平台的实体柜台,完成租车、提车业务,同时设置旅游自驾产品,打包销售给租车游客;游客在携程网、同程网、途牛网、村游网等旅游OTA网站购买的旅游产品,在这里“落地”转换成实体产品。</div><div>地下一层将满足游客休息需要,设计了胶囊旅馆和3D影院等,同时能为背包客提供淋浴、行李寄存、免费阅读、自助洗衣等服务。</div><div> 定位公共服务平台</div><div>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旅游集散中心大多采用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依托汽车客运枢纽建设的旅游配套设施;二是以周边景区为目的地的客运发车区;三是大型景区停车场建设的交通换乘区。</div><div>上述三种模式对应的是之前依托交通枢纽的团队旅游模式,而目前旅游市场散客占了95%,原来捆绑在交通工具上的包价旅游产品市场日渐萎缩,而散客的特点是需求更加多元、个性,一种模式很难满足需求。基于此,西客站集散中心参照东京和台北经验,建在交通节点上,但不直接运作车队,而是提供公交车等一揽子换乘交通工具以及各种旅游服务。</div><div>“中心不求大而求多,定位是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广大散客提供便民服务,实现信息对称,让游客自主选择。”济南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任骁瑞表示,运行之后中心不会交给企业运作,而是由旅游局自己成立公司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div>